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5)
- 2023(14503)
- 2022(12309)
- 2021(11236)
- 2020(9593)
- 2019(21807)
- 2018(21346)
- 2017(41706)
- 2016(22100)
- 2015(24800)
- 2014(24670)
- 2013(24140)
- 2012(22053)
- 2011(19992)
- 2010(20072)
- 2009(18398)
- 2008(17512)
- 2007(15107)
- 2006(12997)
- 2005(11245)
- 学科
- 济(115818)
- 经济(115722)
- 管理(64877)
- 业(60044)
- 方法(52701)
- 企(50315)
- 企业(50315)
- 数学(47821)
- 数学方法(47132)
- 地方(24665)
- 中国(23951)
- 财(23535)
- 农(22977)
- 业经(21055)
- 学(20253)
- 农业(15853)
- 制(15842)
- 贸(15633)
- 贸易(15625)
- 理论(15524)
- 地方经济(15410)
- 务(15187)
- 财务(15127)
- 环境(15115)
- 财务管理(15090)
- 易(15059)
- 和(14439)
- 企业财务(14423)
- 技术(14308)
- 融(14228)
- 机构
- 学院(319375)
- 大学(318167)
- 济(140734)
- 经济(138189)
- 管理(126688)
- 理学(111011)
- 理学院(109852)
- 管理学(107706)
- 管理学院(107106)
- 研究(104131)
- 中国(76737)
- 京(64387)
- 科学(62632)
- 财(61001)
- 所(50962)
- 财经(50165)
- 中心(47929)
- 农(47351)
- 研究所(46645)
- 经(45773)
- 业大(45638)
- 江(45275)
- 经济学(45005)
- 经济学院(40436)
- 北京(39602)
- 范(39468)
- 师范(39070)
- 院(37993)
- 财经大学(37632)
- 农业(37135)
- 基金
- 项目(222624)
- 科学(177902)
- 基金(164719)
- 研究(159708)
- 家(143538)
- 国家(142461)
- 科学基金(124264)
- 社会(104368)
- 社会科(99251)
- 社会科学(99226)
- 省(87075)
- 基金项目(86418)
- 自然(81124)
- 自然科(79329)
- 自然科学(79312)
- 自然科学基金(77904)
- 教育(75010)
- 划(73067)
- 资助(68839)
- 编号(62411)
- 重点(50444)
- 部(49771)
- 成果(48737)
- 发(47993)
- 创(46593)
- 国家社会(44118)
- 创新(43620)
- 教育部(43307)
- 课题(43279)
- 科研(42945)
共检索到451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咏梅 李新英 孟令伟
文章基于抵抗力、恢复力、演化力三个维度构建了区域经济韧性指标评价体系,运用正态云模型对西部12省2009—2018年的经济韧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经济韧性水平差异明显,时序上整体增强,空间上形成以重庆、四川和陕西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中心—外围”结构;抵抗力和恢复力影响程度相当,高于演化力;影响西部地区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GDP占比、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个体工商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人口流动度、每万人口大学生人数、人均消费支出等。
关键词:
经济韧性 正态云模型 西部地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玉梅 陈洋毅 刘璐 李儒宣达 夏一凡
提升经济韧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于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绿色金融是提升经济韧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测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运用普通面板回归与空间效应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及其非线性影响效应。文章从多个维度分析了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作用,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能够提升本区域的经济韧性,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区域的经济韧性产生积极影响,绿色金融对本区域和周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38、0.31;(2)绿色金融对东部各省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其直接效应依次为0.40、0.33和0.24;间接效应也存在相同的趋势。基于研究结论和讨论,文章提出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合作、提升绿色金融创新水平、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和健全绿色金融教育体系等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志翠 赵宇
区域经济韧性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产业多样性实现区域经济韧性水平提升的相关研究受到重视,但其影响路径还存在争议。基于中国31个省域2010―2021年面板数据,对产业多样性及区域经济韧性进行具体测度,并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产业多样性以知识溢出、协同效应、增强要素流动性以及分散风险实现区域经济稳定;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门槛效应,且正向效应随创新人才集聚门槛值提高而逐渐增加;产业多样性与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产业多样性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而创新人才集聚溢出效应不显著。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恬 张荣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及研究框架,针对亚洲区域经济的中断、恢复以及韧性、前景与展望等多方面开展实证分析,提出亚洲区域经济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之所以能够经受冲击,并迅速反弹、复苏、持续增长的核心原因在于空间经济发展格局上已经形成层次性发展的区域经济中心,即“一核”香港、“双强”新加坡及东京、“三新”上海、北京及深圳的新格局,实现了从“亚洲工厂”向“亚洲购物者”的转变,文章最后为国家宏观顶层设计及区域经济调控提供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空间经济 区域经济 经济复苏 经济韧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琳
文章基于2020—2021年季度经济数据,采用单变量弹性评价系统模型对区域经济韧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省份面对疫情冲击的韧性强劲,但是这种经济韧性的质量则存在差异;使用shift-share模型对经济韧性进行拆解并剔除结构性问题对测度结果的干扰后,对经济韧性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部分省份尽管应对疫情冲击时富有韧性,但是这种经济韧性不具有可持续性,体现为经济韧性质量不足;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经济韧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财政政策与金融工具对于增强经济抵抗力具有显著效果,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最有利支撑。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翀 焦伟伟
新常态时期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内生冲击与外生冲击的双重威胁,不断提升经济韧性已成为必然选择。同时,中国风险投资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地域集聚现象,其对经济韧性将产生什么影响亟需研究。本文基于2006—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风险投资驱动创新、助力创业和优化产业结构为机制进行探析。研究发现:风险投资使经济在受到冲击时的恢复力和转型力得到加强,提升本地经济韧性的同时还具备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焦柳丹 邓佳丽 吴雅 霍小森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暴雨、地震、台风等极端事件频繁出现,给我国城市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破坏,因此,提升城市韧性水平对于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论文从压力—状态—响应角度,构建了包括43个指标的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与云模型进一步构建城市韧性评价模型。通过应用模型,对我国的31个省份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得出压力韧性、状态韧性、响应韧性的隶属度等级,并最终得出城市综合韧性等级。
