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94)
2023(13947)
2022(11653)
2021(10889)
2020(8884)
2019(20447)
2018(19982)
2017(38130)
2016(20555)
2015(22705)
2014(22686)
2013(22061)
2012(20417)
2011(18181)
2010(18050)
2009(15895)
2008(15435)
2007(13386)
2006(11314)
2005(10012)
作者
(58151)
(48479)
(48316)
(45697)
(30734)
(23355)
(22036)
(18997)
(18448)
(17247)
(16435)
(16409)
(15552)
(15086)
(14974)
(14960)
(14535)
(14369)
(13971)
(13783)
(12098)
(11966)
(11690)
(11079)
(10968)
(10791)
(10748)
(10698)
(9886)
(9601)
学科
(85165)
经济(85083)
管理(54788)
(54538)
(43132)
企业(43132)
方法(36666)
数学(32515)
数学方法(31989)
中国(24558)
(23426)
地方(22325)
(20421)
业经(18962)
(16552)
农业(16345)
(14349)
(14290)
贸易(14277)
(13952)
银行(13928)
技术(13798)
(13793)
(13548)
金融(13547)
环境(13539)
(13343)
(13254)
财务(13197)
理论(13183)
机构
学院(281089)
大学(277996)
(112085)
经济(109760)
管理(106660)
研究(95638)
理学(92054)
理学院(91000)
管理学(89204)
管理学院(88693)
中国(71225)
科学(59875)
(58548)
(51758)
(49184)
(47791)
中心(45005)
研究所(43527)
业大(43269)
(41903)
财经(41037)
(38541)
农业(38521)
师范(38067)
(37410)
北京(36389)
(35214)
经济学(34085)
(33767)
技术(32484)
基金
项目(195340)
科学(154248)
研究(141385)
基金(140704)
(123578)
国家(122527)
科学基金(105590)
社会(88871)
社会科(84408)
社会科学(84390)
(78537)
基金项目(74462)
自然(69151)
自然科(67591)
自然科学(67572)
教育(66490)
自然科学基金(66313)
(65974)
资助(57168)
编号(56380)
(46289)
重点(44758)
成果(44481)
(42734)
(41231)
课题(40137)
创新(38590)
科研(38136)
国家社会(36968)
教育部(36506)
期刊
(120930)
经济(120930)
研究(79578)
中国(57989)
学报(45479)
(44832)
科学(41376)
(41027)
管理(39958)
大学(34884)
教育(34867)
学学(33007)
农业(31067)
技术(28163)
(26017)
金融(26017)
业经(21182)
财经(19889)
经济研究(19483)
(17112)
(16522)
问题(15806)
科技(13787)
(13730)
技术经济(13693)
统计(13379)
(12670)
资源(12545)
商业(12331)
图书(12045)
共检索到414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伟强  崔允漷  
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作为一种政策力量,规范着课程的实践。新课程提出了建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要求用评价来促进学习,评价设计先于教学实施。本文主要讨论设计基于标准的课程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开发什么样的学生学业评价。全文在阐述了表现性评价的意涵、特征、类型的基础上,呈现了四种作为表现性评价工具的评分量规,并为开发表现性评价提供了聚焦于学生学习的思考方式和相应的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永珺  张向众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当前教师研修中的许多问题是由于教师研修表现的评价缺失造成的。对教师研修表现的评价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只有笼统的目的,没有表现性目标;只有听中学,没有实践任务;只有凭借行政手段的管理,没有能够引领教师专业学习的评价。而教师专业的性质、专业发展和课改的要求明确了教师研修的目标是一种实践、能力的提升,属于表现性目标,需要运用表现性评价。在教师研修中运用表现性评价,需要将表现性评价镶嵌在研修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在着手设计研修活动之前,就要明确表现性目标,随之设计作为研修活动任务的表现任务,还要充分利用评分规则促进教师自我引导的专业学习,从而促进教师研修质量的提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殷明   季琼  
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职业性、应用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课程教学中注重能力本位与工作任务情境,传授“功能性知识”,课程学业更适合采用表现性评价以衡量学生的认知思维与推理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现实、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表现性评价设计的核心包括评价任务设计与评分量规设计。评价任务设计框架包括主题内容、行动或实践、情境、意义,以有效地引发学生“证明其习得功能性知识”的表现。评分量规设计框架包括评分指标、指标权重、质量水平层次、水平分值、标准描述,可作为表现性评价设计具体步骤的参考,最终促进高职课程教学实践更好实现育人效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鲍勃·伦兹  贾斯汀·威尔士  莎莉·金斯敦  周文叶  盛慧晓  
以项目式学习与表现性评价,为学主"展望"更光明的未来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所周文叶副教授和盛慧晓博士翻译的《变革学校: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和共同核心标准》一书,日前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世界在变化,我们的学校没有跟上变化的步伐。作者们解释了如何将项目式学习与基于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相结合,以创建鼓励深度学习的环境。他们研究了多所案例学校如何成功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过渡到基于项目的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变革性的学校模式,通过将重点从知道转移到做事,使表现性评价与共同核心标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金福  
