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24)
2023(18902)
2022(16157)
2021(15061)
2020(12371)
2019(28768)
2018(28211)
2017(54040)
2016(28913)
2015(32509)
2014(32424)
2013(32100)
2012(29740)
2011(26963)
2010(26797)
2009(24355)
2008(23654)
2007(20646)
2006(18111)
2005(16137)
作者
(82960)
(69387)
(68592)
(65092)
(44024)
(33172)
(31242)
(27155)
(26377)
(24569)
(23488)
(23467)
(21881)
(21813)
(21340)
(21218)
(20489)
(20093)
(19772)
(19644)
(17142)
(16863)
(16640)
(15811)
(15460)
(15401)
(15141)
(14915)
(13914)
(13587)
学科
(128621)
经济(128498)
管理(80157)
(78032)
(62291)
企业(62291)
方法(54794)
数学(48003)
数学方法(47447)
中国(37240)
(34751)
地方(29900)
业经(28419)
(28035)
(24533)
(24309)
贸易(24290)
(23544)
农业(23243)
(22324)
(19779)
银行(19739)
(19724)
金融(19721)
环境(19683)
技术(19327)
(19035)
(18779)
理论(18329)
(16961)
机构
大学(413789)
学院(411949)
(175716)
经济(172305)
管理(163102)
研究(144465)
理学(141035)
理学院(139479)
管理学(137126)
管理学院(136399)
中国(109588)
(88914)
科学(86476)
(77396)
(71746)
(65645)
研究所(65348)
中心(64956)
财经(62431)
业大(59476)
(58806)
(57072)
北京(56802)
(54711)
师范(54205)
经济学(54023)
(52529)
农业(51098)
经济学院(48720)
(47934)
基金
项目(282336)
科学(223616)
研究(207206)
基金(206689)
(180197)
国家(178753)
科学基金(153945)
社会(132837)
社会科(126068)
社会科学(126038)
基金项目(109062)
(107772)
自然(98978)
自然科(96737)
自然科学(96714)
自然科学基金(94967)
教育(94528)
(91353)
资助(85371)
编号(83313)
成果(66775)
(63435)
重点(63247)
(63129)
(58684)
课题(57330)
国家社会(55501)
创新(54822)
教育部(54500)
科研(53542)
期刊
(192249)
经济(192249)
研究(125305)
中国(79815)
学报(62335)
管理(61016)
(59969)
科学(59848)
(56739)
大学(48110)
学学(45191)
教育(44346)
农业(41972)
(38183)
金融(38183)
技术(36445)
经济研究(31539)
业经(31537)
财经(30704)
(26499)
问题(25247)
(22278)
(20762)
图书(20566)
技术经济(20520)
理论(19442)
科技(19296)
世界(19108)
商业(18632)
资源(18459)
共检索到612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继增  柯颖  
文章运用1999-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产出与销售数据,从本地市场效应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东部地区产业发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1个产业中有3个产业存在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东部地区11个省市中有3个存在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因此,注重培养本地区的产业超常需求,充分发挥本地市场效应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将有利于东部地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申洪源  
利用2002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上16个制造产业的截面数据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与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制造业16个产业中,大部分产业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即在一个较大规模市场上市场需求份额增加将导致一个更大比例的产出份额增加,结果是众多产业在该地区集聚起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剑勇  谢强强  
目前沿海地区的产业集聚是否只能由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外围"模型来解释?本文首先在理论上给出了产业集聚的另一种机制——本地市场效应,并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在经验上证实了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同时本文发现本地市场效应的重要特征是在实现产业集聚的同时,地区间收入差距不会扩大。这一发现意味着,沿海地区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可以兼容的,其解决方法是中西部劳动力在沿海地区得到公平、公正的应有待遇,本文称之为劳动力市场的"跨区域城乡统筹"战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冯伟  徐康宁  
本文利用我国2004-2009年29个省区市22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产业发展中的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及其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在省际层面上并没有发现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这或许是由于我国产业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和行业差异性较强所致;而在细化的分省层面上,所得研究支持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且发现其具有地区和行业的选择性,即只有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且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这可以为我国各省区市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政策启示:如可通过培育具有本地市场效应的产业来转变传统的以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方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勇  张杨  
"新经济地理理论"强调规模经济是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的驱动力,这种力量被克鲁格曼称为"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s)。本地市场效应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借助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笔者重点实证检验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相关制造业的本地市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多数制造业部门在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本地需求规模起到了主要作用,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固定成本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向心力和离心力作用。因此,在追求未来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培育相关产业的本地市场效应十分重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文章利用1992-2011年中国与31个国家(地区)的双边服务贸易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发现相对需求结构、需求规模作用的本地市场效应和以劳动力要素禀赋为传统的比较优势均促进了中国服务出口,并且后者促进作用大于前者;还发现需求规模作用的本地市场效应促进了中国的传统服务、新兴服务、生产性服务和非生产性服务的出口,其中对新兴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出口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需求结构作用的本地市场效应也促进了中国新兴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出口,但促进作用较小,同时需求结构弱化了本地市场效应对传统服务和非生产性服务出口;最后发现中国的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建筑服务、通信服务、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健生  李文宇  
