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48)
- 2023(8621)
- 2022(7345)
- 2021(6996)
- 2020(5830)
- 2019(13298)
- 2018(12879)
- 2017(25075)
- 2016(13023)
- 2015(14278)
- 2014(13869)
- 2013(13133)
- 2012(11600)
- 2011(10191)
- 2010(9599)
- 2009(8522)
- 2008(7510)
- 2007(5928)
- 2006(4792)
- 2005(3614)
- 学科
- 济(52810)
- 经济(52770)
- 管理(35563)
- 业(33436)
- 方法(29164)
- 企(27164)
- 企业(27164)
- 数学(25567)
- 数学方法(25209)
- 农(13458)
- 财(11990)
- 中国(11329)
- 业经(10991)
- 地方(10073)
- 学(9780)
- 农业(9538)
- 环境(8868)
- 理论(8278)
- 贸(8110)
- 贸易(8106)
- 技术(8045)
- 务(8030)
- 财务(7992)
- 财务管理(7976)
- 易(7846)
- 企业财务(7582)
- 和(7176)
- 划(6744)
- 制(6569)
- 资源(5991)
- 机构
- 学院(173754)
- 大学(171897)
- 管理(73665)
- 济(68786)
- 经济(67495)
- 理学(65237)
- 理学院(64529)
- 管理学(63312)
- 管理学院(62990)
- 研究(51307)
- 中国(37772)
- 京(34726)
- 科学(32814)
- 财(29328)
- 业大(26258)
- 中心(25695)
- 财经(25180)
- 农(24638)
- 范(23716)
- 师范(23443)
- 江(23185)
- 经(23178)
- 所(22475)
- 经济学(21333)
- 研究所(21051)
- 北京(20505)
- 院(19833)
- 经济管理(19560)
- 经济学院(19499)
- 师范大学(19357)
- 基金
- 项目(133821)
- 科学(108557)
- 基金(101388)
- 研究(94989)
- 家(88745)
- 国家(88123)
- 科学基金(78307)
- 社会(63222)
- 社会科(60275)
- 社会科学(60264)
- 基金项目(55454)
- 自然(52630)
- 省(51719)
- 自然科(51466)
- 自然科学(51458)
- 自然科学基金(50532)
- 划(43789)
- 教育(43718)
- 资助(40373)
- 编号(36787)
- 重点(29866)
- 部(29434)
- 发(28766)
- 创(28495)
- 国家社会(27172)
- 创新(26695)
- 科研(26329)
- 成果(25882)
- 教育部(25712)
- 人文(25710)
共检索到222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华 王洁 明庆忠 王峰
旅游地空间系统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系统,易受空间内外部各种因素特别是市场要素变化的影响。文章在对以外来旅游需求为牵引的传统旅游空间系统及其不足和形成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民休闲和内需扩大战略背景下本地旅游需求不断提升的现实变化,重构了内外需求更为平衡条件下的新旅游地空间系统。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空间外部环境、通畅高效的信息流、域面平滑流畅的旅游地发育、便捷立体的旅游通道、趋向均衡互补的内外部旅游市场等内涵,从而对传统旅游空间系统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斌 陈睿 蒋丕彦
三峡是我国典型的区域性旅游地的组合。三峡工程的建设必然引起三峡库区旅游地线性空间结构的变动。以往对三峡库区旅游地空间的研究都是从“点轴”模式或旅游产品组织的角度来讨论 ,但作为区域旅游的形成机制 ,即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却考虑很少。通过对三峡库区旅游地空间变动因素的分析 ,从旅游地竞争合作机制的角度对三峡库区旅游地空间进行了重构 ,总结为“一轴”模式将转变为“双核”模式、水陆分化模式、空间掠夺与“边缘回头”模式和空间拓展模式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旅游地 空间结构 竞争 合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星明 朱媛媛 胡娟 时朋飞 LIU Juanita C.
