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6)
2023(8871)
2022(7676)
2021(7219)
2020(6115)
2019(13874)
2018(13512)
2017(26627)
2016(13781)
2015(14940)
2014(14419)
2013(13888)
2012(12344)
2011(10717)
2010(10270)
2009(9037)
2008(8290)
2007(6692)
2006(5449)
2005(4313)
作者
(35550)
(29822)
(29720)
(28171)
(18751)
(14441)
(13498)
(11636)
(11417)
(10359)
(10299)
(9865)
(9318)
(9317)
(9022)
(9014)
(8906)
(8792)
(8713)
(8585)
(7047)
(7037)
(7017)
(6831)
(6813)
(6620)
(6298)
(6286)
(5875)
(5806)
学科
(57427)
经济(57384)
管理(38002)
(36431)
方法(31839)
(30474)
企业(30474)
数学(27688)
数学方法(27241)
(14428)
(14141)
中国(12137)
业经(12043)
地方(10111)
(10011)
财务(9977)
财务管理(9953)
(9917)
农业(9635)
(9576)
贸易(9573)
企业财务(9495)
(9344)
理论(9329)
(8613)
环境(8187)
技术(8152)
产业(8004)
(7665)
(6955)
机构
学院(185188)
大学(182288)
管理(77005)
(74900)
经济(73583)
理学(68111)
理学院(67414)
管理学(66109)
管理学院(65753)
研究(54101)
中国(39984)
(36272)
科学(33446)
(32871)
财经(27933)
业大(26480)
中心(26381)
(25586)
(24832)
(24801)
(24397)
(24137)
师范(24130)
经济学(23540)
研究所(22424)
北京(21740)
经济学院(21494)
财经大学(21149)
(20827)
商学(20594)
基金
项目(136930)
科学(110325)
基金(102473)
研究(98909)
(88790)
国家(88123)
科学基金(78307)
社会(65006)
社会科(61929)
社会科学(61916)
基金项目(55191)
(53560)
自然(51777)
自然科(50651)
自然科学(50641)
自然科学基金(49719)
教育(46158)
(44609)
资助(42090)
编号(38848)
重点(30642)
(30327)
(29620)
(28915)
成果(28056)
国家社会(27606)
科研(27037)
创新(27036)
教育部(26623)
人文(26554)
期刊
(72737)
经济(72737)
研究(45408)
管理(26452)
科学(25643)
学报(25469)
中国(25052)
(24911)
(20996)
大学(20551)
学学(19759)
技术(17513)
农业(14987)
教育(14279)
业经(13503)
财经(12881)
经济研究(12061)
(11500)
金融(11500)
(11075)
统计(10245)
问题(9925)
(9688)
技术经济(9146)
(9133)
商业(8684)
资源(8646)
决策(8249)
理论(8138)
(8133)
共检索到241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风华  程丽萍  傅学庆  李仁杰  
定量计算旅游者对景观的感知度是旅游和地理学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引入认知地图和地图综合思想,利用景观语义特征点进行景观抽象和表达,提出了基于栅格结构的景观感知计算方法,用于定量描述旅游者对景观个体或景观系统的感知特征。栅格结构使计算结果能够表达任意位置的景观感知,准确描述感知的空间格局。清西陵案例研究从模型数据需求、适应的景观类型和应用视角等方面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可以准确描述旅游景观感知强度及其空间格局,并能基于观光线路分析重要观景点的景观语义内涵,进而辅助设计师开展景观设计和线路规划,为旅游景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永贤  张智光  
剖析森林旅游景区生物资源等要素的生态安全状态及其相应的景观感知,以及它们之间的传递关系,建立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传递关系模型。通过对景区生态安全各要素的分析发现,在景区开发、游客干扰等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我国一些森林旅游景区水体、土壤、空气、声音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动植物生长生存条件发生退化,并对游客的景观感知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对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的传递性分析表明,景观感知安全是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转移到自身的一种反映,它对景区生态安全状态有一定的预知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之间的传递关系,和对景区生态安全构念的分析,建立了包括生物生存环境安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亚文  杜子芳  
旅游业对GDP贡献率是各级政府关心的指标,但是由于旅游业增加值统计在实际中困难重重,因此一直难以得到准确的数值。本文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支出法,从旅游增加值的概念化层面和操作层面讨论了旅游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乌铁红  韩秋晨  
家是物质的,也是想象的。在惯常环境下的"地理想象"与非惯常环境中的"景观感知",共同构筑了旅游者对"家"的营建过程。在机械化、流程化重复的日常生活中,旅游者会在"寻家"的驱动下对"非惯常环境"进行地理想象而"离家",产生旅游流动的实践活动。到达期望的非惯常环境后,旅游者通过对景观的真实感知,丰富着对"家"的理解,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恒安  王世璆  
某中型水库位于某省滨海地区,于1974年建成,风景秀丽,距某市30公里,有公路连接,交通方便,现拟开展旅游服务,需建楼、台、亭、阁、停车场、码头、旅馆、商店、饭店,并添置游艇、家俱和娱乐设施,需投资400万元,计划于1986年施工,当年年底建成投产经调查分析,估算旅游设施建成后,各年的旅客日数如表1,其中百分之一为外宾,百分之十为港澳同胞,其余为国内同胞。设该工程的资金来源利率为10%,试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解:我们已经知道,财务分析中,除投资回收年限是站在财政部立场进行分析外,其他财务效果指标都是站在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羊山  
