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61)
- 2023(18382)
- 2022(15833)
- 2021(14774)
- 2020(12347)
- 2019(28548)
- 2018(28261)
- 2017(55234)
- 2016(29594)
- 2015(33331)
- 2014(33135)
- 2013(32433)
- 2012(29493)
- 2011(26481)
- 2010(26618)
- 2009(24446)
- 2008(23889)
- 2007(21298)
- 2006(18529)
- 2005(16128)
- 学科
- 济(122106)
- 经济(121948)
- 管理(93195)
- 业(88920)
- 企(75922)
- 企业(75922)
- 方法(58657)
- 数学(51324)
- 数学方法(50551)
- 财(32871)
- 农(31601)
- 中国(30781)
- 业经(28302)
- 制(26175)
- 技术(23159)
- 地方(23037)
- 学(22960)
- 务(20988)
- 理论(20947)
- 财务(20897)
- 贸(20889)
- 贸易(20873)
- 财务管理(20848)
- 农业(20607)
- 易(20223)
- 企业财务(19788)
- 银(19454)
- 银行(19415)
- 融(19048)
- 金融(19044)
- 机构
- 大学(420487)
- 学院(419398)
- 济(171684)
- 管理(171145)
- 经济(168123)
- 理学(148728)
- 理学院(147202)
- 管理学(144531)
- 管理学院(143746)
- 研究(132685)
- 中国(100801)
- 京(88021)
- 财(81078)
- 科学(79017)
- 财经(64997)
- 所(63979)
- 中心(61473)
- 江(61058)
- 农(61023)
- 业大(59702)
- 经(59076)
- 研究所(57773)
- 北京(55298)
- 范(52861)
- 经济学(52629)
- 师范(52382)
- 州(49164)
- 院(48561)
- 财经大学(48539)
- 经济学院(47528)
- 基金
- 项目(286767)
- 科学(228045)
- 研究(211685)
- 基金(209960)
- 家(180976)
- 国家(179512)
- 科学基金(156997)
- 社会(135129)
- 社会科(128306)
- 社会科学(128277)
- 省(111918)
- 基金项目(110644)
- 自然(101744)
- 自然科(99445)
- 自然科学(99424)
- 教育(98464)
- 自然科学基金(97658)
- 划(93365)
- 资助(87268)
- 编号(85823)
- 成果(68874)
- 部(63820)
- 重点(63478)
- 创(62241)
- 发(60209)
- 课题(58931)
- 创新(57620)
- 教育部(55726)
- 国家社会(55709)
- 制(55084)
- 期刊
- 济(184195)
- 经济(184195)
- 研究(122877)
- 中国(79621)
- 管理(65189)
- 财(63199)
- 学报(60321)
- 科学(57444)
- 农(54406)
- 大学(47624)
- 教育(46538)
- 学学(44837)
- 技术(39167)
- 融(37738)
- 金融(37738)
- 农业(37254)
- 财经(32436)
- 业经(30666)
- 经济研究(29564)
- 经(27734)
- 问题(23747)
- 技术经济(21460)
- 统计(20679)
- 科技(20436)
- 理论(20343)
- 业(19656)
- 策(19590)
- 商业(19310)
- 图书(19233)
- 现代(18498)
共检索到608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伟 徐康宁 邵军
本文基于2006-2011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发展数据,在明晰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计量方法,从行业总体层面和分行业层面对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所得结论为:首先,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创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这种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其次,从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均呈现出一定的行业差异性,即会随着行业发展的不同特点而展现出不同的作用内涵;第三,从对本土市场规模与各控制变量的交叉作用的回归结果来看,在共同作用于产业创新时,只有外源性资本投入能够对本土市场规模促进产业创新的作用产生正向的激励效应,其余控制变量从现阶段而言还均无法显示出正向的互补作用。最后,基于上述结论,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产业创新 交互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志文 冯帆
基于2001—2016年中国27个制造业行业数据,在测度本土市场规模和创新效率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制造业行业“需求引致创新”功能的发挥及实现机制。研究发现,本土市场规模扩大显著提升制造业行业创新效率,并且在中、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及私营企业中的正向效应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创新效率的正向牵引作用得益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国民经济循环的畅通。进一步分析发现,内生于本土市场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双循环下制造业行业“需求引致创新”功能实现的主要创新范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国胜 胡建军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本土市场的互动效应、市场规模的诱致效应与本土规模市场的终端需求效应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为互动效应能够引导产业升级的需求发现,需求发现通过市场规模的相互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运营支持,终端需求效应通过参与式合作有助于发展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能力。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产业升级应充分利用本土市场规模效应。这就需要建立正确的市场激励机制、加快本土市场发展,鼓励本土企业根植于国内经济的创新,推动本土企业与外来资本联合研发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建华 曾勇
本文探讨了市场规模与新企业进入及行业创新的关系。基于1992年以来国家政策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所带来的三次产业市场规模分化这一外生条件,本文从三次产业各细分行业水平上发现,潜在市场规模对于行业创新(以新企业进入数测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我们的理论模型预示着就业规模对于创新具有两种作用截然相反的"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我们利用国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劳动人口非系统性变化这一条件,对于两种效应哪种占优也进行了经验研究。最后在模型设定、数据处理方面以及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康宁 冯伟
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企业形成创新能力,加快实现技术创新。传统的做法是从国外引进技术,走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种道路没有换来技术,中国企业还是缺乏创新能力。近年来强调自主创新,但发展艰难,中国企业在关键的产业核心技术方面与国外差距过大。本文通过构建简要模型并基于案例的分析,对比研究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不同模式,提出了基于本土市场规模效应的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这种创新的模式内生于本土市场,通过合作的方式,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主要适用于大规模制造的现代产业,可作为中国产业升级的一种战略选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浩昌 李廉水 刘军
本文用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本土市场规模显著促进技术创新,这为我国借助巨大的本土市场规模来推动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分地区比较分析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本土市场规模越大,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也越大。结合当前东部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技术创新 地区差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政 李长英
