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7)
- 2023(12987)
- 2022(10801)
- 2021(10212)
- 2020(8321)
- 2019(18918)
- 2018(18608)
- 2017(35044)
- 2016(18850)
- 2015(20928)
- 2014(21188)
- 2013(20379)
- 2012(18457)
- 2011(16430)
- 2010(16214)
- 2009(14474)
- 2008(13888)
- 2007(12242)
- 2006(10374)
- 2005(8583)
- 学科
- 济(72230)
- 经济(72152)
- 业(50743)
- 管理(50316)
- 企(38247)
- 企业(38247)
- 方法(34365)
- 农(30699)
- 数学(29522)
- 数学方法(29083)
- 农业(20517)
- 财(20118)
- 中国(19899)
- 业经(18716)
- 地方(15675)
- 制(14249)
- 学(13503)
- 理论(13340)
- 务(12323)
- 财务(12268)
- 财务管理(12235)
- 企业财务(11636)
- 贸(11238)
- 贸易(11230)
- 银(11059)
- 银行(11045)
- 易(10928)
- 技术(10870)
- 环境(10564)
- 行(10474)
- 机构
- 学院(256574)
- 大学(250581)
- 管理(98339)
- 济(97089)
- 经济(94777)
- 理学(84952)
- 理学院(84021)
- 管理学(82289)
- 管理学院(81781)
- 研究(78054)
- 中国(59408)
- 京(50860)
- 科学(48219)
- 财(46358)
- 农(43719)
- 江(39418)
- 中心(39079)
- 业大(38188)
- 财经(36952)
- 所(36568)
- 范(35837)
- 师范(35445)
- 经(33675)
- 研究所(33083)
- 农业(32889)
- 州(31765)
- 北京(30855)
- 经济学(29905)
- 院(28945)
- 技术(28538)
- 基金
- 项目(177899)
- 科学(140394)
- 研究(132656)
- 基金(128174)
- 家(110960)
- 国家(109928)
- 科学基金(95538)
- 社会(84210)
- 社会科(79512)
- 社会科学(79496)
- 省(72016)
- 基金项目(68622)
- 教育(62665)
- 自然(61320)
- 自然科(59885)
- 自然科学(59869)
- 划(59000)
- 自然科学基金(58774)
- 编号(54642)
- 资助(52023)
- 成果(42868)
- 重点(39938)
- 部(38941)
- 发(38834)
- 课题(37838)
- 创(37263)
- 创新(34705)
- 国家社会(34690)
- 科研(34504)
- 大学(34093)
- 期刊
- 济(109078)
- 经济(109078)
- 研究(68055)
- 中国(50981)
- 农(44071)
- 学报(38519)
- 财(36945)
- 科学(35901)
- 管理(34626)
- 教育(31486)
- 大学(30906)
- 农业(29215)
- 学学(29031)
- 技术(25147)
- 融(22422)
- 金融(22422)
- 业经(22057)
- 财经(17392)
- 经济研究(15320)
- 经(15006)
- 问题(14597)
- 版(13910)
- 图书(12869)
- 业(12664)
- 科技(11402)
- 财会(11319)
- 刊(11229)
- 资源(11167)
- 技术经济(11143)
- 商业(11042)
共检索到369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含钰 谢冠一
村落衰落是社会发展规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现代经济模式对传统村落的冲击,使乡村发展需要一种转型。旅游开发作为现代乡村建设的热门领域,不仅能带动乡村经济,也是村落重生的契机;但国内20余年的乡村旅游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亦产生了有利有弊的影响。文章分析国内旅游业介入乡村建设后产生的问题与矛盾及其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运用建筑工业研究领域中的"适应性设计"概念,提出乡村建设的"适应性设计"策略,通过探讨"如何取舍"及"适应性设计的分析步骤",总结乡村低破坏性更新与可持续化建设的方法策略。通过借鉴目前国内较成功的乡村建设实验基地与国外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经验,提炼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与适应性设计原则。主要结论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吉林 刘水良 周春山
以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及其工具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张家界4个中国传统村落农户适应类型、适应驱动因子和适应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产生旅游专营、旅游主导、旅游参与、务工主导、工农均衡和务农主导6种生计适应类型,参与旅游农户比例低,务农和务工不同程度地成为了传统村落农户的生计策略之一;(2)影响农户适应效果的主要适应因子有6个,即农户家庭劳动力总量、户主学历、房屋面积、家庭存款、邻里关系和种植面积,均为生计资本指标;(3)传统村落社会—生态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窦银娣 叶玮怡 李伯华 刘沛林
文章从“三生”空间视角构建了传统村落旅游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张谷英村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其旅游适应性水平,为传统村落旅游适应性研究提供了一个量化视角。结果显示:(1)“三生”空间旅游适应性反映土地利用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面对旅游开发的适应特征和适应程度,具体表现在空间功能旅游化、空间营建有序化和空间属性提质化三个方面。(2)3个子系统中,适应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除生产空间为一般适应,其余均为比较适应;子系统间得分差异较小,表明3类空间的旅游适应能力较均衡。(3)各空间类型对3类要素的适应程度上表现出内部差异,空间功能层面,生态空间景观功能发挥不足,生产空间旅游经济结构单一;在空间营建层面上,生活空间住宅建设无序、公共空间不足,生产空间耕地利用率低;空间属性层面总体适应良好,但生产空间在景点开发、环境承载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冯淑华
古村落是一种特殊的古文化景观,旅游者要获得满意的旅游经历,旅游解说系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旅游者加深对古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旅游者的鉴赏能力,增加旅游兴趣,同时,旅游解说系统又是增强古村落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古村落旅游产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分析古村落景观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古村落解说系统,它由静态文字解说、动态导游解说以及空间游览线路“解说”等子系统组成,全方位、多视角地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并通过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古村落 旅游 解说系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建伟 张鸿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农村经济的传统增长点疲弱不振,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点。乡村旅游是当前为数不多的农村经济增长点,而古村落经过传统文化的岁月积淀,不仅拥有原生态的优美自然风光,而且极富历史文化底蕴,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十分宝贵的资源。应以文化创意提升文化品位,做好规划布局,完善配套措施,积极利用古村落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脱贫致富。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古村落 农村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影 钟小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承担了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为了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中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得出我国乡村旅游经济适应性管理中存在特色旅游资源的探查滞后、人力资源组合不当致使乡村旅游衰落、物质与精神的协作发展尚未平衡及乡村旅游风险的规避和防范存在延迟性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大政府对特色资源勘查的扶持力度、打破常规性的人力资源简单组合模式、延续并创新物质与精神协作的旅游战略和健全乡村旅游风险管理的体系和制度的措施,促进生命周期理论与乡村旅游经济管理契合,以求真正推进乡村旅游经济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
