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3)
2023(529)
2022(354)
2021(406)
2020(334)
2019(799)
2018(761)
2017(1220)
2016(854)
2015(879)
2014(824)
2013(671)
2012(571)
2011(487)
2010(400)
2009(301)
2008(239)
2007(146)
2006(124)
2005(73)
作者
(1358)
(1192)
(1148)
(1106)
(756)
(569)
(559)
(468)
(448)
(422)
(412)
(408)
(398)
(394)
(373)
(359)
(334)
(324)
(316)
(313)
(303)
(295)
(295)
(283)
(272)
(268)
(263)
(263)
(263)
(255)
学科
教育(1491)
(1336)
经济(1335)
中国(1039)
教学(914)
管理(900)
方法(890)
数学(843)
数学方法(826)
理论(735)
(684)
研究(534)
学法(490)
教学法(490)
(467)
企业(467)
(403)
学理(390)
学理论(390)
(362)
(344)
学校(338)
(334)
计算(326)
改革(323)
算机(321)
计算机(321)
机化(317)
计算机化(317)
发展(313)
机构
大学(8265)
学院(7625)
教育(2845)
研究(2628)
管理(2270)
(2181)
经济(2127)
(2117)
师范(2106)
理学(2081)
理学院(2042)
管理学(1942)
管理学院(1920)
师范大学(1813)
(1682)
科学(1420)
教育学(1351)
职业(1326)
技术(1220)
(1204)
(1161)
中国(1117)
中心(1103)
北京(1055)
教育学院(1054)
研究院(1035)
(1030)
(1014)
研究所(945)
业大(889)
基金
项目(5954)
研究(5715)
科学(5009)
教育(4233)
基金(3871)
社会(3211)
(3044)
国家(2990)
社会科(2977)
社会科学(2976)
编号(2761)
科学基金(2577)
成果(2536)
(2475)
(2454)
课题(2424)
(2230)
规划(1837)
基金项目(1826)
项目编号(1680)
(1678)
大学(1654)
(1623)
教育部(1623)
重点(1543)
资助(1469)
年度(1425)
(1371)
研究成果(1365)
人文(1359)
期刊
教育(4488)
研究(2939)
中国(2115)
(1826)
经济(1826)
技术(1208)
职业(1187)
技术教育(821)
职业技术(821)
职业技术教育(821)
大学(803)
学报(767)
科学(712)
(708)
管理(687)
成人(655)
成人教育(655)
(609)
(596)
论坛(596)
(567)
学学(560)
发展(522)
(522)
职教(500)
农业(451)
高等(447)
财经(438)
教研(412)
高教(412)
共检索到10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洪明  
目前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道德相对主义思想和观点。道德相对主义对人们现实的道德生活造成了困扰,也对大学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大学道德教育应该对道德相对主义作出回应,在方法论层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具有绝对意义的道德价值原则;在方法层面,要培养大学生以正义为前提的道德判断能力。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引导学生将正义化为道德意义上的"定言命令",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基于正义建构共识性道德规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丁道勇  
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诉求之一。但是,有关讨论并未意识到,不同教育公平观在基本原则上存在分歧,并且秉持不同原则的教育公平观对教育部门的设计、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定位都十分不同。为了澄清我们的教育公平理想,很有必要深入检讨其基本原则。为此,文章区分出基于平等原则的教育公平和基于多元正义原则的教育公平两个观念。随后,在批判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基于平等原则的教育公平观较难满足当前教育公平的核心诉求;由于多元正义原则与教育的个性化原则之间相互匹配,所以基于多元正义原则的教育公平观更为可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苏娜  
教育变革的"意义"意味着对教育变革本身(目标、知识等)的认知与理解,意味着在教育变革中坚持正义原则,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创新与人的发展。学校作为变革的基础,须以责任与使命重塑学校的精神气质,构建尊重个性与差异的学校教育目的,以合作和共生构建学习型组织,追求诗意的教师生活,回归课堂的生命教育本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艾兵有  范益民  伍家旺  
当前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总体态势良好。但由于社会转型、境外意识形态强势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以及大学生自律理性偏弱等,导致了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功利性特征明显、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明显脱节等问题的出现。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加大高校德育的实践力度、培养一支立场坚定愿意扎根边疆的教师队伍以及强化公民教育,塑造责任公民,是现实的客观要求和有效的解决途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金燕  
学校教育在收入分配正义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为了回应这一问题,本研究借鉴最近兴起并逐渐在分配正义领域占据统领地位的运气均等主义理论,尝试在正义的视野下来构建学校教育影响收入分配的理论模型。将学校教育的作用分解为两部分:一是作为原生运气影响收入的中介作用,这一作用被认为是"非正义"的;二是作为选择运气影响收入分配的中介作用,这被认为属于正义的范畴。本文进一步将这一理论模型转换为实证模型,并应用CHNS数据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对收入分配的这两种作用都有所表现,且都得到强化。尤其是前者,学校作为维持和传承原生禀赋分配不平等的中介机制作用得到快速的强化,这是由于原生运气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彬  
