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79)
- 2023(15568)
- 2022(13366)
- 2021(12562)
- 2020(10488)
- 2019(24181)
- 2018(23667)
- 2017(46277)
- 2016(24599)
- 2015(27404)
- 2014(27185)
- 2013(26696)
- 2012(24278)
- 2011(21572)
- 2010(21455)
- 2009(19753)
- 2008(17842)
- 2007(15085)
- 2006(12753)
- 2005(10799)
- 学科
- 济(93416)
- 经济(93315)
- 管理(70614)
- 业(68976)
- 企(58316)
- 企业(58316)
- 方法(47075)
- 数学(41537)
- 数学方法(40978)
- 中国(28552)
- 融(27705)
- 金融(27703)
- 财(26607)
- 银(25895)
- 银行(25856)
- 行(24864)
- 农(24304)
- 业经(21284)
- 学(20042)
- 地方(19756)
- 制(19213)
- 务(18521)
- 财务(18448)
- 财务管理(18416)
- 企业财务(17608)
- 理论(16754)
- 农业(16681)
- 贸(16549)
- 贸易(16537)
- 易(16105)
- 机构
- 大学(335930)
- 学院(335091)
- 管理(135988)
- 济(132463)
- 经济(129665)
- 理学(119307)
- 理学院(118064)
- 管理学(115846)
- 管理学院(115252)
- 研究(106726)
- 中国(83854)
- 京(69240)
- 科学(66506)
- 财(60683)
- 农(52909)
- 所(51529)
- 中心(51179)
- 业大(51132)
- 财经(50136)
- 研究所(47585)
- 江(45894)
- 经(45847)
- 北京(42783)
- 范(42471)
- 师范(42025)
- 农业(41598)
- 经济学(40672)
- 院(39304)
- 州(38342)
- 财经大学(38002)
- 基金
- 项目(241145)
- 科学(190176)
- 基金(176528)
- 研究(174479)
- 家(153710)
- 国家(152467)
- 科学基金(132240)
- 社会(110246)
- 社会科(104673)
- 社会科学(104646)
- 基金项目(94322)
- 省(94135)
- 自然(87365)
- 自然科(85405)
- 自然科学(85382)
- 自然科学基金(83825)
- 教育(80447)
- 划(79098)
- 资助(72737)
- 编号(70601)
- 成果(55368)
- 重点(53653)
- 部(53102)
- 发(50738)
- 创(50641)
- 课题(47613)
- 创新(47234)
- 科研(46861)
- 教育部(45878)
- 国家社会(45492)
- 期刊
- 济(131957)
- 经济(131957)
- 研究(93720)
- 中国(57190)
- 学报(53979)
- 科学(48991)
- 管理(47690)
- 农(46909)
- 财(46042)
- 大学(41591)
- 融(39569)
- 金融(39569)
- 学学(39485)
- 教育(33865)
- 农业(32264)
- 技术(28877)
- 财经(23936)
- 业经(22010)
- 经济研究(21677)
- 经(20397)
- 问题(17048)
- 理论(16722)
- 科技(16103)
- 业(15993)
- 图书(15900)
- 版(15613)
- 实践(15473)
- 践(15473)
- 技术经济(15295)
- 现代(14317)
共检索到468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覃筱 任若恩
共生性危机是金融危机研究的热点之一,经验表明不同国家同时爆发两种危机的可能性不同,但尚缺乏对危机共生强度的定量研究;copula是刻画变量之间非线性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但函数选择目前仍缺少依据。针对这两个问题,文章由极值相依性模型推导出数十种生存copula函数的共同渐近形式,基于此构建危机共生指数,并给出一套系统检验共生性强弱及度量共生强度的方法。对1994-2009年十个新兴经济体的实证研究表明:各国的危机共生强度各异,俄罗斯、新加坡、智利和中国的金融危机具有弱共生性;爆发共生性危机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由金融自由化决定;外汇市场或金融市场遭受攻击时的极端风险更易在两者之间传导;通过本币升值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堪
本文采用非参数-MLE估计方法估计了四个时变Copula函数模型,研究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前后中国与美国、英国金融市场之间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存在性问题,通过估计的时变相关系数和变点检测发现,在金融危机时期,中美、中英金融市场之间相关结构没有显著的变化,因此得出结论在金融危机时期中美、中英金融市场间不存在明显的危机传染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邵剑兵 陈永恒 苏涛永
企业研发投入作为高风险性投资决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CEO个人风险偏好特征。金融危机类重大事件经历会对CEO个人风险偏好特征产生烙印:增大CEO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不确定性的认知、削弱CEO对股权激励效用的认知,使其趋于风险保守,进而削弱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笔者以2007—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Tobit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对CEO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强度;2008年金融危机经历对CEO产生了明显的烙印效应,并在主效应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这一烙印效应的显著性影响持续时间为三年。本文的研究一是探究了影响股权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二者关系的内在机理,有助于加深对二者关系作用路径的理解;二是以2008年金融危机作为烙印事件,引起学界对高管过往经历的重视,启发新的研究视角;三是为类似过往经历对个体特征显著性影响时间提供了时长参考;四是为企业及相关信息使用者的科学决策提供经验支持,同时有助于CEO个人对过往经历有正确的认识,并进一步提升自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昌忠泽
