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65)
2023(16438)
2022(14263)
2021(13410)
2020(11115)
2019(25789)
2018(25333)
2017(49250)
2016(26505)
2015(29927)
2014(29687)
2013(29085)
2012(26478)
2011(23809)
2010(23441)
2009(21554)
2008(20970)
2007(18249)
2006(15826)
2005(13904)
作者
(74869)
(62363)
(61773)
(58796)
(39716)
(29840)
(28168)
(24293)
(23801)
(22017)
(21341)
(20826)
(19703)
(19441)
(19198)
(19133)
(18455)
(18452)
(17862)
(17811)
(15253)
(15148)
(14941)
(14271)
(13889)
(13837)
(13649)
(13616)
(12482)
(12098)
学科
(103418)
经济(103264)
管理(81844)
(76089)
(64440)
企业(64440)
方法(49847)
数学(43707)
数学方法(43143)
(29593)
(28085)
中国(26326)
业经(23446)
(22978)
(20898)
(18790)
(18762)
贸易(18750)
财务(18713)
财务管理(18671)
(18228)
地方(18216)
农业(17985)
企业财务(17726)
理论(17506)
(16952)
(16920)
金融(16916)
银行(16909)
技术(16585)
机构
大学(375673)
学院(372222)
(152003)
管理(151016)
经济(148827)
理学(131011)
理学院(129642)
管理学(127389)
管理学院(126718)
研究(121878)
中国(92868)
(78929)
科学(72946)
(72219)
(59473)
(58084)
财经(57893)
中心(56224)
业大(54972)
研究所(53956)
(53166)
(52828)
北京(49341)
(47052)
师范(46585)
经济学(46239)
农业(45386)
(44280)
财经大学(43582)
(42699)
基金
项目(258051)
科学(204154)
基金(189758)
研究(189048)
(165185)
国家(163631)
科学基金(141590)
社会(120169)
社会科(113965)
社会科学(113933)
基金项目(100555)
(98974)
自然(92515)
自然科(90378)
自然科学(90356)
自然科学基金(88733)
教育(87109)
(83433)
资助(78246)
编号(76503)
成果(61519)
(57904)
重点(57161)
(53837)
(53414)
课题(51789)
创新(50297)
教育部(50235)
(49977)
国家社会(49745)
期刊
(162748)
经济(162748)
研究(110067)
中国(69070)
学报(57288)
管理(56551)
(56496)
科学(53308)
(52352)
大学(44662)
学学(42172)
教育(38362)
农业(36240)
(35128)
金融(35128)
技术(32741)
财经(29031)
业经(26135)
经济研究(25410)
(24745)
问题(21103)
理论(18979)
(18712)
图书(17617)
技术经济(17569)
科技(17489)
(17294)
实践(17245)
(17245)
现代(16463)
共检索到541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曼  
期货市场在国家粮食安全激励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粮食安全涉及多方利益,需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在推动各方加大投入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提出了粮食安全激励机制的概念和作用,分析了粮食期货市场实现风险规避和形成真实价格的机制,指出了我国农户现阶段不适合参与期货市场,探讨了粮食期货市场通过消除价格垄断、完善国家储备粮制度、加强国际协作、促进现货市场交易等机制,加强了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颜加勇  
国家储备粮制度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储备粮轮换的低效率、高成本正成为国家储备粮制度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在对国家储备粮轮换机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粮食期货市场的功能,探讨了利用粮食期货市场对国家储备粮轮换机制进行改进的具体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娄源功  
本文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对专项储备粮的规模进行研究。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要素有四个 :满足直接消费、间接消费、比价合理及抵御风险 ;粮食安全的等级介于二级与一级之间。通过对专项储备粮的功能定位 ,设定其目标簇中的主导目标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通过对专项储备粮作用的研究 ,设定其原则束中的基本原则为保证供求平衡。在对影响专项储备规模的基本因素和变量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中国专项储备粮规模数学模型 ,并对计算出的 2 0 0 1年和 2 0 0 5— 2 0 3 0年的专项储备粮规模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东群  唐盛尧  李先德  
亚洲有很多国家粮食不能自给,在目前全球粮食供给偏紧情况下,亚洲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与亚洲国家在粮食安全领域开展了一些合作,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和统一规划、投入更多资金,制定细致可操作的配套措施,促进中国和亚洲国家粮食安全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骏  龚新蜀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和地区的稳定,是中亚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对于部分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中亚国家。依据FAO对粮食安全的定义,本文从粮食生产能力、粮食获取能力以及粮食摄入能力和利用率3个方面分析了中亚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结果表明,除哈萨克斯坦以外,中亚国家的粮食安全尚处于较低水平。针对中亚国家目前所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本文结合中亚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蓉  李亚茹  
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而农产品价格风险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创新型的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工具——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初步探讨了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可能功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蒲明  
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两个重要因素,目前粮食生产的问题不大,而流通环节的制约因素越来越突出。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开始起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其低效率和高成本正成为妨碍我国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而农产品期货市场以其独特的经济功能、科学的交易体系和严格的交割制度,可以促进高效、畅通、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贾金荣  朱捷  
