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17)
2023(16005)
2022(13903)
2021(12907)
2020(10631)
2019(24597)
2018(24326)
2017(46803)
2016(25260)
2015(28368)
2014(28312)
2013(27667)
2012(25551)
2011(23038)
2010(22798)
2009(20446)
2008(19543)
2007(16925)
2006(14682)
2005(12721)
作者
(72075)
(59940)
(59384)
(56248)
(37927)
(28716)
(27009)
(23659)
(22895)
(21189)
(20400)
(20160)
(18847)
(18736)
(18521)
(18179)
(17818)
(17757)
(17064)
(17009)
(14800)
(14720)
(14416)
(13717)
(13397)
(13268)
(13216)
(13197)
(12081)
(11767)
学科
(104405)
经济(104298)
管理(69926)
(67768)
(54844)
企业(54844)
方法(45855)
数学(39870)
数学方法(39313)
中国(29529)
(28594)
地方(25964)
业经(23838)
(23746)
(21434)
农业(19578)
(18049)
贸易(18036)
(17424)
(16978)
理论(16883)
技术(16774)
环境(16707)
(16337)
(15613)
银行(15572)
(15238)
金融(15236)
(14934)
(14867)
机构
学院(350885)
大学(350388)
管理(139759)
(138194)
经济(135218)
理学(121239)
理学院(119891)
研究(117673)
管理学(117636)
管理学院(117018)
中国(86760)
(74884)
科学(74191)
(61747)
(58332)
(57843)
中心(53710)
业大(53631)
研究所(53343)
(50673)
财经(49678)
(47673)
师范(47203)
北京(47183)
(45292)
农业(45057)
(43358)
(41700)
经济学(40775)
师范大学(38118)
基金
项目(245345)
科学(192715)
研究(179351)
基金(176679)
(153957)
国家(152658)
科学基金(131482)
社会(111944)
社会科(106073)
社会科学(106047)
(96836)
基金项目(94084)
自然(86077)
自然科(84086)
自然科学(84065)
教育(82866)
自然科学基金(82502)
(81244)
编号(73759)
资助(72689)
成果(58638)
(55357)
重点(54816)
(53426)
(51116)
课题(50711)
创新(47634)
科研(46894)
教育部(45816)
国家社会(45557)
期刊
(150990)
经济(150990)
研究(101882)
中国(66897)
学报(55959)
(52929)
管理(51706)
科学(51574)
(45559)
大学(42837)
教育(41937)
学学(40293)
农业(37226)
技术(32604)
(29150)
金融(29150)
业经(26537)
经济研究(23788)
财经(23408)
(19956)
问题(19677)
图书(19122)
(18876)
科技(17743)
技术经济(16909)
理论(16686)
(16224)
商业(15809)
资源(15640)
现代(15537)
共检索到510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钟洁  王义强  华涟滩  王启业  罗浪  
丁醇作为新一代生物燃料,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利用本实验选育的丁醇高产突变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U-57,以杨木蒸汽爆破渣为原料发酵产丁醇。结果表明:杨木蒸汽爆破渣糖化液经分步糖化发酵和同步糖化发酵,丁醇产量分别为2.19、1.79 g/L;进而对同步糖化发酵条件进行正交设计优化,优化后同步糖化发酵得到的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分别为2.16、3.44 g/L,比之前提高了20.7%、16.7%。该研究首次探讨了杨木纤维发酵产丁醇的工艺条件,为进一步提高产量提供了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启业  王义强  田宇  彭牡丹  陈章靖  陆利  
【目的】克隆异丁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2个关键酶基因——乙醇脱氢酶基因(adh2)和2-酮酸脱羧酶基因(kivd),构建产异丁醇的工程大肠杆菌;进一步以杨木水解液为底物进行发酵,以期能利用木质纤维原料发酵生产异丁醇,为异丁醇的可再生生产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分别以酿酒酵母总DNA和乳酸乳球菌总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异丁醇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adh2和kivd。同时构建重组质粒pSTV-29-adh2和pSTV-29-kivd,分别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重组菌株E.coli DH5α-pSTV-29-adh2和E.coli DH5α-pSTV-29-kivd。进一步构建串联表达质粒pST...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义强  王启业  华连滩  彭牡丹  钟洁  罗浪  
