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27)
- 2023(19465)
- 2022(16312)
- 2021(15285)
- 2020(12534)
- 2019(28767)
- 2018(28014)
- 2017(53636)
- 2016(28453)
- 2015(32073)
- 2014(31525)
- 2013(31029)
- 2012(28217)
- 2011(25331)
- 2010(25053)
- 2009(23045)
- 2008(21476)
- 2007(18502)
- 2006(15997)
- 2005(14039)
- 学科
- 济(118423)
- 经济(118309)
- 管理(81282)
- 业(79782)
- 企(65995)
- 企业(65995)
- 方法(54202)
- 数学(47587)
- 数学方法(46991)
- 中国(36623)
- 农(32062)
- 财(28996)
- 融(28376)
- 金融(28373)
- 业经(27791)
- 银(27011)
- 银行(26972)
- 行(25967)
- 地方(24653)
- 制(23159)
- 贸(22729)
- 贸易(22712)
- 学(22208)
- 易(22170)
- 农业(21784)
- 技术(21492)
- 理论(19140)
- 务(18710)
- 财务(18631)
- 财务管理(18595)
- 机构
- 大学(397320)
- 学院(397182)
- 济(167352)
- 经济(164124)
- 管理(158790)
- 理学(138455)
- 理学院(137032)
- 管理学(134695)
- 管理学院(133996)
- 研究(133058)
- 中国(104500)
- 京(83494)
- 科学(79706)
- 财(73378)
- 所(64373)
- 中心(62054)
- 农(60464)
- 财经(60272)
- 研究所(59115)
- 业大(57214)
- 经(55194)
- 江(54579)
- 北京(52707)
- 经济学(52150)
- 范(50997)
- 师范(50517)
- 院(48746)
- 经济学院(47301)
- 农业(47204)
- 财经大学(45316)
- 基金
- 项目(279043)
- 科学(221285)
- 研究(205868)
- 基金(204315)
- 家(177636)
- 国家(176207)
- 科学基金(152515)
- 社会(132310)
- 社会科(125691)
- 社会科学(125659)
- 基金项目(107912)
- 省(107382)
- 自然(97560)
- 自然科(95359)
- 自然科学(95338)
- 教育(94369)
- 自然科学基金(93630)
- 划(90270)
- 资助(83824)
- 编号(82854)
- 成果(65544)
- 重点(62481)
- 部(62170)
- 发(60356)
- 创(58960)
- 课题(56842)
- 国家社会(55538)
- 创新(55046)
- 教育部(53946)
- 科研(52960)
- 期刊
- 济(173165)
- 经济(173165)
- 研究(115801)
- 中国(72903)
- 学报(59275)
- 管理(57567)
- 科学(56506)
- 农(54740)
- 财(54214)
- 大学(46226)
- 学学(43685)
- 融(43143)
- 金融(43143)
- 教育(42026)
- 农业(38282)
- 技术(36959)
- 经济研究(29345)
- 财经(29009)
- 业经(28080)
- 经(25047)
- 问题(22418)
- 业(20282)
- 技术经济(20234)
- 科技(19352)
- 贸(18595)
- 理论(18486)
- 图书(18235)
- 统计(17885)
- 版(17373)
- 现代(17325)
共检索到571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刘立 苏丽芳 楼旭明 成泷
核心技术为扭转企业创新困境、实现技术突破提供了技术机会,研究核心技术驱动的技术融合路径能够帮助企业创新主体明确技术发展的轨迹,在不同技术领域合理分配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资源,提升创新绩效。本文采用NPCIA (novel patent cross-impact analysis)核心技术识别框架,以2004—2018年中国太阳能产业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流动视角分析核心技术驱动技术融合的路径,并应用LMDI (log mean divisia index)模型从技术广度、交叉融合强度、技术规模和技术融合深度4个方面对核心技术的驱动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核心技术驱动的技术融合路径包括核心路径、边缘吸收路径和边缘扩散路径,路径规模逐渐扩大,路径间关系逐渐密切;技术广度、技术规模正向驱动技术融合,技术融合深度、交叉融合强度呈现双向驱动的趋势,且交叉融合强度的驱动效应最强。
关键词:
核心技术 技术融合 知识流动 驱动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璞 林文 姜天润 马腾云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为识别我国太阳能光伏领域核心技术、把握光伏技术发展趋势,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获取我国1963年至2020年3月太阳能光伏领域专利数据,依据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将我国光伏技术发展划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3个阶段,利用关联规则挖掘各时期有价值的技术领域,并通过计算各技术领域间的交叉影响系数及其对整个技术系统的影响贡献率识别核心技术领域,最后建立交叉影响有向网络,分析核心技术领域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发展主要以半导体器件为基础,逐步演变为光电转换技术、光伏照明、太阳能电池、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多个技术领域共同作用的发展模式,呈现应用导向型多元化发展。最后,从产业技术升级、优化关键技术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光伏领域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栾春娟 宋博文
本文基于PatSnap全球专利数据库检索得到的1920—2018年间发表的全部304850条发明专利,采用地图可视化和文本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太阳能领域的技术中心转移和核心主题演进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技术中心呈现"美国—日本—中国"的转移现象;核心主题由基础型研究转向应用型研究,最终向优化型技术研究转变的演进过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鲁成 李剑
