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47)
- 2023(16978)
- 2022(14679)
- 2021(13727)
- 2020(11345)
- 2019(26276)
- 2018(26063)
- 2017(49661)
- 2016(26835)
- 2015(30317)
- 2014(30071)
- 2013(29539)
- 2012(26996)
- 2011(24242)
- 2010(23944)
- 2009(21813)
- 2008(20825)
- 2007(18027)
- 2006(15852)
- 2005(13229)
- 学科
- 济(106875)
- 经济(106749)
- 管理(72290)
- 业(70327)
- 企(55547)
- 企业(55547)
- 方法(48818)
- 数学(42233)
- 数学方法(41647)
- 农(37129)
- 中国(28754)
- 财(26249)
- 业经(25449)
- 学(25137)
- 地方(24862)
- 农业(24754)
- 制(18564)
- 理论(18502)
- 贸(17189)
- 贸易(17181)
- 和(16538)
- 易(16520)
- 环境(16381)
- 技术(15541)
- 务(15330)
- 财务(15260)
- 财务管理(15224)
- 发(14426)
- 企业财务(14345)
- 融(14262)
- 机构
- 大学(374573)
- 学院(373019)
- 管理(146788)
- 济(143443)
- 经济(140156)
- 理学(128159)
- 理学院(126648)
- 研究(124551)
- 管理学(124161)
- 管理学院(123480)
- 中国(90748)
- 科学(80286)
- 京(79197)
- 农(66778)
- 财(64441)
- 所(61579)
- 业大(59566)
- 中心(57381)
- 研究所(56665)
- 江(54517)
- 财经(51961)
- 农业(51680)
- 范(51484)
- 师范(50937)
- 北京(48977)
- 经(47327)
- 州(46030)
- 院(45932)
- 经济学(43282)
- 师范大学(41309)
- 基金
- 项目(265997)
- 科学(208440)
- 基金(192441)
- 研究(192226)
- 家(168868)
- 国家(167452)
- 科学基金(143555)
- 社会(120495)
- 社会科(113821)
- 社会科学(113788)
- 省(104941)
- 基金项目(102916)
- 自然(94612)
- 自然科(92363)
- 自然科学(92335)
- 自然科学基金(90637)
- 划(88036)
- 教育(87931)
- 编号(78775)
- 资助(78426)
- 成果(62919)
- 重点(59832)
- 部(57639)
- 发(57039)
- 创(54883)
- 课题(53881)
- 创新(51195)
- 科研(51163)
- 国家社会(49337)
- 教育部(49140)
- 期刊
- 济(156681)
- 经济(156681)
- 研究(105618)
- 中国(69885)
- 农(64017)
- 学报(63733)
- 科学(57747)
- 管理(50967)
- 大学(48618)
- 财(48456)
- 学学(45780)
- 农业(43675)
- 教育(42127)
- 技术(32185)
- 融(28565)
- 金融(28565)
- 业经(27896)
- 财经(24471)
- 经济研究(23640)
- 图书(22100)
- 问题(20898)
- 经(20878)
- 业(20465)
- 版(19485)
- 科技(18301)
- 资源(17682)
- 业大(17267)
- 理论(17098)
- 技术经济(16697)
- 现代(16107)
共检索到534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文剑钢 戴嘉瑜
传统村落中的公共空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空间类型,既是村民活动交往的重要场所,又是传承、展现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过去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功能和形态却显得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多样化需求。研究基于有机更新理论与特色建设方法,以湖州和孚镇荻港村为面板,解析传统村落在公共空间中的更新实践,探讨村落公共空间特色营造的有效途径,活化村落人文资源,保持村落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有机更新 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 特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刘祖云
在经历了长时间以乡村衰败为代价的激进城镇化进程后,近年来,有关村庄重建与农村发展的议题开始进入到政界、学界和新闻媒体界的视野。基于后农业税时代下中国乡村发展的背景,文章尝试提出了"村庄重建"的概念框架,并通过对湖州市荻港村田野调查所取得的资料为文本,对村庄重建的实践逻辑与运作模式进行了重点阐释。研究表明,荻港村重建的实践逻辑为资金缺乏与项目产业支持、组织涣散与换届选举、精神空虚与文化复兴、纠纷频发与治安维稳、环境污染与村庄整治;其重建的运作模式为经营乡村是基础,政府支持是关键,市场介入是催化剂。当前,荻港村重建的绩效已充分显现,具体包括农民权益的保障、政府合法性的提升、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以及美丽乡村的呈现。
关键词:
村庄重建 实践逻辑 运作模式 农村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刘祖云
在经历了长时间以乡村衰败为代价的激进城镇化进程后,近年来,有关村庄重建与农村发展的议题开始进入到政界、学界和新闻媒体界的视野。基于后农业税时代下中国乡村发展的背景,文章尝试提出了"村庄重建"的概念框架,并通过对湖州市荻港村田野调查所取得的资料为文本,对村庄重建的实践逻辑与运作模式进行了重点阐释。研究表明,荻港村重建的实践逻辑为资金缺乏与项目产业支持、组织涣散与换届选举、精神空虚与文化复兴、纠纷频发与治安维稳、环境污染与村庄整治;其重建的运作模式为经营乡村是基础,政府支持是关键,市场介入是催化剂。当前,荻港
关键词:
村庄重建 实践逻辑 运作模式 农村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高阳 陈东田 刘丽昀 曹庆义 张永超
以大汶口镇山西街村为例,以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格局及建筑风貌为基础,通过现场调研实证、资料信息搜集、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其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现状进行评价,剖析其文化价值。在文化保护视野下明确点、线、面相结合的传统村落建筑保护与更新策略,以实现文化保护与传统建筑建设的共赢。
关键词:
