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2)
- 2023(11227)
- 2022(9576)
- 2021(9021)
- 2020(7482)
- 2019(17574)
- 2018(17391)
- 2017(33809)
- 2016(17706)
- 2015(19934)
- 2014(19865)
- 2013(19214)
- 2012(17100)
- 2011(15285)
- 2010(15184)
- 2009(13671)
- 2008(12887)
- 2007(11124)
- 2006(9570)
- 2005(7735)
- 学科
- 济(77175)
- 经济(77100)
- 业(49674)
- 管理(47262)
- 企(37453)
- 企业(37453)
- 方法(37057)
- 数学(33630)
- 数学方法(32989)
- 农(31160)
- 农业(20708)
- 中国(18807)
- 业经(18577)
- 财(16933)
- 地方(16419)
- 学(13780)
- 制(12734)
- 发(11978)
- 理论(11461)
- 环境(10897)
- 贸(10823)
- 贸易(10817)
- 易(10489)
- 土地(10449)
- 技术(10439)
- 务(10345)
- 财务(10272)
- 财务管理(10246)
- 和(10137)
- 企业财务(9706)
- 机构
- 学院(243419)
- 大学(239681)
- 管理(100873)
- 济(97655)
- 经济(95563)
- 理学(88413)
- 理学院(87519)
- 管理学(85661)
- 管理学院(85206)
- 研究(74413)
- 中国(56891)
- 京(49792)
- 科学(46230)
- 农(42410)
- 财(42085)
- 业大(38106)
- 中心(37289)
- 江(35138)
- 所(34939)
- 财经(34451)
- 农业(32106)
- 研究所(32078)
- 范(31651)
- 经(31580)
- 师范(31346)
- 北京(30293)
- 经济学(29474)
- 州(28118)
- 院(27572)
- 经济管理(26983)
- 基金
- 项目(175546)
- 科学(140045)
- 基金(128610)
- 研究(128002)
- 家(111472)
- 国家(110531)
- 科学基金(97131)
- 社会(82445)
- 社会科(78108)
- 社会科学(78086)
- 省(69853)
- 基金项目(68567)
- 自然(63502)
- 自然科(62065)
- 自然科学(62053)
- 自然科学基金(60867)
- 教育(59604)
- 划(58359)
- 编号(52553)
- 资助(52346)
- 成果(39626)
- 重点(39203)
- 部(38698)
- 发(37931)
- 创(36951)
- 课题(35367)
- 创新(34538)
- 国家社会(34254)
- 科研(33882)
- 教育部(33338)
- 期刊
- 济(104636)
- 经济(104636)
- 研究(62544)
- 中国(47644)
- 农(42536)
- 科学(34771)
- 管理(34262)
- 学报(34206)
- 财(31438)
- 农业(28624)
- 大学(27416)
- 学学(26124)
- 技术(24767)
- 教育(23476)
- 业经(21149)
- 融(18963)
- 金融(18963)
- 经济研究(15456)
- 财经(15452)
- 统计(14014)
- 问题(13914)
- 经(13263)
- 资源(13089)
- 业(12826)
- 策(12780)
- 技术经济(12383)
- 版(12138)
- 决策(11626)
- 科技(11089)
- 理论(10553)
共检索到339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志丰 陆效平 张伟 严长清
长三角地区面临着村镇土地资源无序利用和产出低下等土地利用问题,实现土地规模利用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意义重大。在创新土地规模利用概念的基础上,将农用地和村镇建设用地纳入村镇土地范围,从村镇土地"集中、集聚、集约、集效"4个方面构建村镇土地规模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太仓市2010年村镇土地规模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得出太仓市村镇土地利用已初具基本规模利用状态,但农地破碎化和居民点散乱依然严重,农用地规模利用有待加强,村镇建设用地规模利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建成区和港区周边村镇需加强农地破碎化整治,而面积较大村镇则需加强农村居民点的集中整理,并提出土地规模利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舒帮荣 黄琪 刘友兆 李彦 严长清
城镇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有助于引导城镇用地合理扩展。针对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及生态适宜性的模糊性,提出基于局部惩罚型变权的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选择7项生态适宜性影响因素,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对江苏省太仓市城镇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综合评判。结果显示,变权模型可灵活而合理地处理各评价单元各因素的权重值;研究区内适宜、基本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于城镇扩展的土地分别占土地面积的25.89%、8.35%、37.43%和28.33%,其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及其空间分布与实际相符,通过生态敏感性综合分值的比较可为城镇用地扩展区位选择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基于变权的空间模糊综合评价凸显了"瓶颈"因素的否决作用,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智海 郝晋珉
研究目的:土地资源短缺逐渐成为制约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稀缺,缓解人地关系矛盾的必然选择。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治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定量评价,通过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三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长治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属于低度水平,其中城市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均处于低度水平,土地利用效率为适度水平。研究结论: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评价结果与现状情况相符,具有一定可行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韩书成 李丹 熊建华 易森鹏
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加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东省惠州市城市发展现状,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使用强度、土地使用效益和土地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12项指标构建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惠州市2009—2013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波动状态,2012年的水平为近5年最低值;(2)2013年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虽有所改善,但从整体看,研究时段内集约利用水平都处在"较低~中等"等级。惠州市应该努力转变城市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积极探索"低...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谢其军 柯杨敏 蔡银莺
针对广西14个地级市,从土地利用强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各个指标的均值与标准差的组合确定评价标准,并利用遗传投影寻踪模型对标准进行检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各个地级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处于Ⅰ等的地级市为贺州和崇左;处于Ⅱ等的为河池、来宾、贵港、钦州和防城港;处于Ⅲ等的为梧州和玉林;处于Ⅳ等的为百色;处于Ⅴ等的为南宁、柳州、桂林和北海。评价结果为Ⅴ等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广西各地级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分布较不均衡,这种非均衡布局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广西应该使各个地级市之间产业布局整体化,互相促进,减少差距;严格限制投资企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舒帮荣 刘友兆 李永乐 李彦