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的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应用表现性评价方法,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涉及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其任务设计与考核体现在每个项目中,且对于每个项目及对应的工作过程都有具体详细的表现性、过程性的考核方案和细则。工作过程结束后,学生要达到的工作成果对应的考核指标就是"表现性评价"。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生尧  谢瑶妮  
英国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制度,其特征之一在于大规模运用了中心评审课程作业。它是指在平时教学过程由教师布置或者学生自定的、需要学生实际表现的较为真实的任务,如实验、调查、野外考察、论文报告等。课程作业的具体评分工作由各中心的教师负责,评分的标准和政策则由全国性的大学入学考试机构统一制定。英国的中心评审课程作业,也即表现性评价。它的成功经验表明,只要设计合理,表现性评价可以较好地纳入公开考试之中,这对中国的考试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伟强  
本文主要围绕什么是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怎样基于标准设计课程展开讨论,阐述了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的内涵、设计模式,并提供了若干建议,对培养教师的标准意识以及落实课程标准的能力、改变教师的"教材"观并提高其用教材教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单俊豪  闫寒冰  
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评价是保证STEM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表现性评价以其聚焦真实情境和强调“评价即发展”理念有望提升STEM教师评价专业化程度。在评价模型设计过程中,通过文献法和两轮德尔菲法构建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理论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设计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表现性评价过程模型,该过程模型包括设计、实施与论证三个阶段。在设计阶段,构建并验证评价模型的基本要素(包括评价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评价量规),同时设计评价执行机制和评价管理机制来保证评价模型的有效实施;在实施阶段,设计数据采集、测评、分析、能力画像呈现和干预策略制定五个步骤来保证STEM教师能够通过评价了解自身能力现状并获得能力提升支持;在论证和优化阶段,重点从形式化维度与集权化维度系统论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在评价模型应用过程中,分别选取6位STEM教师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评价与反馈实践,同时选取30份优秀STEM教学设计案例进行评价量规的实际应用。通过对专家和参与实践的STEM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发现该评价模型在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赋能和教师评价生态重构两个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文叶  董泽华  
教师评价是确保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传统的教师考核主要关注容易操作的量化的评价,缺乏对真实教学实践的评价。该文聚焦探讨旨在评价真实教师教学实践的教师表现性评价系统的研发与实施逻辑,以美国edTPA系统为例,围绕"评什么""如何评"以及"为何评",分析该系统是如何界定教学概念,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以教学计划、教学实践和评价学习为三大考核任务,评价教师的真实教学实践。教师表现性评价系统在评价教师教学实践的同时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对于改进我国现有教师考核制度,更新对教师教学实践评价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参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课程改革呼唤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质性实施,当下我们面临的不是"为什么要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表现性评价是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仅因为两者在理念层面的适切性,而且因为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小明  
表现性评价是对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直接评价的方法,是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呼唤之下出现的,它与传统的客观测验不是对立而是互补的关系。表现性评价有多种形式,在进行编制时,首先要明确所要评价的能力或倾向,而后再编制表现性任务,最后确立具体的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对解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评价问题不无启发和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国清  
成人学生不同于传统学校中的学生,他们学习动机强烈、务实,具有丰富的经验,理解能力强,但记忆力较差,因此对于成人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能单纯沿袭传统的纸笔测验或标准化测验。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界开始试行新的学生评价方法——表现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延  
在对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和理论依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如何应用表现性评价方法,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的路径和措施,并对成功案例进行了剖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长期以来,传统纸笔测验主导着考试、教学与学习。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但我们的课堂与教学却很难被撬动——仍旧是偏重记忆、脱离生活情境的知识的讲解、习题的操练,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却始终停留在肤浅、被动的学习上。以新型评价为抓手来改变浅表化的、被动式的学习成为迫切的需求。该研究从评价入手来探索教与学的变革,经历理论研究、模型建构、试点改进和推广应用等四个阶段,初步形成了基于本土的促进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实践方案。此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表现性评价实践模型、嵌入表现性评价的课程方案设计与实施、学校层面促进深度学习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