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18)
- 2023(12593)
- 2022(10786)
- 2021(10139)
- 2020(8462)
- 2019(19179)
- 2018(18825)
- 2017(36714)
- 2016(19538)
- 2015(21506)
- 2014(20944)
- 2013(20247)
- 2012(18390)
- 2011(16233)
- 2010(15561)
- 2009(13557)
- 2008(12935)
- 2007(10650)
- 2006(8631)
- 2005(7158)
- 学科
- 济(75462)
- 经济(75380)
- 管理(54660)
- 业(50752)
- 企(41349)
- 企业(41349)
- 方法(37978)
- 数学(34014)
- 数学方法(33551)
- 财(20693)
- 农(19578)
- 中国(17503)
- 地方(16848)
- 学(16446)
- 环境(16251)
- 业经(15465)
- 务(13658)
- 财务(13623)
- 财务管理(13602)
- 贸(13449)
- 贸易(13444)
- 农业(13289)
- 易(12992)
- 企业财务(12953)
- 制(11992)
- 技术(11958)
- 划(11881)
- 和(11322)
- 理论(10981)
- 融(10454)
- 机构
- 大学(260665)
- 学院(259953)
- 济(104563)
- 经济(102536)
- 管理(102378)
- 理学(90701)
- 理学院(89603)
- 管理学(87891)
- 管理学院(87406)
- 研究(83394)
- 中国(60920)
- 京(55421)
- 科学(53698)
- 财(46761)
- 农(43170)
- 业大(41390)
- 中心(40258)
- 所(40041)
- 财经(38983)
- 研究所(37186)
- 江(36039)
- 经(35797)
- 农业(34087)
- 范(34033)
- 北京(33702)
- 师范(33633)
- 经济学(33183)
- 院(31455)
- 经济学院(30378)
- 财经大学(29651)
- 基金
- 项目(195089)
- 科学(155509)
- 基金(145164)
- 研究(137659)
- 家(127872)
- 国家(126868)
- 科学基金(110561)
- 社会(89780)
- 社会科(85266)
- 社会科学(85246)
- 基金项目(78302)
- 省(75420)
- 自然(73998)
- 自然科(72322)
- 自然科学(72302)
- 自然科学基金(70978)
- 划(64287)
- 教育(63043)
- 资助(58476)
- 编号(53097)
- 重点(43999)
- 部(43099)
- 发(41666)
- 创(41013)
- 成果(40183)
- 科研(38681)
- 创新(38481)
- 国家社会(38214)
- 教育部(37109)
- 大学(36567)
- 期刊
- 济(100087)
- 经济(100087)
- 研究(67416)
- 学报(43552)
- 中国(42717)
- 科学(39385)
- 财(36820)
- 农(36588)
- 管理(34387)
- 大学(33644)
- 学学(31973)
- 农业(25339)
- 教育(22124)
- 技术(21587)
- 融(18841)
- 金融(18841)
- 财经(18112)
- 经济研究(16521)
- 业经(16266)
- 经(15594)
- 问题(14148)
- 业(13987)
- 资源(13894)
- 版(13123)
- 科技(12363)
- 财会(11668)
- 统计(11522)
- 业大(11242)
- 技术经济(11193)
- 图书(11158)
共检索到351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曦 冯建喜
在雾霾问题日益严重的中国,通过提高建成环境的步行性以增加居民户外体力活动的同时,也会增加居民的污染物暴露度,最终的健康效应不一定为正。针对这一悖论,论文以南京为例,通过步行指数测度步行性,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和插值模拟PM2.5和O3浓度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比较步行性与污染物暴露的空间关系,从而对建成环境健康效应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确实存在高步行性但同时也是高污染物暴露的城市空间,这部分空间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在这些地区片面强调提高步行活动其实是存在很大健康风险的;城市郊区则呈现低步行性且低污染物暴露的特征,其健康效应亦难以直接判断;靠近城市中心但又距其有一定距离的大面积绿地周边地区呈现高步行性且低污染物暴露的特征,其健康效应为正;而城乡交界的半城市化地区容易成为低步行性且高污染物暴露的健康效应为负的空间。研究结果可以为精准制定健康城市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智轩 何仲禹 张一鸣 金霜霜 王雪梅 朱捷 刘师岑
绿色环境暴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长期以来都受到国内外不同领域学者的关注,但从个体与环境交互的角度关注衡量个体对环境实际感知的研究较少。论文试图基于对居民视觉感知和时空活动等因素的考虑,结合机器学习等技术扩展绿色环境暴露的测度方式,并构建绿色环境暴露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概念框架。同时,以南京为实证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比分析绿地率、绿视率、绿色视觉暴露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3种绿色环境暴露测度指标对心理健康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和路径存在差异,建立更加综合的绿色环境暴露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主观建成环境可以作为绿视率和绿色视觉暴露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中介变量,身体活动仅作为绿色视觉暴露影响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研究拓展了绿色环境暴露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框架,并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崔海莹 银超慧 卢新海 田明杰 危小建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运用大气校正法反演地表温度,基于步行指数计算步行性,通过空间叠加识别出高步行-高热类(预警空间)、高步行-低热类(友好空间)、低步行-高热类和低步行-低热类4类空间,并基于脆弱人群视角探究城市的健康公平性。结果表明:预警空间占全域12.53%,呈大小落石状分布于城市中心区,友好空间占全域1.13%,零星散落于预警空间内。研究区内32.50%的常住人口生活在预警空间,33.11%的儿童和40.01%的老年人生活在高步行性和高热环境暴露风险的空间中,预警空间对老年人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老年人健康风险较高。此外,儿童相对于老年人更多生活在低步行性空间,老年人相对于儿童面临更高的热环境暴露风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静 柴彦威 符婷婷