研究目的:探讨规划目标年城镇用地合理规模及其测算方法,为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两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C-D生产函数及成本效益曲线分析城镇用地合理规模条件,进而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城镇用地合理规模测算模型,并结合情景分析法测算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规划目标年城镇用地合理规模。研究结果:在考虑生态服务价值时,社会经济中速发展下太仓市区2015年及2020年城镇用地合理规模分别为4805.61 hm2和5495.88 hm2,此情景较为合理;而高速经济发展下2015年及2020年城镇用地合理规模为5133.36 hm2和6161.38 hm2;如果不考虑生态服务价值,则在中速发展时2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雁,姚冠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产品尽早上市已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变得迅速而又不可预测,传统的通过规模经济而提高竞争力的方法已不再有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向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肖铭堃 贾一凡 耿献辉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对于资源环境保护具有显著效果。目前,学术界已对循环农业的现行机制及其深层理论进行了广泛探讨,然而关于循环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盈利的研究尚显不足。对循环农业与其他农业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得出循环农业在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等维度具有优越性;随后以太仓市东林村为案例,结合东林村发展循环农业历史沿革,通过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范围经济的视角研究东林村循环农业的盈利模式,探究东林村循环农业盈利具体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东林村循环农业通过多产业间的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差异化竞争提高农产品品质,利用优质优价提高利润;实现多产业互补、产业链延长和多产业间利益共享,形成风险共担机制,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支撑。基于上述发现,总结循环农业盈利的关键因素如下:一是依赖废弃物的有效利用;二是依靠绿色、高品质产品的生产;三是获取政府的资金投入与补贴。同时,提出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多种产业运行,通过多产业间的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差异化竞争,提高农产品品质,发展特色农产品;多产业互补,产业链延长,分担分险。通过将东林村独特典型案例中总结出的教训作为实践范本,为其他类似地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借鉴,助力地方经济的繁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俊 王占岐 金贵 程丙银 侯现慧
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进行科学研究,对于规范与指导土地整治的实践活动,实现土地整治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以相关研究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收集项目区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由15个指标所组成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景观效益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价方面,拟为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完善做出有益探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以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项目区土地整治前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表明项目实施使得各效益均有明显提高,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另外,景观效益潜力巨大,在今后的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文清
广告效果的多层次性使得广告效果具有模糊性。模糊数学中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为广告效果的测定提供了有效的评价途径。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测定广告效果,关键在于设计广告效果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
关键词:
广告效果 模糊评价 权重 指标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静 张宁
组织效率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组织效率的定义进行明确的区分和界定,也缺乏对组织效率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因此,研究组织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就显得很有意义。文章首先对组织效率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组织的投入效率建模,最后还给出了实际的算例。通过构造组织投入效率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及评价因素集、权重集,并以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对组织投入效率进行定量分析的问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费良军 谢志高 孙胜祥 田伟 曹明
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特点,研究了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陕西省渭滨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利用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居于良好发展水平,同时也表明了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性评价的适用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毛军权
建立科学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而个人信用评估技术又是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关键领域之一。文章基于个人信用评估的模糊性,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实现对个人信用进行评估,为个人信用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科学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个人信用评估 评估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鸣鸣 仝好林
EPR下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式选择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文章从企业角度出发,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模式选择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得到企业的最佳选择模式,而且能够分析企业在该模式下的优缺点。实验仿真说明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在EPR回收模式选择中的具体程序和实际价值。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丛秋实 黄作明 万春萍
论文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着手,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模糊综合评价算法。在此基础上,构建审计软件综合评价系统。审计软件综合评价系统是由审计软件专业使用者对现有的审计软件进行评价,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审计软件的评价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