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74)
2023(12847)
2022(10720)
2021(9860)
2020(7950)
2019(18331)
2018(17845)
2017(33758)
2016(18007)
2015(19782)
2014(19393)
2013(19032)
2012(17322)
2011(15836)
2010(15478)
2009(14070)
2008(13362)
2007(11465)
2006(10014)
2005(7899)
作者
(51133)
(43623)
(42988)
(40693)
(26967)
(20765)
(19492)
(16899)
(16471)
(15019)
(14840)
(14793)
(13623)
(13257)
(13233)
(13172)
(12913)
(12617)
(12323)
(12089)
(10590)
(10504)
(10374)
(10072)
(9824)
(9726)
(9383)
(9178)
(8669)
(8664)
学科
(77959)
经济(77884)
管理(49895)
(49657)
(37013)
企业(37013)
方法(36186)
数学(32464)
数学方法(32005)
(31296)
农业(21089)
中国(19432)
业经(19128)
地方(18284)
(17619)
(15858)
环境(14773)
(12673)
(12543)
(11844)
(11488)
贸易(11481)
(11065)
(10885)
技术(10700)
理论(10640)
资源(10564)
(10213)
金融(10209)
(10076)
机构
学院(255350)
大学(253327)
(101989)
管理(100562)
经济(99857)
理学(88729)
理学院(87628)
管理学(85831)
管理学院(85341)
研究(84070)
中国(61249)
科学(54518)
(51773)
(47168)
(43957)
(41103)
业大(40865)
中心(39641)
研究所(38235)
(37174)
财经(36236)
农业(36014)
(35822)
师范(35480)
(33191)
经济学(31547)
北京(31071)
(30821)
(29339)
师范大学(28838)
基金
项目(188424)
科学(150787)
基金(139615)
研究(134224)
(123040)
国家(122027)
科学基金(105990)
社会(88091)
社会科(83446)
社会科学(83422)
基金项目(75358)
(74799)
自然(69706)
自然科(68034)
自然科学(68014)
自然科学基金(66770)
(62314)
教育(60750)
资助(55037)
编号(52748)
重点(42824)
(41558)
(41158)
成果(40237)
(39374)
国家社会(37402)
创新(36846)
科研(36392)
课题(35922)
教育部(35082)
期刊
(108799)
经济(108799)
研究(64765)
(46872)
中国(45357)
学报(42295)
科学(40219)
管理(33598)
大学(32362)
(31935)
农业(31654)
学学(30826)
业经(21506)
技术(21404)
教育(21160)
(19183)
金融(19183)
财经(16770)
资源(16450)
经济研究(15528)
问题(14809)
(14525)
(14440)
(13831)
统计(12392)
科技(12166)
(11673)
技术经济(11638)
业大(11308)
图书(11165)
共检索到352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利邦  田亚亚  郭晓东  陈梅梅  王永丽  
基于1 km×1 km格网,论文综合运用景观指数、分散度、核密度、空间耦合关联等方法,研究河西走廊山丹县1998—2015年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分异及时空演变特征,探讨绿洲乡村聚落与水土资源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乡村聚落用地总面积扩张较快、空间分散化趋势明显,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增大、平均斑块面积减小,乡村聚落景观指数在1998—2008年间相比2008—2015年间变化剧烈,后期逐渐趋于稳定;2)3个年份乡村聚落核密度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干道路、渠系等线状地物沿线密集,外围区域稀疏,并以线状地物为中心向外呈阶梯状递减;3)1998—2008年乡村聚落分散度呈增加趋势,2008年后趋于稳定,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由相对集中走向零星分散,聚落"散、空、乱"现象普遍;4)乡村聚落与耕地和渠系空间分布关系密切,存在显著的"耕地指向性"和"渠系指向性";K指数1998年以"人多地少型"为主,2008和2015年转向"人少地多型"和"人地协调型";L指数总体表现为"渠系偏多型"和"聚落-渠系协调型"。水土资源是约束和限制绿洲人口和聚落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水-土系统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存性和共生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录仓  高静  
灌区是构成绿洲的最基本单元,在人工灌渠系统的强烈控制与引导下,渠系的供水量决定了灌溉面积(水浇地)的大小,而水浇地的规模又决定人口的承载能力,因此,水-土-人系统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存性和共生性。论文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的Getis-Ord Gi*指数,选取张掖39个灌区中的3个灌区(新坝、平川、盈科)分别代表沿山独立灌区、绿洲边缘区灌区和绿洲中腹灌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坝灌区受独立水系和水资源保证程度的深刻影响,渠系、水浇地和居民点自干渠向外,由热点地区逐渐转变为冷点地区,居民点、干渠、水浇地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渠系对水浇地分布具有显著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平川灌区受黑河干流走向的影响,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录仓  高静  
应用标准差椭圆和邻近距离指数分析模型,对张掖绿洲3个典型灌区的居民点、渠系和水浇地的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渠系、聚落和水浇地空间分布的标准差椭圆均以该要素的重心为中心,存在着高度的空间耦合性,其中渠系是关键的和基础性因素。在沿山独立灌区(新坝灌区):渠系—水浇地空间分布模式基本重合,空间分布走向一致,居民点空间分布模式在西北方向边缘部分略微收缩,说明渠系与水浇地空间耦合性更强。在绿洲边缘灌区(平川灌区):居民点—渠系—水浇地空间分布模式基本重合。在典型的绿洲核心灌区(盈科灌区):渠系、水浇地空间分布模式基本重合,而与居民点存在较大差异,说明水土资源与聚落的空间耦合性较差。从三类灌区总体特征来考察,可以发现,从沿山独立灌区(新坝灌区)到绿洲边缘区灌区(平川灌区)再到绿洲中腹灌区,水浇地、道路和渠系斑块所占比例在逐步提高,说明水、土地开发强度在增大,廊道作用越来越明显;居民点与水浇地、渠系(道路)之间的最邻近距离在缩短,说明居民点与水土资源之间的关系更密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雯  杨宇  张豫芳  
