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9)
- 2023(9419)
- 2022(8267)
- 2021(7834)
- 2020(6730)
- 2019(15574)
- 2018(15467)
- 2017(30180)
- 2016(16156)
- 2015(18141)
- 2014(17770)
- 2013(17180)
- 2012(15603)
- 2011(13687)
- 2010(13102)
- 2009(11603)
- 2008(10693)
- 2007(8894)
- 2006(7205)
- 2005(5883)
- 学科
- 济(63547)
- 经济(63488)
- 管理(44501)
- 业(42659)
- 企(34969)
- 企业(34969)
- 方法(32572)
- 数学(29410)
- 数学方法(28930)
- 农(17352)
- 财(16587)
- 中国(13462)
- 地方(13270)
- 学(12974)
- 业经(12626)
- 农业(11825)
- 务(11360)
- 财务(11321)
- 财务管理(11297)
- 企业财务(10704)
- 土地(10086)
- 贸(9927)
- 贸易(9923)
- 环境(9889)
- 制(9767)
- 技术(9718)
- 易(9599)
- 和(9401)
- 理论(9090)
- 划(8091)
- 机构
- 学院(211670)
- 大学(211156)
- 管理(87405)
- 济(82389)
- 经济(80583)
- 理学(76582)
- 理学院(75766)
- 管理学(74319)
- 管理学院(73928)
- 研究(64804)
- 中国(49053)
- 京(43938)
- 科学(41351)
- 财(36159)
- 农(35153)
- 业大(33827)
- 中心(32727)
- 所(30879)
- 江(30239)
- 财经(30237)
- 研究所(28534)
- 农业(27785)
- 范(27657)
- 经(27628)
- 师范(27382)
- 北京(26362)
- 经济学(24771)
- 院(24683)
- 州(23944)
- 经济管理(23134)
- 基金
- 项目(156957)
- 科学(124174)
- 基金(114357)
- 研究(114212)
- 家(99831)
- 国家(98989)
- 科学基金(86119)
- 社会(72173)
- 社会科(68427)
- 社会科学(68405)
- 省(62147)
- 基金项目(61637)
- 自然(57158)
- 自然科(55823)
- 自然科学(55812)
- 自然科学基金(54760)
- 教育(52745)
- 划(52485)
- 编号(46562)
- 资助(46170)
- 成果(35434)
- 重点(35058)
- 部(34959)
- 发(33489)
- 创(33055)
- 课题(31021)
- 创新(30915)
- 科研(30784)
- 教育部(29856)
- 国家社会(29820)
共检索到289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玲 张振文 孙强
研究目的:采用权的最小平方法对阜新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阜新市土地利用总体水平居辽宁省中等水平,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评价结果基本相符。研究结论:权的最小平方法在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中应用是切实可行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洪涛 何宏
以沈阳市为例,应用权的最小平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根据沈阳市的特点,建立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三方面对沈阳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沈阳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有待提高。
关键词:
最小平方法 现状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 权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学勇 沈体雁
以辽宁省营口市产业新城规划为研究案例,通过对新城土地利用现状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与分析,建立了土地功能开发利用的价值评价体系,以期以此引导产业新城后续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
关键词:
产业新城 土地价值 辽宁营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春华 胡远满 黄培泉 刘淼 任东风
阜新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矿产资源枯竭后有很多的"后遗症",如沉陷、坍塌等地质灾害频现。综合考虑阜新市当前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稳定等因素去确定城市的扩展及农村居民点的整治规划尤为重要。本文以阜新资源型城市为例,基于最小阻力模型对其城市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进行研究,为其转型发展在用地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及决策支持。通过对资源型城市及农村居民点空间发展分析,从交通设施、矿产资源、地形地貌、土壤土质、灾害防治、土地利用类型及水体6个方面对阜新市城市与农村居民点发展建立阻力面,通过栅格计算得出阜新城市及农村居民点发展的综合阻力面。利用ArcGIS提取阜新市584个农村居民点的阻力值,对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基于脆弱性与耦合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低耦合度意味着高脆弱性和不协调性,没有或低脆弱性则意味着高耦合度和协调度,从脆弱性的视角剖析矿业城市人地耦合系统的内部诸要素及其结构特征。通过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借助物理学中的容量模型,选取中国第一个资源枯竭经济转型试点城市——阜新市为样本城市,进行矿业城市人地耦合系统的时序动态耦合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从各子系统的序参量来看,系统内部结构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向协调、可持续发展方向演变的趋势,且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经济主宰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内在关联;(2)从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度来看,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由前期拮抗、...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云萍
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作为社会资源重要分配途径的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与此相联系,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辽宁省阜新市自2001年12月被批准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积极开展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以阜新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扶持政策评估体系,并搜集数据对阜新市的扶持政策做出测评。根据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的策略和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佳 宋戈 张莹
