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04)
2023(12295)
2022(10553)
2021(9688)
2020(8329)
2019(19563)
2018(19350)
2017(37744)
2016(19924)
2015(22514)
2014(22630)
2013(22347)
2012(20322)
2011(18100)
2010(17803)
2009(16336)
2008(15850)
2007(13796)
2006(11500)
2005(9868)
作者
(55680)
(46725)
(46503)
(44344)
(29461)
(22384)
(21600)
(18452)
(17623)
(16340)
(15807)
(15649)
(14641)
(14617)
(14526)
(14183)
(14047)
(13939)
(13458)
(13381)
(11344)
(11319)
(11132)
(10624)
(10527)
(10460)
(10217)
(10152)
(9334)
(9309)
学科
(83063)
经济(82978)
管理(57144)
(55715)
(43300)
企业(43300)
方法(42146)
数学(37759)
数学方法(37312)
中国(22775)
(21333)
(20414)
地方(17129)
业经(17020)
(16439)
贸易(16434)
(15928)
(15324)
农业(14282)
(13746)
(12833)
财务(12783)
财务管理(12752)
环境(12407)
理论(12329)
(12314)
企业财务(12033)
技术(11645)
(11363)
银行(11340)
机构
大学(282253)
学院(281610)
(115746)
管理(115038)
经济(113156)
理学(100540)
理学院(99443)
管理学(97739)
管理学院(97202)
研究(87030)
中国(64765)
(57848)
科学(53881)
(50749)
(42656)
中心(42637)
财经(41863)
(41707)
业大(41137)
(40319)
研究所(38210)
(38085)
(36902)
师范(36552)
经济学(35786)
北京(35247)
农业(33738)
经济学院(32597)
(32589)
(31944)
基金
项目(198598)
科学(158346)
基金(146950)
研究(142967)
(127339)
国家(126356)
科学基金(110770)
社会(93135)
社会科(88372)
社会科学(88347)
基金项目(79143)
(77137)
自然(72680)
自然科(71106)
自然科学(71088)
自然科学基金(69788)
教育(65819)
(64875)
资助(58852)
编号(58181)
成果(45232)
重点(44019)
(43951)
(42045)
(41456)
国家社会(38991)
创新(38741)
科研(38687)
教育部(38160)
课题(38073)
期刊
(117960)
经济(117960)
研究(74317)
中国(46516)
学报(40869)
(38992)
科学(38321)
管理(38321)
(36214)
大学(31144)
学学(29221)
技术(24857)
农业(24533)
教育(23782)
(21057)
金融(21057)
业经(20422)
经济研究(19583)
财经(19555)
图书(17716)
问题(17200)
(16813)
商业(14585)
统计(14543)
技术经济(13856)
理论(13587)
(13456)
(13192)
(12771)
资源(12692)
共检索到389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綦慧心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消费者对消费更加注重质量,消费文化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由此新的消费时代随之产生。在此背景下,城市原有的空间具有了消费特性,其转变为消费空间。政府部门对城市空间的规划和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区域的消费者数量及消费活跃度。消费活跃度较高的地区,其土地商业价值和居住价值较高。本文基于交通网络的视角对城市土地利用及交通系统这两者在减少空间冲突、拓展城市消费空间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盛来芳  
通过引入交通网络可靠性这一概念,对原有的城市区位选择模型进行了改进,证明城市交通系统的可靠性已经成为影响居民选择居住、就业和消费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交通网络可靠性的引入对未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杨菲  
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测度了各区位的消费活力。同时,结合北京市道路和轨道交通网络数据以及道路拥堵程度,准确测算了居民在路面道路和轨道交通网络中的“移动速度”,从而估算了城市各区位的市场潜力——有多少居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从北京市各处前往该区位。基于对上述两个变量利用城市多维大数据的精准度量,本文实证检验了市场潜力对各区位消费活力的影响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承良  殷美元  黄丽  
基于强度、介数和紧密度多中心性指标,构建城际交通互补度模型,刻画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间铁路、公路与航空网络的互补性空间格局:中国过半城市为铁路—公路"双轮驱动型",主要连绵呈片状展布于东北、东南沿海及中部地区,以航空为主导交通方式的城市基本呈点状镶嵌于一线或省会城市;铁路与公路互补程度最高,且高值区高度集聚于西部省份,铁路与航空互补度高值区相对集中于东北、中部和西部城市群,以及东部京津冀和珠三角,而公路与航空互补度峰值区分布零散,主要呈点状分布于各省会城市;整体上,综合交通互补度的空间自相关较弱,局部以铁路—公路互补度集聚程度最高,热点区集聚于西南,冷点区则散落分布于多个省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旭梅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进行目标、环境和结构分析: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进行宏观功能定位,从城市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和科技环境四方面分析其外部环境,展开系统内部构成分析并构建网络分析的研究框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麻清源  马金辉  张超  陈正华  
在区域经济中,交通是联系地理空间和区域经济活动的纽带,交通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各地理单元空间相互作用的广度与深度。针对不同交通模式赋以不同的权重,基于最短加权交通网络,提出新的空间权重矩阵构建方法,构建了交通网络空间权重,与各种传统空间权重一起,对比研究甘肃省各县域单元之间的区域经济的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交通网络空间权重生成的空间权重矩阵,能更真实地反映区域间实际的空间过程;甘肃省的区域经济具有空间相关性但不显著,核心城市经济外溢现象不明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古恒宇  周麟  沈体雁  黄梦真  刘子亮  
