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7)
2023(9702)
2022(8152)
2021(7521)
2020(6279)
2019(14390)
2018(13762)
2017(25760)
2016(13816)
2015(15284)
2014(14889)
2013(14269)
2012(12671)
2011(11086)
2010(10584)
2009(9204)
2008(8613)
2007(7147)
2006(5769)
2005(4462)
作者
(37262)
(31331)
(31023)
(29668)
(19814)
(14990)
(14254)
(12519)
(11934)
(10900)
(10845)
(10775)
(9812)
(9629)
(9627)
(9482)
(9393)
(9182)
(9142)
(8919)
(7612)
(7575)
(7438)
(7142)
(7020)
(6930)
(6590)
(6585)
(6311)
(6263)
学科
(54574)
经济(54531)
管理(42300)
(37237)
(31164)
企业(31164)
方法(29762)
数学(27060)
数学方法(26644)
(14146)
(13307)
中国(13066)
业经(12009)
地方(10627)
(10554)
(9843)
财务(9801)
财务管理(9780)
环境(9584)
(9470)
企业财务(9360)
农业(9338)
技术(8826)
(8496)
贸易(8489)
(8283)
资源(8240)
理论(8016)
(7642)
(7335)
机构
大学(183935)
学院(182945)
管理(78517)
(73598)
经济(72253)
理学(69144)
理学院(68525)
管理学(67285)
管理学院(66945)
研究(56690)
中国(42082)
(38106)
科学(36520)
(31452)
业大(29904)
(28092)
中心(27982)
财经(26568)
(26461)
(25027)
研究所(24774)
(24477)
北京(23226)
(22781)
(22687)
经济学(22477)
师范(22469)
农业(21491)
经济管理(21318)
经济学院(20587)
基金
项目(142237)
科学(112863)
基金(104266)
研究(102011)
(92171)
国家(91511)
科学基金(79607)
社会(65442)
社会科(62344)
社会科学(62323)
(55569)
基金项目(55518)
自然(52636)
自然科(51320)
自然科学(51306)
自然科学基金(50340)
(46646)
教育(46584)
资助(42256)
编号(40587)
重点(32107)
(31153)
(30205)
成果(30115)
(29632)
科研(28235)
国家社会(28112)
创新(27776)
教育部(26829)
课题(26528)
期刊
(67623)
经济(67623)
研究(43986)
中国(30469)
学报(29564)
科学(27678)
管理(26339)
(24640)
大学(23135)
(21772)
学学(21756)
技术(18143)
教育(16591)
农业(15244)
业经(12375)
财经(12140)
图书(11309)
资源(11275)
林业(10801)
(10599)
金融(10599)
(10454)
经济研究(10392)
统计(9905)
科技(9730)
问题(9473)
技术经济(9452)
(9169)
(8953)
理论(8590)
共检索到246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铭捷  陈敏  刘萍  
[目的]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广东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以及适地适树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7年广东省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54块桉树人工林样地数据中的地貌、海拔、坡向、坡位等11个立地因子为基础,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构建立地质量评价函数并计算各样地立地质量评价得分值;其次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等级,对不同等级立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总结不同等级立地质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提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为地貌、砾石含量、腐殖质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坡位、坡向和土壤类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取阈值为4时可将254个样地立地质量划分成Ⅰ(优)、Ⅱ(良)、Ⅲ(中)、Ⅳ(差)4个立地质量等级,其中60.63%的样地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等级;Ⅰ、Ⅱ等级样地桉树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位面积蓄量均优于Ⅲ、Ⅳ等级样地,坡位、坡向、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层厚度、砾石含量和土壤类型的不同造成了立地质量的差异。[结论]广东适宜桉树人工林生长的立地质量特征为:下坡位、阳坡、缓坡、红壤或黄壤、砾石含量较低及土层较厚、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深厚的低山或丘陵地区,可通过适地适树造林、增加混交林比例、保护林下植被、提高土壤肥力等经营技术措施来提高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促进桉树人工林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申琳琳  邓海燕  张港隆  莫晓勇  