研究目的:探索优化国土空间系统"三生"功能协同演化机制的理论框架、分析模型和实现途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实现对国土空间系统"三生"功能演化的仿真,将仿真模型中测算的"‘三生’功能指数"动态变化值作为关键变量带入哈肯模型中,从而实现序参量的识别和协同演化机制的分析。研究结果:(1)"驱动—反馈"机制和"协同作用—序参量—支配原则"机制,共同组成了国土空间系统"三生"功能的协同演化机制,序参量的产生是系统协同演化机制形成的标志。(2)1990—2016年,在成立的运动方程中,γ_1为0.204,γ_2为0.697,γ_2>γ_1,说明土地生产功能是土地生活功能的序参量;a和b均大于0,说明二者形成具有偏利共生关系的协同演化机制;但二者与土地生态功能子系统并未形成协同演化机制。(3)2017—2030年"三生"功能形成了三者协同演化机制,但其中未形成土地生产功能子系统与土地生态功能子系统的直接协同演化机制,这是未来进行协同演化机制优化的关键问题。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系统"三生"功能协同演化机制的建立和优化,是实现国土空间系统整体功能稳定发展和提升的前提和基础,也将是未来国土空间统筹规划实践的重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文祥 李炳亮 刘一冰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众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辽宁省阜新市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第一个试点,安置下岗失业矿工再就业最具有特色的渠道是发展都市农业。总结和肯定了阜新市的做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解决就业问题一条新途径、新规律,阐述了其他同类城市应该如何借鉴阜新市解决就业问题的经验。
关键词:
下岗失业矿工 都市农业 就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飞 张平宇
矿业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群体性贫困、集体性失业和人居环境恶劣等社会问题,具有明显的脆弱性特征。在对社会系统脆弱性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阜新市5个辖区作为研究单元,选取资源型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敏感性分析指标,从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选取应对能力指标,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模型,并对阜新市社会系统脆弱性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05年阜新市社会系统呈现中等脆弱,但各辖区社会脆弱性差异较大。其中,社会脆弱性指数最大的是太平区,其次是新邱区,而海州区最低。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社会系统 脆弱性评价 阜新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婷 龚健 高静 潘越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前提。将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引入广西贺州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中,基于阻力约束视角开展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农业用地扩张阻力评价,通过分析不同用地扩张的适宜性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结果表明:(1)生态用地扩张阻力以各生态保护源为中心向四周扩张,农业用地扩张阻力由贺州市中部向四周递增,建设用地扩张阻力呈中部低、四周高的特点;(2)依据各类用地扩张的适宜性将贺州市划分为生态保护核心区、农业生产核心区、建设开发核心区、生态保护涵养区和生产生态拓展区,其空间分布与贺州市现状用地布局相符且契合相关规划的用途分区及管控要求。与传统适宜性评价相比,基于扩张阻力评价的适宜性分析综合考虑了各用地类型的垂直自然要素和水平扩张作用,为具体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研究明确了各功能区的分布并提出对应的发展建议,能够为贺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依据与指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选举
《统计与决策》1990年第2期上《最小平方法与最小平方距离法的比较研究》一文认为:“最小平方距离法”(以下简称“距离法”)并不比“最小平方法”(以下简称“平方法”)更优,理由是:1.“距离法”的计算量比“平方法”的计算量大;2.“距离法”的误差比“平方法”的误差大。因此不同意用“距离法”取代“平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顺华,徐唐先
在配合趋势方程■=f(t)和回归方程y_c=f(x)时,最小平方法的理论依据是能使其误差平方和为最小,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学术界有同志认为此法有其局限性,并据此提出“最小平方距离法”取代最小平方法。提出根据“最小平方距离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y=A+BX时,其目标函数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新生 张合兵
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施土地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也是保证土地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该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探讨总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指标,引入网络分析法(ANP方法),构建模型,并以焦作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提供了方法借鉴。
关键词:
ANP方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评价 指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燕守广 李辉 李海东 张银龙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功能极其重要或生态环境极为敏感/脆弱的区域,是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以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覆被和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料,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2015年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内不同类型土地利用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水域、人工表面、湿地和草地,其中林地面积最大并逐年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2000—2015年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平均值为53.83,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处于亚健康水平,并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3)陆域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植被覆盖度较大的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较高,相反,水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相对较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洁瑕 陈佑启 姚艳敏 石淑芹
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内涵的土地利用分区方案,以综合区分区域的功能特点。在回顾以往土地利用区划的特点及问题的基础上,首先界定土地利用功能概念,即在区域土地资源背景调查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功能评价,分析其现状、趋势及分异规律,进而根据区域发展的要求,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分区;然后提出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方案,即采用"3S"技术和列联表互斥矩阵分类方法,依据土地利用功能内涵及分区原则,在土地资源利用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与土地生态环境3个方面进行区域的划分。最后,以吉林省为例,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结果表明,该方案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