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8)
- 2023(15145)
- 2022(12801)
- 2021(11976)
- 2020(10187)
- 2019(23404)
- 2018(23099)
- 2017(43941)
- 2016(23893)
- 2015(27096)
- 2014(26997)
- 2013(26765)
- 2012(24661)
- 2011(22315)
- 2010(22082)
- 2009(20305)
- 2008(19803)
- 2007(17723)
- 2006(15392)
- 2005(13183)
- 学科
- 济(102078)
- 经济(101950)
- 管理(61994)
- 业(61907)
- 企(45909)
- 企业(45909)
- 方法(44423)
- 数学(39905)
- 数学方法(39400)
- 农(37573)
- 地方(28072)
- 中国(25657)
- 农业(25196)
- 财(24877)
- 业经(22565)
- 学(21611)
- 制(19275)
- 贸(16761)
- 贸易(16755)
- 易(16176)
- 环境(15540)
- 和(14256)
- 务(14110)
- 财务(14063)
- 财务管理(14026)
- 融(14002)
- 金融(13998)
- 地方经济(13964)
- 银(13872)
- 银行(13828)
- 机构
- 学院(337193)
- 大学(334303)
- 济(134385)
- 经济(131359)
- 管理(127988)
- 研究(114286)
- 理学(110846)
- 理学院(109487)
- 管理学(107361)
- 管理学院(106731)
- 中国(86223)
- 科学(73554)
- 京(69654)
- 农(64295)
- 财(60894)
- 所(58268)
- 中心(54902)
- 业大(53857)
- 研究所(53383)
- 江(52122)
- 农业(49636)
- 财经(48227)
- 范(46553)
- 师范(46092)
- 经(43669)
- 北京(42855)
- 院(41659)
- 经济学(41306)
- 州(41128)
- 省(38703)
- 基金
- 项目(235603)
- 科学(185080)
- 基金(170220)
- 研究(169808)
- 家(149685)
- 国家(148419)
- 科学基金(126552)
- 社会(107175)
- 社会科(101213)
- 社会科学(101186)
- 省(94401)
- 基金项目(91425)
- 自然(82792)
- 自然科(80741)
- 自然科学(80719)
- 自然科学基金(79244)
- 划(78920)
- 教育(77177)
- 编号(69173)
- 资助(68359)
- 成果(55051)
- 重点(53847)
- 发(52361)
- 部(51251)
- 创(48313)
- 课题(47865)
- 科研(45755)
- 创新(45282)
- 国家社会(44108)
- 计划(43622)
- 期刊
- 济(149105)
- 经济(149105)
- 研究(92028)
- 中国(65369)
- 农(61599)
- 学报(55491)
- 科学(51956)
- 财(47395)
- 大学(41898)
- 管理(41766)
- 农业(41233)
- 学学(39782)
- 教育(31706)
- 融(29373)
- 金融(29373)
- 技术(28787)
- 业经(27461)
- 财经(22825)
- 经济研究(21817)
- 问题(20606)
- 业(20258)
- 经(19532)
- 资源(19340)
- 版(18113)
- 统计(16385)
- 技术经济(15600)
- 科技(15288)
- 策(15092)
- 图书(14957)
- 理论(14742)
共检索到490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茂茂 张雪松 何炬 王全喜 王鹏 李德寿
为分析与掌握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切实提高耕地保护与建设水平,以湖北省随县厉山镇2009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耕地集中度指数、核密度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耕地的空间分布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9和2015年厉山镇耕地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核密度最大值分别为31和38块/km~2,且在时间尺度上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2)2009—2015年厉山镇耕地总量减少,且主要集中在厉山镇北部和西南部,减少面积达434.20 hm~2,占耕地减少总面积的89.20%;3)2009和2015年厉山镇耕地规模以中型耕地集中村为主,但大型耕地集中村所在行政村耕地占总耕地比例最大,分别为55.55%和56.08%,超过了小型和中型耕地集中村耕地所占总耕地比例之和;4)2009和2015年厉山镇行政村耕地面积比的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分别为0.525 1和0.397 0,耕地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正相关;局部自相关来看,耕地分布较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同心村和宇宙村,耕地分布较少的区域集中在以车水沟村以北的山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茂茂 张雪松 王全喜 侯瑞 何炬 李德寿
以随县厉山镇2009—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基于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并分析了厉山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厉山镇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耕地面积减少486.80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628.30 hm~2;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上升趋势,优势度略有下降,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2009年的11.306 6亿元下降到2015年的11.097 0亿元,年变化率达-3.40%;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持续下降,但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废物处理、保持土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9.258 8亿~9.433 8亿元,其价值总和约占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比例的83%;各种用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敏感性指数明显小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弹性不足,估算结果较为准确。能为鄂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毓莹 周浩
