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3)
- 2023(7368)
- 2022(6266)
- 2021(6007)
- 2020(5098)
- 2019(11746)
- 2018(11564)
- 2017(21984)
- 2016(11781)
- 2015(12987)
- 2014(12531)
- 2013(12021)
- 2012(10783)
- 2011(9266)
- 2010(8676)
- 2009(7450)
- 2008(6634)
- 2007(5178)
- 2006(3869)
- 2005(2849)
- 学科
- 济(44086)
- 经济(44047)
- 管理(31867)
- 业(30912)
- 方法(26295)
- 企(25961)
- 企业(25961)
- 数学(24171)
- 数学方法(23782)
- 财(11693)
- 农(10958)
- 中国(9743)
- 业经(8653)
- 学(8126)
- 务(8064)
- 财务(8033)
- 财务管理(8016)
- 企业财务(7643)
- 技术(7587)
- 贸(7470)
- 贸易(7468)
- 易(7306)
- 农业(7288)
- 理论(6844)
- 和(6836)
- 地方(6743)
- 环境(6504)
- 制(6253)
- 划(5969)
- 融(5258)
- 机构
- 大学(151302)
- 学院(150497)
- 管理(62599)
- 济(60967)
- 经济(60002)
- 理学(56001)
- 理学院(55439)
- 管理学(54323)
- 管理学院(54054)
- 研究(45982)
- 中国(32412)
- 京(29893)
- 科学(29141)
- 农(26831)
- 财(25929)
- 业大(25879)
- 中心(23190)
- 财经(22202)
- 农业(21584)
- 所(21504)
- 经(20603)
- 研究所(20156)
- 江(20132)
- 经济学(19379)
- 范(18507)
- 师范(18287)
- 经济学院(17795)
- 北京(17301)
- 财经大学(17133)
- 经济管理(17047)
- 基金
- 项目(118307)
- 科学(94546)
- 基金(88490)
- 研究(82981)
- 家(78443)
- 国家(77876)
- 科学基金(68047)
- 社会(53723)
- 社会科(51097)
- 社会科学(51087)
- 基金项目(47473)
- 省(46285)
- 自然(46165)
- 自然科(45181)
- 自然科学(45169)
- 自然科学基金(44355)
- 教育(39793)
- 划(39626)
- 资助(35607)
- 编号(32285)
- 重点(27008)
- 部(26742)
- 创(25673)
- 发(24709)
- 创新(24076)
- 科研(23800)
- 成果(23581)
- 教育部(23212)
- 国家社会(23140)
- 计划(22765)
共检索到194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振忠 方圣辉 彭漪 龚龑 王东
为建立不依赖时序数据的水稻生育期识别模型,基于四波段辐射计(SKYE)获取的水稻全生育期每日的冠层光谱反射率数据,利用K近邻(k-nearest neighbors, KNN)、决策树(Decision trees)、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 RF)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ed decision trees, GBDT)共5种机器学习算法开展水稻生育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RF算法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达93.00%,KNN算法的识别准确率也达到了91.92%,其他3种算法的准确率也都超过90%。在此基础上,将建立的水稻生育期识别模型应用至无人机(UAV)影像数据,KNN算法适用性最好,识别准确率为83.54%,RF算法的适用性一般,识别准确率为74.38%,SVM算法的适用性最差,识别准确率仅为62.92%,但5种机器学习算法都容易错误地将抽穗扬花期识别为拔节孕穗期;而新构建的KNN算法结合可见光大气修正指数(Visible atmospherically resistant index,VARI)的水稻生育期识别模型对无人机数据的识别准确率可达86.04%,与单独应用KNN算法相比,对水稻各个生育期的识别精度更加均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敏 郭涛 刘轲 黄平 喻君 刘仕川 刘泳伶 李源洪
【目的】探索植被指数(VI)及其波段选择、回归建模方法、训练样本选取三方面因素对基于统计模型的水稻叶面积指数(LAI)高光谱遥感估算的影响,构建县域水稻LAI估算模型,并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开展实证应用。【方法】本文基于不同样本量的3套训练数据,分别对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修正三角植被指数2(MTVI2)、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修正比值植被指数(MSR)开展波段选择。在此基础上,以1种VI作为LAI的特征参量,试用指数回归(ER)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构建LAI估算模型。计算LAI估算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开展估算精度验证。【结果】①基于EVI或MTVI2的LAI估算精度优于NDVI和MSR。以ANN模型为例,基于优选波段的EVI和MTVI2得到的R~(2)分别为0.638和0.681,RMSE分别为0.554和0.519;而NDVI和MSR得到的R~(2)分别为0.567和0.560,RMSE分别为0.606和0.611。