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56)
- 2023(15029)
- 2022(12718)
- 2021(11979)
- 2020(10036)
- 2019(23285)
- 2018(23089)
- 2017(44310)
- 2016(23937)
- 2015(27193)
- 2014(27316)
- 2013(27028)
- 2012(24892)
- 2011(22416)
- 2010(22107)
- 2009(20576)
- 2008(20469)
- 2007(18268)
- 2006(15854)
- 2005(13813)
- 学科
- 济(105106)
- 经济(105006)
- 业(67486)
- 管理(61888)
- 农(51652)
- 方法(46888)
- 企(46476)
- 企业(46476)
- 数学(39773)
- 数学方法(39262)
- 农业(34309)
- 业经(26745)
- 地方(24834)
- 中国(24515)
- 财(23537)
- 学(21090)
- 制(17714)
- 贸(17685)
- 贸易(17679)
- 理论(17221)
- 易(17107)
- 和(16114)
- 环境(15546)
- 发(15338)
- 技术(13708)
- 务(13642)
- 财务(13597)
- 财务管理(13561)
- 策(13284)
- 银(13099)
- 机构
- 学院(346040)
- 大学(339678)
- 济(138150)
- 经济(135142)
- 管理(133325)
- 理学(115683)
- 理学院(114342)
- 研究(112321)
- 管理学(112266)
- 管理学院(111598)
- 中国(85250)
- 农(73051)
- 科学(72145)
- 京(70498)
- 财(60787)
- 所(56374)
- 农业(56279)
- 业大(56032)
- 中心(54443)
- 江(52206)
- 研究所(51573)
- 财经(48914)
- 范(47925)
- 师范(47487)
- 经(44374)
- 州(43817)
- 北京(43481)
- 经济学(41731)
- 院(39705)
- 师范大学(37870)
- 基金
- 项目(235928)
- 科学(185389)
- 研究(172132)
- 基金(169969)
- 家(147992)
- 国家(146669)
- 科学基金(126064)
- 社会(109280)
- 社会科(103154)
- 社会科学(103122)
- 省(94982)
- 基金项目(91255)
- 自然(81633)
- 自然科(79538)
- 自然科学(79515)
- 划(78286)
- 自然科学基金(78074)
- 教育(77772)
- 编号(71600)
- 资助(68766)
- 成果(56311)
- 重点(53028)
- 发(52571)
- 部(51525)
- 创(48474)
- 课题(48172)
- 科研(45480)
- 创新(45235)
- 国家社会(44742)
- 教育部(43522)
- 期刊
- 济(154528)
- 经济(154528)
- 研究(91444)
- 农(73566)
- 中国(63312)
- 学报(55274)
- 科学(51337)
- 农业(50203)
- 财(46562)
- 管理(42407)
- 大学(41752)
- 学学(39554)
- 教育(32357)
- 业经(31863)
- 技术(29437)
- 融(28436)
- 金融(28436)
- 业(24855)
- 财经(23001)
- 问题(22501)
- 经济研究(21716)
- 资源(20000)
- 经(19797)
- 版(19204)
- 图书(17120)
- 技术经济(16369)
- 统计(15838)
- 农村(15407)
- 村(15407)
- 世界(15363)
共检索到496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小娟 钟方雷 徐中民
水资源管理利用模式受水资源认知差异的影响,探讨不同人群的文化类型及其对水资源的认知差异,有助于促进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为实施和规范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论文从文化价值观出发,以节水型社会试点典型区域——黑河中游张掖市甘州区为例,设计问卷实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格-群文化理论判定甘州区农村居民的文化类型,通过列联表分析不同文化类型与水资源认知差异的相关性,从而验证各文化类型与相应水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致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居民中等级主义者最多,占总调查样本的48%;其次是平均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分别占28%和20.7%;宿命论者仅占3.3%。文化类型与水价政策、来水量控制和人工补给...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鹏 徐中民
基于熵理论及组织结构熵模型,计算当前张掖市甘州区推广组建的以古浪村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代表的协会组织结构模式与当地用水户"自下而上"形成的,以黎明村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代表的协会组织结构有序度。结果显示:黎明村用水户协会组织结构有序度为0.679,古浪村用水户协会组织结构有序度为0.612,前者的组织结构有序度比后者高出10.9%,其组织结构能够更好的适应参与式灌溉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功能;两协会的运行管理效率分别为0.936和0.902,前者也高于后者3.8%。结果,建议当地水务部门应尊重用水户的实践选择,优化协会组织结构层级,推广以黎明村为代表的协会组织结构模式;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制度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声佩 张勃
由于传统的土地利用空间统计分析问题中存在固有的空间自相关效应,进而影响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概率模拟的精度。研究在CLUE-S模型中传统的二值Logistics回归的基础之上引入了空间自相关因子形成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并将其用于区域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结果表明:(1)考虑了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自相关性的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在模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时能更好地反映真实土地利用分布格局。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未利用地的空间格局拟合优度ROC值分别从0.914、0.820、0.697、0.635和0.798提高到0.924、0.892、0.766、0.716和0.835;(2)...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琦 陈兴鹏 师满江