文章利用1998年~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的方法,研究了本土市场规模对我国高端、中端和低端技术创性能力的影响。结论表明:本土市场规模是决定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控制外商直接投资、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和收入差距等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之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
关键词:
市场规模 技术创新 广义矩估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冯伟
利用中国2001—2011年制造业分行业的发展数据,在运用DEA法测度产业生产率的基础上,基于总体检验和分类检验,研究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所得结论为:总体而言,本土市场规模对于产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在分类别行业层面上,这种推进作用依然存在,只是更多地体现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对于各控制变量而言,其在行业总体层面和分类别行业层面上均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这主要是由行业发展的自身特性与不平衡性所致。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产业生产率 DEA分析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国胜
全球"代工困境"要求本土企业超越代工模式,实现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日益扩张的本土市场规模既为代工企业避免"市场隔层陷阱",获取市场能力提供了可能,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规模效应诱因,并诱导OBM国际品牌厂商与代工企业间的"参与式合作",从而为本土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比较优势。因此,全球代工体系内部产业升级的关键是如何利用本土市场规模的比较优势,诱导代工企业发展技术能力,由专业生产代工过渡到设计、生产代工,并逐步实现自创品牌或发展跨产业代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艳冲
在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出口一直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则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过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出口的数量和质量上,较少涉及其中的技术细节。本文旨在深入挖掘本土市场规模对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潜在影响机制,特别关注研发创新的中介效应,以期为理解和提升服务业出口的技术复杂度提供深刻见解,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战略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冯伟 卞家涛
本文基于斯密的"市场范围"假说,结合我国1990~2011年省级层面的发展数据,运用动态面板估计模型,研究了本土市场规模和地区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其中特别采用了随机前沿模型(SFA)对地区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了测度,所得结论为:无论从总体样本还是分时段样本,本土市场规模对地区技术效率均难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地区技术进步和生产率而言,具有阶段性特征,即本土市场规模对地区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推动作用主要来源于1998年以后的分段样本;同时对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基建设备、对外开放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控制变量的回归,发现它们对地区生产率及其分解会产生异质性的影响。最后,基于这些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先明 马娜
本文基于空间内生增长理论本文基于空间内生增长理论,通过LS模型并结合56个国家1997—2013年国家级层面的发展数据数据,运用门槛估计模型,研究了市场制度差异下的本土市场规模对生产率的影响,其中特别采用了夜间灯光数据对本土市场规模进行测度间灯光数据对本土市场规模进行测度。结果发现:本土市场规模对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这是由于本土市场规模扩张对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市场制度的完备程度这是由于本土市场规模扩张对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市场制度的完备程度;市场制度的完备性影响了本土市场规模对国家间的生产率的差异效应市场规模对国家间的生产率的差异效应。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中本土市场规模发挥的作用也是有显著差异的有显著差异的。在新兴经济体,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效率更为有效,而在发达国家中对技术创新更为有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姜宝 李剑
利用2004-2013年我国快递业数据对本土市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以市场促创新"或"以市场规模驱动创新"的假说在我国快递市场基本不成立。本土市场规模对效率的改进仅有并不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生产率及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此外,资本密度对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为正,而人力资本及研发密度对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为负。从作用机制看,本土市场规模对我国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机制可进一步归纳为聚集和竞争效应,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大伴随着资本密度的提高、人力资本及研发密度的降低,对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产生正向作用,对效率改进产生负向影响。但由于我国快递业市场仍然属...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伟 李嘉佳
文章利用中国省级层面的发展数据,在厘清本土市场规模作用于产业升级基本特征和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考虑了实证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和空间关联性等的影响之后得出如下结论:从总体上来看,增强本土市场规模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从影响机制的内外两个来源来分析,在共同作用于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囿于中国自主创新的滞后性,本土市场规模与技术创新尚未形成有效的耦合提升机制,而借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或倒逼作用,本土市场规模与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形成协同的互促机制。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产业升级 供给侧改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邵晓阳 苏敬勤 于圣睿
本文以1994年至2003年期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对规模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本文研究的时间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存在规模效应,但其成因与国外不同;2、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对股票收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中国的证券市场未达到半强有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