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1)
2023(16010)
2022(13083)
2021(12314)
2020(10468)
2019(23998)
2018(23704)
2017(45138)
2016(24157)
2015(27755)
2014(27601)
2013(27286)
2012(24925)
2011(22238)
2010(22057)
2009(20796)
2008(19739)
2007(17462)
2006(15022)
2005(13590)
作者
(67669)
(56547)
(56262)
(54030)
(35833)
(27018)
(25918)
(22072)
(21695)
(20048)
(19160)
(19074)
(17866)
(17785)
(17591)
(17505)
(16913)
(16741)
(16353)
(16190)
(13947)
(13762)
(13683)
(12922)
(12809)
(12745)
(12490)
(12408)
(11353)
(11308)
学科
(101649)
经济(101550)
管理(67031)
(65599)
(52716)
企业(52716)
方法(47310)
数学(42434)
数学方法(41961)
中国(34653)
(28620)
(28568)
金融(28564)
(27098)
银行(27066)
(27054)
(26080)
业经(22256)
(21509)
(20768)
贸易(20752)
(20293)
地方(20140)
农业(19019)
(18624)
(17604)
财务(17544)
财务管理(17502)
企业财务(16659)
理论(15160)
机构
学院(339204)
大学(338902)
(147178)
经济(144439)
管理(130129)
研究(114832)
理学(112136)
理学院(110970)
管理学(108996)
管理学院(108385)
中国(94388)
(70729)
科学(67866)
(66529)
(56640)
(56237)
中心(55857)
财经(53734)
研究所(51694)
(48976)
(48874)
业大(48818)
经济学(47183)
北京(44367)
农业(44221)
经济学院(42734)
(42201)
师范(41753)
(41085)
财经大学(40067)
基金
项目(228704)
科学(180730)
基金(168076)
研究(167184)
(146066)
国家(144907)
科学基金(124754)
社会(108141)
社会科(102719)
社会科学(102691)
基金项目(88268)
(87964)
自然(79183)
自然科(77419)
自然科学(77397)
教育(77039)
自然科学基金(76022)
(74150)
资助(69314)
编号(67254)
成果(54409)
重点(51837)
(51528)
(49466)
(47857)
国家社会(46029)
课题(46020)
创新(44914)
教育部(44519)
科研(44281)
期刊
(152587)
经济(152587)
研究(97681)
中国(64471)
(52055)
学报(51429)
(51357)
科学(47666)
管理(46392)
(43543)
金融(43543)
大学(39513)
学学(37361)
农业(34384)
教育(32017)
技术(30124)
财经(26579)
经济研究(25961)
业经(24181)
(22869)
问题(20753)
(19347)
(18244)
统计(17552)
技术经济(16521)
理论(16504)
世界(16427)
国际(16277)
(15965)
(15617)
共检索到500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钦礼  
从宏观经济安全、银行业安全、房地产安全和国际外部安全四个方面选择22个基础指标构建中国金融安全指数指标体系,并利用新颖的核化主成分分析方法合成中国金融安全指数。该指数刻画了2000—2013年期间中国金融的安全状况。实际分析的结果表明:与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相比,由核化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变化趋势更加符合金融安全状况的历史事实,因而可以更好地用来反映和评价中国的金融安全状况。此外,还引入了相似度的概念,可用于筛选和精简指标。指标精简前后所得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非常接近,这说明精简方法是有效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娜  施建淮  
金融稳定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金融稳定的度量及相关研究是金融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本文选取银行不良贷款率、社会融资规模、国房景气指数、股市平均市盈率、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M2/GDP与外债/外汇储备等八个基础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稳定指数的各个基础指标权重不同,波动率差异较大。在社会融资规模、股市平均市盈率等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金融稳定指数频繁波动,金融稳定性有所下降。为此,建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金融稳定的监测方法,加强对关键指标的监测和预警;多措并举支持银行业化解资产风险,有效盘活信贷资源,加快处置不良资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金融部门去杠杆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严防资产泡沫,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维护股市稳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娜  施建淮  
金融稳定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金融稳定的度量及相关研究是金融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本文选取银行不良贷款率、社会融资规模、国房景气指数、股市平均市盈率、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M2/GDP与外债/外汇储备等八个基础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稳定指数的各个基础指标权重不同,波动率差异较大。在社会融资规模、股市平均市盈率等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金融稳定指数频繁波动,金融稳定性有所下降。为此,建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金融稳定的监测方法,加强对关键指标的监测和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何德旭  娄峰  
本文分别从宏观经济安全、中观经济安全、微观金融市场机构和国际外部风险冲击四个方面选择22个基础指标,构建了中国金融安全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主观赋值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基础指标权重,刻画了1985~2011年期间中国金融安全状况。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变化趋势与金融安全状况的历史事实基本吻合,初步验证了本文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适用性和正确性,可以用来反映和评价中国金融的安全状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贾晓俊  李孟刚  
