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4)
- 2023(10441)
- 2022(8849)
- 2021(8404)
- 2020(7086)
- 2019(15903)
- 2018(15755)
- 2017(30227)
- 2016(15562)
- 2015(17170)
- 2014(16126)
- 2013(15318)
- 2012(13517)
- 2011(11849)
- 2010(11394)
- 2009(9816)
- 2008(9070)
- 2007(7626)
- 2006(6113)
- 2005(4738)
- 学科
- 济(58625)
- 经济(58581)
- 业(52321)
- 管理(50744)
- 企(44429)
- 企业(44429)
- 方法(30507)
- 数学(26874)
- 数学方法(26506)
- 技术(20818)
- 农(18659)
- 财(14871)
- 中国(14815)
- 业经(14238)
- 技术管理(13643)
- 贸(13585)
- 贸易(13578)
- 易(13264)
- 农业(11012)
- 地方(10222)
- 理论(10215)
- 务(9980)
- 财务(9942)
- 财务管理(9922)
- 企业财务(9433)
- 制(9372)
- 划(9007)
- 学(8664)
- 和(8556)
- 银(8486)
- 机构
- 学院(200305)
- 大学(197447)
- 管理(88002)
- 济(85729)
- 经济(84344)
- 理学(77727)
- 理学院(77060)
- 管理学(75923)
- 管理学院(75509)
- 研究(57412)
- 中国(43161)
- 京(38481)
- 财(35773)
- 科学(32976)
- 财经(29656)
- 中心(29136)
- 业大(28669)
- 江(27940)
- 农(27368)
- 经(27332)
- 经济学(26184)
- 所(25068)
- 经济管理(23957)
- 经济学院(23800)
- 商学(23705)
- 范(23517)
- 商学院(23492)
- 师范(23267)
- 研究所(22970)
- 北京(22864)
- 基金
- 项目(147836)
- 科学(120104)
- 研究(110682)
- 基金(109505)
- 家(94199)
- 国家(93448)
- 科学基金(83673)
- 社会(72939)
- 社会科(69449)
- 社会科学(69433)
- 省(59147)
- 基金项目(58706)
- 自然(53677)
- 自然科(52622)
- 自然科学(52612)
- 教育(51794)
- 自然科学基金(51706)
- 划(48649)
- 编号(43928)
- 资助(42667)
- 创(37586)
- 创新(34192)
- 部(33109)
- 重点(32627)
- 成果(32360)
- 发(31538)
- 国家社会(30891)
- 教育部(29379)
- 人文(29244)
- 课题(29171)
共检索到275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生辉 张京红
以产品平台为基础的产品家族创新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产品品种的创新和产品平台的创新,其中,产品平台创新更具有战略意义。产品平台的构成从技术角度看可以归结为核心技术与辅助技术两类要素。本文从核心技术状态和辅助技术变化程度两个变量出发,将产品平台创新战略划分为四种类型,并且根据企业核心技术改进潜力的大小和现有市场吸引力大小两个指标,分析了不同情况下企业可能做出的战略选择。最后,通过对战略选择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提出了中国企业培育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
产品平台 核心技术 辅助技术 核心能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何凡兴
过去的管理创新是以不断提升顾客满意度为核心的,今后将以不断提升员工和顾客满意度为核心。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苏敬勤 崔淼
基于适配理论,从成本、知识整合和创新文化3个维度分析后发企业核心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之间的静态适配和动态适配演化关系,通过中兴TD-SCDMA技术创新的案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后发企业的高可变度核心技术创新表现出与外主内辅管理创新的适配特征,低可变度核心技术创新表现出与内主外辅管理创新的适配特征;同时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之间存在动态的适配演化关系,管理创新的实施使后发企业的技术创新由高可变度向低可变度转化以及后续的贴近市场创新,技术创新路径表现出的规律为高可变度技术创新→技术池1→低可变度技术创新→新的高可变度技术创新→技术池2→新的低可变度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表现出随着企业技术创新的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金堂 李进兵
立足于我国汽车产业和家电产业新的创新实践,提出了核心技术—产品创新战略观;在界定了核心技术产品基础上,分析了核心技术—产品创新特征,讨论了核心技术产品创新动力机制、形成路径、创业企业和重点创新型企业作用。为此,政府应当遵循核心技术—产品创新战略思路调整创新政策。
关键词:
核心技术 产品创新 战略 创新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卸林 何郁冰
本文提出,中国存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产业核心技术能力仍然不高的困境。而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是提升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政府如何分配研发经费的投入,如何提高政府和企业在基础研究活动的投资并优化投资结构,是我国有效实施自主创新政策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认为,随着产业竞争日益依赖于技术竞争,中国基础研究投入的结构性"比例失调"对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提高中国产业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应该推进政府计划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互补,加强产业驱动型基础研究。企业应该改变过于依赖大学研究机构提供基础研究成果的格局,通过持续的对基础研究的投资,以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
关键词:
基础研究 核心技术 自主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邵安菊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日益全球化,核心技术创新已成为构筑国家竞争优势及抢占新技术和新产业"制高点"的必由之路。首先,面对中国成为"无可争议的专利领跑者"这一现象,应对我国核心技术创新的现状与隐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其次,理性分析制约我国核心技术创新的主要瓶颈,找准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营造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改变传统技术追赶路径,尽快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创新产学研、企的合作创新模式,尽快完善激励创新的外部政策环境,才能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的激情,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专利论文大国"向"创新发展大国"的转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野 汪书悦 陶于祥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变革的核心力量,科学合理地评价其技术创新能力,对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系统效益3个维度对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结果发现:(1)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逐年增强,创新主体数量、企业研发资金、算法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创新主体数量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高于资源投入;(2)基础研究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3)算法、数据和算力是提升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三大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与该技术生命周期密切相关。我国应坚持创新导向,培育多元创新主体,持续鼓励算法研究,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和技术标准制定,协调技术发展与治理的关系,实现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中裕
