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8)
- 2023(9068)
- 2022(7948)
- 2021(7597)
- 2020(6741)
- 2019(14982)
- 2018(14914)
- 2017(29292)
- 2016(15276)
- 2015(17457)
- 2014(17044)
- 2013(16379)
- 2012(14542)
- 2011(12722)
- 2010(12373)
- 2009(11126)
- 2008(10299)
- 2007(8785)
- 2006(7137)
- 2005(5975)
- 学科
- 济(62798)
- 经济(62736)
- 管理(44536)
- 业(43532)
- 企(37535)
- 企业(37535)
- 方法(35745)
- 数学(31927)
- 数学方法(31265)
- 财(14805)
- 农(14619)
- 中国(13675)
- 业经(13128)
- 贸(11664)
- 贸易(11656)
- 学(11619)
- 理论(11558)
- 易(11386)
- 务(10221)
- 财务(10161)
- 财务管理(10135)
- 技术(10120)
- 地方(9728)
- 农业(9583)
- 企业财务(9581)
- 和(9565)
- 制(9354)
- 划(8260)
- 环境(8075)
- 银(8042)
- 机构
- 学院(208124)
- 大学(207662)
- 管理(88199)
- 济(84746)
- 经济(83139)
- 理学(77803)
- 理学院(77056)
- 管理学(75346)
- 管理学院(74962)
- 研究(62144)
- 中国(46851)
- 京(42114)
- 科学(38016)
- 财(36364)
- 中心(30783)
- 业大(30587)
- 财经(30436)
- 农(29560)
- 所(28948)
- 江(28571)
- 经(27919)
- 研究所(26680)
- 经济学(25764)
- 北京(25608)
- 范(25494)
- 师范(25212)
- 院(23427)
- 经济学院(23420)
- 农业(23205)
- 财经大学(23133)
- 基金
- 项目(151211)
- 科学(121535)
- 基金(113021)
- 研究(108532)
- 家(98335)
- 国家(97624)
- 科学基金(86529)
- 社会(69774)
- 社会科(66340)
- 社会科学(66325)
- 基金项目(59522)
- 省(58327)
- 自然(58171)
- 自然科(56989)
- 自然科学(56974)
- 自然科学基金(55948)
- 教育(51635)
- 划(49352)
- 资助(47154)
- 编号(43882)
- 部(33789)
- 重点(33708)
- 成果(33330)
- 创(32436)
- 发(31168)
- 创新(30283)
- 科研(29733)
- 教育部(29529)
- 国家社会(29433)
- 人文(28914)
共检索到282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胡悦 王亚民
【目的/意义】微博舆情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与日俱增,但由于其影响因素众多,呈现出非线性且复杂的变化。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预测其发展趋势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方法/过程】以微博话题的博文总数作为微博话题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考虑话题发展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的特点,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来预测微博话题的发展趋势。并通过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糊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优化以更好的发挥模糊神经网络在处理非线性、模糊性等复杂问题上的优越性。【结果/结论】通过对新浪微博数据集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海涛 王丹 徐海玲 孙思阳
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了微博舆情情感分类模型,通过爬虫方式获取微博话题数据,利用word2vec训练词向量,采用NLPIR/ICTCLAS2016工具进行分词,进而通过Matlab编程实现模型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实现有效的微博舆情情感分类,相较传统机器学习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育曼 文海宁 饶浩
文章利用小波分析对时间序列进行N层分解去噪,然后使用改进的时间序列结合BP神经网络构建组合预测模型。实验选取某个时期内P2P网贷平台微信公众号传播指数Top50作为训练样本,选取同期网贷平台的微信文章热度指数作为预测,并与实际公布数据Top10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有助于去噪,ARIMA模型预测突变值易调控,结合BP神经网络隐含层的恰当选取,使得结果更为精确和具有针对性。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徐旖旎
【目的/意义】新兴媒介生产的媒体奇观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且对社会有着更深刻的影响。针对目前媒体奇观只有定性理论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定量预测媒体奇观舆情热度发展趋势的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引入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微博的媒体奇观舆情热度描述指标体系。之后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改进马尔可夫链模型,通过划分更精化的状态区间、构建状态转移矩阵、预测舆情热度趋势的步骤,以"庆安枪击案"的微博数据为实证案例进行实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构建舆情热度指标体系和马尔科夫链模型应用于媒体奇观舆情热度趋势预测都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张艳丰 李贺 彭丽徽
[目的/意义]挖掘网络舆情相关信息,构建基于直觉模糊推理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评估方法,对实现网络舆情危机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施拉姆大众信息传播模式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提取指标要素,以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要素权重,通过直觉模糊推理算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网络舆情监测预警评估。[结果/结论]能够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有效监测,为网络舆情预警评估的实现和应用提供一个整体、系统的科学依据,提高网络舆情实时监控能力和管理能力。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黄亚驹 陈福集 游丹丹