菌株是丁醇发酵生产的重要因素,优良丁醇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是提高丁醇产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选取工业上重要的产丁醇菌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ATCC 55025为对象,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了一株丁醇产量高、耐受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良突变株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U-57,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存,注册号为CCTCC M 2013208。该突变株发酵产丁醇和总溶剂(丙酮、丁醇、乙醇)分别为6.44g/L、10.57 g/L,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7.15%、6.98%。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以及Box-Behnke...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祺  孟永斌  徐蕾  张子东  刘英  张莹  祖元刚  
以塔拉纤维剩余物酶解液为原料,采用固定化酵母发酵方式制备乙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与酵母质量比1:2.0、酵母用量1.5g、底物糖质量分数30%。各个因素对发酵制乙醇影响的顺序为海藻酸钠与酵母质量比>底物糖质量分数>酵母用量。最优工艺条件下,乙醇产率为76.74%,酶解液中底物糖利用率达到97.18%。考虑到乙醇产率和发酵成本,固定化酵母可以重复使用3次。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鑫昕  张延平  
在优化的萃取-发酵工艺基础上,研究补料、连续气提(氮气流速0.3L·min-1)对丁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L发酵罐中,于传统丙酮丁醇发酵24h时,将油醇和癸醇按4∶1(v/v)混匀组成有机溶剂,按有机溶剂和培养基1∶5(v/v)加入到发酵液上方,并于24h从发酵罐底部持续通入惰性气体氮气,进行连续气提直至静置培养72h停止,有利于丁醇发酵,该气提-萃取-发酵工艺条件下,丁醇产量达16.39g·L-1,总溶剂产量达24.40g·L-1,比传统发酵分别提高了51.5%和35.7%;丁醇和总溶剂生产强度比传统发酵分别提高51.5%和35.7%,对丁醇的基质转化率提高了16.08%。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董雅琳  许佳  刘涛  
设计一种能应用于严格无氧发酵过程的尾气在线监测系统,并通过组态王软件实现上位机与气体分析仪、流量计的数据通信、数据分析以及人机图形化交互界面。该监测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氢气与二氧化碳成分信息,在线预测丙酮-丁醇-乙醇发酵过程产酸期与产溶剂期,为提高实际工艺的生产效率和调控优化提供实时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费成煜  
通过发酵工艺条件研究,发现发酵菌数的高低并不能代表杀虫毒力高低。另外通过培养基浓度、培养基组成、培养温度和通气量试验,使发酵毒力效价从原来的1000IV/mg,平均提高到2200IV/mg,最高罐批达3800IV/mg,使苏云金杆菌制剂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剑芳  黄明勇  路福平  高文远  
为优化山茱萸发酵酒的制备工艺,该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山茱萸干果浸泡后压榨物的水解酶种类与用量,以及果汁发酵工艺中活性干酵母种类、蔗糖添加方式、化学降酸剂类型;通过正交试验优选蔗糖、酵母及酒石酸钾的最佳用量;再由单因素试验选取用于后发酵液的澄清剂种类及用量。山茱萸发酵酒最佳制备工艺为:压榨物用3.0mL/L戊聚糖复合酶L水解;过滤得到的果汁经1.0g/L碳酸钾+10.0g/L酒石酸钾降酸后用0.50g/L活性干酵母VL3发酵,48h后加100.0g/L蔗糖继续发酵至CO2达失重平衡;分离得到的酒液经后发酵15d后用2.00g/L精制果胶酶进行澄清。验证试验表明该优化工艺条件具有可重复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宝善  田晓菊  陈锦屏  姜烛  胡海霞  
【目的】研究石榴酒发酵的主要加工工艺和参数。【方法】以甜石榴和酸石榴为材料,压榨取汁后,经过主发酵、后发酵和澄清等工序,发酵石榴酒。【结果】酸石榴汁的可发酵性还原糖含量与甜石榴汁相近,总酸含量是甜石榴汁的8倍多;葡萄酒酵母BM45为石榴酒发酵的适宜菌株;主发酵适宜温度为25℃,时间以5 d为宜,发酵温度越高,发酵期越短,酒度越低,甲醇和杂醇油含量越高;SO2添加量以40 mg/L为宜;酸石榴汁发酵酒的酒度和乙酸乙酯含量均明显低于甜石榴汁发酵酒,为不完全发酵;与石榴汁不带籽发酵相比,带籽发酵的主发酵期长,出酒率低,发酵酒的单宁和色度高,颜色深;用带1/3果皮压榨石榴汁发酵的酒质量优于不带皮和带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宝善  陈锦屏  杨莉  阎亚岚  
