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9)
- 2023(11772)
- 2022(9467)
- 2021(8733)
- 2020(7363)
- 2019(16821)
- 2018(16571)
- 2017(32284)
- 2016(17354)
- 2015(19283)
- 2014(19018)
- 2013(18341)
- 2012(16366)
- 2011(14326)
- 2010(13868)
- 2009(12419)
- 2008(11681)
- 2007(10023)
- 2006(8592)
- 2005(7471)
- 学科
- 济(71227)
- 经济(71156)
- 管理(47430)
- 业(46297)
- 企(38240)
- 企业(38240)
- 方法(34418)
- 数学(30896)
- 数学方法(30458)
- 农(19508)
- 中国(19122)
- 财(18072)
- 业经(16055)
- 学(14665)
- 地方(13670)
- 农业(12994)
- 制(12561)
- 务(11749)
- 财务(11686)
- 财务管理(11656)
- 贸(11250)
- 贸易(11244)
- 企业财务(11139)
- 易(10955)
- 技术(10407)
- 理论(10239)
- 产业(10205)
- 环境(10070)
- 和(10051)
- 体(9841)
- 机构
- 大学(237481)
- 学院(236529)
- 济(96106)
- 经济(94321)
- 管理(91817)
- 研究(80483)
- 理学(80479)
- 理学院(79637)
- 管理学(77947)
- 管理学院(77558)
- 中国(58879)
- 科学(52365)
- 京(50050)
- 农(44930)
- 财(41939)
- 所(40460)
- 业大(40024)
- 研究所(37499)
- 中心(37267)
- 农业(35607)
- 江(34596)
- 财经(34397)
- 经(31552)
- 北京(30438)
- 院(30322)
- 经济学(30222)
- 范(29689)
- 师范(29220)
- 经济学院(27405)
- 州(26870)
- 基金
- 项目(173623)
- 科学(136953)
- 基金(127386)
- 研究(120922)
- 家(114163)
- 国家(113299)
- 科学基金(96720)
- 社会(77582)
- 社会科(73657)
- 社会科学(73635)
- 省(68314)
- 基金项目(67279)
- 自然(64777)
- 自然科(63328)
- 自然科学(63305)
- 自然科学基金(62153)
- 划(58242)
- 教育(55916)
- 资助(52135)
- 编号(46630)
- 重点(40263)
- 部(38244)
- 发(37672)
- 创(36317)
- 成果(35789)
- 科研(34390)
- 创新(34150)
- 计划(33883)
- 国家社会(32979)
- 课题(32606)
共检索到331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丽 陈双林 李艳红
为建立有机材料覆盖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退化程度评价体系,在浙江省临安市雷竹栽培区设置15个样点,在林分结构和竹笋产量等14项因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表明,立竹年龄结构、立竹胸径和竹笋产量可作为雷竹林退化程度评价的主要指标;试验区有机材料覆盖雷竹林退化程度可分为4类6级:重度退化(Ⅰ级)、中度退化(Ⅱ,Ⅲ级)、轻度退化(Ⅳ,Ⅴ级)和正常(Ⅵ级)。重度、中度、轻度退化雷竹林所占比例分别为13.34%,26.66%,46.67%,未退化雷竹林仅占13.33%。有机材料覆盖易造成雷竹林立竹年龄结构不合理,立竹胸径减小,立竹整齐度、分布均匀度降低,竹林出现退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旭 王安可 温作荣 毕毓芳 王子杰 宁祎琳 何奇江 胡俊靖 杜旭华
[目的]初步探讨覆盖雷竹林施肥过程中增施枯草芽孢杆菌剂和硅肥后,竹笋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变化,为培育高品质雷竹笋的施肥经验提供参考。[方法]在冬季雷竹林覆盖前进行3种施肥处理:BS(复合肥750kg·hm-2+枯草芽孢杆菌剂37.5 L·hm-2)、SI(复合肥750 kg·hm-2+硅肥675 kg·hm-2)、CK(复合肥750kg·hm-2),分析各处理下雷竹笋产量、外观、营养以及适口性等的变化。[结果]增施枯草芽孢杆菌剂或硅肥后,对雷竹笋品质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相比:(1)竹笋粗度增加、个体质量以及产量均提高,其中增施枯草芽孢杆菌雷竹林提早发笋9 d,延长笋期12 d,竹笋产量显著提高,增幅达85.60%;(2)竹笋呈高蛋白低碳水的变化特征,粗糙度降低,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增幅分别达21.81%、17.46%,人体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高,苦味和芳香类氨基酸含量占比显著上升,甜味氨基酸含量占比则显著下降,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比变化不明显,此外,淀粉、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显著下降,但脂肪含量变化不显著;(3)竹笋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有提高,草酸和总酸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单宁含量增施硅肥后显著下降,降幅达41.76%。[结论]说明雷竹林林地覆盖前增施枯草芽孢杆菌剂或硅肥能促进竹笋产量提高和营养品质、适口性改善,达到提质增产的效果。
