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5)
- 2023(11585)
- 2022(9679)
- 2021(9087)
- 2020(7794)
- 2019(17511)
- 2018(17020)
- 2017(33434)
- 2016(17323)
- 2015(19349)
- 2014(18391)
- 2013(17684)
- 2012(15748)
- 2011(13813)
- 2010(13470)
- 2009(12050)
- 2008(11479)
- 2007(9635)
- 2006(7899)
- 2005(6473)
- 学科
- 济(71743)
- 经济(71648)
- 管理(52919)
- 业(51400)
- 企(43653)
- 企业(43653)
- 方法(33035)
- 数学(29104)
- 数学方法(28720)
- 农(18604)
- 中国(17892)
- 财(17727)
- 业经(17059)
- 技术(16884)
- 地方(15439)
- 制(13744)
- 产业(12205)
- 农业(12168)
- 贸(11686)
- 贸易(11679)
- 技术管理(11307)
- 易(11297)
- 学(11296)
- 务(10796)
- 财务(10759)
- 财务管理(10733)
- 理论(10453)
- 银(10211)
- 企业财务(10202)
- 银行(10201)
- 机构
- 学院(229038)
- 大学(228296)
- 济(100216)
- 经济(98627)
- 管理(96230)
- 理学(84530)
- 理学院(83690)
- 管理学(82442)
- 管理学院(81979)
- 研究(70044)
- 中国(52352)
- 京(47829)
- 财(44238)
- 科学(39950)
- 财经(35945)
- 中心(34048)
- 经(32890)
- 业大(31936)
- 经济学(31818)
- 江(31484)
- 所(31255)
- 农(30426)
- 北京(29429)
- 经济学院(28867)
- 研究所(28510)
- 范(28232)
- 师范(27984)
- 财经大学(27047)
- 院(26175)
- 商学(25969)
- 基金
- 项目(166250)
- 科学(134603)
- 研究(124160)
- 基金(123792)
- 家(106156)
- 国家(105310)
- 科学基金(93572)
- 社会(83362)
- 社会科(79302)
- 社会科学(79289)
- 基金项目(66452)
- 省(64491)
- 自然(58697)
- 自然科(57410)
- 自然科学(57399)
- 自然科学基金(56377)
- 教育(56275)
- 划(54072)
- 编号(48571)
- 资助(48048)
- 创(38148)
- 部(37204)
- 成果(37054)
- 重点(37039)
- 发(36752)
- 创新(35784)
- 国家社会(35478)
- 制(33441)
- 教育部(33006)
- 人文(32942)
共检索到317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晓永 张会平
对于京津冀产业结构问题,主流观点认为该地区结构趋同,应进行产业整合,但缺乏深入到专业化分工层次实证分析的佐证。文章通过对京津冀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分析,并辅助于区位商和产业梯度系数这两个重要指标的实证研究,认为产业结构的趋同或趋异,并不是恶性竞争存在与否的充分条件,以市场取向形成的产业结构趋同,有一定的内在必然性和合理性。京津冀产业同构既是发展的瓶颈,又是发展的基础。其成因除禀赋因素与制度因素之外,相邻地理位置产生的极化-扩散效应作为一种正效应,也是一个重要成因。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同构 产业梯度系数 成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殷阿娜 王厚双
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通过构建博弈模型研究了京津冀产业梯度转移的政府间合作博弈演化。指出:京津冀区域地方政府间不平等的政治与经济地位以及长期"各自为战"的利益格局是造成京津冀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现实中缺乏"合作"的有效"承诺",地方政府的个体理性导致社会整体的非理性,而有效的先行"承诺"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能够促成社会最优的政府间合作,两者的形成需要中央政府的参与和调控。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梯度转移 协同发展 博弈演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仵凤清 高利岩 陈飞宇
科技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京津冀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增长极,在科技整体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梯度。为了更明确、更直观地表明地区之间的科技差异,文章提出以科技梯度系数衡量地区间的科技梯度,用比较科技创新效率、比较科技资金投入率、比较科技人员投入率的乘积表示科技梯度系数,并对京津冀三地的科技梯度系数进行了实证测度和对比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们所研究的测度方法科学可靠,而且不管从科技投入还是科技创新效率来看,京津的科技梯度远高于河北。因此,三省市应加强科技合作,打造京津冀科技增长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安景文 李松林 梁志霞 柳霞
基于2005-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产业分解和偏离—份额分析法,从产业结构角度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差异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5年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各市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经济差异主要集中在城乡之间。基尼系数产业分解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差异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效应扩大了经济差异,集中效应缩小了经济差异。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但产业竞争力处于劣势;天津市的产业竞争力优势较大,但产业结构处于劣势;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均处于劣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苑清敏 吴静
文章基于2012年投入产出表从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调入调出平衡、总产出分析了京津冀工业26个细分产业碳排放量及产业间的碳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天津产业碳排放较低,多为碳净流入产业,河北产业碳依赖程度高,多为碳净流出产业;北京产业间关联度较低,产出碳多用于最终使用,天津河北产业间关联度较高,产出碳多用于产业生产中间使用,可考虑产业间的生产合作减排;京津冀三地碳排放关键产业相似度较高,可以考虑区域产业联合减排。
关键词:
投入产出 碳排放 碳关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锦 薛继亮
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匹配程度影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为此,笔者从产业视角出发,利用2001—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实证研究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内生性,进一步论证如何化解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的难题。研究结果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劳动力市场变化与其产业结构的转型是相互作用的;其中资本、劳动和市场等因素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度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则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和劳动力的聚集和分散效应都会带来产业结构变迁和人口转移的匹配性,提升居民就业能力、协调城镇化发展以及促进劳动力市场完善与产业结构转型和调整产业分工格局,...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人口 京津冀都市圈 有序转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绘存
