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61)
- 2023(17524)
- 2022(15223)
- 2021(14318)
- 2020(11909)
- 2019(27430)
- 2018(27026)
- 2017(52606)
- 2016(28476)
- 2015(32111)
- 2014(31758)
- 2013(30866)
- 2012(27987)
- 2011(25166)
- 2010(25168)
- 2009(23006)
- 2008(22422)
- 2007(19536)
- 2006(17050)
- 2005(14957)
- 学科
- 济(113427)
- 经济(113273)
- 管理(87373)
- 业(79888)
- 企(68261)
- 企业(68261)
- 方法(53590)
- 数学(46832)
- 数学方法(46061)
- 财(30824)
- 农(29441)
- 中国(27884)
- 业经(25639)
- 制(24160)
- 地方(23693)
- 学(23042)
- 务(19732)
- 财务(19641)
- 财务管理(19597)
- 理论(19429)
- 农业(19321)
- 贸(19048)
- 贸易(19039)
- 企业财务(18589)
- 环境(18489)
- 易(18454)
- 和(17871)
- 技术(17597)
- 体(17036)
- 划(16780)
- 机构
- 大学(399791)
- 学院(398301)
- 管理(160600)
- 济(157103)
- 经济(153708)
- 理学(140237)
- 理学院(138702)
- 管理学(135985)
- 管理学院(135257)
- 研究(127453)
- 中国(94608)
- 京(85825)
- 科学(78845)
- 财(73594)
- 所(62104)
- 农(59792)
- 财经(59168)
- 业大(58637)
- 中心(58414)
- 江(56854)
- 研究所(56651)
- 北京(53903)
- 经(53804)
- 范(51891)
- 师范(51409)
- 经济学(47469)
- 院(47152)
- 农业(46451)
- 州(45933)
- 财经大学(44311)
- 基金
- 项目(278534)
- 科学(220701)
- 研究(203626)
- 基金(203551)
- 家(176655)
- 国家(175247)
- 科学基金(152381)
- 社会(129087)
- 社会科(122345)
- 社会科学(122314)
- 省(108006)
- 基金项目(107599)
- 自然(99737)
- 自然科(97418)
- 自然科学(97396)
- 自然科学基金(95612)
- 教育(94829)
- 划(91193)
- 资助(83922)
- 编号(83352)
- 成果(66610)
- 重点(62260)
- 部(61493)
- 发(58329)
- 创(57962)
- 课题(56946)
- 创新(54131)
- 教育部(53243)
- 国家社会(53164)
- 科研(53164)
- 期刊
- 济(167192)
- 经济(167192)
- 研究(113760)
- 中国(73270)
- 学报(61018)
- 管理(59003)
- 财(57031)
- 科学(56900)
- 农(53548)
- 大学(47620)
- 学学(44761)
- 教育(44736)
- 农业(36920)
- 技术(36169)
- 融(31508)
- 金融(31508)
- 财经(28610)
- 业经(27722)
- 经济研究(26633)
- 经(24395)
- 问题(21744)
- 图书(19060)
- 科技(18913)
- 技术经济(18856)
- 版(18650)
- 理论(18531)
- 业(18500)
- 统计(18231)
- 资源(17422)
- 商业(17344)
共检索到567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本文针对京津冀如何形成有效的跨域污染联合治理机制展开研究。首先构建了跨域合作污染治理的特征函数及模糊合作博弈的参与度函数。其次结合京津冀实际环境数据,利用模糊博弈Shapley值法获得合作省市成本分摊方案。最后分析了年平均浓度,年空气质量未达标天数及环境污染治理力对成本分摊值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在评价期内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预算越大,计算的模糊博弈参与度越小,且平均浓度及污染天数与成本分摊值成正比例关系,环境污染治理力与成本分摊值成反比例关系。同时应鼓励合作省市前期治污的有效投资,在前期投资越大治污效果越好,且后期成本分摊值就越小。据此本文建立的联合治污经济利益协调机制能对参与者起到有效激励的作用,促使跨域联合治污有效实施。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本文针对京津冀如何形成有效的跨域污染联合治理机制展开研究。首先构建了跨域合作污染治理的特征函数及模糊合作博弈的参与度函数。其次结合京津冀实际环境数据,利用模糊博弈Shapley值法获得合作省市成本分摊方案。最后分析了年平均浓度,年空气质量未达标天数及环境污染治理力对成本分摊值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在评价期内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预算越大,计算的模糊博弈参与度越小,且平均浓度及污染天数与成本分摊值成正比例关系,环境污染治理力与成本分摊值成反比例关系。同时应鼓励合作省市前期治污的有效投资,在前期投资越大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云燕 代建 盛清
为促进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为协调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各方主体利益提供保障,依托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区域联防联控策略的各利益参数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探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大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与演化方向,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继而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主要利益参数对博弈系统均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补偿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京津冀地方政府联防联控的执行决策,可通过有效分配补偿金额、减轻地方政府联防联控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以及加强地方政府执行政策不积极的惩罚力度等措施,促进地方政府采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策略以高效推进治理进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巍贤 王月红
