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30)
- 2023(16857)
- 2022(14482)
- 2021(13618)
- 2020(11323)
- 2019(25959)
- 2018(25653)
- 2017(49151)
- 2016(26623)
- 2015(29513)
- 2014(29359)
- 2013(28390)
- 2012(25601)
- 2011(22874)
- 2010(22514)
- 2009(20278)
- 2008(19472)
- 2007(17001)
- 2006(14269)
- 2005(11952)
- 学科
- 济(101673)
- 经济(101572)
- 管理(80360)
- 业(75581)
- 企(64281)
- 企业(64281)
- 方法(49003)
- 数学(42790)
- 数学方法(42226)
- 中国(26657)
- 农(26027)
- 财(26012)
- 业经(22838)
- 技术(22320)
- 地方(22266)
- 学(21579)
- 理论(17948)
- 农业(17936)
- 制(17186)
- 务(17128)
- 财务(17056)
- 财务管理(17026)
- 和(16472)
- 贸(16460)
- 贸易(16451)
- 企业财务(16207)
- 易(15953)
- 环境(15890)
- 划(15035)
- 银(14823)
- 机构
- 大学(363375)
- 学院(360869)
- 管理(146861)
- 济(139200)
- 经济(136184)
- 理学(128969)
- 理学院(127576)
- 管理学(125171)
- 管理学院(124501)
- 研究(114309)
- 中国(83152)
- 京(75420)
- 科学(73073)
- 财(62674)
- 农(55485)
- 所(55157)
- 业大(54885)
- 中心(52899)
- 财经(51174)
- 江(51011)
- 研究所(50922)
- 范(48616)
- 师范(48158)
- 经(46773)
- 北京(46562)
- 农业(43416)
- 院(42662)
- 州(41939)
- 经济学(41618)
- 技术(38689)
- 基金
- 项目(259928)
- 科学(205978)
- 研究(190202)
- 基金(188610)
- 家(164146)
- 国家(162793)
- 科学基金(141486)
- 社会(119698)
- 社会科(113474)
- 社会科学(113449)
- 省(103046)
- 基金项目(100877)
- 自然(93079)
- 自然科(90982)
- 自然科学(90959)
- 自然科学基金(89307)
- 教育(88839)
- 划(86332)
- 编号(77210)
- 资助(76461)
- 成果(61439)
- 重点(57918)
- 创(57388)
- 部(56913)
- 发(55084)
- 课题(53014)
- 创新(52974)
- 科研(49985)
- 教育部(49101)
- 大学(49059)
- 期刊
- 济(141411)
- 经济(141411)
- 研究(99858)
- 中国(67954)
- 学报(56971)
- 管理(53334)
- 科学(52807)
- 农(48282)
- 财(47942)
- 教育(45886)
- 大学(44080)
- 学学(40861)
- 农业(34095)
- 技术(32743)
- 融(26088)
- 金融(26088)
- 业经(24178)
- 财经(24059)
- 经济研究(22766)
- 图书(20699)
- 经(20583)
- 科技(20550)
- 业(18121)
- 问题(18074)
- 技术经济(17548)
- 版(16801)
- 理论(16475)
- 资源(15935)
- 商业(15568)
- 现代(15218)
共检索到504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丹丹 王子晨 郑圣明
科学评价区域高校科技创新绩效长期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引入标度无关性指标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地区生产总值、高校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等要素的变化对此绩效均有着显著的非线性作用。这对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决策者制定相关创新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标度无关性 高校 科技创新 绩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霞 陈凯华 官建成
本文将标度无关性指标引入到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价中,在非线性视角下从科技创新投入(R&D经费)、产出(论文、专利)与经济规模(GDP)之间关联的角度构造标度无关性指标,进而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相对绩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R&D经费投入、科学论文、专利申请量随GDP的增加均呈较强的非线性增加趋势;(2)绝大多数省份的R&D经费投入与GDP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马太效应",且各省份论文数随GDP增长的"马太效应"普遍强于专利随GDP增长的"马太效应"。本文工作不但扩充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估指标体系,也为决策者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创新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子晨 戚巍 吴丹丹
文章从经济规模、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者间关联的角度构建若干标度无关性指标,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0年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对绩效进行评价,充分考虑并验证了非线性规模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非线性作用,企业研发经费与GDP和主营业务收入间均存在标度关系且由GDP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更强;绝大多数省份企业专利申请数、新产品销售收入与GDP存在不同程度的"马太效应";传统的研发强度指标由于未考虑规模效应带来的非线性影响,对于各区域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
关键词:
企业管理 技术创新 技术经济 创新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娟 张梦潇 罗天雨
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合作既是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也是地方政府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重要政策手段。基于此,以27个省(市、自治区)2011—2018年面板数据为支撑,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即科技人才政策有利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2)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产学研合作的门槛效应,即在产学研耦合度大于0.524时,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正向激励作用更加明显;(3)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中东部地区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协同政策组合效应优于西部地区。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各省科技人才政策的精准有效设计、优化产学研协同和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海力 李雨璇
运用Super-SBM模型和区位熵指数分别测算省域绿色创新绩效和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偏微分方法实证检验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区域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阶梯式分布。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干预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与信息化水平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具有可靠性。异质性考察发现,基础研究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东北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明显,对其他地区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海力 李雨璇
