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05)
- 2023(9151)
- 2022(7807)
- 2021(7449)
- 2020(6254)
- 2019(14673)
- 2018(14541)
- 2017(28057)
- 2016(14892)
- 2015(16706)
- 2014(16451)
- 2013(15736)
- 2012(14004)
- 2011(12409)
- 2010(12142)
- 2009(10760)
- 2008(10236)
- 2007(8438)
- 2006(6909)
- 2005(5684)
- 学科
- 济(59703)
- 经济(59644)
- 管理(41713)
- 业(40280)
- 企(34591)
- 企业(34591)
- 方法(34098)
- 数学(30192)
- 数学方法(29567)
- 农(14477)
- 财(14331)
- 学(13295)
- 中国(12957)
- 业经(12803)
- 理论(12275)
- 贸(9996)
- 贸易(9992)
- 易(9715)
- 和(9682)
- 农业(9670)
- 务(9597)
- 财务(9537)
- 财务管理(9517)
- 技术(9279)
- 企业财务(9004)
- 地方(8564)
- 制(8519)
- 环境(8211)
- 划(7814)
- 银(7302)
- 机构
- 学院(204923)
- 大学(204739)
- 管理(82831)
- 济(80520)
- 经济(79010)
- 理学(73431)
- 理学院(72717)
- 管理学(71014)
- 管理学院(70653)
- 研究(61081)
- 中国(44717)
- 京(41525)
- 科学(40073)
- 财(35186)
- 农(33877)
- 业大(33485)
- 财经(29526)
- 所(29197)
- 中心(29051)
- 江(27936)
- 研究所(27211)
- 经(27151)
- 农业(26722)
- 经济学(25376)
- 北京(25015)
- 范(24751)
- 师范(24424)
- 经济学院(23005)
- 院(22827)
- 技术(22753)
- 基金
- 项目(150967)
- 科学(119398)
- 基金(111185)
- 研究(105690)
- 家(98190)
- 国家(97468)
- 科学基金(84873)
- 社会(66998)
- 社会科(63647)
- 社会科学(63632)
- 省(59144)
- 基金项目(58594)
- 自然(57714)
- 自然科(56438)
- 自然科学(56421)
- 自然科学基金(55367)
- 教育(50473)
- 划(49863)
- 资助(46288)
- 编号(41954)
- 重点(34429)
- 部(33117)
- 创(32202)
- 成果(31632)
- 发(31277)
- 创新(30102)
- 科研(29903)
- 教育部(28602)
- 大学(28523)
- 计划(28473)
共检索到270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妙春 谢拥群
采用模糊关系方程法研究了植物纤维浆料流变特性,分析了浆料纤维长径比、浆料浓度、浆料温度和浆料气液比对浆料流变性的影响,建立了估计模型y=(0.72∧x1)∨([0,0.5]∧x2)∨(0.32∧x3)∨([0,1]∧x4).结果表明,利用此模型估计植物纤维浆料流变特性效果较好.植物纤维浆料的流变特性受到以下因素影响的程度大小排列如下:浆料纤维长径比(即纤维种类)>浆料浓度>浆料温度>浆料气液比.
关键词:
植物纤维 流变性能 模糊估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妙春 谢拥群 张德智
利用DV-Ⅲ ULTRA转子式流变仪对竹纤维悬浮发泡浆料的流变性质进行研究,分析影响纤维固液悬浮体、纤维三相发泡悬浮体流变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试验测量范围内,纤维固液悬浮体和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形成的纤维三相发泡悬浮体均属于非牛顿流体中的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强,具剪切稀化现象。随着浆料浓度增高、纤维长径比增大、温度降低,纤维固液悬浮体的塑性黏度升高、屈服力上升。随着浆料浓度增高、泡沫气液比提高、温度降低,纤维三相发泡悬浮体的塑性黏度升高、屈服力上升。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溶液流动的顺畅,应使溶液保持≥40s-1的剪切速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景林 赵卫 黄祖泰
基于磨石机械浆的植物纤维模塑餐具热压成型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合模压力挤出约 75 %水分 ,第二阶段湿坯纤维细胞壁和毛细管中的水分被蒸发 ,在第三阶段当湿坯温度接近模具温度 (1 60~ 1 80℃ )时纤维被塑化。实际生产过程中热压参数调整主要在第二阶段。本文根据热传导原理导出圆筒形植物纤维模塑餐具的热压温度时间方程 ,分析了热压参数间的关系 ,并给出应用示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敏 叶书华 谢拥群 吴振增
将植物纤维基超低密度材料浸入硅溶胶中,采用溶胶—凝胶两步法制备具有良好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复合材料的微观构造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凝胶颗粒不仅覆盖、粘附在发泡材料的纤维表面,同时还填充在材料的内部孔隙中,使材料的密实化程度得到提高,衍射强度降低;同时,在复合材料中发现一些硅凝胶的疏水性基团.表明这种方法可提高材料的防水、防霉以及隔热、隔音等性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翠翠 李明鹏 王戈 顾少华 程海涛