本地市场效应指的是,如果本地市场规模较大,产业会受到市场引力的影响,更倾向定位于本地,从而形成产业集聚。本文以成都经济区为例,通过区位基尼系数度量了产业集聚状况,使用面板数据分析了区内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和影响规模,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在成都经济区明显存在,并且对产业分布起到关键作用。可以认为,现阶段成都经济区内集聚力大于扩散力,成都正处于集聚发展的关键期,要顺应这一趋势,引导产业在区内合理分布,促进成都经济区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涛  伏玉林  
大量低技能劳动力流向东部,延续了东部继续靠引进技术、从事附加值较低产业的生产方式。这种发展模式对服务业需求较低,进一步制约了城乡劳动力的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加大对中西部核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在低端产业对东部的竞争基础,促使东部通过技术开发向附加值更高产业转变。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需求,长期将为中西部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剑培  顾乃华  潘捷  
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发挥内需市场的作用"这一问题,文章构建了制造业省际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理论模型,实证探究了需求规模、需求结构和要素禀赋对制造业省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中国制造业省际贸易中,存在需求规模作用下的正向本地市场效应和需求结构作用下的反向本地市场效应;传统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在制造业省际贸易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2)机制分析表明,随着本省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厂商和要素不断向本省集聚,进而产生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促进了本省制造业产品销往其他省份相对贸易量的提升。(3)本地市场效应在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不同区位省份和15类制造业细分行业省际贸易中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凌远  
笔者借鉴Schumacher(2003)的引力模型检验了2000年~2011年中国与27个国家双边服务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发现本地市场效应促进了中国整体的服务贸易出口,而劳动力禀赋仍然可以解释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在分部门的研究中,发现在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11个部门中,有6个部门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而4个部门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1个部门本地市场效应不显著,这表明本地市场效应已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源泉之一。中国的服务贸易政策应更多地向国内市场倾斜、规范市场行为、培育服务企业的规模经济,为获取本地市场效应创造条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毛艳华  李敬子  
近十年来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规模与行业结构呈现出快速扩张和优化发展态势的动力机制是什么?本文对中国服务业出口在服务全球化背景下寻求构建新型比较优势提出了全新的解释维度,即本地市场效应。通过引入服务企业异质性假设,本文在产业垂直关联下构建了两国框架的服务企业贸易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及条件,同时采用2000—2013年中国与41个国家或地区的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结果发现,中国整体服务业出口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且比较优势对服务业出口的促进作用大于本地市场效应;分类型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本地市场效应,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本地市场效应强于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在分部门中...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建华  陈凯鸣  
在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热潮中,"用工荒"蔓延至全国。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在竞争与合作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东部作为"重灾区"已逐渐丧失低端产业的竞争优势,其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均衡状况具有较大的差异,就业吸纳弹性的差别亦较为突出,并且以农民工为劳动力主体。针对"用工荒"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状况,东部三次产业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范晓莉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利用中国201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研发强度、本地市场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特征仍较为明显;扩大资本投资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东部地区资本投资引致的本地市场放大效应凸显;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均较为显著,且东部地区的收入增长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最为突出;研发强度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呈现负向关系,仍存在逆周期特征,研发经费支出强度不足和区域分化特征是制约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佟家栋  刘竹青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东亚地区主要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数据,研究并检验了该地区制造业部门双边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结果发现:东亚地区制造业部门的双边贸易整体上并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只有个别行业表现出了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而由相对要素禀赋条件和人均GDP所决定的传统比较优势因素对该地区制造业贸易模式的决定和影响仍是非常重要;此外,我们还发现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东亚地区制造业部门双边贸易的主要产品,必需品又是其中的主导消费部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健生  李文宇  
在使用多区域的新经济地理模型研究了市场规模对空间经济结构的影响后,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运输成本等外部冲击下,产业份额由于市场规模分布而发生变化,空间经济结构逐渐演变为单核心、双核心等形态,特别是过程中会出现"中部塌陷"。使用理论模型的结果,可以对中国东、中、西区域的"中部塌陷"、城市群结构等现实问题进行分析。随着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因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形成多样化的发展模式。通过缩减经济距离,促进集聚经济,达到区域内趋同,将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