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3)
- 2023(12692)
- 2022(11202)
- 2021(10494)
- 2020(8807)
- 2019(20573)
- 2018(20319)
- 2017(39716)
- 2016(21302)
- 2015(24021)
- 2014(23774)
- 2013(23186)
- 2012(20922)
- 2011(18553)
- 2010(18076)
- 2009(16149)
- 2008(15273)
- 2007(12800)
- 2006(10734)
- 2005(8734)
- 学科
- 济(83643)
- 经济(83554)
- 管理(61347)
- 业(57864)
- 企(48860)
- 企业(48860)
- 方法(44912)
- 数学(39705)
- 数学方法(39106)
- 农(21063)
- 财(20942)
- 中国(19411)
- 学(18585)
- 业经(17979)
- 地方(15529)
- 农业(14235)
- 理论(14137)
- 务(14131)
- 财务(14060)
- 贸(14059)
- 贸易(14054)
- 财务管理(14028)
- 技术(13672)
- 易(13649)
- 和(13299)
- 企业财务(13291)
- 环境(13159)
- 制(12422)
- 划(11600)
- 银(10496)
- 机构
- 大学(294505)
- 学院(292675)
- 管理(122223)
- 济(112899)
- 经济(110500)
- 理学(107998)
- 理学院(106881)
- 管理学(104756)
- 管理学院(104241)
- 研究(90903)
- 中国(65465)
- 京(60825)
- 科学(58761)
- 财(49302)
- 业大(45666)
- 农(45051)
- 所(43838)
- 中心(42267)
- 财经(41442)
- 研究所(40664)
- 江(39477)
- 经(37896)
- 范(37760)
- 北京(37424)
- 师范(37323)
- 农业(35598)
- 院(34345)
- 经济学(33713)
- 州(32437)
- 经济管理(31388)
- 基金
- 项目(215691)
- 科学(170082)
- 基金(157647)
- 研究(155364)
- 家(137462)
- 国家(136384)
- 科学基金(118531)
- 社会(97377)
- 社会科(92372)
- 社会科学(92348)
- 基金项目(84216)
- 省(84172)
- 自然(79244)
- 自然科(77455)
- 自然科学(77438)
- 自然科学基金(76005)
- 教育(71955)
- 划(71148)
- 资助(65789)
- 编号(63099)
- 成果(48805)
- 重点(47700)
- 部(47412)
- 创(44978)
- 发(44840)
- 课题(42305)
- 科研(42173)
- 创新(41935)
- 教育部(40755)
- 大学(40456)
- 期刊
- 济(110608)
- 经济(110608)
- 研究(78535)
- 学报(47320)
- 中国(46318)
- 科学(43052)
- 管理(42585)
- 农(38756)
- 财(36486)
- 大学(35961)
- 学学(33856)
- 教育(30147)
- 农业(27722)
- 技术(26982)
- 业经(19052)
- 财经(18839)
- 融(18595)
- 金融(18595)
- 经济研究(17808)
- 图书(16191)
- 经(15939)
- 统计(14582)
- 理论(14486)
- 科技(14485)
- 问题(14437)
- 技术经济(14364)
- 业(13612)
- 实践(13572)
- 践(13572)
- 版(13446)
共检索到394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艾光 孙宝元 矢田贞美
在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多次将其按大小分级。传统方法采用筛子和分级机筛分,会使扇贝受到振动、碰撞。振动影响扇贝生长发育,碰撞使扇贝边缘受到损伤,贝壳碎裂外套膜裸露在壳外,造成病贝、死贝,且机械筛分分级精度低,人工筛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本文研究一种新的方法,利用机器视觉检测扇贝大小。通过摄像头获取扇贝图像、计算机对输入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图像分割、膨胀腐蚀,提取扇贝的面积等特征值,建立扇贝的几何模型、数学模型,确定面积与壳长的关系,进一步识别扇贝的大小。试验表明,该方法检测速度快,正确率高,能够满足虾夷扇贝分级要求。摄像头与扇贝不接触,可以...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虾夷扇贝 分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东 张继红 王文琪 董美涛 王忠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测定了温度、体重对虾夷扇贝摄食率的影响。分别对5、10、15、20、25℃5个温度梯度下,A、B、C、D、E5个规格虾夷扇贝的摄食率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软体部干重对虾夷扇贝的摄食率影响显著(P0.05);在实验温度5~25℃范围内,温度对虾夷扇贝的摄食率和吸收率影响极显著(P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温度 体重 摄食率 吸收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延军 徐丽明
针对机械手摘除苹果果袋时的图像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转换颜色空间的分割算法:将RGB颜色空间的图像转换到L*a*b*颜色空间,进行自适应阈值分割、去噪、面积提取等处理后,获得果袋分割后的图像,并计算出果袋的重心坐标。实验结果表明,当果袋遮挡面积不大于果袋总面积的25%时,重心坐标水平方向误差≤10.5 mm,垂直方向误差≤8.8 mm,满足机械手进行果袋摘除的定位要求。利用该方法进行果袋图像分割可解决光照强度对图像检测影响的问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桂龙 林基亮 杨斌 陈银 马斌 魏振禄 张金盛 刘博 王春德
