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88)
- 2023(15711)
- 2022(13101)
- 2021(12127)
- 2020(10323)
- 2019(23455)
- 2018(23255)
- 2017(45584)
- 2016(24339)
- 2015(27061)
- 2014(26563)
- 2013(26012)
- 2012(23445)
- 2011(20714)
- 2010(20825)
- 2009(19149)
- 2008(18806)
- 2007(16761)
- 2006(14273)
- 2005(12682)
- 学科
- 济(107504)
- 经济(107404)
- 业(97600)
- 企(88949)
- 企业(88949)
- 管理(84347)
- 方法(50847)
- 数学(41608)
- 数学方法(40907)
- 业经(33661)
- 财(31122)
- 农(30810)
- 务(23754)
- 财务(23690)
- 财务管理(23657)
- 中国(23650)
- 企业财务(22439)
- 农业(22023)
- 技术(21756)
- 制(19662)
- 理论(19632)
- 地方(19595)
- 和(18126)
- 贸(17495)
- 贸易(17484)
- 划(17472)
- 策(17128)
- 易(16976)
- 学(15517)
- 产业(14731)
- 机构
- 学院(344642)
- 大学(335332)
- 济(143826)
- 管理(142934)
- 经济(141134)
- 理学(124019)
- 理学院(122848)
- 管理学(120683)
- 管理学院(120035)
- 研究(104540)
- 中国(81240)
- 京(68750)
- 财(65074)
- 科学(63084)
- 农(55506)
- 财经(52657)
- 江(51293)
- 所(50907)
- 业大(50104)
- 中心(49256)
- 经(47848)
- 研究所(46243)
- 农业(43441)
- 经济学(43036)
- 北京(42158)
- 州(40717)
- 范(39803)
- 师范(39397)
- 商学(39212)
- 财经大学(39038)
- 基金
- 项目(234430)
- 科学(187517)
- 基金(171883)
- 研究(171167)
- 家(148702)
- 国家(147444)
- 科学基金(129902)
- 社会(109958)
- 社会科(104534)
- 社会科学(104508)
- 省(94050)
- 基金项目(90652)
- 自然(85169)
- 自然科(83338)
- 自然科学(83320)
- 自然科学基金(81889)
- 教育(79306)
- 划(77242)
- 资助(70684)
- 编号(68569)
- 成果(52508)
- 重点(52461)
- 创(52050)
- 部(51478)
- 发(50931)
- 创新(47904)
- 课题(46888)
- 业(46056)
- 国家社会(45469)
- 科研(44760)
- 期刊
- 济(155095)
- 经济(155095)
- 研究(92519)
- 中国(60655)
- 管理(58408)
- 财(53963)
- 农(50453)
- 科学(47107)
- 学报(46875)
- 大学(37120)
- 技术(35756)
- 学学(35606)
- 农业(35013)
- 教育(31549)
- 融(29746)
- 金融(29746)
- 业经(28458)
- 财经(26158)
- 经济研究(24582)
- 经(22657)
- 业(21799)
- 技术经济(20476)
- 问题(20365)
- 统计(18294)
- 策(17563)
- 商业(17193)
- 现代(16918)
- 财会(16750)
- 科技(15994)
- 决策(15310)
共检索到493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目 贺颖 李伟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评价的必要性和传统模糊评价方法中隶属函数的固有缺陷,借鉴云理论,构建了基于正态云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评价模型。首先,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利用正向正态云发生器,生成正态云和单因素评价矩阵;最后,通过模糊转换,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待评企业的信用评价结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伟 张目 张红梅
为了客观反映中国已上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风险现状,文章引入Choquet模糊积分方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一定条件选取105家上市公司数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分行业进行动态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目 匡暑炎 闫慧杰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评价的必要性和现有模糊评价方法缺乏动态可变性的不足,文章运用可变模糊集理论,构建了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评价模型。该模型克服了现有模糊评价方法的不足,提高了信用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与可靠性。以2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结果说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匡暑炎 张目 闫慧杰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特征,文章构建了一套该类企业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理论,运用熵权法得到指标权重,建立了评价此类企业信用状况的模糊积分模型,实现了熵权法和模糊积分模型的联合应用。在收集了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指标数据后,运用该模型解决了该类企业的信用评价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闫俊周 童超 秦建军
以2014—2016年山西省2568家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Probit选择模型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结构、企业经营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率显著高于集体控股企业和私人控股企业,企业规模、企业资产和企业利润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风险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负向影响。企业流动性风险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率,而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艳 张世慧 蒋冲雨
以新兴技术管理理论为基础,从技术、环境、企业三个维度构建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能的科技项目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并应用属性综合评价方法对具有此属性特点的科技项目进行识别与评价,通过一组科技项目的模拟评审,对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施卓宏 朱海玲