本文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因子分析和耦合度评价等对天山北坡绿洲城镇发展与水土资源开发之间的耦合效应及其时空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均建设用地变化不大,反映了城镇以有限的绿洲发展的显著特点;人均供水量缓慢增长,随着城镇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水资源消耗逐步加大。总体而言,绿洲城镇综合发展水平较高且水土资源开发程度较高的区域,城镇发展与水土资源开发的耦合度较高,绿洲城镇发展水平和水土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的区域,其耦合发展度也较低。受西部大开发等影响,部分县市的耦合发展度有所波动,但受绿洲城镇自身特性影响,大部分城镇将长期处于协调发展度较低的状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晓英  石培基  吕蕊  张学斌  朱艳芬  周文霞  
运用因子分析、改进的引力模型、改进的潜力模型和空间点的吸引范围模型,基于六个时间断面的数据,分别从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城镇潜力值和城镇空间吸引范围的时空变化方面探讨了1990—2012年河西走廊县域城镇空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城镇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总体加强,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大小主要受城镇综合实力、城镇行政地位和城镇地理位置的影响。嘉峪关市和肃州区表现出明显的同城效应和强烈的一体化趋势,金川区和凉州区受空间邻近效应影响明显。(2)河西走廊城镇潜力分布区域不均衡,空间分异和空间辐射的特征及演变规律显著,嘉峪关市和肃州区潜力值大且增长迅速,空间集聚能力强。(3)城镇空间吸引范围的变化,各层次的城镇存在差异。城镇综合实力、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域的面积是影响城镇空间吸引范围大小的三个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岳邦瑞  王庆庆  侯全华  
研究着重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探讨了聚落形态的本质,并从新疆吐鲁番鄯善县麻扎村的土地利用特征入手,探讨了绿洲型聚落的水平形态、垂直形态以及要素组织形态特征,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从人地关系视角看,聚落形态是人类在所居住的地面上安置自己的方式,其本质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人地关系的外显方式;第二,麻扎村具有"围寺而居的圈层"水平形态特征;第三,麻扎村具有"宅高田低,上居下耕"垂直形态特征;其四,麻扎村具有向心型、多组团的居住用地组织形态特征,高效复合、形态自由的道路交通组织形态特征,以及多级、广布的公共空间组织形态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村民自组织机制、复杂的宅基地产权划分以及各级保护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聚落空间的衰退。最后对屯堡聚落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骞国  石培基  刘春芳  魏伟  吴娜  
乡村聚落是农户的居住场所,对其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实践意义。基于2002年的Landsat 7 ETM和2012年的SPOT 5遥感影像,采用实地访谈法,景观格局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七里河区乡村聚落的时空演变特征、过程、机理及空间格局优化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10年来,全区乡村聚落发展较快,斑块数目增多,平均斑块面积减小,但不同地域发展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集镇中心及三条沟谷地带分布逐渐密集,空间上总体呈现"融合—迁移"之演变趋势。2乡村聚落向地形平坦、交通和水系沿线布局的趋向明显,地形梯度在3级以下,距离道路和河流1 000m是乡村聚落发展的主要集聚区,同时乡村聚落的演变受农户耕作半径、中心城市的发展影响较大。3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农户生计的改变、政策制度的实施等因素是全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力。4结合全区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聚落布局等情况,提出城镇化整理型、集聚发展型和迁移型三种优化空间格局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建春  
论文利用2009—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Windows-DEA模型测度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协同与冲突,利用莫兰指数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城市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缓慢上升态势,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下游>上游>中游,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中游>上游/下游。(2)不同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则逐步趋于稳态,而且,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始终存在空间邻接的正相关特性。(3)研究时期内大部分城市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与协调过渡阶段,协调度水平相对较低,2018年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协调度也存在空间邻接的正相关特性。(4)经济增长对本地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城市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抑制作用;三产比重对本地与其他城市的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也具有相反作用。建议流域内各城市从严从细规划和集约利用水土资源,注重提升整个流域的三产比重与产业升级,保证流域内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建春  