针对虾夷扇贝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以风向标扇贝和虾夷扇贝为亲本进行了种间杂交实验,培育出了虾夷扇贝(♀)×风向标扇贝(♂)(PY♀×PC♂)及风向标扇贝(♀)×虾夷扇贝(♂)(PC♀×PY♂)两种杂交一代,并对其早期发育及幼虫期和稚贝期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Y♀×PC♂杂交一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幼虫期的生长和存活率介于双亲之间,而壳高和壳长的生长均高于双亲,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PC♀×PY♂杂交一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期生长和存活率均低于双亲,表现为杂种劣势。在养殖第1年,PY♀×PC♂杂交一代的壳高、壳长、壳宽和体质量增长率均高于双亲,杂种优势显著。研究表明,卵子来源对后代的表现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以雌性虾夷扇贝与雄性风向标扇贝进行种间杂交从而改良虾夷扇贝种质是可行的。
关键词:
虾夷扇贝 风向标扇贝 种间杂交 杂种优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广明 孙秀俊 吴彪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刘寒苗 赵庆
为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并分析其亲缘关系,对在虾夷扇贝中开发的60个EST-SSR位点在栉孔扇贝中的通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1个位点可在栉孔扇贝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通用性比例达35.00%,其中,17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达28.33%。在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群体中,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分别为2.7647和2.352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分别为1.9487和1.6350;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6314和0.3333;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4569和0.313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26和0.2597;Nei’s(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4493和0.3087;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7176和0.5041;固定指数(F_(is))检测发现,7个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2398。本研究开发的21对通用性EST-SSR标记,为进一步开展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辅助育种、基因发掘和种质资源评价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发焕 董增文 匡以顺
针对脐橙自动分级检测中存在正确识别率偏低、实时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综合特征提取方法:在对图像颜色模型进行转换后,用H分量图像提取脐橙的大小特征;S分量图像通过背景分割、边缘灰度补偿、整体亮度变换后提取脐橙的果面缺陷特征;采用R、G、R-G3个分量的均值和标准差提取脐橙的颜色特征。以脐橙的大小特征、果面缺陷特征和颜色特征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试验输入向量,进行脐橙分级检测试验,以实现提高脐橙自动分级正确识别率和增强实时。试验结果表明:该Svm分类器对脐橙分级的正确识别率为91.5%,处理时间为160mS,适合于实时环境下的分级检测。
关键词:
机器视觉 亮度补偿 支持向量机 脐橙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周丽青 杨爱国 刘志鸿 王清印 吴彪 孙秀俊 郑利兵 郑言鑫
基于近年来他人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2011–2013年2–5月期间采集的雌性、雄性及雌雄同体虾夷扇贝进行性别相关AFLP分子标记筛选。从雄性和雌性遗传连锁图谱上选取合计18对引物组合,经3批次试验,有8对引物扩增出性别相关的条带,其中Eb Mc、Ej Mf和Ei Mk重复性好,有4对引物扩增出雌雄同体特异性条带,5对引物扩增出雌性特异性条带。结果表明,基于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筛选性别相关分子标记的方法简单可行,雌雄同体的基因组DNA与雌性和雄性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是一个单独的群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璞 杨爱国 单伟华 刘志鸿 周丽青
采用RAPD和GISH技术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胚后发育4个重要时期(担轮幼虫期、D形幼虫期、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的遗传构成进行了检测。在RAPD检测中,50条随机引物在亲贝中共扩增出35条栉孔扇贝的特异条带和28条虾夷扇贝特异条带,其中栉孔扇贝特异条带在杂交子代4个时期出现的条数分别为:担轮幼虫期21条、D形幼虫期19条、壳顶幼虫期23条和眼点幼虫期23条;而虾夷扇贝特异条带在杂交子代4个时期出现的条数分别为:17、16、1和1。GISH结果表明,杂交扇贝在担轮幼虫期和D形幼虫期均继承了来自父母本遗传物质,而在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未检测到来自父本的遗传物质。结果表明,...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何斌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周丽青