湖南省耕地“非粮化”现象日趋凸显,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提出“非粮化”缓释策略,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0年湖南省地理空间属性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探析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格局及驱动机理,并提出缓释策略。结果表明:1)湖南省耕地“非粮化”水平整体波动上升,粮食安全情势不容乐观。2007—2017年耕地“非粮化”水平较前一阶段小幅度下降,2018—2020年耕地“非粮化”水平增幅明显;2)县域耕地“非粮化”水平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并在年际间表现出由四周向中部聚集的态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凤凰县、泸溪县、麻阳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等地;3)粮食单产为耕地“非粮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地势起伏度的驱动程度最低,二者交互驱动力对“非粮化”的解释度达93.2%。基于此,未来湖南省应开展差异化的区域“非粮化”管控对策、提高粮食产出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以针对性地缓解耕地“非粮化”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毓莹 周浩
湖南省耕地“非粮化”现象日趋凸显,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提出“非粮化”缓释策略,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0年湖南省地理空间属性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探析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格局及驱动机理,并提出缓释策略。结果表明:1)湖南省耕地“非粮化”水平整体波动上升,粮食安全情势不容乐观。2007—2017年耕地“非粮化”水平较前一阶段小幅度下降,2018—2020年耕地“非粮化”水平增幅明显;2)县域耕地“非粮化”水平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并在年际间表现出由四周向中部聚集的态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凤凰县、泸溪县、麻阳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等地;3)粮食单产为耕地“非粮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地势起伏度的驱动程度最低,二者交互驱动力对“非粮化”的解释度达93.2%。基于此,未来湖南省应开展差异化的区域“非粮化”管控对策、提高粮食产出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以针对性地缓解耕地“非粮化”趋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挺
枝江市位于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的过渡地带,是湖北省实施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土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近几年来,该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了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2003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婧鸣 侯现慧 王占岐 夏楚瑜 孟琦
研究目的:探索耕地细碎化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研究方法:采用Jenks自然断点法分析耕地细碎化程度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运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两者之间的空间聚集状态并对其进行空间耦合分析。研究结果:(1)耕地细碎化的空间聚集状态与耕地集约利用呈现相反分布趋势;(2)斑块面积指数、形状指数与耕地集约利用的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的耦合关系,而斑块分散指数与集约利用指标的耦合相关性不强;(3)耕地细碎化与耕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在不同区域表现不同:西南山区集约利用受细碎化影响较大,而中部江汉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邱丽娟 杨倩 林爱文 李兴正 李海江 嵇莹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结合ESDA分析法,以县域为基本尺度,对湖北省2003~2012年间耕地生态承压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湖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耕地承压能力下降,耕地利用总体呈不可持续状态;(2)空间分布上,各县市耕地承压能力差异明显,总体呈现"西高中东低"的格局,县市数量上呈"不可持续>弱可持续>可持续>强可持续"的"金字塔型"结构;(3)空间关联上,湖北省耕地生态承压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HH型集中分布在鄂西且布局稳定;LL型主要分布在鄂中及鄂东,呈"中部扩大,东部缩小"的趋势;HL型分布较分散,且有增多和东移的趋势,东部地区耕地承压能力出...
