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3)
2023(7053)
2022(6147)
2021(5795)
2020(4996)
2019(11466)
2018(11181)
2017(21856)
2016(11598)
2015(12774)
2014(12317)
2013(11910)
2012(10586)
2011(9081)
2010(8455)
2009(7162)
2008(6546)
2007(5110)
2006(3774)
2005(2754)
作者
(30664)
(25948)
(25909)
(24331)
(16265)
(12339)
(11528)
(10284)
(9984)
(8964)
(8814)
(8765)
(8047)
(7988)
(7926)
(7863)
(7835)
(7792)
(7377)
(7312)
(6387)
(6220)
(6143)
(5851)
(5789)
(5744)
(5528)
(5485)
(5227)
(5105)
学科
(42889)
经济(42851)
管理(33557)
(33053)
(27627)
企业(27627)
方法(25301)
数学(23236)
数学方法(22903)
(14112)
(11020)
(10542)
财务(10511)
财务管理(10496)
企业财务(10069)
中国(9143)
业经(8603)
(8289)
(8007)
贸易(8006)
(7822)
农业(7574)
技术(7082)
地方(6971)
环境(6557)
(6296)
(6117)
理论(5795)
(5600)
(5043)
机构
学院(149197)
大学(148386)
管理(61471)
(59558)
经济(58569)
理学(54739)
理学院(54240)
管理学(53124)
管理学院(52857)
研究(44417)
中国(32092)
(29438)
科学(29374)
业大(27143)
(26718)
(26014)
财经(22113)
中心(21841)
(21043)
农业(20922)
(20474)
(20157)
研究所(19621)
经济学(18644)
(17412)
北京(17238)
经济学院(17092)
财经大学(17024)
经济管理(16684)
(16422)
基金
项目(117118)
科学(92388)
基金(87058)
研究(80284)
(77795)
国家(77226)
科学基金(66981)
社会(51720)
社会科(49211)
社会科学(49200)
基金项目(46890)
自然(46008)
(45684)
自然科(44968)
自然科学(44953)
自然科学基金(44141)
(38532)
教育(37488)
资助(35231)
编号(30591)
重点(26507)
(25775)
(24997)
(24340)
科研(23909)
创新(23481)
计划(22819)
教育部(22211)
国家社会(22200)
成果(22077)
期刊
(52088)
经济(52088)
研究(34203)
学报(28249)
科学(24402)
(22808)
大学(22439)
(22353)
学学(21868)
管理(21292)
中国(20810)
农业(15524)
技术(13769)
财经(10517)
教育(9815)
业经(9096)
(9044)
金融(9044)
(8993)
林业(8652)
经济研究(8510)
业大(8504)
(8265)
财会(8165)
(8043)
科技(7904)
问题(7407)
技术经济(6797)
理论(6672)
统计(6596)
共检索到191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启越  姚丹阳  李秀丽  贾忠奎  刘瑞雪  梁琪  
以塞罕坝7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各选择5种不同剩余物粉碎粒径、尿素喷施浓度、EM菌液喷施量以及木醋液喷施浓度,对采伐剩余物进行处理,采用L_(25)(5~4)正交设计安排试验,比较不同处理组合短期内对华北落叶松采伐剩余物分解、林地土壤肥力及林木生长的影响,初步筛选较优剩余物处理方式.结果表明,在25种处理组合中,4和7号的处理效果较优,说明采取将采伐剩余物粉碎成较小的颗粒,同时添加适中浓度尿素溶液、木醋液及添加适量EM菌的混合处理方式对提高剩余物分解率、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林木生长效果最好.各处理的较优水平为:颗粒直径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尹欢宇  赵匡记  刘彦青  纪福利  刘彦文  贾忠奎  
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间伐剩余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剩余物堆腐处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共设置5种处理:处理1(清除)、处理2(带状堆放)、处理3(平铺)、处理4(粉碎)、处理5(堆腐)。研究结果表明:(1)处理1.5年后,堆腐处理的剩余物分解速率最高为18.75%,是其他处理的1.02~1.48倍。(2)堆腐处理的土壤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饱和蓄水量变化量最高,分别为10.15%、8.84%和3534.63 t/hm2,比其他处理的高9.04%~10.52%、2.53%~18.44%和474.26~1030.19 t/hm2;堆腐处理的非毛管孔隙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运红  李建亮  王利东  邹金龙  刘彦清  陆景星  赵婉凝  贾忠奎  
【目的】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凋落物的分解及其伴随的养分释放和土壤有机物结构的变化是森林生态系统运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凋落物分解,对于加快养分归还、促进林木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中4种间伐强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布设凋落物,分别测定0(CK)、15%、20%、30%4种间伐强度下(以下分别简称为CK、15%、20%、30%)凋落物、有机质、全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的残留率等8项物理和化学养分指标,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养分动态变化。【结果】(1)间伐显著降低了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残留率,到2015年9月,残留率大小分别为:CK> 30%> 20%> 15%;(2)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凋落物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15%> 30%> 20%> CK,其中,30%和20%间伐强度下分解速率差异不大。(3)间伐强度和时间发生对有机质、C、N、P残留率有交互作用,且影响极显著,而K残留率几乎不受间伐强度影响。华北落叶松凋落物中的N、P残留率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瑞强  何宗明  黄志群  范少辉  万晓华  杜婷  苏慧琴  