②基于各VI优选波段组合的LAI估算精度(平均R~(2)为0.574,平均RMSE为0.598)优于默认波段组合(平均R~(2)为0.424,平均RMSE为0.694)。③ANN模型的表现优于ER模型。在基于默认波段、优选波段的LAI估算试验中,ANN模型得到的平均R~(2)比ER模型分别提高了40.27%和14.03%;平均RMSE分别降低了11.32%和8.11%。④就本项目试验而言,训练样本量对基于ANN模型的LAI估测精度的影响不显著。例如,当训练样本量低至24时,基于EVI构建的ANN模型的测试精度(R~(2)=0.660, RMSE=0.537),仍然优于ER模型(R~(2)=0.597, RMSE=0.585)。【结论】VI及其波段选择与回归建模方法对LAI高光谱遥感估算均有明显影响。针对特定区域的目标作物,尝试利用任意可能的波段组合来计算多种VI,遴选与实测LAI相关系数最大的VI及其波段组合,有益于提高基于VI的LAI高光谱遥感估算精度。同时,即使基于小样本训练数据,机器学习算法仍有可能得出优于参数回归的结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大运 熊康宁 肖华 蓝家程
植被指数是运用多源遥感影像提取石漠化过程中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为了在石漠化提取中选择最优植被指数,论文以GF-1和Landsat-OLI为源数据,运用欧氏距离对多种植被指数在石漠化提取过程中的可分性和类型识别能力进行了定量的对比评价。结果表明:LandsatOLI在石漠化与非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信息提取的可分性上略优于GF-1,共有71个参数的欧氏距离大于等于阈值1.56;通过植被指数光谱特征,可以对非岩溶区与石漠化地区进行较好的区分,其类型间欧氏距离普遍高于阈值;然而由于相邻等级石漠化之间植被覆盖率存在渐近式过渡关系,在遥感影像上光谱反射率接近,比间隔等级石漠化更加难于区分。在石漠化类型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占宇 黄敬峰 王福民 王渊
【目的】叶面积指数(LAI)是描述植物冠层结构、群落生长分析和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参数,提高叶面积指数的估算精度是遥感工作者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方法】通过不同氮素营养水平的水稻小区实验,利用2004年中稻高光谱反射率数据,模拟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前四个通道,提出包含蓝、绿、红和近红外四个谱段的调节型归一化植被指数ANDVI(adjusted-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对ANDV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增强型植被指数EVI(enhanced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杰 田永超 朱艳 陈青春 姚霞 曹卫星
【目的】阐明水稻顶部4张叶片蛋白氮含量和反射光谱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快速、准确诊断水稻功能叶片蛋白氮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3年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品种类型的大田试验,分生育期同步测定顶部4张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及蛋白氮含量,系统分析叶片蛋白氮含量与多种高光谱参数的定量关系。【结果】水稻叶片蛋白氮含量和光谱反射率在不同施氮水平、不同生育期及不同叶位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叶片蛋白氮含量的敏感波段主要存在于可见光绿光区530~580nm及红边区域695~715nm,其中红边区域表现最为显著。红边区域700nm附近波段与近红外短波段的比值组合(SRs)可以有效地估算水稻上部功能叶片的蛋白氮含量,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童羽 邢思敏 于丰华 郭忠辉 刘亚帝
粳稻氮素含量的快速、无损、准确反演,可以反映和诊断作物的氮营养状况,为施肥决策提供依据。基于田间试验采集的粳稻分蘖期无人机光谱影像数据与对应氮素含量数据,采用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ninformation variable elimination,UVE)筛选得到的特征波段光谱反射率两两组合构建NDVI、DSI、RVI、RDVI、TVI、NRVI、WDRVI、LogR指数变量,根据与粳稻叶片氮素含量的决定系数等势图挑选出9组不同的植被指数组合(8种植被指数的组合共1组,每一种植被指数的组合共8组)分别作为模型的输入量,构建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天牛须搜索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tenniu shall optimize-extreme learning machine,BAS-ELM)粳稻冠层叶片氮素含量反演模型并验证分析。UVE算法较好地剔除了无用及冗余信息波段,得到266个光谱特征波段;在构建植被指数过程中,各指数与粳稻冠层叶片氮含量的决定系数R~2分布在0.7283~0.7580之间,构建的植被指数均与氮含量呈现显著相关关系。从预测结果来看,9组不同输入量建立的BAS-ELM反演建模效果均较好,训练集与验证集的R~2均在0.646以上,RMSE均低于0.564mg·g~(-1);其中以8种植被指数的组合为输入量建立的BAS-ELM预测效果最好,训练集与验证集的R~2分别为0.756和0.75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431mg·g(-1)和0.466mg·g~(-1),优于单一结构的植被指数组合;通过对比,BASELM在预测能力、稳定性和泛化性上比ELM的预测模型有明显提高。综上研究,基于无人机获取的分蘖期水稻冠层光谱数据,以依特征波段构建的多种植被指数的组合作为输入量结合BAS-ELM建模方法在快速无损反演粳稻叶片氮素含量中具有优势,可为粳稻精准施肥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宝全 邱尔发 张红旗
