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34)
- 2023(7629)
- 2022(6635)
- 2021(6314)
- 2020(5422)
- 2019(12435)
- 2018(12299)
- 2017(24183)
- 2016(12654)
- 2015(14111)
- 2014(13764)
- 2013(13327)
- 2012(12087)
- 2011(10500)
- 2010(10097)
- 2009(8825)
- 2008(7963)
- 2007(6379)
- 2006(5016)
- 2005(3990)
- 学科
- 济(50499)
- 经济(50454)
- 管理(34973)
- 业(32637)
- 方法(27887)
- 企(26748)
- 企业(26748)
- 数学(25358)
- 数学方法(24938)
- 财(13086)
- 农(12245)
- 学(11981)
- 中国(10832)
- 制(9589)
- 业经(9373)
- 土地(9093)
- 务(8696)
- 财务(8661)
- 财务管理(8629)
- 银(8467)
- 银行(8445)
- 农业(8259)
- 企业财务(8216)
- 融(8128)
- 金融(8127)
- 贸(8107)
- 贸易(8104)
- 行(8032)
- 易(7929)
- 地方(7759)
- 机构
- 大学(167385)
- 学院(166690)
- 管理(69171)
- 济(66982)
- 经济(65711)
- 理学(60861)
- 理学院(60184)
- 管理学(58992)
- 管理学院(58685)
- 研究(52120)
- 中国(41281)
- 京(34759)
- 科学(33764)
- 财(29761)
- 农(28561)
- 业大(27791)
- 中心(26511)
- 财经(25077)
- 所(24967)
- 研究所(23275)
- 经(23142)
- 江(22993)
- 农业(22915)
- 经济学(21125)
- 北京(20571)
- 院(20104)
- 范(19961)
- 师范(19711)
- 经济学院(19348)
- 财经大学(19235)
- 基金
- 项目(127154)
- 科学(101547)
- 基金(95614)
- 研究(88632)
- 家(84942)
- 国家(84345)
- 科学基金(73402)
- 社会(57246)
- 社会科(54427)
- 社会科学(54413)
- 基金项目(51102)
- 自然(50127)
- 自然科(49012)
- 自然科学(49002)
- 省(48132)
- 自然科学基金(48074)
- 划(41922)
- 教育(40649)
- 资助(38656)
- 编号(34617)
- 重点(28959)
- 部(28724)
- 创(26766)
- 发(26439)
- 科研(25550)
- 成果(25232)
- 创新(25196)
- 国家社会(24647)
- 计划(24431)
- 教育部(24427)
共检索到224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德一 张树文 吕学军 董立峰
选择黑龙江省哈大齐地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为研究区,把土地利用功能划分为资源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四项主功能,并进一步细分成资源供给、景观维护、生态防护、环境净化、经济增长、人口承载、居住生活和文化休闲等8项子功能;然后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方面选择指标,研究了1976年和2005年两个时段各指标的空间化方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各土地利用功能的识别,在千米格网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热点进行了监测,采用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消涨关系,实现了土地利用功能的空间化、定量化和动态化研究,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功能的协调配置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友水 徐财江 李志勇
以1984年和1997年两期TM影像,结合相关辅助信息,进行绍兴试验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在两时相影像校正处理基础上,进行影像的光谱数据转换处理并通过两时相影像的亮度轴(B)、绿度轴(G)和湿度轴(W)3个分量的差值运算进行信息复合。选取影像中的典型变化区并调整变化范围和步长搜寻获取变化和非变化像元的最佳变化强度阈值,采用直接比较分析法在掩膜的ΔBΔGΔW空间中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从而避免了分类后比较法的误差累积并出现不合理变化类型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物时相特征和地理辅助数据,通过综合应用地物的光谱、空间和时相信息并以知识推理的方式对前期单一分类方法的结果进行修正处理。精度分析表明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春阳 陈晋 陈云浩 史培军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中常用的分类后比较法中存在的误差累积 ,夸大变化程度的缺陷 ,提出了把变化矢量分析和分类后比较法相结合进行混合动态监测的新方法。从北京市海淀区的实例研究来看 ,尽管该方法对单景图像分类精度提高不明显 ,却可以大大降低常规分类后比较法中误差累积的程度 ,改善了常规分类后比较方法中误差累积、出现不合理变化类型的缺陷 ,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定量信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良健,包浩生,彭补拙
本文以广西苍梧县沙头、石桥两镇为例 ,利用航空遥感调查方法结合GIS技术 ,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运用马尔柯夫原理 ,建立齐次马尔柯夫链模型中的转移概率矩阵 ,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预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海霞 冯仲科 高守英 张秋红
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有利于准确、及时地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该文以济南市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利用图为基础资料,利用ERDAS软件对济南市1995、2000和2005年三期的TM影像进行校正、重采样、增强、分类等处理,得到济南市土地利用信息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草地、水体、耕地、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但是下降的速度在减缓;城镇交通用地增加最快;未利用土地面积有所增加,但是耕地、草场退化趋势已经得到遏制;济南市的土地利用正在日趋合理化.