综合指数法具有简单、清晰、操作上灵活及时序上连续等特点。通过借鉴综合指数法合成金融安全指数,并通过指数的变化来综合评价中国金融安全状况,结果显示:特别考虑了表外业务、同业业务和影子银行等均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因素后,2005年1月-2014年3月,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走势呈现起伏波动态势。这一变化趋势与中国金融安全状况的历史变化走势大体吻合,说明合成的金融安全指数能基本反映中国金融安全的真实状况。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沈悦  谢勇  田嫄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自由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立金融安全预警机制,及时掌握金融安全动态,对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三性原则"筛选出能够反映我国金融安全运行状况的20个指标,其次参照国际标准和中国具体实际确定了临界值或区间值,最后经计算得出反映我国金融安全程度的指数——FSI(Financial Security Index),并运用FSI对我国1992~2005年间的金融安全状况进行了评判。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1992~2005年我国的金融安全总体趋势是逐渐变好,加入WTO虽然并未使我国的金融安全状况变差,但是在目前金融业逐渐开放的条件下仍然需要高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海  苏立维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开放,国家金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警示我们,在金融业发展、开放与创新中,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安全问题。结合中国实际,选择微观、宏观和国际市场三大类17个金融经济指标,采用主观赋值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中国1998-2007年金融安全指数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影响金融安全的主要风险变量对中国金融安全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的违约风险(不良贷款)和国际游资风险构成了中国金融安全的主要威胁;资本市场风险与中国金融安全状况同方向变动;而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胀风险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武  解时宇  宋盼  
本文以创新周期为理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的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可以很好反映区域科技创新状况,这对我国制定、调整科技创新政策和科技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沈悦  闵亮  徐有俊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自由化程度越高,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越大,发生金融危机的机率越高,金融安全越重要。本文遵循"金融自由化—金融危机—金融安全"的逻辑思路,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KLR信号法对我国金融安全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1994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基本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运行,但我国有必要建立一套金融安全预警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炳才  
国际金融安全本质上缘于非储备货币国家对储备货币不足或储备货币汇率激烈波动的担心,这实际上是对第三方货币过于依赖所导致的后果国际金融安全的本质在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没有当今的国际金融烦恼和国际金融安全问题,只有黄金不足的支付危机或黄金借贷的信用危机。20世纪以来的各国经济或金融危机基本都与美元相关:或者表现为因美元短缺而不能清偿的债务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兴韵  何海峰  
本文在美国次贷危机和邻近的越南"危机"给中国的金融安全提出新的警示基础上,区分了与金融安全相关的几个概念,建立了一些金融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认为国民债务总量及结构是评估金融安全的最重要的指标。本文重点从银行体系和金融对外开放两个维度分析了近期中国的金融安全状况,认为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是稳定的,但是仍然有一些可能会危及到中国金融安全的因素值得我们关注,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可能危及金融安全的隐患。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锴  
中国入世后 ,深化改革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前提 ,审慎开放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基础 ,严格监管与政府干预是维护金融安全的保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阳  张萌  
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系统性风险的格外关注。文章讨论系统性风险含义及其识别指标,基于2004-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系统的实证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系统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实证评估分析了中国系统性风险综合水平与结构分布的演绎特征。分析表明在研究期内系统性风险综合水平经历了下降、震荡与上升三个阶段,2009年中期至2012年属于系统性风险上升期,其中,房地产市场泡沫、政府债务、经济增长方式与金融体制效率等风险形式是现阶段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构成因素。因此,研究认为系统性风险防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义芳  
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安全的冲击路径以及非均衡机制测试我国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大小,建立了资本净流入和外汇市场压力指数之间的VAR(6)模型,研究结论表明,国际资本的净流入会增大外汇市场压力,但货币当局的冲销干预会削弱这种影响,降低发生货币危机的可能性;货币当局的政策选择应该是盯住外汇市场,而不是单纯的货币市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达薇  
首先讨论主成分分析法的一般原理,接着利用该方法采用每户拥有电话机数、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增加值比例、农村专业人员占农村总就业人员比例、农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等四个指标测算中国各省市农业知识化指数,并结合实际提出提高黑龙江省农业知识化水平的三项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