研究了提高红枣发酵酒的质量的主要工艺和参数。结果表明 ,用烘干枣、鲜枣发酵的酒质量相近 ,但红枣过度烘干可抑制正常发酵 ,枣酒质量下降 ;红枣汁采用酶解提取法 ,则还原糖含量比加热提取法的高 ,但用酶解提取的红枣汁经主发酵后酒中甲醇含量增加 ,用酶解和加热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红枣汁更适于枣酒的发酵 ;用红枣真空浓缩汁发酵较在提取汁中直接添加蔗糖和葡萄糖的发酵效果好 ;葡萄酒酵母菌适于红枣酒的发酵 ,接种量 3%为宜 ;SO2 适宜添加量为 4 0mg·L-1,过多延长主发酵期 ,过少使酒中酸度增加 ,杂菌滋生 ;主发酵温度 2 1~ 2 5℃为宜 ;陈酿可提高红枣酒质量 ,用橡木桶盛酒效果最好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秀秀  韩梅  李丽娜  李晶  
为探究1株耐冷纤维素降解细菌HQ产内切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条件,通过测定菌株HQ细胞培养液和超声细胞破碎液的CMCase酶活,确定CMCase为胞外酶。以CMCase酶活为指标,运用PlaCkett-BurMan方法初步筛选出影响CMCase酶活的3个主要因素,即初始PH、接种量和促进因子。以响应面法对菌株HQ发酵条件进一步优化,最终确定菌株HQ较优的发酵条件为:30.0g/l CMC-na为培养基碳源、40.0g/l 1∶1牛肉膏-蛋白胨为氮源、0.11%吐温-80作为促进因子、初始PH为5.35、最适产酶温度为40℃、接种量为6.42%。在最适条件下摇瓶培养,4d后CMCase酶活可达到3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建新  刘起丽  李学梅  吴云锋  马威  姜秋会  梁树才  
以麸皮和玉米芯为主要原料,采用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n)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并对 影响纤维素酶活性的碳源和氮源配比、外加氮源、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和表面活性剂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 果表明,培养基碳源和氮源配比以麸皮:玉米芯为3:2时最适合;外加氮源以质量分数0.8%硝酸铵产纤维素酶 活性最高;培养基初始pH值为3.0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是对照的1.37倍;表面活性剂以质量分数0.50%“奇 强”洗洁精对提高纤维素酶活性的作用最显著,较对照提高12.4%;培养时间为72 h时,纤维素酶活性最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松  
2008年5月18日,由湖南农业大学熊兴耀教授主持完成的"薯类酒精发酵工艺与燃料乙醇新产品开发研究"技术成果鉴定会在长沙召开。会议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并主持。项目协作单位湖南龙山县金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长江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省科技厅农村处、成果处有关领导,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符少辉、校科技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良  纪明山  张玉芬  宋佳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麸皮、稻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为原料,摸索木霉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固体培养基配比为,麸皮∶稻壳∶稻草∶玉米粉=61∶3∶1∶.2,含水量为固体原料的1.5倍。并对比了固液两种发酵方式的产孢效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双祁  刘国峰  王亚惠  赵肃清  
采用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以菌丝生长和酪氨酸酶抑制率为主要测定指标,对灵芝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质谱分析技术对发酵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以确定发酵液中关键美白因子。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麦芽浸粉2g/m L,蔗糖1.72g/m L,豆粕粉0.214g/m L,酵母提取物0.1g/m L,p H5,温度30℃,培养时间6 d,转速160 r/min;在此条件下,发酵液酪氨酸酶抑制率为95.1%,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美白功效。通过代谢组学技术,鉴定出包括多糖、三萜、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在内的212种成分,其中,多糖和三萜的种类最多,分别为26、30种;基于代谢组数据,进一步对发酵液中灵芝多糖和三萜进行分离及含量的测定,发酵液中灵芝多糖含量为24.8 mg/mL,三萜含量为55.7μg/m L;对发酵液中多糖、三萜含量与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三萜含量与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呈正相关,而多糖含量与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无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发酵液中的主要美白因子为灵芝三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