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46)
- 2023(13659)
- 2022(12009)
- 2021(11280)
- 2020(9340)
- 2019(21925)
- 2018(21627)
- 2017(41943)
- 2016(22543)
- 2015(25326)
- 2014(25235)
- 2013(24584)
- 2012(22195)
- 2011(19851)
- 2010(19352)
- 2009(17465)
- 2008(16712)
- 2007(14077)
- 2006(11974)
- 2005(9990)
- 学科
- 济(89579)
- 经济(89482)
- 管理(64047)
- 业(60727)
- 企(51467)
- 企业(51467)
- 方法(45980)
- 数学(39872)
- 数学方法(39302)
- 农(23187)
- 财(22056)
- 中国(20905)
- 学(20802)
- 业经(19907)
- 地方(17187)
- 理论(16418)
- 农业(15731)
- 和(14825)
- 贸(14683)
- 贸易(14678)
- 务(14497)
- 环境(14447)
- 财务(14425)
- 财务管理(14393)
- 易(14216)
- 技术(14101)
- 企业财务(13651)
- 制(13459)
- 划(12472)
- 教育(11241)
- 机构
- 大学(315536)
- 学院(313637)
- 管理(129464)
- 济(121091)
- 经济(118500)
- 理学(113980)
- 理学院(112769)
- 管理学(110600)
- 管理学院(110061)
- 研究(99479)
- 中国(71283)
- 京(66017)
- 科学(64496)
- 财(53491)
- 农(49822)
- 业大(49578)
- 所(48412)
- 中心(45347)
- 研究所(44967)
- 财经(44440)
- 江(42488)
- 范(41689)
- 师范(41319)
- 北京(40841)
- 经(40626)
- 农业(39169)
- 院(37025)
- 经济学(36256)
- 州(34959)
- 师范大学(33715)
- 基金
- 项目(228612)
- 科学(180029)
- 基金(166452)
- 研究(165236)
- 家(145509)
- 国家(144366)
- 科学基金(124771)
- 社会(103379)
- 社会科(97915)
- 社会科学(97888)
- 基金项目(89250)
- 省(89218)
- 自然(82962)
- 自然科(80998)
- 自然科学(80980)
- 自然科学基金(79497)
- 教育(76220)
- 划(75451)
- 资助(68183)
- 编号(67404)
- 成果(52476)
- 重点(51214)
- 部(50218)
- 发(47932)
- 创(47450)
- 课题(45539)
- 创新(44255)
- 科研(44228)
- 教育部(43035)
- 大学(42632)
- 期刊
- 济(122333)
- 经济(122333)
- 研究(85090)
- 中国(51835)
- 学报(51033)
- 科学(47112)
- 管理(44590)
- 农(43564)
- 财(40084)
- 大学(38901)
- 学学(36739)
- 教育(33693)
- 农业(30904)
- 技术(28318)
- 财经(20768)
- 业经(20684)
- 融(19626)
- 金融(19626)
- 经济研究(19196)
- 经(17649)
- 问题(16289)
- 图书(16162)
- 业(15845)
- 科技(15675)
- 资源(15595)
- 技术经济(15196)
- 理论(14939)
- 版(14805)
- 实践(13847)
- 践(13847)
共检索到426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付锦练 陈文波 邵彦文 彭思卿
研究目的:土地损毁是当前中国土地利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水毁作为耕地损毁的一种常见形式,涉及的损毁类型复杂,需要引入新的评价方法与思路。研究方法: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南安乡水毁耕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与AHP-熵值法,确定研究区评价水毁耕地的关键性因素与权重;采用正态云理论,对5个典型耕地水毁片区损毁程度进行评价,确定损毁等级。研究结果:(1)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砾石含量、有效土层厚度、土壤pH、田面压占率、灌排条件、道路状况为南安乡水灾后影响耕地质量的主导因素;(2)南安乡朝阳村、东洛村、南门村和荆兰村片区一耕地水毁等级为中度,荆兰村片区二耕地水毁等级为轻度。研究结论:正态云理论能够将水毁耕地评价的复杂性、随机性及模糊性等不确定性特征有机结合在一起,降低评价过程中由于单个评价指标所处级别的模糊性而造成的对总体评价结果的影响,提高评价结果的相对稳定性,为耕地水毁程度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叶达 吴克宁 刘霈珈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关乎粮食安全的重要议题,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针对传统土地评价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法无法同时兼顾评价指标模糊性与随机性以及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主观性过强的问题,研究以景泰县为例,将正态云模型与熵权法引入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建立综合考虑生态、自然、社会经济3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进行定量测度,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景泰县各乡镇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从2.200 3到3.988 0不等,潜力等别包括较低、中等和较高,对潜力等别为较高的上沙沃镇、寺滩乡、芦阳镇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优先区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宝涛 王鑫淼 刘帅 郄瑞卿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中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兼顾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存在模糊性和随机性,为了弥补此缺陷,将人工智能的正态云模型引入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中。