关键词:
耕地 生态承压能力 时空演变 湖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佑辉 张敬岳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湖北省1990~2012年耕地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引起湖北省1990~2012年耕地面积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变化驱动因素。人口变化驱动因素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变化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较为明显;社会经济发展驱动因素中,反映湖北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推进速度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农业技术进步驱动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标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耕地资源动态变化 主成分分析法 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庆莹 胡伟艳 赵志尚
以湖北省为例,利用2000、2005、2010和2013年的社会经济、土壤和气象等数据,运用Spearman秩相关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揭示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的时空格局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物质产出、净固碳、景观美学功能一直处于增加态势,其中物质产出功能增长较快,景观美学功能增长较慢;水源涵养功能变化平稳,劳动力承载功能不断减弱。(2)耕地功能之间主要表现为协同关系;随时间推移,部分功能之间由协同转为权衡,并且协同程度逐渐减弱而权衡程度逐步增强。(3)空间尺度上,相同耕地功能的协同类型多以"组团"形式出现,聚集性较强,权衡类型无明显聚集区域,大多零星分布在协同类型的周围,水源涵养和景观美学功能的权衡与协同格局比较稳定,剩余三种功能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不同耕地功能之间的协同类型既有明显的"组团区",又有零星分布区,权衡类型也有类似特点,其中,净固碳与水源涵养、物质产出与景观美学、物质产出与水源涵养、景观美学与水源涵养的权衡与协同格局随时间推移较稳定,其余功能之间权衡与协同格局发生不同程度变化。研究认为,在改善耕地本底质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向和发展观光农业的同时,应加强县域内各部门之间以及县际之间的合作,科学划定耕地保护与利用区;共同促进耕地多功能的协同利用,增强耕地多功能的总体效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晓楠 运迎霞 任利剑
在对城市密度进行定量评分的基础上,借助ArcGIS、GeoDA、SPSS软件,分析2002-2012年河南省城市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2012年,河南省高、中、低密度城市由省域中部向外围圈层式分布,城市综合密度、人口密度、居民点密度、经济密度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十年间,城市综合密度逐年升高,省域中部及边缘城市密度等级基本稳定,夹层城市密度等级略变,综合密度热点城市波动变化,冷点城市增加,城市密度可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参考指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瑞芬 张安录
本文综合考虑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属性得出耕地的综合水平,并据此采用系统聚类法将湖北省102个县(市、区)划分为耕地赤字区、耕地平衡区和耕地盈余区,界定县级层面耕地保护补偿关系。结果显示,全省共有57个耕地赤字区、12个耕地平衡区以及33个耕地盈余区,表明湖北省耕地资源综合水平偏低;省内综合水平差异显著,最高为0.2099,最低为0,平均水平为0.0838。此外,通过构建经济与资源耦合机制,确定区域发展战略类型,探讨耕地保护补偿分区的发展战略分布规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运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北省1990年至2008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上稳中有升;农产品价格、耕地质量和财政支农是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价格、耕地质量和财政支农政策既是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直接原因,又是其他因素对耕地利用集约度影响的间接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耕地利用行为表现出市场化的趋势。因此,应稳定并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土地整理实施的质量,改善耕地质量,并加大政策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从而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和耕地利用集约度、提升农民收入和保...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江松颖 刘颖 万晶
"藏粮于地"是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分析湖北省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LMDI方法对影响粮食产量的耕地利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湖北粮食生产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但其周期性波动特征并未改变,粮食产量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湖北省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中间高,两边低的区位特征;单产提高与复种指数上升是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种植业结构调整与耕地资源减少导致了粮食减产;由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差异,不同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程度与方向、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都不相同。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调整耕地利用方式,合理安排耕作制度,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农业科技创...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耕地因素 时空特征 湖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聂艳 罗毅 于婧 陈芳
借助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定量测算了1999—2011年湖北省17个行政单元的耕地压力指数并分析了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999—2011年湖北省耕地压力呈弱倒"U"型,根据耕地压力指数的时序变化可将17个单元分为持续拉升区、和缓保持区、平稳下降区;1999—2011年的Moran’s I值表明湖北省耕地压力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2001年Moran’s I值最高,2005年Moran’s I值最低;2011年17个单元的局部自相关指数表明湖北省各行政单元的耕地压力在空间上也具有一定的集聚或分异特征,尤其是以武汉市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湖北省耕地压力的热点(高峰)地区。研究结果对制...
关键词:
耕地压力 空间自相关 时空规律 湖北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明星 徐辉 贺立源 杨文兵 袁浩 郭智慧
对钟祥市2005年和1981年2次土壤肥力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耕地养分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且表现出高有机质含量和极低有机质含量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减少,原来有机质含量中等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增加,总体趋向均一化;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呈类似趋势,总体含量升高;土壤钾含量处中等水平,含钾量高(有效K≥150.0 mg/kg)的耕地已明显下降,总体呈耗减状态;土壤酸化趋势较为明显,尤以旱地酸化突出;土壤有效Zn、Fe、Mn含量较丰富,但土壤有效B、Mo较为缺乏。这些结果可为当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耕地 土壤养分 时空变化 湖北省钟祥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