【目的/意义】网民对社会现象及问题表达意见、态度使得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构建模型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进行预测具有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通过信息熵理论控制种群初始化,利用遗传算法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粒子群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实现对BP神经网络权值的优化,构建混合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网络舆情预测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及对比实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预测性能上具有更好的优越性及稳定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晓贺 田儒雅 吴蕾 张学福
[目的/意义]微博舆情的形成是一个多层面、错综复杂的过程,可采用超网络描述和揭示。[方法/过程]构建了包含用户—观点—情感—时序阶段4层子网的超网络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毒疫苗"事件这一具体实例中。[结果/结论]研究表明,舆情主题发现超网络模型的子网分析可揭示每层子网的特征信息,超边分析可用于舆情预警分析、舆情主题挖掘及舆情主题演化分析。[局限]下一步研究将从细化指标、多重验证两个方面对模型进行完善。
关键词:
微博 舆情 主题挖掘 超网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晨阳 张鹏 王娟 夏一雪
[目的/意义]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同的公众情感在信息交互和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相生相克”现象,准确掌握和预测社交媒体环境中公众情感热度的变化规律,对于正确引导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方法/过程]在定性分析网民情感特征和交互模式基础上,结合生态科学中种群共生理论和Logistic方程,构建公众情感共生模型(E-SM),通过定义共生系数划分情感的7种共生模式,可使用差分回归法计算情感共生系数和模型稳定点,进而确定网络舆情中公众情感的共生模式和预测趋势。[结果/结论]通过共生模式的仿真模拟得出稳定状态下的公众情感值和增长速度与情感饱和量、共生系数、固有增长率、情感初值间的关系,以及7种情感共生模式的特点,并根据新浪微热点统计的微博热门话题事件中公众情感的真实数据与差分方程进行拟合,验证了E-SM模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鲲 施涵一 靖继鹏
[目的/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网络舆情治理至关重要,探究该事件中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形成的组态路径,能够更好地把握舆论走向,为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管理和引导网络舆情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选取新冠疫情期间相关的44个代表性微博热搜话题,采用扎根理论提取事件属性、事件主体、事件范围以及事件倾向4个前因变量,并采用热搜持续时间这一结果变量,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结论]通过fsQCA3.0软件生成五条热点话题形成组态,结果显示大范围的权威信息更易形成热点话题,不同的前因变量排列组合均能成为热点话题形成的条件,并通过对各前因变量影响程度以及组态路径的分析提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晓红 崔凤艳 刘晓燕 王春稳 戴莹
[目的/意义] 舆情衍生效应使得舆情更加复杂多变,增加了政府舆情治理的难度和风险。因此掌握网络舆情衍生话题的形成路径能够提高对衍生话题的预见性,从而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应对衍生舆情。[方法/过程]本文构建了以舆情主体和客体为核心的衍生话题形成分析框架,通过采集20个代表性微博话题数据,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衍生话题形成路径。[结果/结论]研究表明,衍生话题的形成存在4种组态路径,舆情主体要素在衍生话题的形成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媒体和公众的参与是衍生话题形成的重要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平 席酉民
本文在对银行信贷风险主流测量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信贷风险组合预测评估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财务和非财务因素对信贷风险产生的影响,信贷风险分析结果即模糊神经网络的输出不是通常的违约与不违约两种分类,而是对应于违约风险五级分类的隶属度,从而更加逼近贷款的现实决策。
关键词:
信贷风险 模糊神经网络 组合预测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彭丽徽 李贺 张艳丰
[目的/意义]在舆情监控和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迅速有效地识别出舆情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对舆情的监督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内容与结构双重维度,设计一种完整的网络舆情关键节点挖掘、识别和分类的技术方法。涉及Goo Seeker、Gephi、Fuzzy AHP和TOPSIS等软件和算法,并以新浪微博"8·12滨海爆炸"事件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结果/结论 ]突破了单纯从单一维度进行关键节点排序的局限性,使关键节点的识别与分类进一步深入,并明确演化特征,对网络舆情的科学应对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健
通过对规制特征、规制影响结果特征和现有规制影响评估方法进行分析,构建了规制影响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非线性动态处理等特征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规制影响评估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群 温雅丽
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方法 ,在以此构造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分类系统中 ,采用了多层模糊IF/THEN规则进行分类。为了处理模糊语言值 ,提出了一种能够控制模糊输入矢量的神经网络体系结构 ,该方法能够对非线性实间隔矢量和模糊矢量进行分类。实验表明 ,此融合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神经网络技术 信息融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文声 姚一源 王志刚
在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和舆情监督方面,网络媒体正逐渐成为事件解决和政府决策的一股推动力量。文章构建了一个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热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BP神经网络法对其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当事人受罚力度和事件延续性、媒体报道内容的全面性和信息扩散情况、消费者对事件的关注和了解程度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和法制化程度是影响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热度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