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90)
- 2023(11683)
- 2022(9941)
- 2021(9221)
- 2020(7785)
- 2019(17812)
- 2018(17376)
- 2017(33839)
- 2016(18090)
- 2015(20200)
- 2014(19760)
- 2013(19522)
- 2012(17706)
- 2011(15907)
- 2010(15711)
- 2009(14415)
- 2008(13707)
- 2007(12059)
- 2006(10583)
- 2005(8959)
- 学科
- 济(78033)
- 经济(77932)
- 业(56710)
- 农(46813)
- 管理(46544)
- 企(36655)
- 企业(36655)
- 方法(35591)
- 数学(31350)
- 农业(31032)
- 数学方法(30896)
- 业经(21070)
- 中国(18417)
- 财(17608)
- 学(15954)
- 地方(14526)
- 制(13868)
- 贸(12337)
- 贸易(12332)
- 理论(12189)
- 技术(12089)
- 易(12007)
- 发(11588)
- 策(11385)
- 环境(10932)
- 农业经济(10539)
- 体(10434)
- 和(10258)
- 务(10235)
- 财务(10195)
- 机构
- 学院(255167)
- 大学(252195)
- 济(106670)
- 经济(104692)
- 管理(101214)
- 理学(89056)
- 理学院(88174)
- 管理学(86528)
- 管理学院(86101)
- 研究(83574)
- 中国(63368)
- 农(63017)
- 科学(53184)
- 京(52099)
- 农业(48615)
- 业大(46959)
- 财(44952)
- 所(41528)
- 中心(40287)
- 研究所(38201)
- 江(37271)
- 财经(36500)
- 经(33540)
- 范(32209)
- 经济学(32122)
- 师范(31790)
- 北京(31475)
- 农业大学(30578)
- 院(30090)
- 经济管理(30024)
- 基金
- 项目(182338)
- 科学(144507)
- 基金(133257)
- 研究(131683)
- 家(117422)
- 国家(116396)
- 科学基金(100137)
- 社会(84754)
- 社会科(79996)
- 社会科学(79971)
- 省(72986)
- 基金项目(70665)
- 自然(65384)
- 自然科(63859)
- 自然科学(63841)
- 自然科学基金(62681)
- 划(60460)
- 教育(59859)
- 资助(53780)
- 编号(53089)
- 重点(41401)
- 部(40826)
- 成果(40754)
- 发(40154)
- 创(38549)
- 创新(36051)
- 课题(35926)
- 农(35689)
- 科研(35673)
- 国家社会(35399)
- 期刊
- 济(115694)
- 经济(115694)
- 研究(67364)
- 农(64979)
- 中国(48489)
- 农业(44403)
- 学报(43250)
- 科学(39952)
- 大学(34139)
- 财(33520)
- 管理(32817)
- 学学(32755)
- 业经(25629)
- 教育(24251)
- 技术(23101)
- 融(21618)
- 金融(21618)
- 业(21111)
- 财经(17513)
- 问题(16860)
- 经济研究(16015)
- 经(15049)
- 版(14509)
- 农村(13893)
- 村(13893)
- 农业经济(13749)
- 技术经济(12948)
- 业大(12824)
- 世界(12763)
- 科技(12417)
共检索到361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尹奇 马璐璐 王庆日
研究目的:测算农民失地前后的福利水平。研究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失去土地后,农民的福利水平略有提高,模糊评价值从0.342上升到0.373,居住条件和发展空间的改善是失地农民福利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心理状况和居住环境则呈现出恶化趋势。研究结论:应该通过提升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心理调适机制,从而提高失地农民的福利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伟 马超
本文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并采用倍差法,以宜兴市和太仓市为例,讨论了农民失地后福利水平的变化及不同征地补偿模式对其福利状况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失地后的福利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总体状况仍然较差;土地换社保模式短期内在保障家庭经济状况方面不如土地换货币模式,但前者通过给予农民更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使农民获得相对较高的福利水平,因此更有利于失地农民长远生计保障。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福利水平 可行能力 模糊评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刁述军 吴平
文章运用森的功能和能力福利理论构建农村社区居民福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成都市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得到的10个农村社区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成都市农村社区居民的福利水平为0.421,整体偏低;成都市农村社区居民经济状况城乡差异显著,内部差异不显著;成都市农村社区居民居住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化降低了成都市农村社区居民的福利水平;成都市在农村社区管理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农村社区居民的发展空间依旧狭窄;农村社区居民亚健康心理状态较为明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乐芬 葛扬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对最近一些年不断突出的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且对比分析对土地依赖程度存在差异的三个样本村失地农民对政府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市民化后的就业情况、城市适应状况、自身身份的认知度等,对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后的福利变化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不仅要通过补偿解决农民失地后的生存问题,重要的是要从更为广阔的福利角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必须纳入到农民福利改进的整体视角来研究。
关键词:
失地农民 补偿 市民化 福利效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聂鑫 汪晗 张安录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失地农民福利的公平补偿价值,缓解由于征地以及不公平补偿带来的各种问题。研究方法:在对4城市失地农民以及相关主体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PSS 15.0中的Cronbachs’a系数测试样本可靠度,并运用还原法、替代法和CVM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计算。研究结果:基于公平思想的水田、旱地、菜地的总福利补偿价值分别为3414447元/hm2、3426994.5元/hm2和5158972.5元/hm2。研究结论:在征地补偿时应重视流转中正的社会福利效应,公平地对农民损失进行补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兰兰 蔡银莺