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植物纤维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密度小,比强度、比模量高,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生物可降解再生资源,其增强复合材料利用价值高、环保无污染,既可显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也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如何高效利用植物纤维资源、开发高附加值实用产品、拓宽应用领域已成为科研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焦点。在汽车轻量化趋势下,以植物纤维替代玻璃纤维等增强复合材料,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加工能耗,还有利于汽车零部件产品绿色循环低碳生命体系的构建,从而有效推动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预浸料作为先进复合材料产品的中间体,对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从植物纤维/热塑性聚合物预浸料着手,概述对其研究的必要性,并介绍增强相连续植物纤维的制备技术以及连续植物纤维/热塑性聚合物预浸料常用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和关键技术难点,重点从熔融浸渍、挤出-压延、薄膜层叠、熔融沉积成型等方面阐述连续植物纤维/热塑性聚合物预浸料的新兴制备技术,同时总结植物纤维/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应用,对比分析汽车传统门饰板和保险杠与薄壁化门饰板和保险杠的质量和生产成本,以期为连续植物纤维/热塑性聚合物预浸料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提供理论支撑。最后,对连续植物纤维/热塑性聚合物预浸料的研究趋势进行几点展望,指出在以后研究工作中,可重点研究连续植物纤维的制备技术和均匀分散,有助于更薄预浸料的开发,从而消除纤维屈曲,提高结构可设计性,进一步降低制品成本;为实现低孔隙率、质量上乘、性能优异的连续植物纤维/热塑性聚合物预浸料的稳定生产,可有效联用现有制备技术,扬长避短,还可理论实践相结合进一步研制新的制造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实现材料、设备和工艺的一体化发展;同时,为促进连续植物纤维/热塑性聚合物预浸料的良性发展,有必要加快建立标准化评价体系以规范市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益 胡尚连 卢学琴 蒋瑶 黄胜雄 李向前
从基因库中调取已完成测序的纤维素合成酶CesA(Cellulose synthase)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共涉及15个物种的89个基因,基于以上氨基酸序列,应用常用的系统发生关系树生成软件MEGA3.1,做出这89个基因的系统发生关系树。综合已知的模式植物CesA基因的功能(仅指初生壁或次生壁形成特异性),可推测某些未知功能基因的可能功能。研究还发现绿竹CesA基因与玉米和大麦CesA基因在系统发生关系和同源性方面关系密切。CesA一级结构可变区中半胱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和丝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较大,在同一位点半胱氨酸多是与丙氨酸、丝氨酸和缬氨酸发生相互替换。
关键词:
纤维素合成酶 基因功能 系统发生关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振增 谢拥群 陈汀杰 蔡丽丽
以自制硼酸锌作为阻燃协效剂,并将其加到超轻质植物纤维材料中,研究硼酸锌与氯化石蜡的协同阻燃效果.采用粒径分布、红外分析对硼酸锌进行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氧指数仪对阻燃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硼酸锌的粒径较小、分布集中在200-500 nm,为三硼氧配阴离子和四硼氧配阴离子聚合而成;硼酸锌与氯化石蜡在纤维材料中分散均匀,能较好地吸附在纤维表面;加入硼酸锌后材料的氧指数有所提高,并使纤维基材料的阻燃等级达到难燃,减少了20%氯化石蜡的使用量.因此,硼酸锌与氯化石蜡对超轻质植物纤维材料具有较好的协同阻燃效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拥群 刘景宏 林铭 刘小政 童雀菊
为增强和改变材料的防火性能,利用液体发泡原理,在制备超低密度植物纤维材料过程中添加硅酸钠、硫酸铝。结果表明:添加40%的硅酸钠和相应的硫酸铝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其内结合强度从0.1MPa增加到1.0MPa;静曲弹性模量从12.4MPa增加到87.3MPa,静曲强度从0.2MPa增加到7.3MPa;抗压强度(10%压应变)从0.2MPa增加到3.7MPa。阻燃性能得以增强,氧指数达到了42%;在温度低于700℃的范围内,无明显的失重和热解放热现象。
关键词:
液体发泡 植物纤维 超低密度材料 阻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凌蕾 史可 何春霞
[目的]为比较不同植物纤维对其聚乳酸(PLA)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选用稻壳、芦苇秸秆、竹3种性能较优的植物纤维和PLA制备高含量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植物纤维含量为50%)。[方法]对植物纤维进行了成分分析,观察了植物纤维PLA复合材料的官能团、微观形貌,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竹纤维/PLA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弯曲强度为91.37 MPa,比稻壳、芦苇秸秆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分别高出17.18%、40.33%;冲击强度为5.06 kJ·m~(-2),比稻壳、芦苇秸秆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高出9.49%、53.56%。竹纤维/PLA复合材料的断面微观结构最致密,纤维与PLA结合最好。高含量植物纤维填充会降低复合材料的耐水性和热稳定性,而竹纤维/PLA复合材料能够保持较好的耐水性和耐热性。[结论]3种高含量植物纤维复合材料中,竹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为后续进一步拓宽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丽丽 谢拥群 庄清平 牛敏