利用福建省南平市峡阳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炼山、收获采伐剩余物和地被层、全树收获、仅收获树干和树皮以及加倍采伐剩余物)下0~40 cm土层土壤δ15N 15年的监测数据和造林后第15年叶片δ15N、氮磷含量和氮磷比数据,探讨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氮循环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取样年份(造林后第3,6,9,12和15年),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土壤δ15N均无显著影响;0~10 cm土层土壤δ15N与凋落物量显著正相关,与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造林后第15年,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叶片δ15N、叶片δ15N富集指数(δ15Nfoli...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媛媛  张双燕  王传贵  方徐勤  
为了更好地利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采伐剩余物,以4年生毛竹采伐剩余物竹枝和竹梢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视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热重分析仪等对毛竹采伐剩余物的化学成分和纤维形态等的性质进行分析,且利用硫酸盐法对毛竹采伐剩余物进行制浆造纸,并对纸张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毛竹采伐剩余物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毛竹采伐剩余物的硝酸-乙醇纤维素质量分数介于342.9~409.3 g·kg~(-1),α-纤维素质量分数约420.0 g·kg~(-1),木质素约240.0 g·kg~(-1),苯醇抽提物为36.7~54.3 g·kg~(-1), 10.0 g·L~(-1)氢氧化钠抽提物为256.7~296.7 g·kg~(-1),灰分质量分数为8.5~26.5 g·kg~(-1);毛竹采伐剩余物半纤维素主要是由阿拉伯糖,木糖和糠醛等糖单元组成,其中以木糖为主(>85.0%);毛竹采伐剩余物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400~2 000μm,长宽比为64.70~65.54;毛竹采伐剩余物热解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热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第2阶段,毛竹采伐剩余物最大热分解温度为339~341℃;毛竹采伐剩余物经硫酸盐法成浆后,纸浆得率为44.71%,有良好的成浆性能,有较高的抗张强度(63.88 N·m-1·g-1)和耐破强度(4.14 kPa·m~(-2)·g~(-1)),比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和龙竹D. peculiaris要优良,可作为纸浆材使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焕章  吴振和  王恒  
到1990年止,大兴安岭林区共完成抚育作业面积66.74万ha。据统计,抚育间伐剩余物每公顷可达25t左右,影响了林内卫生,提高了火险等级。为此,先后在松岭、呼中、十八站、库伦斯林业局和呼玛县林业局的国营林场进行了抚育间伐剩余物火烧处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试验方法 (一)试验条件的选择初步试验在松岭和呼中林业局的部分林场进行。选择天然中幼龄林的兴安落叶松纯林,落叶松与白桦混交林,林龄Ⅱ、Ⅲ龄级,平均树高8-12m,平均胸径6-12cm,郁闭度≥0.7。标准地面积采用正方形33×33m,剩余物按2m×1m×1.5m、2m×1m×1m、2m×1m×0.5m堆放。剩余物按抚育后的3、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雄宾  余新晓  徐成立  谷建才  周彬  范敏锐  贾国栋  吕锡芝  
通过对实施间伐后4种保留密度下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植被进行调查,以正态分布、理查德、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5种曲线为基础,利用距林缘距离为自变量、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为因变量建立边缘效应模型,分析不同间伐方式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距林缘50m内,密度为5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未显示出边缘效应;在900和1300株/hm2密度下,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在林缘附近表现平稳,随距林缘距离增加,表现出先急剧减小,后又变得稳定的变化趋势;在2500株/hm2密度下,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随着距林缘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减小,超过5.92m后变得平稳,变化曲线为"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匡记  纪福利  刘延文  刘晓兰  贾忠奎  马履一  