运用Super-SBM模型和区位熵指数分别测算省域绿色创新绩效和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偏微分方法实证检验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区域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阶梯式分布。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干预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与信息化水平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具有可靠性。异质性考察发现,基础研究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东北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明显,对其他地区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中超
本文基于创新网络结构视角,利用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因数据缺失略去)的统计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探讨了创新网络结构因素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创新环境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网络开放性和网络密度均与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关系,网络规模和网络结构洞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创新环境因素对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信息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特征等因素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政府支持力度与研发投入强度相关假设没有得到验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玲 陶厚永
首先利用熵值法从基础设施环境、创新性教育、主体、投资、制度、金融环境以及市场化程度7个方面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包容性创新环境进行测度。利用2011-2015年数据检验包容性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最后,为了营造良好的包容性创新环境,提出东部地区要避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极化效应",形成对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涓滴效应",中部地区构建创新的"洼地效应"以及西部地区形成"本地市场效应"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卫东 傅博
文章以绿色创新为视角构建非径向DEA-RAM模型,将综合污染指数和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引入绿色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通过Moran’s I指数计算与散点图分析验证了空间集聚效应与异质性的存在,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引入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2005—2014年30省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的差异化空间集聚效应显著,人才聚集水平、区域开放程度、环境管制强度与政府角色的不同是造成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卫东 傅博
文章以绿色创新为视角构建非径向DEA-RAM模型,将综合污染指数和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引入绿色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通过Moran’s I指数计算与散点图分析验证了空间集聚效应与异质性的存在,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引入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2005—2014年30省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的差异化空间集聚效应显著,人才聚集水平、区域开放程度、环境管制强度与政府角色的不同是造成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原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明广 李高扬
文章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建立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另外,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最终的创新绩效评价影响很大,为了尽量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充分考虑评价矩阵的固有信息,利用逼近理想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绩效 灰色关联投影 理想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春媛 范奇伟 王锦 杨妮娜
本文在测度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生产函数,利用相关数据,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研究高校R&D如何影响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结果表明:高校R&D产生的新知识对于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影响,集中体现为高校R&D产生的科技论文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高校的R&D知识对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为1年,而企业R&D则不存在溢出效应的时滞问题;北京地区高校R&D活动对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外地高校R&D知识溢出对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带来负的挤出效应。
关键词:
中关村科技园 创新绩效 高校R&D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卫红 杨婷 张爱美 刘安国
在运用区位熵方法测度创新资源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高校和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水平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当前高校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对不同地区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具有不确定性,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具有负向影响,对西部地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技术产业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整体上呈现出显著正向溢出效应;(2)整体而言,创新资源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多与单一创新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呈相反态势;(3)无论是高校还是高技术产业,其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对各地区
关键词:
创新资源集聚 高技术产业 溢出效应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晓娣 张小燕
以创新生态系统引领区域创新发展,是当前创新管理领域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在文献梳理及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基于"要素→过程→结果"的研究范式,构建起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研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基础要素、作用机制、开放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并结合收集到的有效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及层次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基础要素、作用机制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基础要素对作用机制有正向影响;作用机制分别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系统开放性对作用机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匡爱民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研究我国区域创新绩效的改进,计算出2000~2007年东、中、西部及全国平均的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分析各地创新绩效的变化,指出DEA无效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