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应用DPSIRM因果网模型建立指标体系,构建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型,并仿真模拟了黑河流域甘州区3种不同的未来水资源管理模式。结果表明:①基于SD构建的DPSIR水资源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研究区水资源系统;②水资源管理模式中,情景Ⅰ和情景Ⅱ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都有优化,情景Ⅲ的模拟结果:人口增长趋于稳定;得益于第三产业的贡献,经济增长明显加大,同期三次产业结构也比较科学合理;到2030年,需水量6.48亿m3小于潜在可利用水量7.98亿m3保证了地区的生态用水;灌区用水户的满意度,有利于节水型社会的全面建设;③情景Ⅲ以提高水资源管理绩效为主要目的,从提高研究区人口承载力、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供需配置、提高工业用水效益、明晰水权水价方面优化了情景Ⅰ和情景Ⅱ的不足。情景Ⅲ水资源管理模型中指标体系所体现出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方式,不仅仅是对未来甘州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方向预测和提升,也是研究区未来人口、社会发展及水资源管理模式的最优方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靳乐山 郭建卿
农村居民是否具有环保意识和环保支付意愿,研究文献中并没有形成共识。本文使用意愿调查评价法,在西双版纳纳板河自然保护区选取300户农村居民,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对纳板河保护区周边居民的支付意愿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知,但从认知到行动尚有一定的差距。保护区居民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呈现出明显的"政府依赖型"特征。不同支付方式所揭示出的居民环保支付意愿存在很大差异。纳板河保护区居民更愿意以劳务的形式来为自己所享受的环境服务"买单"。以付费方式得出的总样本的平均支付意愿为46.88元/年,占户均收入的0.36%。以劳务的形式揭示的受访者的平均支付意愿为249.24元/年,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妍 郭萍 张帆
针对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追求经济发展而向黑河干流取水量过大导致的黑河下游地区地表水流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对该地区社会、经济等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关的资料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考虑地表径流随机性特征,构建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的灌溉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并使用层次分析法与线性加权法进行多目标问题求解。结果表明:将优化后的配水方案应用于黑河中游地区,其灌溉用水比实际节约3.358×10~8 m~3,水分生产力提升0.380 kg/m~3,用水费用节省3.89×10~7元,可以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为该地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一个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水资源配置方案,同时,为类似地区的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方法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国英 赵继荣 王翠云 简富缋
基于信息指标的活力-组织-恢复力模型,以黑河中游地区的水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水资源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开展了黑河中游水资源系统健康状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2年,系统健康状态良好。2002~2012年,从整体来看,系统健康程度处于快速下降状态,从很健康跌至不健康状态。2007年系统健康程度呈波动趋势,水资源系统处于临界健康状态。但随后,系统再次进入不健康状态。这主要与黑河分水后中游所获水量锐减对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
黑河中游 水资源系统健康评价 信息指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赟 张永喆 张虎 刘建海 赵国生
土地荒漠化是当前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建立的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对土壤各层含水率、植被生物量、盖度、地下水埋深、降水量等9 a(2006—2014年)长期定位监测,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植被生长和水分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土壤平均质量含水率、植被平均生物量、平均盖度、地下水埋深、降水量年均分别为2.38%、136.13 g/m2、11.01%、271.63 cm、141.56 mm;年际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质量含水率>植被平均盖度>降水量>植被平均生物量>地下水埋深,其中土壤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辛良杰 李鹏辉 李秀彬 谈明洪 郑璐倩 肖兴媛
