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1)
- 2023(15925)
- 2022(13765)
- 2021(13008)
- 2020(10969)
- 2019(25500)
- 2018(25006)
- 2017(48379)
- 2016(25808)
- 2015(29175)
- 2014(28707)
- 2013(28497)
- 2012(26145)
- 2011(23401)
- 2010(22818)
- 2009(20929)
- 2008(20203)
- 2007(17160)
- 2006(14712)
- 2005(12738)
- 学科
- 济(108277)
- 经济(108158)
- 管理(75028)
- 业(71803)
- 企(59550)
- 企业(59550)
- 方法(54097)
- 数学(48347)
- 数学方法(47811)
- 中国(28649)
- 财(28119)
- 农(27847)
- 业经(22383)
- 贸(20807)
- 贸易(20799)
- 学(20565)
- 易(20223)
- 地方(19912)
- 制(19069)
- 务(18682)
- 财务(18613)
- 财务管理(18578)
- 农业(18537)
- 企业财务(17757)
- 环境(16189)
- 和(15852)
- 技术(15778)
- 融(15597)
- 金融(15595)
- 理论(15558)
- 机构
- 大学(364814)
- 学院(361039)
- 济(151840)
- 经济(148980)
- 管理(148023)
- 理学(129618)
- 理学院(128258)
- 管理学(126108)
- 管理学院(125450)
- 研究(118725)
- 中国(90538)
- 京(77244)
- 科学(71231)
- 财(67755)
- 所(57269)
- 财经(55953)
- 中心(54832)
- 农(54203)
- 业大(52543)
- 研究所(52411)
- 经(51400)
- 江(49016)
- 北京(48885)
- 经济学(46808)
- 范(45810)
- 师范(45413)
- 院(43506)
- 经济学院(42468)
- 财经大学(42267)
- 农业(42245)
- 基金
- 项目(254927)
- 科学(202301)
- 基金(188979)
- 研究(185664)
- 家(163996)
- 国家(162720)
- 科学基金(141495)
- 社会(119463)
- 社会科(113438)
- 社会科学(113408)
- 基金项目(100179)
- 省(95457)
- 自然(92378)
- 自然科(90313)
- 自然科学(90291)
- 自然科学基金(88695)
- 教育(85020)
- 划(81496)
- 资助(78611)
- 编号(74328)
- 成果(58671)
- 部(57643)
- 重点(56160)
- 发(53001)
- 创(52777)
- 教育部(50093)
- 国家社会(50059)
- 课题(49934)
- 创新(49300)
- 科研(48920)
- 期刊
- 济(154795)
- 经济(154795)
- 研究(104633)
- 中国(62916)
- 学报(54257)
- 管理(52355)
- 科学(51442)
- 财(51249)
- 农(47847)
- 大学(42314)
- 学学(39921)
- 教育(34732)
- 农业(33714)
- 技术(31267)
- 融(30901)
- 金融(30901)
- 财经(27196)
- 经济研究(25801)
- 业经(24144)
- 经(23145)
- 问题(20503)
- 理论(17820)
- 业(17782)
- 技术经济(17763)
- 图书(17272)
- 统计(16994)
- 贸(16915)
- 科技(16392)
- 实践(16054)
- 践(16054)
共检索到512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何剑
以我国股市开始以来到2005年底的1332家所有IPO新股为研究样本,分四个阶段对机构利益与IPO的抑价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交易量放大的"佣金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得到完全体现,承销商通过IPO发行中的法人配售机制输送利益给相关的利益共同体的现象是存在的,同时还存在承销商通过IPO抑价为其发行人创造未来再融资的条件和便利的现象;但保荐人制度下IPO抑价并不高,说明避免法律责任理论在中国股市尚不成立。
关键词:
IPO抑价 法人配售 机构利益 发行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柳钦 曾庆久
股市IPO抑价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IPO抑价的各种理论 ,比较了我国和其他国家的股市IPO抑价程度 ,并对IPO的抑价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 ,我国股票发行存在较高的超额报酬率。过度的投机 ,信息披露的不完善、非流通比率较高等因素是我国IPO抑价程度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IPO 抑价程度 超额报酬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浦军 范丽 刘娟
新股发行抑价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场,而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国内新股发行抑价水平远远高于国外,目前尚没有得到一致且系统的答案。本文依托中国股票市场转轨的现实状况,在已有文献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中国IPO抑价问题做出分析研究。
关键词:
转轨经济 IPO抑价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董秀良 薛丰慧
新股发行抑价问题被称之为金融学之谜,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多基于有效市场假设,很少考虑到市场非有效情况。在市场非有效条件下,导致新股发行抑价原因可以是一级市场发行价格的原因,也可以是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原因,或者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需要从实证角度给予回答。
关键词:
首次公开发行 发行抑价 定价效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姜大广 何小锋
股票市场首次公开发行折价问题被认为是股票IPO异象之一,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关于此现象研究的理论层出不穷,但始终没有定论,这已经成为困扰金融学家的一个谜题。而中国的IPO折价幅度更是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本文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分析,从信息不完全的角度出发,通过简化的分离均衡模型,对IPO折价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自身情况进行讨论,认为IPO折价是高质量发行人向投资者发送的信号,并通过后续发行弥补损失,在一定条件下是其最优选择,从而使高质量的股票发行人与低质量的股票发行人相分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俞闽