基于钻石模型,文章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体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对手等环境要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钻石模型 战略性新兴产业 策略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蕊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经营目标应定位为: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政策为指引,在遵循循环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重大技术创新与突破能力的形成与保持为核心,追求企业高成长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达到可持续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真正发挥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地域或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或先导作用。为此,应树立新的效率观、利益观和创新观等管理理念,确立企业业绩评价的原则。在原则的指导下,建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经营目标与管理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突出重大技术创新与突破能力的评价,以及以财务业绩为落脚点的充分体现"战略性"、"新兴性"与循环经济发展规律遵循等方面的评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经营目标应定位于:在遵循循环经济发展原则"3R"的前提下,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关政策为指导思想,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形成与保持为核心,追求企业高成长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达到可持续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真正实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营在地域经济或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与先导作用。与此相适应企业应确立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即新的效率观、新的创新观和新的利益观;业绩评价应以"最大"、"最小"法则、循环经济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等为依据;同时,应遵循相关性、全面性、重要性、国家意志、成本效益等业绩评价的原则。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业绩评价 经营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丽
文章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基于模糊数和遗传算法等智能算法,构建了群组专家参与评价情况下的智能驱动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对某地区某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评价 模糊数 遗传算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熊勇清 曾铁铮 李世才
分析了层次分析法(AHP)和主成分分析法(PCA)等现有投资环境评价方法应用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环境中的不足,根据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环境的特殊性,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尝试性地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合评价模型,并以R、P、H三市为例,讨论了这一方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投资环境 组合评价模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守俊 蔡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举措,是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准自然实验,利用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受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进而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受研发投入的影响,研发投入水平较高的企业受政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第一,应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并逐步扩大政策覆盖产业,将政策惠及更多企业;第二,在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时,可以考虑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开展产品服务创新;第三,政府在实施产业扶持政策时,应尽量避免直接干预企业的行为,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产业转型升级,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昌兵 余梅丽 华丽香 王子敏
本文基于2012~2020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研发投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表明,研发投入与财务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门限回归模型检验发现,研发投入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存在融资结构双重门限效应。当融资结构水平低于第一门限值和介于两个门限值区间时,研发投入增加会显著改善财务状况,但改善效应随融资结构水平提高而显著下降。当融资结构水平大于第二门限值时,研发投入增加会显著增加财务风险。采用替换变量法和滞后一期法对上述研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证明上述结论成立。在异质性检验中发现,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财务风险影响的融资结构门限效应不尽相同,即有双重门限效应和单一门限效应之分。在不同融资结构水平下,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财务风险影响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据此,给控制或防范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因研发投入而引发的财务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俊强
本文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五大产业基准构建指标体系,构建在Weaver-Thomas模型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的扩展评价模型,弥补了基本Weaver-Thomas模型对指标赋值的不足。运用拓展模型,以河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确定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对河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和结构优化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特日昆 徐小博 韦庆明
基于新熊彼特理论和技术与制度共同演化视角,综合考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和制度支撑特征,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引入公共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制度因素,建立更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发展的技术与制度共同演化模型。应用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将制度创新用于扶持更注重技术创新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技术与制度共同演化视角下技术与制度共同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