采用不连续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杂交子一代的ADH、MDH、SDH、IDH、ME和SOD共6种同工酶的酶谱进行分析,以探讨双亲遗传物质在杂交子代中的表达情况及杂交子代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杂交子代的同工酶酶谱与母本栉孔扇贝的相似,而与父本虾夷扇贝的明显不同,说明父本虾夷扇贝的同工酶在杂交子代中没有表达。幼虫阶段的同工酶酶谱亦表明,父本虾夷扇贝的同工酶在杂交子代的幼虫阶段仍然没有表达。另外,在对母本栉孔扇贝群体和杂交子代群体的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在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
关键词:
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杂交 同工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海霞 刘友明 文友先 王树才
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鸡蛋外形尺寸进行检测,采用区域标记法分割出单个图像区域,然后确定图像区域形心点,求出其长轴、短轴和面积。研究结果表明,软件预测的鸡蛋平面投影面积(像素)长轴和短轴与实测的蛋重、长轴和短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1和0.84。
关键词:
鸡蛋 尺寸 面积 机器视觉 区域标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涛 杨爱国 吴彪 周丽青
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一代、子二代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DNA甲基化与各性状的相关性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1)DNA甲基化率与壳宽、总重等表型值呈正相关的关系,而与壳长、壳高、软体重和闭壳肌重4个性状表型值呈负相关的关系,其中闭壳肌重与甲基化率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虾夷扇贝、栉孔扇贝、F1代、F2代的总甲基化率分别为32.79%、24.13%、19.98%、20.18%,杂交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丽青 杨爱国 刘志鸿 杜方勇 王清印
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这2种扇贝杂交与亲本自交的精子入卵过程没有本质的区别。成熟的精卵相遇时,相互激活,产生一系列胞间反应,卵子的激活集中表现为皮层反应、受精膜举起、成熟分裂重新启动;精子激活集中表现为顶体反应和受精锥形成。在16~18℃条件下,精子入卵的时间集中在精卵混合后的第6 min。8 min后,精子的线粒体随精核一起进入卵子中。精子入卵后精核略微膨胀,卵细胞中的线粒体在精核附近出现聚集现象。杂交中有多精入卵现象。本研究目的旨为优化扇贝种间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仲志 赵友刚
【目的】建立能够对花生进行品质分级的计算机视觉无损检测方法。【方法】同步拍摄和扫描11类品质,每类品质100颗和100宗,每宗100颗不同等级的花生籽粒的正反面图像;参照国家标准量化花生品质籽粒的11个限制性检测项目,设计花生规格和品质等级的判别方法;测量每个籽粒的形态、纹理、颜色共3大类54个外观特征,采用主分量分析(PCA)进行特征优化,构建并比较BP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品质检测模型;分别应用Matlab和Spss工具软件实现检测过程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16个主分量的SVM模型,能够鉴别95%以上的不完善粒、霉变、杂质、异品种等不同品质的籽粒,与人工检测结果...
关键词:
花生仁 计算机视觉 品质分级 无损检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肖雪艳 刘毅 牛鹏丽 陈欣 冯志华 王晓敏 江涛
于2015年秋季在桑沟湾开展围隔实验,研究了60 h内高容量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养殖对水体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浮游植物群落)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养殖的虾夷扇贝和龙须菜在60 h内能够显著改变水体中的溶解氧(DO)和溶解态无机氮(DIN)浓度,同时能够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种群丰度和组成特征。从各实验组来看,12 h后虾夷扇贝和龙须菜实验组浮游植物丰度显著低于空白实验组。虾夷扇贝对水体中4种硅藻优势种[包括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双菱藻(Surirella sp.)、菱形藻(Nitzschia spp.)、针杆藻(Synedra spp.)]的滤除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性,即对柔弱拟菱形藻和双菱形藻有较大的滤除效应,但菱形藻和针杆藻却影响不大。基于水体中光合色素变化特征也揭示了虾夷扇贝对浮游植物的选择性摄食效应,即虾夷扇贝能够显著滤除水体中的岩藻黄素(fucoxanthin, 硅藻特征色素)、别藻黄素(alloxanthin, 隐藻特征色素)。与此相反,青绿藻素(prasinoxanthin, 微微型藻类的特征色素)在48 h后,虾夷扇贝实验组显著高于空白实验组和大型藻实验组,说明龙须菜养殖对微微型青绿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倪守胜 杨钰 柳淑芳 庄志猛
本研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标记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6个群体(长岛底播增殖群、海洋岛底播增殖群、獐子岛底播增殖群、旅顺自然群、"獐子红"人工选育群以及日本青森陆奥湾群)进行种质状况评估,研究结果表明,6个群体120个个体的Cyt b基因序列共检测到20种单倍型,其中"獐子红"人工选育群单倍型最少,日本群体单倍型最为丰富,两者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0000和0.88400。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日本群体与中国群体间变异百分比为15.3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