【目的】对江西赣南地区桉树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及质量评价,确定桉树适宜生长环境,为该地区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择30块具有代表性的桉树人工林标准地,调查样地内桉树树高、胸径、林龄等林分因子和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林下植被种类、土壤质地及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原始数据分类及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各调查因子对桉树生长状况的影响,利用数量化理论I建立桉树优势高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1)林下植被种类、林龄、坡向、坡位、海拔、土壤养分共6个因子与桉树优势树高生长拟合的数量化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830,F适用性检验达到了显著水平(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恒  党坤良  田相林  孙帅超  陈书军  赵鹏祥  曹田健  
【目的】以秦岭林区典型的松栎林带为例,采用临时样地、固定样地和解析木3套数据建立立地指数模型和立地形模型,比较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差异,为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对样地直径分布进行SW正态性检验和株数积累分布曲线检验,论证天然次生林编制立地指数表的可行性;然后拟合优势树高生长方程,根据R2和标准估计误差选择各树种导向曲线模型;依据树高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且趋于平缓、树高变异系数趋于平稳确定基准年龄和基准胸径;分别采用相对优势高法、标准差调整法和变动系数调整法形成立地指数和立地形曲线簇,编制油松、华山松、锐齿栎和落叶松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白日军  
以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山西省森林资源清查成果(2015年)为主要依据,阐述了山西省森林资源的现状、特点以及森林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宜林地数量相对较多等制约森林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白日军  
以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山西省森林资源清查成果(2015年)为主要依据,阐述了山西省森林资源的现状、特点以及森林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宜林地数量相对较多等制约森林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珮璇  何春  吴秦展  陈虎  陈利军  祝玲月  刘森  杨章旗  唐健  吴立潮  
【目的】桉树是重要的用材林树种,因其速生的优点在巴西、印度等地被大面积人工种植。根据前人对其他用材林的研究表明林木的生长不仅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立地因子的影响同样也是十分显著的。然而,目前对桉树人工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性质的研究,鲜有学者探讨立地因子对其的影响。立地因子如何影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及其材积量尚不明确。本文旨在了解立地因子对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和材积量的影响。【方法】在中国桉树主产区广西的3个主要桉树种植区设置108个样地,以降水量、海拔、坡向、坡度4个立地因子为变量,测定30个土壤理化生指标用以评价土壤质量(SQI),最后结合冗余分析、随机森林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立地因子、SQI及材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最优的立地条件及立地因子影响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和材积量的机制。【结果】海拔和坡度是影响土壤特性的主要立地因子。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增大SQI与材积显著降低。而降水量只表现出与SQI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南坡向的SQI和材积均显著高于其他坡向。海拔和坡度主要是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的饱和持水量,化学性质的全磷和生物特性的微生物生物量磷的显著负向影响从而对SQI和材积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结论】低海拔,低坡度,南坡向的立地因子条件有利于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宇浩   孙益群   董晨   胡彦蓉   高威芳  
【目的】研究浙西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立地质量,探究影响人工林立地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杉木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庆元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解析木数据,利用广义代数差分法,构建了杉木人工林地位指数模型,以此为因变量,使用随机森林算法从二类杉木小班数据中筛选出影响杉木林地位指数的主导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地位指数得分值确定立地质量等级,对庆元县杉木小班进行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结果】以Richards为基础构建的广义代数差分方程最符合庆元县杉木人工林的生长过程,其决定系数(R~2)为0.969,均方根误差(E_(RMS))为1.778,平均绝对误差(E_(MA))为0.400,且模型的多形曲线符合杉木林生长的生理学意义。通过随机森林的因子选择得出:影响杉木人工林地位指数的主要立地因子有地貌、腐殖质厚度、土层厚度,与传统的偏相关系数法相比,基于随机森林的因子选择具有更大的贡献度和更合理的因子非线性关系解释性。结合小班数据,以地貌、腐殖质厚度、土层厚度等3个立地因子将小班划分为17个立地类型,通过计算得分可知研究区立地质量处于中等及以上。【结论】基于广义代数差分法的地位指数模型适用于浙西南杉木人工林,与基于置换的因子选择方法筛选出的主导因子相结合能够对立地质量进行有效评价。图4表4参27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  陈立新  段文标  王浩宇  曲美学  王亚飞  沈海龙  赵淑苹  韩东荟  于颖颖  