在全球竞争格局深刻演变的背景下,如何推动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步伐,是政府创新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企业专利信息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相结合,测算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并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提升,并且随着试点政策的深入推进,政策效应逐步提高。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通过促进城市知识资本积累、促进企业创新风险承担能力提高两个途径,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国有企业、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位于低等级或经济中心城市的企业、位于基础研究能力较强城市的企业,创新型城市建设赋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更新迭代,并建立企业创新风险多方分担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敬勤 刘静
旨在探讨中国机车车辆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国内一家重点机车车辆制造企业进行纵深案例研究,发现核心技术控制力是该企业成功实施自主创新的核心要素。为进一步验证探索性案例研究结论,选择了5家国内机车车辆制造企业实施跨案例研究。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内容分析,验证了核心技术控制力要素的存在,并构建了核心技术控制力概念模型。
关键词:
机车车辆业 自主创新 核心技术控制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学国 刘凤梅 周诗雨
创新质量决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成败,是解决“卡脖子”问题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质量视角定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并构建指标体系,以集成电路为例,测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基于测度结果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对实现技术攻关的条件组态和多元路径。结果表明,创新质量中单一条件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用较弱,而不同条件变量组合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存在两种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组态路径,即成果质量主导型条件组态和适用性-成果质量协同型条件组态。研究发现,成果质量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基础,适用性质量是关键。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曾德麟 蒋丽球 欧阳桃花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对科技竞争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中国技术创新的新阶段,复杂产品后发企业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的重要创新主体。本文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研究铁建重工研制盾构机的过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聚焦突破两类关键核心技术:可靠性关键核心技术和原理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这两类关键核心技术所需的创新要素组合分别为面向市场应用的成长式创新要素组合和面向技术研发的攻关式创新要素组合。两类创新要素组合以及“双向链接”机制是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进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本文揭示了创新要素组合对后发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作用机制,丰富了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理论。同时,本文对中国后发企业通过创新要素组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江晓林 孙辉
本文选择芯片行业巨头英伟达藉由“市场先制行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进行突破性创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单案例探索。研究发现:英伟达从进入行业到深耕行业再到引领行业,依靠先于市场变化的突破性创新,依次形成了企业自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通用创新平台和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演进节点,在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开发用户和关键核心市场3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性创新,进而从后发企业发展成在位企业再演变成为领军企业。提出“市场先制行动”的多维构念,刻画出后发企业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行突破性创新的演化过程模型,揭示出“核心用户”和“关键市场”才是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形成“卡脖子”优势的原因。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市场先制行动 突破性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郁培丽 孙飞
本文以核心技术提炼过程中的要素为出发点,探究了企业技术集成过程中通常采用的三种模式,对企业技术集成的概念加以界定,并对三种模式进行了定义和区分,明确指出了三种模式的基本特征,阐述了在三种技术集成模式中核心技术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
技术集成 创新模式 核心技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姜中裕 吴福象
如何促使企业形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内生动力?ESG理念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新的关键核心技术测度方法,实证考察了践行ESG理念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践行ESG理念有效促进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机制分析表明,践行ESG理念有助于提高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耐心资本占比,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进而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进一步分析表明,充分的市场竞争、较强的要素利用能力和较低的要素使用成本,有助于更好地发挥ESG实践的促进作用。本文结论为驱动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同时也为企业深入推进ESG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根贤
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技术创新尤其是国内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发展不快。为此,本文提出应由科技部依据研发项目对社会的贡献率或可能(潜在的)外部性的大小来划分研发类别,财税政策优惠应同技术溢出的外部性建立关联,同时应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等建议。
关键词:
核心技术创新 财税政策 知识产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