关键词:
RS GIS 土地利用变化 动态监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晓越 叶嘉安 齐志新
传统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法已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急剧扩张的要求,利用光学遥感数据对地观测也受到天气和云层覆盖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Radarsat-1等雷达遥感数据可以在"全天候"的条件下对地表进行观测。论文以Radarsat-1图像获取的24 d时间周期为最短时间间隔,分析了24 d、48 d和72 d时间间隔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对短时间间隔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结果进行了总结。监测的结果需要在精度与时间间隔之间做出取舍。对于大部分的情况,24 d的时间间隔已可以得到60%以上精度的结果,部分月份的监测需要48 d的监测时间间隔。若需要更高的精度,则需要72 d甚至更长。
关键词:
遥感 雷达 土地利用变化 短时间间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爽 朱永明
[目的]基于土地利用功能价值最大化对自然发展情景、农业生产功能优先情景、经济发展功能优先情景及生态保育功能优先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进行优化,得到保定市2026年土地利用合理结构与布局。[方法]利用MOP模型优化各情景土地利用结构、FLUS模型优化各情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各情景功能协调性。[结果]各情景下草地面积都减少,建设用地及水域面积都增长。除农业生产功能优先情景外,耕地面积都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功能优先情景土地利用功能总价值最高,农业生产功能优先情景最低;各情景下建设用地都以外延式增长;林地都以外延式及填充式在山地丘陵地区扩张;农业生产功能优先、经济发展功能优先及生态保育功能优先情景的土地利用结构耦合协调度高于自然发展情景,经济发展功能优先情景下功能间关系最协调。[结论]在现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下,未来保定市土地利用功能将严重失调,需严格落实耕地及生态用地保护政策、推动建设用地高效利用,实现土地利用功能协调及价值最大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洁瑕 陈佑启 姚艳敏 石淑芹
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内涵的土地利用分区方案,以综合区分区域的功能特点。在回顾以往土地利用区划的特点及问题的基础上,首先界定土地利用功能概念,即在区域土地资源背景调查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功能评价,分析其现状、趋势及分异规律,进而根据区域发展的要求,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分区;然后提出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方案,即采用"3S"技术和列联表互斥矩阵分类方法,依据土地利用功能内涵及分区原则,在土地资源利用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与土地生态环境3个方面进行区域的划分。最后,以吉林省为例,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结果表明,该方案实践...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于龙 周宇峰 丁丽霞 邹红玉
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针对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监测的需要,采用波谱角分类方法,通过选取不同图像子区域的同一地物不同变异端元来消除端元变异性对分类精度的影响,对1994年、2002年、2010年3个时相的专题绘图仪(TM)和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得到3期浙江省临安市市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空间分布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临安市区16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波谱角分类方法对山地城市用地分类具有较好的可应用性,3期影像的总体分类精度都在92%以上,Kappa系数在0.70以上。近10多年来,临安市区城市用地数量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临安市正处于人地矛盾凸显的快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慧平 朱启疆
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归纳遥感动态监测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应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监测方法、目前的水平、及与其相关的遥感图象分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我国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的研究工作,分析了研究特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芬 甄霖 黄河清 韩鹏 刘雪林 姜鲁光 魏云洁
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致区域生态过程的改变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1997年~2007年鄱阳湖区居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三产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受偿意愿与经济补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围绕生态环境保育政策的实施,对1997年~2000年,2000年~2005年两个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改变对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功能产生影响,而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不仅从宏观上影响鄱阳湖区的产业结构,而且从微观上影响鄱阳湖区农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数量,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性。研究证实了生态补偿是鄱阳湖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孟祥旭 梅昀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原理探讨新形势下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思路,为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广西柳城县为例,通过对基本区划单元的耦合关系评价,得到土地开发利用指数和土地保护指数在空间上的组合,并据此确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使各区划单元的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得到较好的匹配。研究结论:分区方案及结果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引导土地利用、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保护 耦合关系 功能分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晓霞 张继贤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图斑面积精度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为逐年开展的国土资源大调查服务。研究方法:统计试验法,相对误差理论与误差传播定律的运用。研究结果:得出了误差分布规律,建立了评价指标,形成了系统化的变化监测空间采样与面积精度评价方法体系。研究结论:本文的方法简单实用有效。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聪 邵军师 方俊才
阐述目前常用的光谱特征变化法、假彩色合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3种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监测方法以及效果,分析了3种方法的使用条件、范围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CRS+波段替换的研究方法,为以高分辨率遥感航片为基础数据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与理念。
关键词:
航片 遥感监测 土地利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科利 常庆瑞 刘梦云 刘京
陕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强度大,为掌握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空间格局的变化,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机制,利用1986,1993和2000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1986~2000年陕北农牧交错带旱地、林地、草地、城乡建筑用地等12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和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5年间旱地面积减少了28.32%,沙地面积增加了3.94%,林地、草地和城乡建筑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31240.5,47663.0和8427.1 hm2。表明干旱、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