【目的】以长白山地区的89块红松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探究因子分析法在立地质量评价中运用的可行性,为立地质量评价探索一种更高效、可靠的方法;同时获得最适宜红松人工林生长的立地特征,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各立地指标,利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值判断各指标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随后,将数据标准化,运用因子分析提取累积贡献率达到80%的各公因子,以各公因子权重和得分构建综合评价函数,计算出立地质量评价得分。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对所有立地指标进行分级,分级结果得出最适合红松人工林生长的立地特征,最后以树高、胸径与立地质量得分的决定系数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1)立地指标的KMO值为0.696、Bartlett值为0.001,检验结果均满足因子分析要求。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中前5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80.836%,因子旋转后的特征值依次为1.934、1.853、1.516、1.415、1.366均大于1;2)因子旋转后的5个公因子权重依次为0.239、0.229、0.188、0.175、0.169,依据系统聚类将其立地质量得分划分为8个等级,各样地的得分越高,其划分的等级越高;3)立地质量评价得分与红松人工林的林分高、胸径的拟合精度均较高,均达到了显著相关(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   陈立新   段文标   沈海龙   于颖  
【目的】以中温带湿润气候区东段60年生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出最适宜的立地类型组合,并分析主导因子与立木材积及林分蓄积量的生长关系特征,为红松人工林集约化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分析林分生长状况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并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和立地类型划分,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划分立地类型等级,对立地评价结果的预测值与调查实测值进行线性拟合确定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引入合适的函数进行优势木树高-胸径非线性拟合;运用冗余分析探究林分密度及土壤化学指标中影响立木生长的主导因子,绘制散点图分析主导因子与林分蓄积量的数量关系特征。【结果】1)基于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共划分了30个立地类型,其中海拔为600~700 m、阴坡、斜坡、厚有机质层和中腐殖质层的立地组合最优,各立地类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为0.758,P值均在0.001水平显著。2)系统聚类法将立地类型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时,Ⅰ~Ⅴ级的立地类型占比依次为13.3%、43.3%、20%、20%、3.33%;3)Richards函数对60年生红松人工林优势木拟合效果最优,RSS、RMSE和R~2依次为21.566、0.202和0.886,P值在0.001水平显著,其优势木树高与胸径间的关系为H=24.569 (1-e~(-0.162D))~(5.199);4)株数密度对本研究区域的60年生红松人工林的生长影响最显著(解释比例达54.3%,F=89.2,P=0.002),60年生红松人工林的最大林分蓄积量约为550 m~3/hm~2。【结论】总体来说,在海拔较低、坡向偏向阴坡、坡度较缓、有机质层及腐殖质层较厚的红松人工林区域的立地质量较高,株数密度对红松人工林生长性状影响最大,并遵循“最终收获量一定法则”,建议适当施肥或调控林分密度进行科学经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严如贺  柯水发  
本文首先识别了经济林种植对人工林木材供给能力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将经济林种植在土地利用上的竞争效应及其经营收益的投资效应相结合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基于南方12省份第二次至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林种植对人工林木材供给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经济林种植提升了人工林蓄积量,总体上促进了南方12省份木材供给能力的提升;第二,经济林种植在土地利用上的竞争效应会一定程度地抑制人工林面积的增加,但其经营收益的投资效应则能明显促进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的提升;第三,经济林种植更可能通过发挥消极投资效应提升人工林木材供给能力,即发挥经营收益的生计保障作用,使农户更有耐心等待长周期林木投资的回报。因此,要关注不同林种转换对木材生产和农户生计的影响,并重视经济林种植"以短养长"的投资效应及其对小规模农户在从事人工林木材经营方面的保障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晋平  张浩宇  张芸香  