近年来我国地膜施用量及覆盖面积快速增加,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农膜污染,在西北干旱区的表现尤为突出。论文利用实地采样数据及农户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黑河中游绿洲区地膜的残留水平与影响农户地膜施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目前张掖市农用地膜覆盖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有69.9%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覆盖了地膜;2)仅2014年1 a研究区地膜的残留率平均为25.7%;耕地中地膜的残留总量达到了63.75 kg/hm2,相当于2014年单位玉米种植面积的地膜用量,已经接近我国国家标准限定值(75.0 kg/hm2),明显高于内蒙古与华北地区;3)在低温少水...
关键词:
地膜污染 回收率 农户 张掖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吉喜斌 康尔泗 赵文智 陈仁升 肖生春 金博文
结合黑河干流高崖水文站至平川大桥水文站区域的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种植结构、经济发展等资料建立黑河中游典型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模式,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黑河分水对中游典型灌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水利用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现状年地下水开潜力很小,甚至有些灌区开采潜力严重不足,超采严重。现状年各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都已经接近安全警戒线,平川灌区已经超过安全警戒线,若今后在水资源管理、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调度、农业节水等方面没有重大突破,黑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将更加复杂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琦 陈兴鹏 师满江
土地利用/覆盖具有社会和自然双重属性,当代土地覆盖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土地利用的结果。本文以黑河中游甘州区为例,分析了在人文因素作用下,研究区2002-2011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速度和幅度以及土地利用/覆盖程度综合指数,得出2002-2011年甘州区土地利用/覆盖整体结构中,建设用地加速扩张,农用地资源减少,土地利用结构非农化趋势明显。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人文因素 甘州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兴媛 胡敏悦 李秀彬 谈明洪 赵相伟 郑璐倩
黑河中游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粮食基地,研究其农业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农户种植决策及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论文以位于黑河中游地区的张掖市为例,基于统计年鉴和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地块尺度分析了研究区2001—2014年期间农业结构变化,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块与农户两个层面,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及投入-产出法定量分析农业结构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作物种植类型趋于多样化。2001年,研究区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大麦及"小麦和玉米套作",其种植地块数占所调查总地块数的8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向晖
本文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方法,针对河南省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市场潜力大的特点,对河南省内四大经济区的农村居民消费状况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统筹好河南省域经济区间的农村消费发展水平,必须针对现实情况,从收入、政策、企业、体制、价格等系列入手,为促进农民消费水平提高创造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俞联平 程文定 陈兴荣 李新媛 魏玉兵 李昀
以陆地卫星的TM影像为数据源,充分利用遥感信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一体化集成技术,结合典型区调查和路线调查资料,进行了以荒漠草地为主的甘州区天然草原草地类型划分、植被指数提取、草地产草量估产模型构建及生产力评价。将甘州区天然草地划分为5个草地类(8个亚类)、10个草地组、11个草地型,确定了甘州区天然草地面积和理论载畜量,并对其生产力及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为甘州区草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保护、建设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立新
文章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作为样本,利用1993~2006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效应进行研究。为促进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应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培养农村居民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必须正视区域差异,在政策上区别对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