基于2000—2015年京津冀专利数据,采用专利申请量变化和专利创新结构变化分析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态势。研究发现:(1)2000—2015年,京津冀区域整体上创新差异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不断缩小,其中京津、京冀相对差异在缩小,但津冀相对差异变化并不明显;(2)2009年以前,津、冀创新差异化明显,京呈现均衡化发展,2009年以后,津、冀内部创新呈现均衡化发展,京则呈现差异化扩大发展趋势;(3)2000—2015年,京津、京冀、津冀之间创新领域相似度不断升高,同时在具体的某个创新领域发展变化而言,2006年以后,京津冀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4)2000—2015年,津冀之间产业一致性更多反映在基础化学、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而京津、京冀之间则共同表现为向北京主导的电子元件、通信等产业转移。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专利 京津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鲁金萍 刘玉 杨振武 孙久文
文章从分工视角对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同构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2000-2013年,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分工最明确的为北京-河北,两地产业差异性大,未来两地制造业将实现差异化发展;天津-河北产业差异性相对较小,且2009年之后呈逐年缩小之势;北京-天津产业差异性最小,同构性较显著,2008年后有一定缓解。从制造业各行业分工格局来看,京津冀区域在农副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行业已形成较明确的分工,但在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领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构现象。总体来看,区域的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子彪 李少帅
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数据,基于产业链整合和创新视角,绘制了三次产业中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图谱,并结合最新发展趋势分析了京津冀的产业创新合作发展。结果表明:京津冀在第一产业、五大二次产业、三大三次产业上的创新合作具有复杂性、优劣势并存的特点;京津冀产业转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产业合作链条整合空间极大,但目前产业合作链条的创新效能发挥欠佳。最后,对京津冀的产业创新合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合作 产业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子彪 李少帅
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数据,基于产业链整合和创新视角,绘制了三次产业中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图谱,并结合最新发展趋势分析了京津冀的产业创新合作发展。结果表明:京津冀在第一产业、五大二次产业、三大三次产业上的创新合作具有复杂性、优劣势并存的特点;京津冀产业转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产业合作链条整合空间极大,但目前产业合作链条的创新效能发挥欠佳。最后,对京津冀的产业创新合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合作 产业链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高秀春
在京津冀物流产业对接中,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河北省在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短板",只能作为承接者的角色出现。通过制度创新理论,结合京津冀物流产业对接现状,探析自主创新之路,通过分析认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构建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并通过合适的制度设计促进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的无缝连接。
关键词:
京津冀 物流产业对接 制度创新 自主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蓓 谷艳博 沈玉芳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京津冀在地理位置上毗邻,然而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采用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应用相关原理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制度因素对京津冀地区发展差异的作用原理和相关机制,并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提出了缩小京津冀地区差异的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地区差异 新制度经济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臧维 秦凯 于畅
文章在解析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视角创新性地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体系。通过对2005-2012年相关数据的分析,考察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协同度。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产业创新环境的有序度优于创新主体的有序度,二者均有增长,但是创新体系整体协调度较低,且伴有较大波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营造京津冀三地政策和资金的协同发展环境、注重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互补性发展和探索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间资源的高效流动等具体发展建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协同创新 京津冀地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平 陈永国
生产性服务业是作为其它产品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业。梯度反映的是地区间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别。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梯度特征可以从增加值梯度、就业梯度和劳动生产率梯度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梯度特征,进一步完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协作的对策措施包括建立政府性协调组织、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三次产业互动协调发展、推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业扩散、培育区域性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加快中小企业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邢玉冠 杨道玲
为深挖京津冀产业创新在资源、效率、协同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基于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构建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进行测算。研究发现:自2014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动力、状态、响应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2018年后呈加速提升之势;但三地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仍处于初期水平,存在高技术企业发展分化日益扩大、创新能力发展极化效应显著、创新分工合作机制不完备、创新链和产业链难以有效衔接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优化产业创新格局、完善人才保障制度、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等促进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