基于空间句法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以公路网络交通为基础,从全局性公路交通网络评价、局部性公路交通网络评价、公路网络空间协同发展评价等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公路交通网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全局尺度上,区域公路网络形态呈现出集聚的特征,高可达性的路网在空间上的关联较高穿行性路网更为紧密,出现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H-H"集聚区。区域呈现"两轴多节点,网状廊道"的路网形态模式,路网可达性体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2)局部尺度上,区域公路网络形态集聚程度不如全局尺度,主要呈现出"两环一带多节点"的城市层级体系。高可达性路网仅形成以武汉、长沙为主的"H-H"集聚区。(3)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协同度较低,研究区域内空间发展有待进一步整合。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针对性的空间发展对策,通过城市公路交通的重构建立多尺度的网络体系,促进城市群空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城市群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劳昕  王彦博  沈体雁  
本文综合运用交通网络和经济网络来研究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为中国城市体系网络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已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为中心的菱形城市网络基本骨架,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呈现由中心城市向外依次递减的空间圈层结构;相对而言,交通网络有助于推进区域均衡发展,经济网络则有助于形成经济集聚,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可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书红  杨磊  陈西芳  朱敏  
为实现城市群生态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形成交通、经济、生态环境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熵值法对节点功能吸引、功能辐射和碳排放强度进行赋权,通过修正引力模型计算其相互联系强度;将空间结构理论与复杂网络理论相结合,构建多维空间联系网络模型;采取改进INFORMAP算法,从交通、功能和碳排放3方面分别进行区域组团划分;基于组团划分结果,构建超图网络模型,引入邻域超度、邻域影响熵指标识别城市群生态综合交通网络关键节点。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城市群功能和碳排放空间联系呈现“一极多核”的空间分布格局,西安处于核心地位,宝鸡、渭南等地级市核心区也拥有较高影响力;城市群区域组团与行政区划具有差异性,部分区县如侯马、彬州、澄城等脱离上级行政区划约束,形成了独立区域组团;西安、咸阳是城市群生态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的关键节点,且城市群东部节点重要度普遍大于西部节点,因而需重点提升西安—咸阳一体化水平,优化东部节点综合交通结构,完善西部节点交通网络布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汤莹滢  周耀东  
新发展阶段下,交通网络和城市群发展成为带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支撑。本文以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交通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其一,城市的交通网络地位和形态显著影响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位于中心和次级网络的城市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位于网络中介位置的城市则显示出具有一定的空间替代效应。其二,三大城市群交通网络的空间效应因经济和交通网络发展程度不同具有异质性,其中,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地位在弱化,而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作用仍在不断增强;京津冀和珠三角的交通紧密性有助于推动城市间经济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各城市间交通紧密性的空间效应有所弱化,表现为竞争替代关系,但处于中介地位的城市正扮演着调配资源的作用,有助于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马洪伟  周溪召  
应用原有拓扑法获得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利用对偶拓扑法得到交通网络的对偶图,建立交通网络的随机网络模型。定义交通网络的渐近连通可靠性,得到路段连通可靠性、路网规模及整个路网连通可靠性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随机图论、大数定律、渐近方法等证明所得结论;通过实例说明结论的应用价值。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高寒冰  刘洪娟  
以中部战区为背景,构建了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在内的战时战区军事交通网络模型,并基于此模型研究抗毁性和多式联运问题。在研究抗毁性问题时,引入ER随机网络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模型在蓄意攻击下的抗毁性和ER随机网络相当。在研究多式联运问题时,根据战时需要,考虑时间、安全和运量三个主要因素,采用改进Floyd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冯骁  曾俊伟  钱勇生  广晓平  
随着西部城市群城镇化的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部署,我国西部城市群的交通网络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利用K-Means算法和支持向量机,以兰西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内节点城市和城市间联系度进行分类,研究了西部城市群的交通网络结构。在对兰西城市群交通网络结构的研究中发现:兰西城市群内整体经济基础薄弱,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网络内城市联系度不高,兰西城市群内城市分化比较严重。兰西城市群的发展状况在我国西部城市群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兰西城市群特点研究发现西部城市群内交通网络基本成型,但节点城市分化明显且城市联系分布不均。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书红  武亚俊  陈西芳  
为分析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应对攻击时的韧性变化特征,该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韧性城市理论,构建了考虑吸收能力、缓冲能力和可恢复能力3个维度的网络结构韧性评估模型,并通过空间向量模计算网络结构韧性值。基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公路、铁路客运数据构建了城市群客运网络,并借助空间网络分析工具ArcGis和Ucinet探讨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拓扑特征;考虑节点位置及其与周边地区交通的联系,提出了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典型节点选取方法。结果表明:典型节点受到攻击后,网络的缓冲能力都处于较低状态,尤其是蔡家坡站点失效后,网络缓冲能力下降到0.388 9;节点度大的站点失效后,网络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差;普铁站和高铁站失效后对网络结构韧性的影响远大于公路客运站;结合典型节点特征和模拟结果,可针对性地提出网络结构韧性提升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