利用1995年6月和2009年6月的TM卫星影像数据,计算西安市同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以此为基础,反演植被覆盖度,通过植被覆盖度大于0.1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差值分级,量化分析西安市1995—2009年的植被状况。结果表明:西安市NDVI均值从1995年的0.2522提高到了2009年的0.3882,山区与前山缓坡带NDVI高,平原区受夏收刚过的耕地裸露的影响,NDVI低;从1995年到2009年,极低覆盖度、低覆盖度和高覆盖度植被的面积均有所减少,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例分别降低了1.05%和22.25%和1.81%,而中覆盖度和极高覆盖度植被的土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2.68%和1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兰兰 熊利荣 彭辉
以自然光下大田油菜幼苗图像为研究对象,运用超红指数ExR、超绿指数ExG、超绿超红差分指数ExGR、归一化植被指数NDI、植被提取颜色指数CIVE、植被指数组合COM等6种常用植被指数和阈值算法分割具有阴影区域的大田油菜图像,同时试验中引入定量评价标准客观评价常用RGB空间植被指数的分割效果。结果表明:定性分析中COM指数优于其他5种植被指数,能够减少阴影带来的分割影响,并在局部叶片分割试验中保留完整叶片轮廓;定量分析中COM指数提供最佳分割精度、灵敏度和特指度分别为94.1%、97.2%、90.9%,其相应标准差为1.1、1.3和0.06。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莉 陈浮
基于中巴资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比值植被指数对徐州市2001年,2005年,2008年3年的建设用地覆盖情况进行提取,探究比值植被指数应用于建设用地提取的可行性。通过比较2001—2008年间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发现徐州建设用地覆盖呈增长趋势,2005—2008年较2001—2005年增速稍缓。结果表明,利用比值植被指数对遥感影像分析,可以快速地获取建设用地覆盖变化情况,为未来几年发展的预测与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家强 于军 彭杰 柳维扬 伍维模
土壤氮素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粮食生产和质量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土壤氮素监测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研究热点,也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而遥感技术为土壤氮素监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无损的、新的技术手段。本研究利用TM影像通过NDVI变换反演植被覆盖度,同时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分析影像植被覆盖度与实测植被覆盖度的关系,及二者在反演土壤氮素含量时的差异;并建立影像植被覆盖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影像植被覆盖度与实测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极显著,通过比较实测植被覆盖度与土壤全氮、碱解氮的关系,发现实测植被覆盖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性极显著,而与土壤碱解氮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
植被指数 荒漠河岸林 土壤氮素 遥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武婕 李增兵 李玉环 赵庚星 李春光
建立基于TM遥感影像植被指数的耕地地力反演模型,为区域耕地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择耕地地力相似的山东郯城县和东平县,利用耕地地力实地调查分析和TM遥感数据,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对郯城耕地地力有较好反映的植被指数,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耕地地力-植被指数模型,以郯城县数据建模,东平县数据进行反演和验证。结果显示,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与耕地地力评价结果有最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82。以EVI为自变量建立的二次方程式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决定性系数达到0.69。采用决定性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精密度和准确度4个指标对模型的反演结果和原始评价结果之间的符合度进行统计检验,...