关键词:
雷竹 枯草芽孢杆菌 硅肥 品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群根 冯世祥 何月祥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8种覆盖物对林地土壤温度的调节和对雷竹林笋期、笋产量及竹林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覆盖物均提高了林地土壤温度,提早了始笋期,延长了产笋期,增加了竹林的笋产量与产值。经综合评定,若糠覆盖为最佳处理,与对照相比,其试验林地表层土壤(0~25cm)温度提高3.83℃,始笋期提早41d,笋期延长40d,产量、产值和纯收益分别增长29.4%、270.3%和310.2%。
关键词:
林地覆盖,雷竹林,笋期,笋产量,经济效益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双林
竹林地覆盖是利用有机材料的增温、保温和保湿作用,促进笋芽分化,提早萌发,显著提高竹林经济产出的技术措施,在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早园竹Ph.propinqua和红哺鸡竹Ph.iridescens林中已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从林地覆盖对毛竹Ph.pubescens林立地生产力和丰产林分结构维护,竹子抗逆能力和地下害虫发生的影响及生态环境保护,林地覆盖毛竹林选择条件,技术熟化度等方面进行了问题剖析,并提出了林地覆盖毛竹林土壤劣变,留笋养竹,节本省力环保栽培和地下害虫防控等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性和生产性问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玉友 陈双林 郭子武 徐森
[目的 ]测定分析林地覆盖雷竹笋外观色泽变化程度及色泽与品质间的关系,为竹笋品质评价和生产经营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色差计测定覆盖雷竹笋笋箨和笋肉上、中、下不同部位的L、a、b色泽参数,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竹笋色泽参数和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笋箨中部、上部等部位的L、a、b色度为覆盖雷竹笋外观主要呈色部位及色泽因子;采用L×a×b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竹笋分为深、中、浅3种外观色泽类型,判别分析与聚类结果一致率为95.6%,回判验证准确率为93.3%,分类效果较好。不同色泽类型竹笋在笋箨、笋肉色泽,笋体、笋箨形态及可食率等方面差异显著,且竹笋内外品相间存在关联性。浅色竹笋外观通体黄白匀称,笋肉白亮,笋箨小而薄,笋蔸质量轻,可食率相比色深者提高11%以上。[结论 ]覆盖雷竹笋在色泽与形态等外观性状上变化丰富,浅色竹笋更具外观品质优势。
关键词:
覆盖雷竹笋 笋箨色泽 品质 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玉友 陈双林 郭子武 徐森
[目的 ]测定分析林地覆盖雷竹笋外观色泽变化程度及色泽与品质间的关系,为竹笋品质评价和生产经营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色差计测定覆盖雷竹笋笋箨和笋肉上、中、下不同部位的L、a、b色泽参数,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竹笋色泽参数和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笋箨中部、上部等部位的L、a、b色度为覆盖雷竹笋外观主要呈色部位及色泽因子;采用L×a×b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竹笋分为深、中、浅3种外观色泽类型,判别分析与聚类结果一致率为95.6%,回判验证准确率为93.3%,分类效果较好。不同色泽类型竹笋在笋箨、笋肉色泽,笋体、笋箨形态及可食率等方面差异显著,且竹笋内外品相间存在关联性。浅色竹笋外观通体黄白匀称,笋肉白亮,笋箨小而薄,笋蔸质量轻,可食率相比色深者提高11%以上。[结论 ]覆盖雷竹笋在色泽与形态等外观性状上变化丰富,浅色竹笋更具外观品质优势。
关键词:
覆盖雷竹笋 笋箨色泽 品质 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森 谷瑞 陈双林 郭子武 杨丽婷