本文从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激励机制入手,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我国粮食生产的激励机制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压力督促型;二是政策奖励型。而在农村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并全面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和随着我国成功入世之后,这两个层次的激励机制基本失灵或存在严重的失灵危机,因此政府必须尽快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机制,以保证我国粮食生产水平的稳定和提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玉洁  
疫情影响下,产业链、供应链、运输链受阻,全球通胀持续升温。国际上,消费、供给、贸易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当前初级农产品国际贸易形势愈加复杂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粮食价格处于十年以来的高位。面对当前及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潜在问题,中国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那就是,紧紧把握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住“脚跟”,守住发展“底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福生  
农地流转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利用,是实现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非农化"、"非粮化"生产行为已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了新的威胁。为此,本文从粮食生产功能区分类管理、生产体系任务分解等方面构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约束机制;从社会化服务、财政补贴、科技支撑等方面构建了"农地农用"、"农地粮用"的粮食生产激励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少坚  程赛楠  
基于协同学理论对海水稻技术扩散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在传统推广系统中加入农业企业主体变量并建立以其为核心的多主体协同扩散模型,发现新的扩散系统具有稳定性和鲁棒性。进一步通过研究多主体协同扩散的动力机制,提出构建中国情境下,海水稻技术创新扩散的战略驱动力和市场拉动力"双轮驱动"模型,以解决我国海水稻持续扩散的动力机制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海水稻技术创新扩散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曾光  刘思禹   熊秋芳  
科学合理的种业审定制度,是保障种源和粮食安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历经多年的改革和完善,极大促进了种业发展,但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相对照,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应在健全品种审定机制、提高品种审定制度的有效供给水平的基础上,完善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激发种业科技创新以培养综合实力强的现代化种业企业,保障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从制度、法律、市场等多层面多维度推动种业振兴,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艳  陈怡冰  李凤廷  刘威  
[目的]通过对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基础的客观评价,确定不同区域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的比较优势和短板制约,为差异化区域发展路径提供依据和支撑。[方法]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法、全局莫兰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20年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产业链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和协调度进行测度。[结果](1)由于其生产环节突出的比较优势,东北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最高,黄淮海平原加工环节比较优势显著,长江中下游平原各环节都不具备比较优势,综合得分最低;(2)粮食生产和加工地理集聚特征显著,得分高的区域分布较为集中,而流通和服务支撑集聚特征不显著;(3)粮食产业链各环节间耦合协调度区域得分排名与综合发展水平一致,其中东北平原耦合协调度最高,且加工环节发展滞后于其它环节,黄淮海平原居中,流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低,以濒临失调型为主。[结论]基于上述横向比较结果,按照“强化优势、补齐短板、重点突出、差异发展”的原则,认为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应分别施行绿色优质生产引领、流通加工一体化和工贸带动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尚旭东  朱守银  段晋苑  
水资源约束下如何有效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是新时代贯彻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政策要求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解决的途径不仅要依靠技术创新与进步、主体节水意识的提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技术扩散提供行之有效的政策配套和供给。通过对粮食主产区试验水肥一体化滴灌在技术效果、投入产出、生态效益三个维度的测算与估计,显示技术应用与推广无论是对微观经营效益,还是对宏观生态效益,都具有突出的技术贡献。但是,设备前期投入大、小规模和兼业农户缺乏动力等现实困境,使得增加技术扩散的政策供给势在必行。有为的政策供给应聚焦在技术扩散上,在适宜的地区,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大水源设施建设、提供购置补贴、强化农技服务、加强主体培育、加大宣传推广等政策手段,为水资源缺乏地区保障粮食供给提供技术扩散和资源保障方面有针对性的政策供给。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樊琦  祁华清  
传统城镇化道路以外延快速扩张和数量增长为主要方式,但随着我国资源环境消耗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加强,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粗放利用、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严重、粮食生产兼业化和老龄化、水土重金属污染等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城镇化与粮食安全不可协调性矛盾凸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唯有推进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转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传统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契机,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从外延粗放扩张向内涵提高的集约型发展转变,从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型的转变,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提出建立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机制,依托新型城镇化发展建立高效粮食生产经营体系,构建新型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