关键词:
城市韧性 PSR模型 云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焦柳丹 邓佳丽 吴雅 霍小森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暴雨、地震、台风等极端事件频繁出现,给我国城市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破坏,因此,提升城市韧性水平对于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论文从压力—状态—响应角度,构建了包括43个指标的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与云模型进一步构建城市韧性评价模型。通过应用模型,对我国的31个省份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得出压力韧性、状态韧性、响应韧性的隶属度等级,并最终得出城市综合韧性等级。
关键词:
城市韧性 PSR模型 云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振斌 秦轩
文章提出了一种将偏最小二乘法(PLS)、遗传算法(GA)和支持向量回归(SVR)相结合的预测算法。首先,为了解决多元回归中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偏最小二乘法选取回归变量的主成分;然后,利用支持向量回归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训练,利用遗传算法获得更好的预测模型参数,以解决传统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中的参数选取困难的问题;最后,利用优化的预测模型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预测精度上优于其他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岚田 葛扬
强化经济韧性、确保经济行稳致远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目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市场分割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的内在逻辑,并用我国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排除内生性干扰和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此关系依旧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分割会通过抑制制造业规模和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而影响经济韧性;市场分割对经济韧性的负面作用在个体私营经济规模较大的地区会得到强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化转型则是一个缓解市场分割消极影响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赫国胜 燕佳妮
在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提升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是应对外部冲击、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2011年至2019年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不仅可以增强本市的经济韧性,而且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推动周边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本市与周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显著,而数字化程度的推动作用则并不显著;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程度会因为城市地理位置、行政级别以及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城市创业活跃度以及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路径间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因此,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进城市间的经济活动联系,提升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结合城市特质规划数字产业布局,提升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程度;激发城市创业活力、调节城乡收入分配机制,打通数字金融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间接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鹏 钟誉华 颜悦
测算珠三角地区科技创新活动研发和经济产出两阶段效率,探讨两阶段效率在时空上的异质性。构建包含科技创新效率、经济韧性和产业多样化的联立方程组,对三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珠三角地区科技创新研发与经济产出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异质性;科技创新效率有助于增强经济韧性,经济韧性也可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现阶段珠三角地区产业相关多样性通过降低研发阶段效率间接削弱经济韧性,无关多样性则与之相反。研究结论对于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提高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构建区域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志刚 胡时豪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抵抗与恢复能力、调整与适应能力、创新与升级能力三个维度,构建区域经济韧性综合指标体系,阐述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并采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韧性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其通过增强区域的抵抗与恢复能力、调整与适应能力、创新与升级能力三方面实现促进效果。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影响最大,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最小。基于此,应要加强中西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西部经济韧性,同时提升东部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缩小区域经济韧性差距,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经济韧性 创新能力 熵值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亮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数字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提振区域经济的关键动力。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产业集聚均正向影响区域经济韧性。产业集聚在数字经济驱动区域经济韧性提升中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可通过推动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韧性提升。在不同地区,数字经济与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对此,应推进经济数字化改造,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推动产业高质量集聚,筑牢经济发展根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网络,驱动地区均衡发展,为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齐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该背景之下研究各个城市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即经济韧性变得非常重要。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作为外部冲击,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韧性这一指标度量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对于冲击的反应程度,并试图从产业结构多样性的角度来解释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经济韧性方面的差异。通过实证结果发现:第一,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韧性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分异,并且在冲击前后韧性变化明显;第二,产业多样性能使一个城市在面对危机时分散冲击;第三,相关多样性与非相关多样性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是趋异的,非相关多样性能够分散并降低外部冲击对于经济的影响,而相关多样性则会加剧区域面对冲击的敏感性,降低韧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