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7)
2023(10413)
2022(9133)
2021(8665)
2020(7395)
2019(17156)
2018(17163)
2017(33691)
2016(17860)
2015(20137)
2014(19935)
2013(19168)
2012(16904)
2011(14782)
2010(14614)
2009(13156)
2008(12419)
2007(10596)
2006(9042)
2005(7262)
作者
(47370)
(39637)
(39568)
(37696)
(25124)
(19219)
(18045)
(15777)
(15263)
(14015)
(13712)
(13431)
(12465)
(12249)
(12224)
(11886)
(11611)
(11519)
(11436)
(11322)
(9575)
(9537)
(9455)
(9219)
(8912)
(8871)
(8625)
(8571)
(8022)
(7819)
学科
(73866)
经济(73682)
管理(51648)
(47854)
(41011)
企业(41011)
方法(38598)
数学(33459)
数学方法(32830)
(20058)
中国(18032)
(17750)
业经(16013)
(15317)
环境(14041)
地方(13832)
理论(13787)
(13071)
农业(12939)
(11280)
财务(11218)
财务管理(11192)
(10845)
技术(10832)
企业财务(10628)
(10537)
(10269)
贸易(10264)
(9985)
(9680)
机构
学院(240611)
大学(238147)
管理(100381)
(95592)
经济(93688)
理学(88182)
理学院(87274)
管理学(85392)
管理学院(84950)
研究(73003)
中国(54084)
(49039)
科学(45903)
(42005)
(37012)
业大(36854)
中心(35340)
财经(34674)
(34597)
(34478)
研究所(31779)
(31692)
(30847)
师范(30564)
北京(29724)
经济学(29034)
农业(28591)
(27299)
(26804)
经济管理(26514)
基金
项目(175499)
科学(140354)
基金(129021)
研究(127509)
(112144)
国家(111255)
科学基金(97593)
社会(83190)
社会科(78065)
社会科学(78039)
(69614)
基金项目(68776)
自然(64237)
自然科(62735)
自然科学(62723)
自然科学基金(61554)
教育(59932)
(58286)
资助(52502)
编号(51567)
重点(39445)
成果(39109)
(38959)
(37123)
(37030)
课题(34796)
创新(34524)
国家社会(34188)
科研(34002)
教育部(33755)
期刊
(98139)
经济(98139)
研究(61282)
中国(45251)
管理(35029)
科学(34539)
学报(34332)
(33234)
(33042)
大学(27366)
学学(25960)
教育(24845)
技术(24253)
农业(22929)
业经(17511)
财经(16416)
(15108)
金融(15108)
经济研究(14966)
(14078)
统计(13850)
资源(13071)
问题(12819)
(12696)
技术经济(12614)
(12225)
(11471)
决策(11410)
科技(11390)
商业(10279)
共检索到329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邓胜华  梅昀  胡伟艳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整理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各指标并对其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模糊模型识别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结果:(1)构建评价体系指标,其中大多数指标能够准确量化;(2)基于定性与定量的模糊模型识别方法对社会生态效益做出了整体的科学判断。研究结论:该案例的社会效益属于A3类(非常显著)、生态效益属于B2类(比较显著)。因此,模糊模型识别方法在土地整理社会生态效益评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冠岑  刘友兆  付光辉  
研究目的:利用熵权可拓物元模型评价土地整理典型项目社会效益状况、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方法:应用熵权可拓物元模型进行土地整理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结果:不同项目社会效益的实现各有其特点,而且社会效益各影响因素贡献不同。研究结论:将熵权可拓物元模型应用于土地整理社会效益评价,克服了传统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土地整理社会效益评价的不足,并可直观地反映土地整理社会效益实现程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向华  姜照勇  罗良伟  王永志  廖春花  王挺之  
目前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多见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对其生态效益的评价较少,且已有的对其生态效益的评价多是从土地整理前后农业生产条件是否改善等角度出发,很少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对其进行评价。基于此,论文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选取评价因子,结合平原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尔菲法,选取土壤状况、景观格局和环境服务功能等3项作为二级评价指标,选取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数、土体厚度指数、景观丰富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生物丰度指数等5项作为三级评价指标,据此构建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并运用归一化法等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最后,以成都市三河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评价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主要评价指标在土地整理前后土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婷  刘康  胡胜  包玉斌  
为了解秦岭山地土壤侵蚀及土壤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InVEST土壤保持模型,从研究区、流域、县域3个尺度,对其潜在与实际土壤侵蚀量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该模型量化研究区土壤保持生态服务价值,得到土壤保持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1)2012年秦岭山地潜在与实际土壤侵蚀量分别为45.88×108 t、1.52×108 t,五大流域和各县区以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为主,较为严重的地区为汉江流域南部紫阳县63.23t/(hm2·a)和岚皋县58.69t/(hm2·a),属强烈侵蚀。(2)全区土壤保持总量43.37×108t,其中泥沙持留量1.43×108t,单位面积土壤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慎  贾文涛  柳晓蕾  
本研究在农田尺度上,从耕地质量、生态条件和环境质量三个方面入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效益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及相关参数,并最终将其货币化,建立了以定量化分析为主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俊  王占岐  金贵  程丙银  侯现慧  