揭示抚育对林木生长指标的影响,是确定合理间伐和修枝经营决策的重要内容,对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分木材储量,摆脱木材匮乏困境有着重要意义。以河北省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幼龄林15年生,中龄林22年生,近熟林38年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间伐强度(t_0对照,t_1轻度间伐10%,t_2中度间伐20%,t_3重度间伐30%,t_4极重度间伐35%)和修枝强度(p_1轻度修枝,p_2中度修枝50%,p_3重度修枝66%)对林分生长(胸径、树高、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年生林分蓄积3 a总生长量(V)随间伐强度及修枝强度增加均呈增加趋势,V(t...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聪慧  张鸿景  王玉忠  代剑锋  党磊  杜子春  刘建婷  高运茹  
【目的】为综合评价华北落叶松参试家系的速生丰产性、稳定性及各试验地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利用基因型主效加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对2017年度华北落叶松区域试验中参试家系的生长数据进行分析。【方法】基于冀北地区4个试验地点26个华北落叶松家系的胸径数据,首先拟合3个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各个模型均具有相同的固定效应("地点"和"地点中的区组")和残差方差结构(行、列自回归AR1×AR1,以进行空间分析),其中,模型1为随机效应中包含2个公因子的因子分析模型(FA模型),模型2、3分别为随机效应里不含测量误差以及包含测量误差的非结构化矩阵模型(US模型);基于AIC信息准则选出一个最优模型,之后利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得到各家系在各地点的胸径BLUP数据;基于胸径BLUP数据做GGE双标图分析,对华北落叶松家系和试验地点进行评价。【结果】基于AIC信息准则,模型3(空间变异结合包含测量误差的非结构化矩阵模型(US模型))被选为最优模型;基于胸径BLUP数据的GGE双标图的前2个主成分的方差解释百分比之和为92.4%,表明结果可靠; 4个试验地点被分成2组,地点L1(张家口赤城马营沟)、地点L3(张家口沽源柳条沟)和地点L4(承德围场查字)为一组(以111号家系的胸径最大),地点L2(承德围场御道口)为一组(以78号家系的胸径最大),相对而言,地点L3(张家口沽源柳条沟)能更有效地选择速生丰产且稳定的家系;各家系在不同试验地点上的表现有所不同,总体而言,26个华北落叶松家系中,111号的胸径(产量)最大,接着是78、72、82、76、59、100、77、56、86、96等系号,胸径(产量)最小的是1号,97、116、53、35、46、66和49号等家系的胸径(产量)也较低,68和42号家系的胸径(产量)接近总体均值; 96、86、100和76号是速生丰产且稳定的家系,速生丰产家系111、72、56号的稳定性居中,速生丰产家系78、82和77号的稳定性中等偏下,而速生丰产家系59号则不稳定。【结论】模型3(空间变异结合包含测量误差的非结构化矩阵模型(US模型))较另外2个模型而言,结果更为可靠。地点L3(张家口沽源柳条沟)既具高区分力,又具高代表性,能更有效地评价家系。家系96、86、100和76号兼具速生性、丰产性和稳定性,可被广泛推广。基于BLUP的GGE双标图能有效应用于华北落叶松家系及试验地点的评价,本研究可为冀北地区华北落叶松的家系选择和应用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巍伟  吕瑞恒  刘勇  陈晓  李国雷  
以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为研究对象,根据氮含量将凋落物分为不同类型,采用轮置分解法,探讨间伐强度和凋落物类型两因素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氮释放年变化规律、氮净积累量和氮净释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一定间伐强度范围内,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氮含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在极轻度(I)、轻度(II)、中度(III)和强度(IV)间伐林下分别为(0.128±0.01)g、(0.210±0.02)g、(0.233±0.02)g和(0.125±0.01)g。2)凋落物类型影响凋落物氮释放年变化规律,其中低氮凋落物表现为"积累—释放—积累",而中氮和高氮凋落物大体上表现为"释放—积累—释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传庭  张硕新  庞军柱  张胜利  侯琳  
[目的]探究氮添加对秦岭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分解的影响,为秦岭地区华山松林的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陕西观音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采用分解袋法开展不同形态及水平氮对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分解的影响试验,氮形态分别为铵态氮(NH_4Cl)、硝态氮(NaNO_3)和混合态氮(NH_4NO_3),每种氮形态设置N1(0.5 g/(m~2·a))、N2(1.25 g/(m~2·a))、N3(2.5 g/(m~2·a))、N4(5.0 g/(m~2·a))和N5(10.0 g/(m~2·a))5个水平,以N0(0 g/(m~2·a))为对照,共16个处理。在试验区设置3块20 m×20 m的样地,每个样地内设置16个1 m×1 m的小样方,将上述16个处理对应布置在16个小样方内。在试验开始1个月后定期取样,测定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残留量及碳(C)、氮(N)、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并计算间伐剩余物年平均质量残留率、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分解系数和C/N值。[结果](1)添加铵态氮、混合态氮和硝态氮的处理,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年平均质量残留率分别为82.47%,81.83%和84.96%,均低于对照的年平均质量残留率84.99%。