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金融危机过后,都会有一个痛定思痛、检讨和变革的过程。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其成因和教训的研究立即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学术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争论,代表性观点主要有金融脆弱性说(Wolf,2008)、金融创新过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施同兵
始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金融生态严重失衡的必然结果,金融生态主体行为的失范和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导致金融生态失衡的主导因素。危机的暴发又进一步加剧了金融生态失衡,促使危机纵深发展和向全球扩展。只有从金融生态的视觉深入分析和研究这场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才能真正找到摆脱危机,实现金融生态平衡,促进金融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金融生态 金融危机 原因 失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40次重要的系统性银行危机为基础,对金融危机后常见的15种应对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实证评价。结果表明,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后,大规模政府干预、流动性支持(紧急贷款)、重新资本化、银行关闭和兼并是使用频率最高的5项措施,但大规模政府干预和流动性支持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财政成本,而重新资本化和兼并则分别伴随着危机持续时间的延长和产出损失的上升。一揽子担保计划虽有助于提高危机期间的经济增长率,但危机后的经济增长却相对较低。国有化措施不仅会产生较高的财政成本,通常还伴随着较高的产出损失。存款人承担损失和IMF援助这两种措施有助于缩短危机持续时间,但IMF援助通常伴随着较高的财...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政策工具 有效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严丹屏 徐长生
本文通过研究金融危机的传染渠道,使人们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国际性,从而在面临危机时,我们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减轻或隔离危机的传递,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传染渠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六一
国债市场完善的标志之一是国债的流动性,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不仅能有效降低中央财政的国债筹资成本和风险,而且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债券资产运作,既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广泛的回旋余地,又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并提出为加强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进行对外开放的"相互持债"概念。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债流动性 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雪峰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打开了流动性注入的阀门,其流动性供给不仅规模庞大,而且采用了非传统、创新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在美联储流动性供给的救助下,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短缺得到缓解,金融市场波动趋于降低,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得以驱散。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美联储 流动性供给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锦萍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再次暴露出目前监管机制存在的缺陷。金融行业对内部风险控制要求实时性高,传统的审计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其监管的要求,实时保证是解决其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衍生金融工具实施实时保证的关键是要确定合理的审计频率,XBRL财务报告的应用和发展为实时保证提供了可行的实现环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丽 吴金龙 余利雄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席卷全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对此,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力图避免本国经济的严重衰退。在缓解危机的同时,人们不得不思考危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其中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受到了空前关注,目前对公允价值的争议主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园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公允价值准则的质疑,并迅速演变为一场"公允价值存废"的论争。文章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本身的局限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公允价值准则是否是造成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文章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经济内核具有科学性,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然是未来的趋势。但面对金融危机中非公允的市场报价,有必要建立起适应非活跃、非理性市场的公允价值会计操作框架。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 市场价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