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00)
- 2023(18524)
- 2022(15618)
- 2021(14501)
- 2020(12159)
- 2019(27907)
- 2018(27745)
- 2017(53945)
- 2016(29320)
- 2015(32990)
- 2014(32921)
- 2013(32167)
- 2012(29202)
- 2011(25981)
- 2010(25892)
- 2009(23416)
- 2008(22677)
- 2007(19715)
- 2006(17040)
- 2005(14613)
- 学科
- 济(120804)
- 经济(120680)
- 管理(82516)
- 业(78850)
- 企(65152)
- 企业(65152)
- 方法(55356)
- 数学(48442)
- 数学方法(47619)
- 农(33062)
- 中国(32021)
- 业经(28376)
- 财(28162)
- 地方(27100)
- 学(24805)
- 农业(22275)
- 制(20567)
- 理论(20506)
- 贸(19175)
- 贸易(19163)
- 技术(18724)
- 易(18533)
- 务(18140)
- 财务(18045)
- 和(18025)
- 环境(18017)
- 财务管理(18006)
- 企业财务(16949)
- 产业(16239)
- 划(15937)
- 机构
- 学院(407314)
- 大学(406844)
- 管理(162189)
- 济(159069)
- 经济(155477)
- 理学(141444)
- 理学院(139867)
- 管理学(136937)
- 管理学院(136213)
- 研究(132533)
- 中国(96631)
- 京(86820)
- 科学(84425)
- 财(70300)
- 农(65445)
- 所(65083)
- 业大(62210)
- 中心(60880)
- 研究所(59720)
- 江(59326)
- 财经(57228)
- 范(55020)
- 师范(54474)
- 北京(54117)
- 经(52012)
- 农业(51058)
- 院(49325)
- 州(48197)
- 经济学(47649)
- 师范大学(44050)
- 基金
- 项目(287300)
- 科学(226171)
- 研究(208787)
- 基金(207332)
- 家(180483)
- 国家(179010)
- 科学基金(155062)
- 社会(130908)
- 社会科(124041)
- 社会科学(124006)
- 省(113997)
- 基金项目(110300)
- 自然(101821)
- 自然科(99484)
- 自然科学(99463)
- 自然科学基金(97624)
- 教育(96868)
- 划(94929)
- 资助(85635)
- 编号(85495)
- 成果(67638)
- 重点(64459)
- 部(62399)
- 发(61604)
- 创(59378)
- 课题(59038)
- 创新(55452)
- 科研(54847)
- 国家社会(53520)
- 教育部(53504)
- 期刊
- 济(168991)
- 经济(168991)
- 研究(114759)
- 中国(74870)
- 学报(64061)
- 科学(59344)
- 农(58707)
- 管理(58523)
- 财(53468)
- 大学(49332)
- 教育(46528)
- 学学(46301)
- 农业(40796)
- 技术(38716)
- 融(29735)
- 金融(29735)
- 业经(29502)
- 经济研究(26966)
- 财经(26751)
- 问题(23541)
- 经(22948)
- 图书(21523)
- 业(21376)
- 技术经济(20219)
- 统计(20011)
- 科技(19895)
- 版(19356)
- 资源(19131)
- 策(18445)
- 现代(18145)
共检索到578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棠 宋元梁 荆心
从灰色系统论角度,建立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模糊评价法和GM(1,1)模型的耦合研究方法,并以陕西省为例,对其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预测,据此提出促进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军生 张晓棠 宋元梁
文章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建立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度——协调发展水平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对1978年以来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得出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到2003年尚处于中低水平的结论。
关键词:
城市化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晓玲 王霄 何维炜 陈跃
城市化过程不仅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而更重要的是城市化质量的提高,而城市化质量如何评价,则是城市化研究中极少涉及的领域。本文在其他学者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评价方法对陕西省十个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分析,其中借助了SPSS统计软件,并尝试性的采用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简化指标体系结构,最后得出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综合得分和排名情况。
关键词:
城市化质量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因子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艳霞 罗恒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生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基于系统耦合视角,以城镇化进程迅速的西部地区陕西省为例,对其2005—2016年城镇化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城镇化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优化了城镇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城镇化发展速度超过生态安全发展速度,两者的不协调趋势呈扩大状态;2005—2016年,陕西省的城镇化系统与区域生态安全系统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先后经历了不协调衰退、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4个阶段。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生态安全的滞后将成为阻碍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安全 系统耦合视角 陕西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高楠 马耀峰 李天顺 白凯
当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旅游产业会成为促进旅游目的地城市化发展的独立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互为背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文章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定量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西安市为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0~2009年西安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综合评价函数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耦合度经历了2000~2002年快速变化和2003~2009年缓慢变化两个阶段;耦
关键词:
耦合模型 旅游产业 城市化 西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斌 刘慧子
在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因子分析法对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进而利用耦合度模型对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将其划分为拮抗、磨合和协调三大阶段、9类状态。最后以陕西省1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对陕西省各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并为其他地区的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规模 时空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润芳 鲁玲