1.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经济状况的影响。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经济状况的影响程度一般。46.1%的样本认为土地征收促进失地农民经济状况改善,认为土地征收"降低"和"较大降低"失地农民经济状况的样本占28.36%,说明征地后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改善幅度相对较小,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才能够使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征地后农民土地面积大幅减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叶静怡 王琼
本文基于Sen的可行能力理论及北京市调查数据,对进城务工人员福利水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研究发现,2008年进城务工人员综合福利指数为0.3188,处于福利评价的低水平阶段;除经济资源和健康状况方面的福利状况达到较高水平阶段外,其他功能性活动均处于中、低水平阶段。与2008年相比,2012年进城务工人员在社会保障、心理条件、社会资本等方面的福利状况均有所改善。防护性保障和社会资本的边际改善对进城务工人员总福利水平上升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进城务工人员 福利评价 可行能力方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爱婷 宋德勇
基于Sen的可行能力方法,从功能和能力空间衡量社会福利,采用集对分析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进行测算,并分析福利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揭示我国低福利增长的根源,最后将我国的福利能力与主要国家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能力不足侵蚀着功能增长带来的社会福利增长,使得中国总体社会福利水平低下;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在长时间内基本上都是脱钩的,我国处于低福利增长状态;在主要国家的福利能力对比中,我国社会福利发展质量和能力水平明显落后。
关键词:
社会福利 功能 能力 低福利增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利根 王琴 龙开胜
农民宅基地的无偿无期限使用制度以及其多功能性,使得农民宅基地福利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宅基地自身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情感因素。本文阐述了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宅基地福利水平以及影响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宅基地福利水平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农民宅基地 福利水平 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中雨
乡村旅游开发导致农民失去土地而形成的失地农民群体,即乡村旅游型失地农民。随着乡村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乡村旅游型失地农民在失地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文章认为,解决乡村旅游型失地农民问题,尤其是解决乡村旅游型失地农民的收益分配——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先决条件。文章从保险资金的筹集、完善医疗和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的账户设置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兰兰 蔡银莺
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为例,应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微观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征地对失地农民微观福利的影响总指数为3.42,影响程度较高,其中对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生活条件、环境状况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指数分别是3.18、3.43、3.59、3.69和3.21,对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的影响程度相对最低,对环境状况的影响程度相对最高。②城乡转型过程中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具有个体差异,尤其对女性及59岁以下的中青年农民的影响较大。③受土地资源禀赋状况及短期效应的影响,土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福前 吕文慧
本文以阿马蒂亚·森的能力方法理论为基础,利用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功能空间内的福利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和学历这两方面的个人特征对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功能即福利水平的实现具有显著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功能的实现即福利水平与住房、休闲、人际关系、健康和工作满意度关系显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休闲状况、住房状况和工作状况。
关键词:
福利 能力方法 功能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进云 周智 乔荣锋
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构建了组成被征地农民福利的功能性活动及其指标体系,对土地征收导致农民福利变化的程度进行了实证测度。以湖北省为例的研究结果显示除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外,农民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环境条件、社区生活、农民心理状况等都比征地前恶化。建议国家采取复合补偿方式,并对不同群体有针对性补偿。
关键词:
征地 农民 福利衡量 可行能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义 李梦玄
本文根据对武汉三里镇的实地调查,运用模型对城乡交错区域农户失地前后的福利水平和福利分布进行了实测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失地冲击对农户福利的影响具有多重性,福利分布的不均衡对农户福利测度影响显著;失地变迁后,农户整体的综合福利水平下降。从子维度角度,失地后的短期经济收入福利和居住福利没有降低,下降主要是因社会保障、社会心理等保障长久生计生活的子维度福利降低所致;失地冲击促进和强化了福利分布的马太效应,使农户群体失地后的福利分布更加不均衡。
关键词:
失地冲击 福利测度 农户 分布不均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贾燕 李钢 朱新华 王静 李妍
本文在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框架下研究了集中居住过程中农民福利的变化,提出了构成农民福利的功能性活动和指标,使用模糊评判方法对江苏江都市集中居住前后农民福利变化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集中居住使得农户总体福利水平稍有提高,模糊评价值从0.443上升到0.471。其中,从功能指标看,农民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发展空间、心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社会保障、社区生活和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转换因素看,农民家庭被抚养人口比重、教育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农民福变化产生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
关键词:
农民集中居住 福利 可行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