环境污染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危害居民的健康状况。已有关于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主要包括宏观区域层面的环境污染与健康指标的相关关系研究;基于居民日常交通出行的空气污染暴露与健康效应的研究;以及关注社会经济属性,重点探讨黑人、儿童、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所承受的环境负面影响,即环境公正和健康不平等研究。本文对上述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价,基于时空行为、环境公正等学科前沿议题,为研究环境污染与健康之间的复杂性提供多样化的理论视角以及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同时提出,需要将个体时空行为、环境污染与健康相关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燕守广 李辉 李海东 张银龙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功能极其重要或生态环境极为敏感/脆弱的区域,是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以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覆被和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料,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2015年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内不同类型土地利用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水域、人工表面、湿地和草地,其中林地面积最大并逐年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2000—2015年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平均值为53.83,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处于亚健康水平,并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3)陆域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植被覆盖度较大的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较高,相反,水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相对较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玉培 甄峰 孙鸿鹄
在梳理城市健康资源概念基础上,利用POI数据与遥感影像数据识别城市健康资源,并从街区尺度研究南京中心城区健康资源的空间分布、集聚及所处环境特征,揭示健康资源的空间特征,为未来健康资源的空间调整与优化提供科学有益的参考。研究表明:(1)城市健康资源种类丰富,城市新型健康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增多,特别是康体保健资源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在合理配置传统健康资源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居民对新型健康资源的需求;(2)健康资源由于本身社会经济属性或者自然属性的空间差异呈现出空间分布不均衡,集聚类型多样的特征,可能存在健康资源空间
关键词:
城市健康资源 空间分布 集聚 街区 南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晓丽 范春阳 王予希
本文运用修正人力资本法评估了2011年北京市空气污染导致过早死亡的经济损失。在剂量-反应模型建立上,新加入了温度、湿度和饮食模式三种自变量,并且采用样条平滑函数对变量数值进行前期处理,以增加计算结果的准确度。研究表明,北京市可吸入颗粒污染致死人数占空气污染物排放全部死亡人数的约60%,是城镇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胁。2011年北京市空气污染物排放导致的健康损害经济价值为60 394.55万元,其中,心血管疾病潜在寿命损失值为42 683.09万元,呼吸系统疾病潜在寿命损失值为17 711.46万元。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是北京市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由此造成的健康损失值也最高;延庆、怀柔、密云地区...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健康损失 修正人力资本法 北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春江 马静 柴彦威 关美宝
心理健康作为当代城市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居住区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然而,此类研究主要聚焦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对于噪音污染因素考虑不足,未能同时研究居住区环境和噪音污染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基于2017年北京市26个居住区居民的健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Logistic模型,探讨居住区环境(包括建成环境及社会环境)与居民感知的多种来源的噪音污染(包括道路交通噪音、轨道交通噪音、商店餐饮噪音和住房装修噪音)等多种因素与居民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居住区环境和噪音污染水平均与居民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与西方发达国家居住区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类似,论文发现居住区医疗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可达性、居民邻里关系、居住区满意度等因素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不同的是,论文发现公园可达性、居住区交通噪音等因素与心理健康相关性不显著。此外,本文发现住房装修噪音是影响北京居民心理健康的主要噪音来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殷一鸣 胡宏
既有城市居住分异与居民健康的研究多以居住区的缓冲区作为研究范围,文章通过构建城市健康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研究居住分异视角下居民活动空间健康资源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社区居民在活动空间的健康资源可获得性比其居住空间有所提升;传统社区居民在活动空间内享有健康资源优势,而保障房小区居民的健康资源相对匮乏。改善城市居民健康公平的政策需依据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活动特点,改善其活动空间的健康资源分布。
关键词:
健康资源 建成环境 活动空间 社区类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漱洋 蔡志昶 唐寄翁