为了对陕西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将层次分析法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对陕西省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含5个因素的准则层和含18个指标的指标层。结果表明:陕西省投资环境界于“中”与“良好”之间,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培育与改善。
关键词:
投资环境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丁利春
山西省作为我国的煤炭大省,在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山西耦合协调发展的测度对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分析山西省的基本发展情况,简要介绍城市化和城区生态环境的现状,计算不同权重后分别建立不同综合度的评价指标模型、耦合度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文章得到以下结论:社会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是推动山西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整体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响应是推动生态环境发展的主要原因。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11年间都在拮抗发展,山西城市化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生态环境不良则制约城市化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安胜 李诚固 刘双良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耦合关系。研究方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沈阳市调研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城市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城市中所包含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一个耦合过程。研究结论: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要具有战略性目标,城市土地置换与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可以进行合理结合,从而减少城市土地资源的绝对使用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产业结构 耦合关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永坤 董锁成
国内外对环境质量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都是从经济发展或人均收入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忽略了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质量之间的互相影响,而且也没有揭示出二者相互作用的机理。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来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质量互相耦合的机制与演变机理,并以甘肃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产业结构调整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而且不同产业由于性质差异对于环境产生压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实现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环境质量 耦合机理 甘肃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磊 韦海民 刘正顺
本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2.0对陕西省2006-2012年七年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发现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呈增长趋势,新型城镇化发展好坏与DPSIR模型内部指标的协调性也有关系,即内部各指标呈现出正相关则发展较好,反之则不好。研究还发现制约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能源利用程度不高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较小三个方面,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楠 魏东 刘林 刘科伟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不是由于资源枯竭无法支撑资源的消耗问题,不是新产业替代老旧产业的问题,而是传统产业的延链升级问题。因此,主动转型应该成为产业转型理论中的重要补充,更是解决众多资源型城市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现实需要。运用GE衍生矩阵分析方法,构建GE-钻石模型下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化工产业延链升级的实施路径提供分析框架。以韩城市化工产业为例,提出详细的转型升级实施路径。相关理论可为资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侯学良 尹传根 李倩
在考虑风险因素间交互耦合效应的情境下,为解决评价指标具有信息模糊性和语言描述性的工程质量评价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工程质量耦合效应评价方法,并通过实证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兼顾因素间交互耦合效应不同程度对评价属性权重的影响,真实有效地体现出工程实际情况,为研究建设工程项目中的评价和管理控制问题提供新的方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国平 李治 张祚
将"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引入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能较好地揭示土地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文章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梯度分布;②陕西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显著;③PSR系统的协调度与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成较高正相关,充分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同时模型可信度也比较高。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安周 李英俊 卫海燕 陈晓红 孙兴泽
以陕西省为例,构建了城市化与城市资源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了其城市化水平与资源环境耦合关系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①1990-2009年,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②1990-2009年,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低度协调耦合、中度协调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3个状态;③陕西省各地市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关中地区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④陕西省各地市的耦合协调度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长治市为例
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的耦合关系研究——以咸阳市为例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林产品物流企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中原城市群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耦合效应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城市森林健康评价——以湖南省株洲市为例
基于SD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研究——以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为例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与城镇化耦合互动研究——基于山西省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