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梳理技术评价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模型来确定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主观评价模型考虑了关键技术可能出现的时间,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基于文献计量的客观评价模型引用了大量的期刊文献数据,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组合评价模型将主客观评价的结果进行了组合,降低了评价结果表现最差的情形发生的概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谷依露
我国太阳能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以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为核心的一系列产业链条,但也存在着缺乏创新力、行业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在经济快速增长、"低碳发展"模式提出的大背景下,我国只有在充分考虑现状的基础上,解决好当下矛盾,才能把握时机,实现太阳能产业的迅猛发展。
关键词:
太阳能 发展前景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剑 黄鲁成 常金平
在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前发现关键技术,技术专家就可以评估解决关键技术的困难程度,为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扫清技术障碍。本文使用技术路线图法研究了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其中,德尔菲法用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和各技术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力。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关键技术的指标体系和技术影响因素。得出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过程中的4个关键技术,为中国发展太阳能产业指明了技术攻关的方向。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产业化 关键技术 技术路线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优玄
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重塑了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数字技术融入文旅产业不断衍生出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数字技术赋能大大助推了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中还需突破融合不充分、数字泛化、法律法规真空以及发展诉求和属性差异等诸多制约因素,才能构建数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通过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从文旅产业的供给侧、需求端、法律政策面三个层面改革创新,不断开拓数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文旅产业 供给侧 需求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彪 董坤 田常伟 郭锐
[目的/意义]从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视角科学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对把握产业发展重心,制定个性化发展策略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构建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分析框架,包含以下部分:第一,重点技术清单梳理,明确产业的技术构成;第二,技术主题识别,基于论文、专利识别创新链技术主题,基于企业信息识别产业链技术主题;第三,关键核心技术识别,针对创新链、产业链发展的不同特征构建关键核心技术评估指标;第四,关键核心技术归类,根据重点技术清单、创新链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交叉关系,划分为优势型、待攻关型、待布局型、待转化型关键核心技术。[结果/结论]该分析框架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以系统全面地把握产业发展中各项技术定位,能够为产业技术情报分析提供分析工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滕飞 刘志高 刘毅 申红艳
太阳能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能源、环境危机和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性产业。一国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该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地位。本文基于专利的分析方法,对1985-2010年的中国太阳能专利的现状和竞争态势分析。结论:(1)中国太阳能专利总量增长迅速,且国内机构在的创新作用日益加强。(2)国外机构在华太阳能专利主要集中在光伏领域,国内机构集中在太阳能热利用领域,外国太阳能专利的大量介入在给中国带来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中国太阳能市场。(3)中国太阳能专利以个人和企业单独申请居多,但企业尚未成为创新的核心力量。(4)中国在太阳能专利合作申请较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关键词:
太阳能产业 专利分析 技术创新 中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艺璇 钱庆乐 成琼文