京津冀大气污染跨区域合作治理是理论界和决策层的广泛共识,但因缺乏有效激励机制而一直没有实质性推进。文章基于机会成本法建立了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CGE模型,定量研究了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标准问题,并构建了一个"先定上限,后定下限,再定额度"的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机制的完整框架,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京津冀大气治理的内生激励需要。该框架具体如下:首先,基于静态单区域CGE模型,设定不同的硫税冲击模拟河北省承担全部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下的产出损失,该损失即为京津应该支付给河北省的"理论最大补偿标准",进而根据不同的大气污染治理(PM2.5)目标,测算出京津冀大气治理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然后,进一步地基于京津冀动态多区域CGE模型,模拟京津冀不同PM2.5预期目标下各自的产出损失,由此获得三地大气治理的机会成本"点值",加总后再对比"理论最大补偿标准",进而通过河北省第二产业的"名义"占比确定补偿标准的下限。最后,在确定了京津冀不同大气环境质量预期目标下河北省应该接受的PES支付标准区间后,在基准"点值"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功能定位、经济差距等因素的影响,对补偿额度进行调整和校准,以最终确定具体的补偿额度。文章不仅对加快推进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的实质性进程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而且为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技术支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娜 孟庆国
大气污染的跨区域传输是当前我国大气治理领域面临的普遍且亟需解决的难题。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最先开展大气跨域协同治理的地区。作者以京津冀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结构-过程-效果"分析框架对京津冀大气污染跨域协同治理的协同结构、协同过程和协同效果进行考察,力图呈现京津冀大气污染跨域协同治理的整体图景及其背后的制度逻辑。研究发现,京津冀大气污染的跨域协同治理机制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机制,但效果集中体现在重大活动的举办期间。因此,目前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跨域协同实质上是一种应急式的"任务驱动型"协同模式,这种应急式的"任务驱动型"协同模式的形成逻辑既与现行的宪政框架、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相关,也取决于京津冀三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要构建常态型的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须对协同的制度、结构、利益机制、理念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茜 姚慧琴
文章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13—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其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并通过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整体较高,但存在较大省际差异。北京和天津的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均实现了DEA有效,而河北省整体距离实现DEA有效还存在较大差距,只有沧州和唐山率先达到DEA有效;经济发展水平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人口数量和外商投资对治理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城市土地扩张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薇
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制度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建议在京津冀地区实施以排污权交易为主的市场化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对清洁大气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根据京津冀重污染企业分布特点,确定区域大气污染排放权交易范围,建立跨区域大气污染排放权交易模式。通过大气污染预报预警、污染源动态监测数据库建设、污染防治科技合作,保障大气污染排放权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的有效落实。
[期刊] 改革
[作者]
石晋昕 杨宏山
区域协调发展依托多种机制得以实现,各种机制所具有的可持续性不同,其效能也有所差异,厘清府际合作机制的类型与适用情境对于机制的选择及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合作可持续性的建立以制度化水平的提升为标志,可以从合作意愿、收益成本、约束力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刻画。按照合作向度和可持续性,可以将府际合作机制分为对话式、契约式、运动式和科层式四种模式,其各自具有相应特征。这四种模式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均有所体现。在府际合作实践中,可通过制度建设、组织完善与环境优化等途径,提升运动式合作和对话式合作机制的可持续性,构建长效运作机制。
关键词:
府际合作机制 可持续性 大气污染防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玲 汪峰 张伟 刘宇 田远