借助正态云模型、熵值赋权法、实证研究法,基于Matlab 7. 1软件平台,构建吉林省耕地生态安全诊断PSR-EES框架体系,对2000—2016年吉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诊断。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吉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安全"的演化过程,整体呈趋好态势;(2)单一指标演化发展中,状态层和响应层多数指标优化趋势明显,压力层指标恶化较快。正态云模型实现了评价指标向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的不确定性映射,兼顾了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存在的随机性和模糊性,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适用于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鲁嘉濠 李妍均 徐洪 唐紫晗 邹蜜 陈正华
我国西南山区滑坡灾害发生频繁且分布广泛,对耕地资源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山区滑坡灾毁耕地的修复利用正引起广大技术人员的关注。运用Delphi法选取了耕地土壤条件、耕地环境条件、耕作灌溉条件和耕作便利性条件等4个方面8个因子,基于Ahp法构建了西南山区滑坡灾毁耕地修复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指数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实现适宜性评价。将该成果应用于实际案例,得到的评价结果符合案例区灾毁耕地修复利用适宜性情况,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对制定西南山区滑坡灾毁耕地修复利用的科学决策与工艺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灵辉 罗意
引入“压力-状态-响应”(PSR)分析框架,从纵向历史维度将我国耕地撂荒分为转型期、发展期、分化期三个演变阶段,并对各阶段的耕地撂荒的压力因素、状态特征和响应策略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从三个演变阶段分析中,总结提炼出历史维度下的耕地撂荒的演变逻辑特征。总结发现:第一,耕地撂荒压力系统从生计到发展、从单向到互动进行复杂系统演变;第二,耕地撂荒状态系统向“空间异质性”和“类型一致性”演变;第三,耕地撂荒响应系统仍处于“多元而不协同”的状态。因此,耕地撂荒治理需要在发展型政策供给、耕地撂荒治理监测、撂荒耕地的分类利用、利益补偿和协同治理等方面进行优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郧文聚 张蕾娜 陈桂珅 苏强 程锋
研究目的:研究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评价,为占补平衡考核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际调查法。研究结果:耕地占补确实存在"占优补劣"现象,按等折算可以作为全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结论:为加强中国国土资源管理,出台按等折算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相关政策显得日益迫切。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占补平衡 按等折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鹏飞 郑艳东 赵利华 宋安安 张长春
[目的]科学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是确保耕地整理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我国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选取可以反映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的指标因子,然后参考胡学东提出的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引入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双重约束,对研究区域在双重约束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并通过K-Means聚类法将研究区域的耕地整理适宜性分区进行合理划分。[结果]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对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水平具有重大影响,高生态安全约束与高社会经济约束会降低耕地整理的适宜性,低生态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露璐
为了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将计算机智能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提出基于改进的SVM算法建立标准农田地力等级的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中利用频繁闭集挖掘算法获取特征向量集合,再利用SVM算法建立耕地地力评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并且与传统的评价模型相比,该模型对非线性特征值评价评价中精确度更高。
关键词:
耕地地力 支持向量机 评价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毛雪 孟源思 张东红 王静 马友华
