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14)
2023(18214)
2022(15524)
2021(14705)
2020(12149)
2019(28269)
2018(28079)
2017(52660)
2016(29413)
2015(33551)
2014(33724)
2013(32269)
2012(29360)
2011(26584)
2010(26735)
2009(23980)
2008(23420)
2007(20609)
2006(18048)
2005(15473)
作者
(80756)
(67108)
(66796)
(63742)
(42789)
(32171)
(30389)
(26293)
(25749)
(24043)
(23034)
(22519)
(21326)
(21012)
(20854)
(20523)
(20151)
(19896)
(19310)
(19197)
(16683)
(16416)
(16171)
(15404)
(14968)
(14919)
(14883)
(14856)
(13451)
(13210)
学科
(108246)
经济(108098)
管理(84308)
(75061)
(63628)
企业(63628)
方法(51355)
数学(44964)
数学方法(44212)
中国(35125)
(29618)
(28408)
教育(24730)
(24514)
业经(24176)
地方(22465)
理论(22378)
(22204)
农业(18590)
(18497)
财务(18404)
财务管理(18365)
技术(18340)
环境(17697)
企业财务(17409)
(17200)
(17186)
贸易(17176)
(16644)
(15862)
机构
大学(406231)
学院(401998)
管理(155202)
(150039)
经济(146339)
理学(135115)
理学院(133472)
研究(132316)
管理学(130593)
管理学院(129817)
中国(92788)
(87280)
科学(81885)
(71338)
(64643)
(62536)
师范(62054)
中心(60138)
(59641)
(59106)
研究所(58740)
业大(58248)
财经(56874)
北京(55279)
(51822)
师范大学(50568)
(48713)
(48091)
教育(46593)
技术(46302)
基金
项目(278017)
科学(220740)
研究(208385)
基金(199416)
(172439)
国家(170899)
科学基金(147877)
社会(129322)
社会科(122344)
社会科学(122315)
(109839)
基金项目(105350)
教育(103668)
自然(95999)
(93907)
自然科(93781)
自然科学(93762)
自然科学基金(92002)
编号(86999)
资助(81962)
成果(72194)
重点(63297)
(62668)
课题(62604)
(58984)
(57745)
教育部(54748)
创新(53632)
项目编号(53230)
大学(53116)
期刊
(159976)
经济(159976)
研究(123584)
中国(86009)
教育(76524)
学报(60772)
管理(56558)
科学(55594)
(54969)
(52646)
大学(48046)
学学(43657)
技术(41167)
农业(36395)
(29302)
金融(29302)
财经(27417)
业经(26058)
经济研究(24732)
(23408)
问题(21861)
图书(21637)
职业(20973)
(18338)
科技(18323)
(18200)
技术经济(18114)
(18083)
理论(17779)
统计(17595)
共检索到589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梦卿  张君第  
文章基于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和发展,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实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互聘的重大意义,对"双师型"教师互聘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提出,要争取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加强师资管理,增强校际交流,努力提升师资质量和水平,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余光英  员开奇  
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研究基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视角,参考已有研究建立了城市圈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武汉城市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各城市间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差异显著,武汉市是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最高的城市,评分为0.145,其次是鄂州市,评分为0.136,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最低的地区是黄石市,评分仅为0.013,与武汉等城市差距较大。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不仅可以得到评价对象的整体情况,还可以发现其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是处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莉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和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城市圈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制度变迁的进程中,以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发展模式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两型"社会建设赋予武汉城市圈新的发展内涵。只有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积极选择新的发展路径,探索一条既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才能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的后发优势,快速提升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带动中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雪松  夏怡冰  
"两型社会"建设是武汉城市圈建设的理性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评级指标体系,对武汉城市圈2006~2010年"两型社会"建设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数据分析显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不仅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区域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也明显提高;但也存在资源节约建设力度不大、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和城市圈内部各城市"两型社会"建设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社会发展进度、发挥武汉市向外辐射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等对策加以完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传宝  