文章以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变迁和市场化定价机制改革的进程为研究主线,结合我国新股发行的制度变迁和政府在IPO发行监管中的窗口指导行为,对核准制下政府的IPO"窗口指导"及其对IPO定价效率和上市首日收益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新股市场化定价改革的深入,政府在IPO中进行"窗口指导"的政策效应对IPO上市首日收益率的解释力度逐渐减弱,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IPO定价的市场机制正在增强,IPO定价效率有所提升,体现了IPO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方向。
关键词:
询价制 IPO抑价 政府指导 市场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矢的 卢月辉
本文以中国市场2000年至2010年5月计859家IPO为样本,在控制IPO首日总体市场市盈率及总体市场回报率的条件下,以首日分笔回报率标准差作为企业IPO前市风险的代理变量,中签率为IPO一级市场供需失衡的代理变量,通过建立简约的多元回归实证模型,对Rock首次提出的"赢者诅咒"假说及Ritter、Beatty基于"赢者诅咒"假设提出的风险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赢者诅咒"假说及风险假说整体上对解释中国A股市场数据期间的IPO抑价率有效。
关键词:
IPO抑价 风险 赢者诅咒 IPO中签率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何剑
以我国股市开始以来到2005年底的所有IPO新股共1332家为研究样本,分四个阶段对承销商作用与IPO抑价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发现承销商的确影响了中国股市的IPO抑价,具体表现为大型券商所承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IPO新股抑价较低,券商的实力和声誉影响了上市等待期的长短,承销商和证券咨询机构对IPO新股的宣传能够对IPO抑价产生有效的影响,股市初期阶段非主流券商寻租导致的IPO抑价更高。
关键词:
IPO抑价 承销商 股市 发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俞红海 刘烨 李心丹
2009年询价制度改革后,中国股票市场IPO过程中"三高"问题突出、财富分配不公现象严重。对此,本文基于网下机构报价信息披露,从机构投资者报价行为视角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询价制度改革后,由于制度安排不合理,使得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之间过度竞争,导致IPO定价过高,并产生了IPO"三高"问题,使得财富分配过于向发行人倾斜而不利于投资者。长期来看,随着询价申购阶段机构竞争程度加剧,IPO股票价格跌破发行价的可能性越高、长期超额投资回报越低,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上述理论。本文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中国特色询价机制运行中的IPO定价黑箱、揭示了IPO"三高"问题背后的制度根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汉昌 王金波
针对近几年频发的IPO破发现象,选取2009~2011年718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结构特征以及影响IPO定价参与方的议价动机和能力入手,考察了股权结构与IPO抑价或破发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IPO抑价无显著关系,而与IPO破发显著负相关,体现出管理层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IPO抑价程度更高,且IPO破发的概率更低,反映出国有企业管理层可能存在通过IPO抑价确保发行成功来获取政治声誉和寻求未来政治升迁的动机。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周观君
首先定义了新股抑价水平,提出了影响抑价水平的可能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基本抑价模型、非受限抑价模型、受限抑价模型和对数抑价模型;随后描述了中国A股市场的新股抑价现象,并给出了各抑价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最后比较了四个模型在预测新股上市价格方面的优劣性。
关键词:
股票市场 首次公开发行 抑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晓波 卢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赟 邱妘
本文以1998年-2007年沪市A股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100支股票作为研究样本,考察其收益及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高风险水平,中国股市的收益水平总体较低,且有个别股票出现收益风险的负相关现象。优质股票数量较少,市场的稳定性也较差。由此可见,中国股市目前尚处于不成熟时期,仍需要规范、培育。
关键词:
股市 收益 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路运锋 吴艳芳
在经济理论中,股权溢价是有一定的合理范围的,当实际溢价超过理论最大值时,就会产生无法解释的谜。本文运用中国股市的实际收益率数据,使用广义矩法(GMM),来估计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和时间偏好系数,看是否在理论允许的合理范围之内。并利用中国股市1991-2007年的完整样本与样本分割相结合,对比不同时间段的股权溢价状况和估计的参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股权溢价仍然在合理范围之内,但是各样本期变动很大。
关键词:
股票市场 广义矩法 股权溢价 风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俊 赵一春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为背景,以2009~2010年沪深两市通过IPO募集股权资本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投资者参与程度、企业内在价值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以市盈率衡量的企业内在价值与IPO抑价负相关;以中签率和换手率衡量的投资者参与程度,与IPO抑价正相关。较低的中签率和较高的换手率,代表更高的投资者参与热情,通常会导致更高的IPO抑价。此外,诸如IPO规模和行业特征等其他因素也会对IPO抑价产生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