本文从罗尔斯公平正义论和马格利特正派社会论的双重理论视角,对我国大学制度正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三个主要观点:凸显正义品性是大学制度的根本旨趣和首要美德;深度对话和平等协商是实现大学制度正义的基础机制;消除制度性羞辱是促进大学制度正义的着力举措。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林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其实质是一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在配置时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原则。罗尔斯关于正义的原则,从社会资源分配角度来论证正义,也对教育资源公平分配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剖析了社会主义国家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重要性,基于罗尔斯的平等自由原则、机会均等和差别原则阐述了教育公平原则的内涵,并对实现我国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金木  
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安排需要符合正义的原则,道德教育也应该建基于正义之上,在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在利己与利他之间实现一种平衡。当前道德教育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这一基础,过于关注利他性的道德义务而较少关注利己性的道德权利。道德教育陷入道德理想主义之中,以高标准的道德理想代替底线的道德要求。合乎正义的道德教育首先应该承认利己的合理性;其次,要守住道德边界,不能侵犯个体的正当权利;再次,善有善报,德福一致而不能让"好人"吃亏;最后,多元道德主体间需要有一种宽容精神,为"他者"留出道德生活空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在众多正义理论中,分配正义因直指作为分配规则的基本制度和作为分配方式的公共政策而具有更强的政策适用性。教育分配是一种再分配,公正性是其合法性前提。教育分配通过兑现权利应得与实现资本积累而追求着实质公正。在作为秩序政策与过程政策双重意义上的教育政策可以分为弥补型、保护型和发展型等三种基本类型,它们分别以补偿原则、基本需要原则与贡献原则作为基本分配原则而确保教育公正。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郎廷建  
生态正义不是人与自然物之间的关系,亦不是以一切环境因素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而是以生态环境因素特别是以生态资源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正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弊端日益凸显的今天,现时代的生态正义是一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能够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享有平等地位,获得平等尊重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能够保障劳动者付出与回报对等的生产关系。伴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政治、法律、思想观念等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影响,生态正义表现出相对性和可变性、动态性和过程性,以及多样性等基本特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珏  
传统观念一直将政治信仰作为衡量我国大学生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事实上缺少道德信仰才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道德失范现象的主要原因。在社会转型期间,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道德现状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着信仰方面的危机,并影响着道德领域。要解决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必须加强道德信仰教育,以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为标杆,加大失德成本,打造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心灵家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艳珍  
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场所,也逐渐成为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通过理清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构建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形成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职业文化氛围来使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取得实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文武  
教育正义是主体对复杂的教育根本价值的合理性追求,包括机会、过程和结果平等的互利公平正义与超越公平的德性正义。教育机会公平体现为以统一标准一视同仁地实施和评估教育权利、义务和投入的平等;教育过程公平体现为以平等方式对待所有受教育者和以兜底方式使条件差、质量低的教育达到基本平等,并持续提高所有教育条件和质量、效率水平的过程;教育结果公平体现为以同一个尺度一视同仁地评估教育质量、效率提升程度的平等。教育公平是追求教育平等与提高教育质量、效率持续地相互促进的过程和状态。扶贫帮困和追求卓越的德性正义是非功利和超越互利公平的正义。追求教育正义必须把实现教育平等与提高教育质量、效率紧密结合,使教育公平正义与超越公平的仁爱德性的教育正义互为保证、相互促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建朝  
如何理解教育的公平性并使其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实现是近几年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考察教育公平如何可能有许多观察维度和考察路径,原有的以罗尔斯等人为代表的配置正义观在实践教育公平方面有难以逾越的局限。而从多元正义的维度出发,则可能避免单一的分配正义视野下教育公平难以实现的困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吕伟  
教育正义是社会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我国努力推进教育正义的重要举措,但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重权利正义,轻价值正义,并对精英教育的正当性提出质疑甚至否定的倾向。当前西方的正义理论本身尚存在瑕疵,具体表现在分配正义理论的局限和关系正义的欠缺两方面。教育实践中也存在优质师资资源稀缺和受教育个体先天禀赋存在差异的现实问题。精英教育是构成价值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权利正义为体,以价值正义为用"应该是今后我国教育改革所需秉持的基本信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