论文利用2009—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Windows-DEA模型测度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协同与冲突,利用莫兰指数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城市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缓慢上升态势,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下游>上游>中游,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中游>上游/下游。(2)不同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则逐步趋于稳态,而且,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始终存在空间邻接的正相关特性。(3)研究时期内大部分城市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与协调过渡阶段,协调度水平相对较低,2018年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协调度也存在空间邻接的正相关特性。(4)经济增长对本地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城市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抑制作用;三产比重对本地与其他城市的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也具有相反作用。建议流域内各城市从严从细规划和集约利用水土资源,注重提升整个流域的三产比重与产业升级,保证流域内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泽  吴博萌  
【目的】识别乡村聚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化情况,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并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以转移矩阵、动态度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为主要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数据识别土地利用演化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提出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的价值提升策略。【结果】①2009—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园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大幅缩减,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呈现生态环境破碎化和生态斑块离散化的特征。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水系、滩涂和湿地构成高值区,耕地与建设用地构成服务价值洼地。③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了1.11亿元;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调节服务价值为主,占总比重79%, 价值减损斑块集中在研究区东南部,具有较强空间聚集性。【结论】2009—202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缓慢下降,东南片区的高值区服务功能退化显著。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控制建设用地蔓延方向、减缓聚落扩张速度、预留生态资源功能恢复周期能有效帮助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霍有光  张伟  韩小青  
祁连山为河西走廊平坦川道单位面积(不合南、北山区)提供的水资源是黄河流域单位面积的5倍多,也是以色列的4.56倍。国家加速开采黄河中上游水资源,使黄河下游断流及盐碱化等问题日益加剧。河西均为内陆河,过去流经走廊的河流多被渗漏与蒸发。用系统哲学思想精心规划和充分配置河西水、土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发展高效节水型农林业,不仅不会损害邻区利益,反而还将带来上千公里的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发生彻底变化,使河西走廊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农林基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发超  刘诗苑  起晓星  
从市域与镇域两个尺度上,借助分形维数对1986—2016年厦门市乡村聚落用地空间演变进行剖析;基于空间差异特征,提出乡村聚落用地空间结构优化策略。研究发现,厦门市乡村聚落用地空间聚集维数逐年增大,但空间关联维数呈现减少趋势;乡村聚落用地空间关联度逐渐提升,空间结构呈多中心聚集态分布且不断优化。在镇域尺度上,基于乡村聚落用地空间结构分形特征的差异解析,将研究区乡村聚落用地划分为优势发展区、空间结构优化区、交通网络优化区、空间结构与交通网络优化区以及限制发展区,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在未来土地利用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丽平  李邦熹  王雅鹏  何可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节约和合理利用粮食生产水土资源,促进城镇化与粮食生产水土资源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和重要的问题。文章在对我国1998—2013年城镇化和粮食生产水土资源发展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函数,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我国以及各功能区城镇化和粮食生产水土资源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结论表明:1从时序上来看,我国城镇化与粮食生产水土资源的耦合协调值一直维持在0.41~0.46之间,耦合协调状况不是很理想,各功能区都面临着"濒临失调";2从空间上来看,我国各功能区城镇化与粮食生产水土资源的耦合协调度存在省际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