文化保护 传统村落 保护与更新 山西街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张青松
乡村振兴与转型发展背景下,以有机更新视角探索旅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过程与发展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旅游驱动下中国传统村落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借鉴有机更新理论,并以湖南省十八洞村为例,深入探讨旅游型传统村落有机更新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①基于旅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困境识别和乡村振兴内在发展需求辨识,提出旅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由物质空间更新、社会网络和谐、文化基因延续局部更新到整体更新的实践路径;②2013—2022年,十八洞村人居环境物质空间由产业单一、设施欠缺、环境污损向宜业、宜居、宜游转变;社会网络由关系网络断裂、社会秩序失衡向有机秩序传承、权力场域协调转变;文化基因由文化景观破碎、传承主体流失向聚落“双修”和文化“双创”转变;③十八洞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过程中,主体培育、动力激活、党建引领、政策保障、创新驱动机制协同,推动人居环境由单向局部更新转向多维整体更新,扎实筑牢了乡村振兴的空间、社会、文化基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项慧燕 何峰 周国华 邹明霞
从系统性和综合性视角来分析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不仅可以为农户可持续生计构建和减缓贫困提供决策支撑,而且有助于理解传统村落空心化和衰落的内在原因,并为激发传统村落内生发展动力提供科学决策。论文基于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并结合传统村落作为活态遗产的特殊属性,从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结构与过程转变、生计结果5个方面构建了旅游开发背景下传统村落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永兴县板梁村、苏仙区坳上村和桂阳县阳山村4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郴州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传统村落的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沙洲村处于较高水平,其余3个处于中等水平;(2)传统村落中参与旅游的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明显高于未参与旅游农户,参与旅游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而且还有助于农户理解有关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政策制度,增加农户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农户的文化自信;(3)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较匮乏,农户生计策略多样性不足,农户参与旅游意愿不高,政府和旅游企业旅游带动作用较弱等是阻碍郴州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关键因素,应通过优化农户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质量与结构,鼓励农户积极参与旅游,加强政府和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等来提升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洪雷 韦震 唐卫宁 居水木
特色小镇的核心问题是产业问题,做好特色小镇产业顶层规划是特色小镇协调发展的前提,良好的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文章总结了特色小镇产业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特色小镇产业的生态位特征,建立了特色小镇产业的动态演化路径。提出特色小镇之间的三种生态位关系,通过测算特色小镇的生态位重叠度评价特色小镇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以湖州市的特色小镇为例,测算湖州市的特色小镇间的产业生态位重叠度,结果显示:湖州市特色小镇产业总体生态位重叠度较低,但部分小镇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度较高,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发展现象。对于重叠度较高的小镇进一步测算生态位值,得出相关小镇的产业竞争力,最后提出特色小镇的发展政策建议。
关键词:
特色小镇 产业 生态位 协调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德胤
特色小镇,由"特色"和"小镇"两个词组成。小镇是什么?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说,镇是指县和县级市以下的行政区划基层单位。镇和乡有区别,一般来说,镇的区域面积比较大,人口比较多,尤其要有较多的非农业人口。主管部门虽然没有规定小镇一定要符合镇的行政区划,但是从已经公布的特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窦银娣 李萍萍 李伯华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解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征、修复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对传统村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了文本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等,结合了图式语言理论,以坪坦村为例构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图式语言体系,对公共空间特征进行解构,提出景观修复策略。研究表明:1)以图式语言理论为基础,构建坪坦村公共空间图式语言体系。通过解构分析坪坦村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得出了75种图式语汇,解构公共空间秩序法则得出了相邻、相交等词法与秩序性、时间性和本土性等句法,解构公共空间生长环境得出了自然、社会和文化语境。2)坪坦村公共空间表现出特征极为突出的侗族特色:公共空间布局中自然环境与传统建筑情景交融;生产、生活与精神公共空间场所互动共生;公共空间节点多维嵌套,层次丰富。3)图式语言视角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修复路径:按“字—词—词组”层层递进织补空间元素;按“时间—空间—情感”循序渐进构建空间秩序;按“完善—修缮—重构”滚动式表达空间意境。研究通过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图式解析和特征解构,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修复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孔亚暐 张建华 赵斌 刘润东