在关帝山林区8个林场的油松天然林中选取69株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应用XLSTEM和SYSTAT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充分考虑达到胸高的年龄在立地指数模型中的意义,确定油松天然林立地指数基准年龄,引入生长截距和可变生长截距的概念,分析林分优势木达到胸高的年龄与立地条件的关系,建立关帝山林区油松天然林立地指数的可变生长截距模型。结果表明:1)研究地区油松天然林立地指数基准年龄可确定为胸高年龄35年,实际总年龄约为42~45年;2)油松天然林达到胸高的年龄与立地条件的关系不密切;3)本研究建立的油松天然林可变生长截距模型准确、可靠,能对胸高年龄为3~35年的油松天然林进行准确地立地质量评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涂磊  崔国发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为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和动态而开展的重要工作。为了使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更贴近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需求,本文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特点,对保护区内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的调查因子、调查方法和记录表格等进行了优化,修订并增加了所有动植物名称、植物多度和生活力、动物活体、痕迹和巢穴数量等调查因子;改进了下木、植被和天然更新等的野外调查和统计方法,并优化了其野外调查记录表。并于2015年7—8月份对北京市6个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进行了调查测试,改进后生物多样性信息量明显增加,调查记录的灌木种类平均每块样地增加了150%,草本种类平均每块样地增加了700%。采用改进的调查方法所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国江  刘安兴  
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 ,按照一般的未测采伐量测算方法 ,考虑了不同树种及径阶采伐木对未测采伐量的影响 ,而忽略了采伐木期初蓄积在各年度间的梯度分布和某一年度内生长季节前后采伐量不均匀分布的影响。研究认为 ,上述 4个因素应同时考虑 ,并导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从举例说明的结果看 ,在不同条件下测算的未测采伐量比综合考虑 4个因素的未测采伐量分别偏大 9 9%~ 37 4%。表 2参 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葛宏立  孟宪宇  唐小明  
该模型系统根据森林生长发展的内在规律设计,并用现代回归统计方法估计参数,由年龄隐含的单木生长模型、与直径相关的保留率模型(即采伐枯损模型)、以样地平均年龄及样地数为自变量的进界模型和面积模型组成。它适用于一个较大区域(如一个省)的森林资源更新和预测。它用复测的固定样地数据和复测的样木数据建模。文章给出了用江西省的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的误差分析结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智  安冰  付军  黄彩枝  陈虎  魏国余  
【目的】探明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明晰其土壤养分综合水平,为广西各林区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及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019—2021年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土壤数据库的土壤调查数据,分析其8个分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容重、pH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铁、有效硼含量等的现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综合评价不同区域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等级。【结果】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桉树人工林土壤总体上表现出高酸及肥力中等特性,透水性、透气性、导热性和紧实度中等,多数林地土壤具有较强的持水性能;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除有机质和有效铜含量处于三级水平及有效磷和有效硼含量处于五级较低水平外,其他养分含量均处于四级中等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速效磷含量与其他指标间均呈负相关,其中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公武分场>岑勒分场>北山分场>念克分场>鸿鸪分场>大王山分场>那赖分场;占全场桉树中小径材工业原料林培育面积和蓄积量50.06%和53.07%的5个分场,其主要土壤肥力指标均低于全场桉树人工林相应主要土壤肥力指标的平均值,说明桉树速生阶段对土壤肥力要求高,中小径材培育模式更易引起土壤肥力衰退。【结论】桉树中小径材培育模式下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土壤肥力更易衰退,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测土配方施肥和精准施肥,增大混交林、大径材人工林培育面积,减少使用酸性肥料,增施有机肥、缓释肥,以保障桉树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和可持续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