【目的】雷竹是优良的散生笋用竹种,有机材料林地覆盖可以促使竹笋早出,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覆盖会造成雷竹林地下鞭系生长环境的剧烈变化,探究覆盖下竹笋箨叶性状与食味品质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竹笋食味品质形成基础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的覆盖雷竹林和自然经营雷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雷竹覆盖笋和自然笋的箨叶性状和食味品质指标。【结果】1)与雷竹自然笋相比,覆盖笋箨叶的厚度、含水率、长宽比和长宽比可塑性指数及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均显著提高,升幅分别为317.65%、29.82%、22.90%、26.32%、567.59%和193.93%,而箨叶单叶的干质量、含水率、长度、面积和周长的可塑性指数及叶绿素(a、b、a+b)含量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69.44%、68.18%、17.65%、21.13%、20.83%、94.92%、76.15%和92.76%,说明覆盖对雷竹笋箨叶形态总体上影响并不明显,但对形态可塑性指数和色素含量有重要影响。2)雷竹覆盖笋较自然笋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及其比例均显著提高,升幅分别为43.68%、89.55%、128.57%和125%,而总酸、草酸、纤维素、苦味氨基酸和芳香类氨基酸的含量及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则相反,说明覆盖能显著降低竹笋的苦涩味和粗糙度,而明显提高竹笋的甜味。3)冗余分析显示,雷竹笋箨叶叶绿素(a、b、a+b)对竹笋食味品质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箨叶厚度、长宽比、含水率、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结论】雷竹笋可通过箨叶形态可塑性指数和色素含量等性状的适应性变化来应对覆盖条件下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的明显变化,覆盖下竹笋食味品质明显改善,而且箨叶色素含量与竹笋食味品质关系密切,箨叶可能是通过光信号传导影响竹笋食味品质的重要器官。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超宗 金爱武 郦章顺 田关森 胡正坚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种不同覆盖材料的保护栽培,均提早了始笋期,延长了笋期,增加了笋产量和产值,其中以竹叶、谷糠覆盖增温效果较为理想。地面覆盖酿热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繁殖、分解、发酵产生的热量增温。酿热温度的高低和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酿热物的碳、氨、氧和水的含量。对多种覆盖材料的碳氮比的测定和试验,豆饼、菜饼一类为高温型酿热物,稻草、麦秆一类为低温型酿热物,包括竹叶在内的阔叶树落叶、新鲜厩肥等一类介于两者之间。当碳氮比为20~30,含水量70%,有适量氧气时,微生物活动旺盛,酿热正常而持久。
关键词:
早竹 保护地栽培,覆盖 碳氮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丁胜华 谷战英 陈建华 吴柯豫 唐云鹏
为了研究不同地表覆盖对毛竹林地温及竹笋生长的影响,共设置了稻草覆盖型、稻草谷壳覆盖型、竹叶覆盖型及半荒芜型(对照)等4种处理类型,在发笋期测量了地表、10 cm深及20 cm深的林地土壤温度,并连续7 d观测了笋高、竹笋地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地表覆盖对笋高及地径均产生了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至少增加笋高55.87%,增粗地径18.59%;地表覆盖对各层土温影响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稻草覆盖型影响,稻草谷壳覆盖型效果较显著,其次是竹叶覆盖型,半荒芜型表现较差。
关键词:
毛竹 竹笋 土壤温度 地表覆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华 佘婷婷 谷战英 吴柯豫 唐光武 唐云鹏
通过对毛竹林地采用不同覆盖处理(稻草覆盖、稻草谷壳覆盖、竹叶覆盖),研究其对笋高及地径的影响,为毛竹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春季对样地竹笋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地表覆盖能明显促进笋高、地径的生长,但是,不同的覆盖物产生的作用大小不同。3种覆盖物中稻草覆盖产生的作用最大,稻草谷壳覆盖次之,竹叶覆盖最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地表覆盖的管理措施对毛竹的生长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采用稻草覆盖作为改善毛竹低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毛竹 不同地表覆盖 笋高 地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翟婉璐 钟哲科 高贵宾 杨慧敏
【目的】研究覆盖对雷竹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科学评价该种植模式的生态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并采集不同覆盖年限(0、3、6、9、12年)雷竹林土样,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16S rDNA土壤细菌基因V3-V4区域,鉴定细菌类群,并结合测定土壤的N、P和有机质等化学指标分析覆盖经营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演变及多样性影响。【结果】1)测序共获得598个OTUs,计280 548条读数,平均读长453.5 bp。调查林地土壤细菌优势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平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江波 李钠钾 秦平伟 陈庆明 汪代斌 江厚龙