利用数实资源融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实现生态位跃升,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基于资源杠杆理论,选取三一重工为典型企业样本,采用纵向单案例方法探索企业利用数实资源杠杆支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进而实现生态位跃升的内在机理与过程规律。结果发现:第一,企业通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实现生态位升级,经历生态位纵向攀升、生态位横向扩张以及生态位螺旋迭代升级3个阶段,表现为基于本位赛道的互补生态位跃升至中枢生态位再跃升至生态位跨界扩张的动态路径。第二,企业生态位跃升的两阶段路径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前者利用数字资源桥接实体资源,提升资源组合多样性,合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支撑企业由互补生态位嵌入中枢生态位;后者促进数字资源与实体资源融合,加快资源分布式重构升级,推进纵深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实现中枢生态位扩张。可见,两阶段过程具有“(资源)杠杆—(技术)突破)—(生态位)跃升”的内在逻辑。通过揭示作用机制与过程规律,可为企业利用数实资源融合构建技术竞争优势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来 戴岚
文章以核心能力为参照,将企业能力分为核心能力、亚核心能力和基础能力三种,并将业务按其对企业整体价值贡献程度划分为创造性业务、功能性业务和支撑性业务三类,分析企业各类业务与能力的匹配关系,构建能力基础的业务聚焦矩阵和扩散波模型,从而为企业在产业融合背景下确立业务的重组路径。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核心能力 业务重组 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耿亚新 周新生
近几年来,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取得爆发式增长和重大技术突破,但是,由于目前仍缺乏领先技术和足够的经济竞争力,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着全球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和国内市场支撑不足的困扰。本文通过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特征、发展模式、发展条件及形成轨迹进行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揭示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做出的理性选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元 许智颖 王舒扬
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国之重器占据重要战略位置,但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驱动要素机制与可实现路径尚未明晰。为揭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的驱动因素及组态路径模式,在厘清关键核心技术的概念特征基础上,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利用定性比较分析与必要条件分析法对我国28个省份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必要条件及可实现路径展开研究。结果发现:(1)数字化技术、R&D投入强度、市场化环境和政府支持度是决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关键因素;(2)存在3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有效路径,分别是高数字技术下市场导向型、高组织集聚下产业导向型和高研发资助下政府导向型,且均以技术层为基础、组织及环境层为支持;(3)产业协同能弥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要素匮乏的不足,同时政府资助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因此,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以丰富新一代信息技术资本存量与增加科技研发资本流量为两大着力点,在积极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政府资金支持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为关键核心技术打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吕鲲 罗星雨 靖继鹏
[目的/意义]构建创新、多层次的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体系有助于把握技术发展的先手优势,抓住技术突破的重要时机。[方法/过程]基于Word2Vec模型进行文本向量化,通过CFDP算法确定核心技术,利用结构洞分析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并构建专利引文网络,运用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探究技术发展的重要路径,提出一种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方法体系。[结果/结论 ]以芯片光刻领域为例,验证该方法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识别及其路径分析方面的可行性。通过现有国家政策的查阅验证,实证结果具有合理性,该方法体系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得到进一步验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步丹璐 兰宗 田伟婷
核心技术是支持国家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利器。那么,引入外资能引进核心技术吗?文章基于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研究了国有企业华控赛格引入外资股东的过程。分析发现,华控赛格引入外资股东三星康宁后不但没有获得核心技术,反而成为外资股东转移落后技术的对象,过时的技术直接导致华控赛格巨额的资产减值和亏损;同时,外资股东从参股到控股,逐步将华控赛格演变为廉价代工厂,并通过关联方交易和占款来实现技术控制利益。可见,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外资在技术转移中可能通过严格控制核心技术和转移落后技术来实现技术比较利益,这是核心技术不能完全靠引资获得的根源。进一步分析表明,外资并不必然提升引资企业的创新能力,长期依赖外资技术可能导致技术陷阱和创新惰性,阻碍引资企业的自主创新。因此,面对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和技术发展受到遏制的状况,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是取得核心技术的根本,而完善地方政府引资策略是避免遭受外资技术控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外资引入 核心技术 比较优势 技术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