旅游地生命周期 乡村旅游经济 适应性管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蓉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乡村旅游具有路途短、原生态、消费低的优势,为长久生活在快节奏、高负荷环境中的都市人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放松场所。四川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所在。然而,当前四川省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并不完善,仍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地适应性管理理论的阐述,以适应性管理为切入点探讨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在适应性管理的框架下提出对策。
关键词:
四川省 乡村旅游 适应性管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远
旅游业的兴起丰富了公众文化生活,促进了消费增长,也带来了扶贫脱贫的新思路与新契机。以乡村地区丰富而自然的风光为基础,以淳朴本真的乡土文化为根基,挖掘其中可供利用的旅游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项目,吸引游客,可以助力经济发展,实现扶贫目标。如今,我国各地在推动旅游扶贫方面不断突破,勇于创新,成绩斐然。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韩超凡 金露
古村落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以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古村落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例,分析其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尝试提出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探索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发展模式。
关键词:
古村落 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 诸葛八卦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饶品样 耿亚新 张雅
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的适应性选择对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宜居的乡村建设及农户生活有着重要意义。选择伏牛山河南片区10个特色旅游乡村社区为调研地,从微观视角连接乡村旅游社区生态系统及农户生计福祉间关系,构建农户“生态依赖—生计福祉”的生计适应性响应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生计适应性响应结果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打破传统固化的生计模式,农户选择高生态依赖增强自身获利能力、抗风险能力等实现生计高福祉发展;(2)人地关系改变是乡村旅游社区农户适应性响应的根本因素,农户经济及社会理性偏好是不同适应性响应选择的内部推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芳 陈耀华 李路平
治理是影响传统村落活态演进的重要课题。适应性治理作为面向目标的动态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在社会生态系统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研究进展。在阐述适应性治理概念及其与传统管理区别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治理困境,构建基于路径与策略的适应性治理框架。并以普洱景迈山传统村落为例,探索传统村落适应性治理的具体方法:以“村民主体+多元参与”为基础,以“遗产保护+社区发展”为前提,以“人地关系+茶产业”为重点,以“制度建设+村规民约”为保障。
[期刊] 技术经济 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瑗
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的兴起和发展是当前中国城市推进统筹城乡战略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实践产物。旅游经济顺应大城市休闲消费经济发展,以一种新兴的姿态切入乡村,打破了传统乡村的封闭格局,并形成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线索将乡村土地、产业、社会和自然文化景观等要素串联成一部拉动地区发展的巨大机器,不仅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更被主动地运用成为统筹城乡的战略手段。本文选择成都统筹城乡建设中最具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地———三圣花乡作为研究案例,从经济视角出发,通过观察其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前后的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贺剑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针对行业特点开展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新路径。而旅游信息化建设则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各地区开始开展旅游信息化建设,智慧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门方向。但是,乡村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业态具有自身特点,如何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乡村智慧旅游发展,是当前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本文分析了信息化建设在乡村旅游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乡村旅游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智慧乡村旅游发展提出适当发展建议。
关键词:
信息化 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英杰 王慧元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得到了无数城市居民的青睐,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合自然、经济、社会于一体的复合式旅游产业,是一个结合了休闲功能、教育功能、保护功能、体验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体,它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及缓解城市压力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尽管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较为迅速,但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使乡村旅游呈现出一个单层次、低水平、重建设的现状,亟需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价值体系 乡村旅游产业 升级路径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范春
乡村旅游空间要素可划分为斑、廊、基、缘四大部分。旅游的本质是旅游者通过对景点斑的体验获得心理慰藉;风景交通廊是架构旅游者和景点斑的通道,并且也承担了部分景观功能;旅游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乡村社会环境构成了乡村旅游的宏大环境基质;区域旅游协作要求乡村旅游空间具有开放性特征,与周边缘的关系也就成为乡村旅游空间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流的引入使得静止的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具有动态变化性,自然力和竞争力作用使得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变动由无序走向有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