关键词:
遥感 耕地地力评价 植被指数 反演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伟 张娜
小麦的产量受品种、光照、昼夜温差、降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和耕地面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通过小麦不同品种、不同灌溉方式、不同播种方式在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监测,研究小麦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建立与小麦的产量关系尤为重要。小麦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比值植被指数(RVI)的变化情况,可利用主动遥感仪器——GReeN SeekeR进行检测。对测量数据进行筛选,建立回归模型,解析小麦冠层植被指数与产量的变化规律,寻找基于NDVI和RVI与小麦产量的最佳估算模型,并验证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对小麦产量预测的公式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束美艳 顾晓鹤 孙林 朱金山 杨贵军 王延仓 张丽妍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冠层叶片水分含量对作物冠层光谱的影响,构建新型光谱指数来提高作物叶面积指数高光谱反演的精度。【方法】在冬小麦水肥交叉试验的支持下,分析不同筋性品种、施氮量、灌溉量处理下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冠层光谱响应特征,并分析标准化差分红边指数(NDRE)、水分敏感指数(WI)与叶面积指数的相关性,据此构建一个新型的植被指数——红边抗水植被指数(red-edge resistance water vegetable index,RRWVI)。选取常用的植被指数作为参照,分析RRWVI对于冬小麦多个关键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的诊断能力,随机选取约2/3的实测样本建立基于各种植被指数的叶面积指数高光谱响应模型,未参与建模的样本用于评价模型精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的水肥处理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具有较大影响。开花期之后冬小麦LAI显著下降,强筋小麦(藁优2018)在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均高于中筋小麦(济麦22);不同氮水平下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720—1 350 nm)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与氮肥梯度完全一致,其中2倍氮肥处理的近红外反射率达到最高;不同生育期下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变化波形大体一致;各个关键生育期的NDRE和WI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而NDRE与LAI的相关性明显优于WI,新构建的植被指数RRWVI与LAI的相关性均优于NDRE、WI;虽然8个常用的植被指数均与LAI存在显著相关,但RRWVI与LAI相关性达到最大,其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为0.86。【结论】通过分析各种指数所构建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光谱反演模型,新构建的RRWVI取得了比NDRE、NDVI等常用植被指数更为可靠的反演效果,说明本研究新构建的红边抗水植被指数可有效提高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精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美玲 殷红 辛明月 陈龙 付炜 张丽敏
采用2001年和2008年沈阳MODIS遥感影像,运用分裂窗算法反演沈阳地表温度,并以郊区平均地表温度为准,将沈阳市辖区的温度划分为4级,研究沈阳城市热岛效应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城市热岛强度与NDV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沈阳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总体呈现由市中心向外逐渐扩张的空间特征。与2001年相比,2008年城市热岛范围明显扩大,2级弱热岛效应区的面积明显增加,增加129km2,3级和4级热岛效应区的面积增加相对较少,但1级非热岛效应区却急剧减少,减少857km2。城市热岛效应和NDVI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植被对减缓城市热岛强度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MODIS 沈阳 NDVI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梅新 聂雯 刘俊怡
[目的]雷达植被指数(Radar Vegetation Index,RVI)作为评价雷达影像植被分布与生长状态的重要指标,对植被生长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同算法的雷达植被指数对于同一地物类型的表征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通过对比分析3种常用RVI在多种类型地物上的差异,为其在SAR影像特征提取、分类、识别等应用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实验基于武汉市Radarsat-2全极化数据,结合Google earth历史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选取林地、灌丛、草地、耕地、水生植被、建筑、道路、裸地、湖泊、河流10种典型地物样本,从样本折线图分布、类内标准差等方面,对分别通过H/A/alpha分解、Freeman分解和后向散射系数计算得到的3种常用雷达植被指数Van_RVI、Freeman_RVI和Kim_RVI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 3种雷达植被指数有着相似的折线图走势,对植被的监测能力良好,但对于不同地物的敏感性稍有差异:Freeman_RVI对林地等高密度植被区域敏感程度较高; Van_RVI对耕地与林地、灌木与林地具有一定的区分性; Kim_RVI对水体与建筑的敏感程度较高。[结论] Freeman_RVI对高密度植被识别能力最好,可用于林地提取、森林制图; Van_RVI对植被与非植被的区分能力最好,适用于植被提取; Kim_RVI数据预处理计算速度最快,但提取精度不高,可用于应急制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