(2)与对照相比,不同形态氮处理使抚育间伐剩余物分解50%所需时间最多可减少0.41~1.65年,分解95%所需时间最多可减少4.16~7.15年。(3)当氮添加水平低于5.0 g/(m~2·a)时,可促进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纤维素的降解,当氮添加水平高于5.0 g/(m~2·a)时,可抑制纤维素的降解;不同形态不同水平的氮均促进了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木质素的降解。(4)随着时间的延长,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C含量和C/N值在分解过程中呈减少的趋势,而N元素含量呈增加趋势;抚育间伐剩余物分解系数与C/N值呈负相关关系,即C/N值越低分解速率越快。[结论]经过1年的分解,3种形态的氮均表现为低水平促进分解,高水平抑制分解,其中铵态氮、混合态氮和硝态氮的氮添加水平分别低于或等于2.5,5.0和1.25 g/(m~2·a)时,对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的分解起促进作用,高于上述添加量则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喆  刘延文  纪福利  刘晓兰  贾忠奎  马履一  
采用凋落物袋法对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叶凋落物以不同比例混合(pB、pL、8L:2B、7L:3B、6L:4B、5L:5B),研究凋落物混合分解的分解速率及养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比例华北落叶松—白桦凋落物混合分解均表现出了前期分解迅速,后期分解缓慢的特点。单独分解时,纯白桦的分解速率要高于纯华北落叶松的分解速率,混合凋落物对凋落物的分解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6L:4B的凋落物残留量最小,分解最快。在分解前期,混合凋落物对分解速率并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有显著混合效应。混合分解促进了华北落叶松凋落物中n、p的富集,且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文东  李凯  何宗明  陈清山  范少辉  翁贤权  林文清  
为探究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第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设置固定试验地,皆伐后开展5种不同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采伐后营造的第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立木蓄积量表现为BL2(仅收获树干和树皮,保留采伐剩余物)>BL3(采伐剩余物加倍保留)>BL1(地上部分全树收获)>BL0(地上部分全部清理)>SB(收获树干和树皮,火烧采伐剩余物),其中BL2具有最大立木蓄积量528.96 m~3·hm~(-2),且比相同位置上种植的前茬(第1代29年生杉木)林立木蓄积量大1.44 m~3·hm~(-2),其平均胸径23.95cm,平均树高21.04 m,平均单株材积0.433 8 m~3,地位指数22.60.BL0和SB处理表现最差,其立木蓄积量分别为486.27和492.02 m~3·hm~(-2),是BL2立木蓄积量的91.92%和93.01%,但各处理间生长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表明不同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兰梓瑜  丁思惠  方升佐  
[目的]探索施用杨树Populus采伐剩余物对土壤养分和二氧化碳(CO_2)释放的影响,为其潜在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杨树树枝、树皮、树叶和水稻Oryza sativa秸秆等4种农林废弃物为生物质原料,根据杨树人工林单位面积凋落物量,以2%质量分数(以烘干土质量计)均匀混入新鲜土壤,25℃恒温培养箱中暗培养180 d。控制培养期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无机氮[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有效磷(AP)、速效钾(AK)等质量分数以及CO_2日释放速率和累积释放量。[结果](1)4种生物质原料施用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氮磷钾的有效性(P<0.05),其次为杨树树叶,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3)相关性分析表明:生物质原料的性质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养分和CO_2释放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生物质原料的全氮、全磷、全钾显著正相关(P<0.05),与全碳和碳氮比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CO_2日释放速率与土壤MBC、MBN、NH_4~+-N、AP和AK均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NO_3-N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从土壤养分和环境效应综合考量,杨树采伐剩余物的施用能提高土壤有效态的氮磷钾等养分,相对减少碳排放。图3表3参4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方  吕世凡  吕成群  黄宝灵  董必珍  
【目的】研究接种益生菌对巨尾桉人工林采伐剩余物生物量及养分归还影响,为林木合理施肥和防止地力衰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固氮菌N1、解钾菌40 K、解磷菌P13种菌株分别接种巨尾桉广林9组培苗。造林后,测定3.5年生林木的生长量和叶、枝、根、皮等采伐剩余物的数量以及N、P、K等养分含量。【结果】供试的3种益生菌接种巨尾桉广林9号对林木生长、采伐剩余物数量和养分归还量均有促进作用。其中接种40 K菌株的效果最好,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对照增长14.7%、23.9%和70.9%;采伐剩余物达到8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