产业集聚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产业集聚有利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圈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要加强基于产业集聚的"两型社会"建设支撑体系构建。最后,文章前瞻性地提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促进产业集聚的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威  聂柳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从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总体实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等角度,探讨了制约金融创新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的各种因素,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金融体系"立体创新战略",并给出了加快金融创新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实现路径和对策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俊峰  董捷  
以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综合考虑土地集约利用的环境、社会、经济效应,阐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依据投入-产出等理论,构建了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法,对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武汉城市圈中仅有武汉、仙桃、天门三个城市是DEA有效的,DEA无效的6个城市DEA有效性从高到低分别是为黄冈、孝感、潜江、咸宁、鄂州、黄石;②影响武汉城市圈中城市DEA无效的因素是多样的,但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单位GDP能耗等投入过多,GDP、社会商品销售额、财政收入、就业人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海玥  张安录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技术构建了多空间尺度农地城市流转经济驱动机制模型,以揭示不同空间尺度因子对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的驱动力。结果显示:①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差异有61.99%是各县域本身的差异造成的,有38.01%是其所在市的差异造成的;②GDP和城镇土地比较收益对农地城市流转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农地投入和距武汉市中心的距离则具有负向驱动作用;③市域GDP会强化县域GDP与农地城市流转的正向关联,但会弱化县域城镇土地比较收益与农地城市流转的正向关联,市域粮食自给率会弱化县域农用地地均投入与农地城市流转的负向关联;④市域层次变量的引入解释了88.77%的县域农地城市流转平均规模差异,75.47%的县域城镇用地比较收益与农地城市流转关系,78.67%的县域农用地地均投入与农地城市流转关系,75.03%的各县(市、区)距武汉市中心距离与农地城市流转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光  李菲  
采用调整后的产业集聚EG指标,结合产业集中度指数,对武汉城市圈2000~2007年制造业19个行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的测度,并分别从制造业集聚度变动趋势、产业集聚度特征、产业集聚空间分布特征、增长集聚弹性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间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度较高,而且中高技术行业集聚特征十分明显,资源性和低技术行业较为分散;从行业的区域集聚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孝感和黄冈4市,其它5个城市产业集中度较低,城市上榜次数较少,且上榜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性和低技术行业,形成了以武汉等4市为中心,其它5市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结构;构建的产业集聚弹性模...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唐黎  
本文根据武汉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优势,提出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圈建设的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汉庆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湖北省孝感市。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武汉城市圈的"后花园"。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孝感市提出了着力打造工业协作配套、科技成果转化、商贸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传江  冯碧梅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武汉城市圈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需要建设性地降低碳的排放。文章通过介绍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在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钩(节能减排)发展情况...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宗成  
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自主创新的活跃期,拉动着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改革与创新,是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开发开放的强大动力。要抓住机遇,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创建与中部经济中心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并解决市场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问题,加强微观金融基础建设,破除金融业体制和机制障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传华  
武汉城市圈金融协调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区域金融协作的平台和长效机制;圈内经济主体融资渠道单一;监管协调的有效信息交流机制缺乏;区域内经济发展和金融生态环境"双落后";区域内金融创新活力不足;区域间金融从业人员流动不活;外源融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武汉城市圈金融协调机制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培育货币市场,完善资本市场;鼓励金融业和产业相互渗透与融合;加快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和谐发展;分层次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监管信息共享制度;打造城市圈金融中心,推动区域金融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伟艳  刘恬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占用耕地及其来源结构空间差异的多尺度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基尼系数、尺度方差等方法,从市级、县级、乡镇三个尺度测度分析武汉城市圈1990—2015年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差异、来源结构差异及其尺度作用特征。研究结果:(1)建设占用耕地在三个尺度上均存在空间差异,其中乡镇尺度空间差异最大,县级次之,市级尺度最小;尺度越低,对空间差异的贡献程度越高。(2)将建设占用耕地分为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农村居民点建设占用耕地、工业交通建设占用耕地的研究表明,三种来源结构的空间差异与整体差异基本相似,尺度水平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