【目的】为探究不同地表覆盖材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的适应性,本文在重庆市武隆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方法】试验共设置地膜覆盖(T1)、小麦秸秆覆盖(T2)、玉米秸秆覆盖(T3)等3种处理和无覆盖(CK)对土壤温度、含水率、养分状况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地表覆盖栽培具有良好的调温保墒效果,以T2最好,T3次之,覆盖塑料地膜的效果最差。地面覆盖后显著增加了土壤的速效氮、磷、钾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同时也降低了径流液中硝态氮、全磷和钾离子的浓度,起到了保肥的作用。其中,覆盖秸秆的保肥供肥效果最好,覆盖塑料地膜次之,裸地栽培的效果最差。覆盖地膜降低了土壤生物量碳氮含量,揭膜后又逐渐恢复到裸地栽培水平;覆盖秸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较高,其中覆盖秸秆的效果好于覆盖玉米秸秆。【结论】地表覆盖可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了保水保肥特性,以覆盖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的效果最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峰 李建龙 钱育蓉 杨齐 金国平
草地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生态问题。植被覆盖度作为草地退化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草地退化、荒漠化治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构建适合于天山北坡典型草地植被覆盖度监测模型,便于对草地及时、快速的监测分析,研究利用新疆阜康市2008年9月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和相应的实测数据,分别探讨5种植被指数(NDVI、RVI、GNDVI、SA-VI和MSAVI)与植被覆盖度的线性和非线性(二次多项式、指数、对数以及幂函数)关系,以便获得最佳监测草地状况的植被指数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MSAVI和GNDVI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最好(P<0.01),而NDVI和RVI较差;通过5种植被指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杰 贾志宽 李国领 罗诗峰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材料地膜覆盖的集雨效果,为选择高效集雨保墒、环保无污染的覆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8-2009年于渭北旱塬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3种材料,在玉米不同时期进行覆盖(生育期覆盖和周年覆盖),以不覆盖的传统平作为对照,比较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含水量、温度及玉米生长发育、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5~10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了1.6和1.3℃,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增加了7.8%和7.3%,玉米生育期普遍提前,株高和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液态膜覆盖表现不稳定。2年试验中,玉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靖 孙淑霞 陈栋 谢红江 涂美艳 江国良
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设施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膜、银灰色反光膜、稻草均提高了叶幕下方光强,以银灰色反光膜的反射率最高,为9.3%。通过品质分析测试结果得出,银灰色反光膜处理所得果实的单果重最重,为82.76 g,白膜处理所得果实的单果重最轻;白膜、银灰色反光膜、稻草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其中银灰色反光膜处理所得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1.19%、8.67%;几种处理所得果实的可滴定酸、Vc在5%水平上差异性不显著。
关键词:
枇杷 设施栽培 覆盖材料 果实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