省际商品贸易不仅带来经济效益,同样会伴随污染转移。从消费视角分析隐含于省际贸易中的污染治理成本转移,对于全面理解大气污染治理投入及其环境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以大气环境密切依存的泛京津冀区域为例,对其各省市间省际贸易所带来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完全治理成本转移进行评估,并与省际贸易导致的经济收益转移进行比较,基于二者关系权衡,揭示了大气环境治理上存在的不公平。结果表明,北京、天津等发达省市通过消费山西、内蒙古、河北、河南的污染密集型产品,将本该属于自身的大气污染完全治理成本转移到能源富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玲 汪峰 张伟 刘宇 田远
省际商品贸易不仅带来经济效益,同样会伴随污染转移。从消费视角分析隐含于省际贸易中的污染治理成本转移,对于全面理解大气污染治理投入及其环境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以大气环境密切依存的泛京津冀区域为例,对其各省市间省际贸易所带来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完全治理成本转移进行评估,并与省际贸易导致的经济收益转移进行比较,基于二者关系权衡,揭示了大气环境治理上存在的不公平。结果表明,北京、天津等发达省市通过消费山西、内蒙古、河北、河南的污染密集型产品,将本该属于自身的大气污染完全治理成本转移到能源富集的落后省份;山西和内蒙古等落后省份虽承担了约70%的大气污染完全治理成本,但只获得了不到20%的GDP净流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新峰 袁宗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层面所暴露的问题,亟需掌握着区域内主要资源和权力的政府组织调整策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束缚,协同治理区域公共问题。从政府层面破题,以大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在系统分析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路径:在体制层面,实现由"属地管理"到"区域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机制层面,实现由"运动式"协同治理到"常态化"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政策工具层面,实现由"单一型"工具到"复合型"政策工具的转变。
关键词:
京津冀 大气污染治理 区域政府 协同创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亚清 马艺翔 吴振信
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定量分析了京津冀三地污染物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三地污染物的排放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及人均污染治理费用的提高均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污染企业外移现象。运用脱钩指数对京津冀三地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双向影响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北京市近些年来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相脱钩;河北省经济增长与污染物的增长呈连接状态。这进一步说明,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北京存在污染企业外迁的现象,同时也验证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殷阿娜 李从欣
为了探求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实施效果,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合成控制法科学评估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探讨政策效应区域异质性的原因。结果表明: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时滞性、短期负效应冲击和区域异质性;地区政府财政实力、人力资本和人口密度是影响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异质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既要不断夯实协同根基、提升协同效率,更要重视“异质性”影响、突出“差异化”共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 政策效应 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殷阿娜 李从欣
为了探求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实施效果,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合成控制法科学评估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探讨政策效应区域异质性的原因。结果表明: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时滞性、短期负效应冲击和区域异质性;地区政府财政实力、人力资本和人口密度是影响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异质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既要不断夯实协同根基、提升协同效率,更要重视“异质性”影响、突出“差异化”共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 政策效应 异质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2013年10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立,确定了重污染应急、监测预警、信息共享等工作制度,旨在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联动协作,形成治污合力。今年,协作小组成员确定按照"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逐步完善顶层设计、破解共性关键问题、统一强化区域联动"的原则,在各省区市落实各自的年度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加强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