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进行科学研究,对于规范与指导土地整治的实践活动,实现土地整治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以相关研究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收集项目区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由15个指标所组成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景观效益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价方面,拟为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完善做出有益探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以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项目区土地整治前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表明项目实施使得各效益均有明显提高,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另外,景观效益潜力巨大,在今后的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华  王宾  
本文在考虑熵优化理论及模糊数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钢铁企业环境经济效益评判方法中指标权重的设定问题,提出了基于熵权值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熵优化理论确定了各指标的权值,同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了模糊处理,为企业进行环境经济效益评价提供一种参考;最后通过对两家钢铁企业的环境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证明了该模型在指标权重设定上比其他方法更具客观性、可行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传军  卢新海  韩长生  
研究目的:促进开发区土地的合理利用,为中国开发区土地经济效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方法。研究结果:开发区土地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间不具有独立性,因此必须考虑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间相关关系,现有的评价方法不能反映这些相关关系。研究结论:采用模糊测度来度量指标和指标集合的重要度,在此基础上应用Choquet积分方法评价开发区土地经济效益,既能够考虑各种评价指标的影响,又能反映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对开发区土地经济效益进行合理的综合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光辉  陆守超  
以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区域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经济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土地整理为例,评价了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取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土地整理引起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也必然引起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逆向的。合理开发利用各类土地资源,适当增加和保护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地类,补充一定生态用地,应成为当前土地整理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费良军  谢志高  孙胜祥  田伟  曹明  
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特点,研究了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陕西省渭滨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利用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居于良好发展水平,同时也表明了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性评价的适用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申晓强  刘志斌  朱志宇  
【目的】评价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前、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旨在为今后土地整理工作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供经验。【方法】参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相关标准,从水、土壤、生物和社会环境4个生态要素中,选取了11个指标构成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在物元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开原市庆云堡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结果】利用构建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物元模型,对开原市庆云堡镇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显示,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等级为"较好",较土地整理前的"一般"等级有很大提升;土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泽宇  郭萌雨  孙才志  李博  
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对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界定现代海洋产业的范畴,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目标导向性原则,从现代海洋产业的总体规模、产业结构、科技支撑、发展潜力、产业效率五个方面构建了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得出了2001-2011年沿海11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得分,利用Kernel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演变趋势,并对沿海11省市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稳步提升趋势,且沿海11省市区主要分为三类地区:广东、上海、山东为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桂富,刘德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旭东  常青  刘筱  包慧敏  孙艺  吕春艳  张衍毓  
研究目的:探析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碳储量的空间差异特征,为优化城镇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效益提供参考。研究方法:InVEST碳储量修正模型、归一化不透水地表指数(NDISI)和层次聚类分析。研究结果:(1)2014年北京市三山五园地区碳储量为23.31×104 t,单位土地面积平均碳储量32.28 t/hm2;各街道碳储量差异明显。(2)以NDISI变化率表征土地利用开发强度,1992-2014年间上地街道开发强度最高,青龙桥街道(颐和园)开发强度最低。(3)该区各街道碳储量与其区位、用地结构及开发建设模式密切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