通常用来计算风景区旅游空间容量的方法,会导致产生虚拟游客,夸大了容量值。周转率的计算没有考虑景点有相当的时间内无游客可接待的客观事实,总容量的计算不应该采取求和算法。本文根据旅游者的行为,用图示分析了周转率计算中要考虑的因素,并从数学角度证明了总容量计算方法存在的理论问题,提出采用求小算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天  甘碧群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估是实现对生态旅游景区合理规划、有效管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运用生态学研究中生态足迹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分析生态旅游区的生态足迹的供给与需求,建立了基于生态足迹的环境承载力评估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文俊  
对漓江游船旅游者进行期望与感知研究是提升漓江景观品质和游客满意度的科学依据。以桂林漓江风景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问卷调研获取数据,采用SPSS软件和IPA分析法研究游船旅游者对漓江景观的游前期望与感知实绩情况。结果显示:游船旅游者对漓江景观总体评价较积极,期望与感知水平均较高,但感知实绩普遍低于游前期望。游客对"如诗如画"的漓江期望最高,对"山形奇特,峰峦起伏"的景观感知最佳,对"江水清澈"的漓江认同度较低。期望感知差异最大的是"如诗如画"的意境和"江水清澈"的漓江水质。桂林漓江景观建设应继续凸显其山水意境,重点加强水环境治理,丰富沿线景观和旅游产品体验。最后提出了本文研究不足与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辽吉  
生态体验景观属性是景观行动者—网络空间过程的表现,是生态体验过程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文章以辽宁丹东的乡镇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生态体验景观中乡镇生活、生态环境、休闲体验及产业发展等网络行动者属性的结构关系。在模型验证过程中,运用SPSS11.0及AMOS6.0软件测试景观网络行动者的结构关系模型及相互作用的路径系数;拟合度检验表明,结构方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越  赵振斌  
景观变化是国内外地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现有研究方法对景观变化所带来社会效应的解释能力还相对欠缺。论文以丽江市束河古镇为案例地,采用了一种地理分析与社会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通过PPGIS和半结构访谈进行调查,共获得300套访谈问卷与填图以及景观变化感知空间点数据1 614个,基于质性分析和空间分析揭示案例地居民复杂感知内容及其空间特征。文章主要探讨了在社区景观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居民感知的景观变化类型、空间格局以及感知景观变化与实际物质景观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1)通过访谈调查获得的感知景观变化内容复杂,但存在环境变化、农田房屋利用变化、生活空间变化、经济变化的主体结构;2)感知景观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呈斑状或带状分布,与社区主要景观节点、居住空间、生产和生活资源的分布位置相关联;3)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和利用形态变化对感知变化的影响同等重要,利用方式改变所承载的社会构成变化为解释景观变化社会效应提供了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康正文  
旅游景观和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秀美和壮丽的景观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而出自大家手笔的诗词歌赋又使许多景观名播中外,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登黄鹤楼,油然想起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登岳阳楼,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随口而出……文以景兴,景以文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然而和旅游景观关系更为密切的文学形式是我国独有的楹联。那些悬挂、雕刻、镶嵌在山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高燕  郑焱  
文章以作为凤凰古城"原汁原味"文化表征物的旅游景观为感知单元,应用头脑风暴法抽取对凤凰古城风貌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作为感知测量要素。进一步应用符号学理论、博弈理论、消费者行为反馈模型、市场导向理论、市场细分理论等架构研究理论框架,使用参数检验过程实现本研究的"两个对比"。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类判别分析法区分出在市场导向下与旅游者古城景观真实性改进策略相左的居民群体,并对不同类群居民的人口和社会学属性特征进行讨论。主要完成如下工作:1.证明在古城景观真实性感知研究中引入双视角的必要性;2.指出凤凰古城景观真实性改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俞金国  王丽华  
文章在简述旅游地演化和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景观的特征要素提出城市旅游地演化的概念模型。并且以大连为例,利用ArcGIS作为分析手段,从整体角度和分区角度(环形和方位分区),探讨了大连城市景观自1980年以来的空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旅游景观面积先递减后增加,面积先递减4.81km2,后增加34.78km2,比重先下降3.2%后增加1.6%,公园与广场景观面积及面积比显著增加,面积增加了14.05km2;②非旅游景观面积比重1989年后递减,比重递减了8.5%;③1989年后内圈和中圈景观旅游化过程显著,其中内圈和中圈非旅游景观比重分别下降5.8%、5.86%,内圈和中圈的公园与广场景观面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洪惠群  
本文试图以广州从化名泉生态园为例,探讨了旅游景观规划相应的理论基础与设计方法。针对当前某些不利于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健康发展的规划设计手法,须给予了必要的批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