通过回顾健康与韧性概念的发展历程,论证了在疫情背景下社区健康韧性建设的重要性及社区医疗设施在其中的基础地位,梳理了社区医疗设施空间布局影响社区健康韧性的工作机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社区医疗设施与健康资源空间数据与统计数据,运用核密度、OD服务范围、潜能模型、泰森多边形等分析模型,从均衡性、可达性、适用性对社区医疗设施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评价,从规划布局、医疗资源配置、健康资源分布等角度以社区健康韧性为导向提出了发展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琳 周素红 郑重 邓越
人口流动性增强背景下环境健康问题成为关乎民生福祉、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论文结合环境健康差异研究内涵和时空行为研究范式,实证分析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日常活动中环境暴露与心理健康效应差异,以期改善这两类群体的心理健康并促进环境健康公平。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在控制个体属性后重点分析并对比两类群体日常活动时空间背景内的多维环境暴露(自然、建成和社会环境)水平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流动人口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户籍人口。相比于户籍人口,流动人口从事生活型(家庭与个人事务)和生存型(工作)活动时间较长,而从事休闲康体型活动时间较短且“早出晚归”和“活动离家较近”现象更普遍。流动人口的日常活动时空特征(频率、活动离家距离)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2)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的日常活动多维环境暴露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户籍人口,日常活动环境暴露对流动人口积极和消极心理状态的效应更强。绿地率、康体和休闲娱乐设施密度与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均正相关,噪声和公共交通站点密度则与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皆负相关,社会交往仅对流动人口心理健康发挥显著促进作用。研究为改善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心理健康提供了具有群体针对性和差异化的空间规划策略及环境优化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静 曹雨秋 张慧会 盛晨 王宁涛 祝遵凌 圣倩倩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南京市热河路法桐的健康状况,为法桐行道树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在南京市热河路随机挑选70株法桐,观测并计算其树高、胸径、冠幅、冠高比、高径比、冠径比及土壤含水量等相关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综合评估法桐行道树的生长情况与健康状况,建立法桐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健康等级分类。【结果】热河路法桐可划分为健康、亚健康、不健康三大类,70株样树中不健康的法桐占7.1%,亚健康的法桐占18.6%,健康的法桐占74.3%;健康、亚健康及不健康法桐的树干健康程度分别为70.76%、56.94%及30.25%,三者的树干健康情况存在较为显著的优劣区别;健康法桐树体长势好,枝叶生长茂密,外观分值平均为2.77;不健康法桐则树势较差,枝叶生长多稀疏,外观分值平均为1.16,亚健康法桐长势居于两者之间,外观分值平均为1.89。【结论】南京市热河路的法桐健康状况整体上表现为健康、生长良好,但仍需进一步养护管理,部分不健康法桐需要进行施药、换树等措施;在行道树养护前掌握法桐健康状况,从而采用针对性的养护及复壮措施,保持行道树的健康生长,维持城市街道优良景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洪小春 季翔
近年来,我国各城镇均大力建设盲道,并将盲道建设长度作为衡量城市文明建设的标准之一。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大量的盲道建设并未对视障者群体出行产生有益的影响。以南京市宁海路道路步行空间为例,构建了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评价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视障者视角对宁海路道路步行空间盲道进行了评价。基于统计分析评价结果得出了各指标满意度现状,分析了影响指标结果的原因,揭示了盲道现存问题的逻辑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冠九 孙成 杨敏娜 陈素兰 李娟 王荟 章勇
为掌握长江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健康风险,选取长江江苏段5个主干断面,对其水环境中主要有机物、重金属及非金属元素硼进行了监测。利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主干断面和污染物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所评价的断面中,栖霞江段断面污染较严重,健康危害的风险相对较大,其次为姚港河口,这2个断面入江支流的污染贡献不容忽视。水中54种有机污染物、7种重金属和元素硼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为1.30×10-14~2.53×10-6/a,风险较大的(>1.0×10-9)有苯并[a]芘、镉、铬、钒和PCB52。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年总风险仅为2.55×10-6/a,远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党晨睿 李欣 吴江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在2035年的总体目标之一为建成健康中国,合理的公共医疗设施配置对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大约每2000多人里有一个人因心脏疾病发生死亡。降低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的方法除了心血管手术等措施之外,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公共场所配置AED (公众体外除颤仪)。文章结合POI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可达性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对南京市AED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人口、相关设施点布局的关系进行探究。结论如下:(1)AED设施在秦淮、玄武和鼓楼区等中心区呈现高密度和“高—高”集聚分布特征;在高淳、溧水和六合区等边缘区呈现低密度和“低—低”集聚的分布特征;(2)AED配备情况满足其人口数量需求特征的街道数量占全市街道总量的2/3以上;(3)通过对住房与公共设施这两类设施点对AED的可达性分析发现,大部分设施点对AED的可达性较低,远远低于目前医学界规定标准。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导致南京市AED配置现状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改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