旅游活动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旅游地本质上是为旅游者提供一个文化空间。从旅游地文化的空间研究转向空间的文化研究,并厘清旅游地文化空间的内涵及其演化机理,寻求旅游地的文化发展规律,有助于解决旅游规划与开发中"造文化、造景观"的困境。基于空间生产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及旅游地文化空间的活态性,旅游地文化空间的时间和功能演化是由原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空间演变为服务于旅游发展的生产与生活空间的过程。旅游地文化空间在形态上,则表现为文化节点、文化轴线、文化场、文化域面等基本空间形态的形成与演化。文化场作为最为重要的空间形态,它是旅游地进行生产、生活与服务的真实场景,体现了人与旅游景观的社会文化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惠 周春林 管卫华 邬琴兰 谢正磊
本文从旅游系统的角度对旅游地生命周期问题进行探讨,认为造成旅游地生命周期还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争论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是从地理学和经济学不同学科出发导致其研究对象的差异,另一方面对旅游地与旅游产品的相互关系认识不清。从旅游地的角度看,旅游地是组成旅游系统的主体,旅游产品是旅游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地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旅游系统的其他部分作为外在因素影响旅游地演化,并以此构建旅游演化模型。研究表明,通过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和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来提高旅游地游客的增长率是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重要手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斌 吕斌 李磊 赵刚
文章在梳理总结现有三峡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以2003~2009年三峡旅游地15区县的国内游客数和国内旅游收入数据为基础,运用位序—规模律对空间结构的变动进行了量化研究。文章发现,三峡旅游地总体上已经从空间极化阶段向均衡阶段转变,旅游产品变化、旅游交通完善和政府主导的跨区旅游企业整合等是影响空间重构的主要因素,并还将持续发挥影响。目前三峡旅游地已经形成了以万州和宜昌(夷陵—秭归)为组织核心,东段以三峡大坝—巫山—奉节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长江主航道、沪蓉、沪渝高速为主要轴线的旅游空间结构,但西段旅游组团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琨 郭风华 李仁杰 傅学庆
用户贡献内容(UGC)已逐渐成为旅游行为与感知研究的重要数据源。区别于通常利用搜索引擎关键词数量描述网络关注度的方法,本文引入电子社区层次结构为权重因子,建立了基于社区UGC的旅游关注度模型,能够灵活调节模型表达的重点,优化计算结果。针对著名旅游电子社区Tripadvisor的研究发现,国外社区用户对中国旅游的关注呈现3个典型特征:1旅游关注集中在"长城、泰山、黄山、九寨沟、张家界"等少数旅游吸引物,和"北京、香港、上海、桂林"少量目的地城市;大量吸引物和目的地关注度较低,呈现"长尾现象"与极化特征。2吸引物与目的地城市的关注空间具有明显耦合性,关注度较高的吸引物多邻近或隶属于关注度较高的城市,如桂林阳朔、北京长城、成都都江堰和九寨沟、杭州西湖等。3旅游关注空间整体呈现出由高到低的"东—中—西"格局,与中国区域经济的"东—中—西"梯度格局基本耦合;北京、香港、广州、深圳、上海、成都等关注中心也与区域经济中心一致。旅游资源禀赋、电子口碑传播模式、地理区位、经济水平和关注者国家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状况、地理区位等是影响旅游者关注度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旅游关注度模型旨在解决互联网用户对区域旅游关注的定量计算问题,为基于互联网UGC的旅游地理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粟路军 马北玲
通过对厦门市旅游者调查获取基础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旅游地声誉是旅游者—旅游地认同最重要驱动因素,服务公平是次重要驱动因素,而服务质量和感知价值是较重要驱动因素,旅游者—旅游地认同对旅游者忠诚二维度(重游倾向和口碑宣传)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栎娜
旅游地感知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将文本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合,从旅游者大量的自述文本中自下而上地分析感知旅游地要素与结构。研究定义了旅游地感知的22个要素,并总结为吸引物、旅游配套设施、公共环境和服务3个系统以及核心要素、期望要素和潜在要素3个层次,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旅游者对于旅游地的感知首先是环境整体,其次是功能性的因素,然后是最具有探索价值的因素,最后是旅游者认为具有一般价值的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范志国 王义龙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消费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针对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学术界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动力机制的把握影响着旅游地生命周期调控的可操作性。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对旅游地所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分析判断,并通过有效手段对旅游地生命周期进行调控,延长其生命周期,对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樊建锋 王纯阳 郭江涛 李文俊
在界定遗产旅游地社会责任概念的基础上,基于制度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从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资源入手,识别遗产旅游地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遗产旅游地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对遗产旅游地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驱动作用,其中规范环境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其次是认知环境,最后是规制环境;内部资源对遗产旅游地社会责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遗产资源是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组织能力,最后是先前旅游经济绩效;制度环境和内部资源共同决定了遗产旅游地履行社会责任的偏好,但是相较于制度环境,内部资源驱动遗产旅游地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力更大;内部资源和制度环境对不同类型责任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兴堃 谭志 姚辉
文章以张家界旅游市场烟草营销为考察对象,根据近5年的历史数据,通过统计回归科学预测了张家界卷烟营销未来5年的市场走向,并据此分析了影响张家界旅游市场烟草销售需求的各种因素。为分析区域市场商品市场需求走向及其影响因素评断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思路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
旅游经济 销售需求预测 按订单组织货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德根 陆林 陈田 刘昌雪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旅游地系统是旅游发展的物质载体。在分析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以及旅游地系统现状基础上,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地系统,确定旅游区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并利用重点发展轴将以“点”为中心的“面”即各级旅游地系统空间网络化,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板块旅游”空间结构体系,从而优化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延平
把旅游地视为一个特殊生命体和特殊的生态系统,旅游地与生物体存在非常类似的机理,具有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地生态系统、旅游地之间存在诸如共生、竞争、寄生、捕食生态空间关系等明显的类生命特征。研究旅游地的类生命特征,为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旅游发展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切实可行性,为更好地解释和透视旅游发展问题实质提供了崭新的途径与思路,生态学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和解决旅游问题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在丰富旅游学与生态学理论的同时,指导并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地 共生 竞争 寄生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金颖若
旅游地的衰落是个普遍现象。如果资源和市场条件许可,衰落期的旅游地能够通过产品更新实现复兴。本文论述了产品更新的条件,分析了产品更新的方式。
关键词:
旅游地 衰落 产品更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谷明
本文将以大连大长山岛为例探究旅游地居民——家庭旅馆经营者对旅游给当地社区带来影响的看法与感知,以及不同的社会人口统计特征如何影响这些家庭旅馆经营者对旅游的感知。根据因子分析法,家庭旅馆经营者感受到的旅游影响包括七个方面:经济影响、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相互作用、生活质量提高、常见的自然环境恶化、沙滩退化、海水污染和安静生活被打扰。同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所有接受调查者按照不同的社会人口统计特征分为四组群,并建立了四组群与旅游影响之间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家庭旅馆 旅游影响 居民感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