[目的]为了整体掌握皖江流域耕地地力水平、特征和土壤肥力状况等,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皖江流域的耕地质量。[方法]文章基于农业部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分别构建了皖江流域平原区和皖江流域山地丘陵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现在较为成熟的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评价等方法相结合,开展皖江流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皖江流域平原区耕地划分为9个等级, 1~9等地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8.7%,18.4%,22.5%,22.7%,13.5%,17.2%,2.8%,2.9%和1.3%,其中2等地、3等地以及4等地分布区域较广,所占面积较大;皖江流域山地丘陵区耕地划分为9个等级, 1~9等地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2.2%,8.6%,14.2%,26.0%,21.3%,10.6%,9.0%,5.0%和3.2%,该区域主要有3等地、4等地、5等地分布。[结论]该评价结果对皖江流域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毅 吴宇哲
研究目的:从粮食安全角度,结合风险分析理念,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以县域为例,分析人均粮食消费量、出生率、死亡率、粮食耕地单产、粮经比、复种指数、粮食自给率等因素的可能概率分布,对耕地需求量进行仿真预测。研究结果:得到具有一定可信度的耕地需求量风险区间值,其平均值与常规预测方法的结果接近,但比常规预测得到更多的信息。研究结论:通过风险分析得到的耕地需求量风险区间值比单一特定的值更具有政策意义,分析耕地需求量风险区间值,可协助分析相关政策措施的有效性,有利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弹性管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良健 李辉 禹诚 张特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盲目征收耕地的现象,探讨耕地征收最优规模测算方法,为科学调控耕地征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生产函数模型与面板计量方法。研究结果:2005—2010年耕地征收实际规模从过度征收逐步趋近于最优规模;"十二五"期间需新增耕地规模为153.27万hm2。研究结论:(1)基于边际理论视角测算耕地征收最优规模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各地合理确定耕地征收规模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2)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的耕地效益最大化是确定当前最优征收规模的标准;(3)提升耕地的边际效益是解决当前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张矛盾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钟德卫 张连英 邓长香 康祝科 姚良润 田晓曦 陈乾昭
为掌握金沙江流域耕地地力基本情况,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以云南省绥江县为例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研究。文章采用GIS技术,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及行政区划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土壤管理、立地条件、剖面与耕层理化性状等16个评价因子,采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指标隶属度,借助层次分析法对评价单元的指标隶属度进行加权求和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运用累积曲线法将绥江县耕地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1级耕地630.69hm~2、2级耕地477.14hm~2、3级耕地2 092.64hm2、4级耕地1 594.71hm~2、5级耕地3 231.31hm~2、6级耕地2 315.04hm~2,分别占总面积1.034...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磊 潘玉君 高庆彦 马佳伸
加强耕地资源的研究与保护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发展。因此,文章对2000—2017年云南省耕地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选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PSR模型以2000—2017年耕地数据为原始数据,应用GM(1,1)预测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科学预测出2018—2025年云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态,并对两个时间段的耕地生态安全状态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表明:2000—2017年云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态分为临界安全、一般安全、较安全和安全四种安全等级;2018—2025年云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态分为较安全和安全两种安全等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状态的障碍度测算,列出了主要的障碍因子,依据不同的障碍度和障碍因子为云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态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与意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汪涌 王滨 马仓 钟晓琳 蔡运龙
研究目的:受耕地面积统计数据口径影响,中国耕地面积数据序列不连续,以致有关复种指数研究成果中1996年以前时间段的数据偏高,难以反映耕地利用真实情形。本文基于订正后耕地面积数据序列重新计算了1980—2006年的复种指数。研究方法:资料分析法、类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订正了1980—2006年耕地面积数据序列,对订正后数据进行趋势效果分析并和先前研究成果进行对比,表明订正耕地数据序列具有合理性;(2)基于订正后耕地面积数据重新计算了1980—2006年的复种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复种指数自1980年以来呈现总体增加的态势,达到了对1980年以来复种指数重新认识的目的。研究结论:连续的耕地面积数...
关键词:
耕地面积 数据订正 复种指数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