以有机混合物(废纸板纤维、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和无机聚硅酸硫酸铝(PASS)为原料,通过有机--无机杂化,利用液体发泡方法制备出超轻植物纤维基材料。为了研究PASS对超轻植物纤维基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首先对PASS的热稳定性、样品燃烧前后的微观形貌以及PASS在纤维管胞内外的厚度进行观察和测量,然后采用锥形量热仪对样品的阻燃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PASS具有好的耐高温性能;与有机混合物杂化后具有很好的成膜性,能在纤维表面形成热稳定性涂层;管胞内、外层膜的平均厚度分别为0.182和0.667μm;PASS与氯化石蜡的协效作用显著降低了样品燃烧过程的热释放与质量损失。因此,这种有机--无机杂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翠翠 张双保 羡瑜 王丹丹 高洁 程海涛
为研究原位沉积对竹、杉木、黄麻3种植物纤维的表面改性效果,采用平压工艺制备了植物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并通过SEM、原子力学显微镜、光学纤维接触角测量仪等方法分别表征了植物纤维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静态接触角、拉伸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a CO3原位沉积改性对单根植物纤维的表面性能有显著影响,不仅提高了单根植物纤维的拉伸性能,还改善了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的界面性能,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原位沉积改性后,3种植物纤维表面均有Ca CO3附着,杉木纤维的Ca CO3上载量最高,达16.08%;竹纤维最低,为6.96%。改性竹纤维的表面粗糙度Rq值降低了3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振 牛敏 谢拥群
对水玻璃的粘度、价键结合能和表面微观形态进行测定和观察,结果表明当水玻璃的添加量为40%时,在溶液pH值为4.6、SiO2浓度为0.5 mol.L-1、干燥温度为95℃的条件下,成品的内结合强度从0.21 MPa提高到1.11 MPa;弹性模量从13.50 MPa提高到70.31 MPa;静曲强度从0.20 MPa提高到5.31 MPa;抗压强度(10%压应变)从0.29 MPa提高到3.25MPa.表明添加水玻璃可以增强植物纤维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水玻璃 植物纤维 发泡材料 力学性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哲 杨洪秀 李琛 高珊
【目的】植物纤维多孔材料的制备通常采用热分解型化学发泡剂,研究碳酸氢铵(NH4HCO3)、碳酸氢钠(NaHCO_3)、偶氮二甲酰胺/碳酸氢钠(AC/NaHCO_3)以及AC/NaHCO_3不同复配比例对植物纤维多孔材料的泡孔结构及缓冲性能的影响。【方法】以漂白针叶木浆为主要原料,添加NH4HCO3、NaHCO_3、AC/NaHCO_3 3种不同的发泡剂,以及AC/NaHCO_3不同复配比例条件下,采用微波成型工艺制备植物纤维多孔材料。利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对植物纤维多孔材料泡孔的显微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得到孔隙率、孔径大小及泡孔分布等参数;通过静态压缩测试分析材料力学性能和单位体积变形能。【结果】对比3种发泡剂试样,AC/NaHCO_3复配发泡剂制备的植物纤维多孔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且泡孔分布较均匀,得到最小缓冲系数为4.93,具有良好的缓冲特性;对比AC/NaHCO_3 3种不同配比的试样,得出比例为2∶1及3∶1时发泡效果较好,泡孔分布较均匀,其中AC/NaHCO_3比例为2∶1时材料得到的最小缓冲系数最小,缓冲性能良好。【结论】AC/NaHCO_3复配发泡剂能在更大温度范围内持续产生气体,且AC/NaHCO_3比例为2∶1时,发泡剂发气均匀,制备的植物纤维多孔材料泡孔分布均匀性更好,材料缓冲性能优良,此结果可为研究发泡剂对植物纤维多孔材料的泡孔结构及缓冲性能的影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纤维 发泡剂 泡孔结构 缓冲性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拥群 杨文斌 李求根 林小平
因具有"桁架"网状结构的超低密度植物纤维材料在干燥过程中外形尺寸会产生改变,该文研究了干燥温度和应用模具对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低于100℃时,尺寸收缩率与温度之间呈正相关,最大收缩率可超过5%;干燥温度超过100℃时,材料内部出现分层现象。材料置于模具中进行干燥可以消除水平方向的收缩,但高度方向的收缩率大于无模具干燥下的收缩率。
关键词:
干燥 植物纤维 超低密度 尺寸稳定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洪城 陈超
主要对所研发的植物纤维多层复合板材进行了纤维含量对性能的影响的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中纤维含量在30%时,各项指标性能均能达到较优,产品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环境学特性,达到室内家具使用要求,可代替普通人造板使用,同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均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可降解,符合绿色环保材料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