新型城镇化目标是建立结构有序、功能互补的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以"城乡均质化"为目标的农村空间整合与优化,将成为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必由途径。泉水村落是北方存在岩溶地下水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聚落类型,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对泉水资源的综合价值利用是泉水村落空间格局多样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于泉水资源各种价值的层次化利用分析,分别从生活、生产、生态与景观角度研究典型村落的空间格局类型与特征,指出在村落现代化功能植入与泉水资源综合价值永续利用的结合中,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活态拓展空间格局是泉水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莹 肖大威 王玉顺
空间句法(Space Syntax)在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几何结构与发生其上的社会文化活动之关联性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借鉴Bill和Julienne提出的空间图论的分析方法,对梅州客家传统村落进行拓扑空间划分,建立空间结构模型。以梅县南口镇侨乡村为例,通过空间领域、社会结构、活动与公共空间三方面的拓扑空间结构图论分析,以更直观、全面的方式发掘和解释空间建构的社会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钰彬 李斌
乡村振兴背景下,多元主体参与城乡协作,但目前乡村建设仍是以“自上而下”为主,易造成资源配置不当、村民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文章基于参与式行动研究,以传统村落L村为例,运用问卷、访谈及图绘等方法,分析了乡村更新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角色转换、工作内容、参与方式及相互作用。文章指出,研究团队转变为更新过程的组织者、协调者;村民不是被动接受方案,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议者,研究团队与村民相互支持形成较均衡的协作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韶颖 杨钰琪 汤众 陈佳琪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型传统村落风貌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预防性保护理念的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潮州市狮峰村为例,结合乡村低成本、低技术门槛的需求,从基于地理和文化特征的风险识别,到村落整体风貌和建筑遗产的风险评估与日常维护,探索一套适用于传统村落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方案。
关键词:
预防性保护 传统村落 旅游型 潮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霞 金晓玲 胡希军
在理解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含义的基础上,归纳出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的两大类型:物态空间和意态空间,进而分析了村民公共交往活动的情感基础和交往空间的尺度性、模糊性、场所性和序列性,并提出村民公共交往空间的传承建议,以期对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公共交往空间 传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窦银娣 刘悦滢 李伯华
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功能属性与结构特征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探索其更新演进的行动逻辑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行动科学理论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与行动逻辑表达式的耦合关系,构建了有机更新的行动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研究表明:(1)行动逻辑表达式的三个要素“主体、场合、行动”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行动主体、行动领域、行动本身”之间存在明显的要素耦合关系。(2)以多元主体视角为研究起点,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从需求、系统、时间、空间四个维度构建行动逻辑框架,梳理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内在逻辑规律。(3)将需求协调逻辑、系统互促逻辑、时间控制逻辑、空间支撑逻辑作为基点,形成了“主体需求协调与主体治理协同、主体系统升级与主体关系重构、更新时序控制与更新节律平衡、空间更新优化与场域资本互动”的优化路径。本文以探究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行动逻辑的未来演变趋向,形成具有客观性、能动性与规律性特征的行动路径,为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理论框架和创新路径提供了经验借鉴与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吴越文化区为例
传统小村落的大保护观——以贵州为例
区域视角下传统村落组群风貌的空间特征——以丽水市传统村落为例
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度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例
文化交流背景下乐安县传统村落及建筑地域特色研究——以珠溪村为例
基于“三生”空间的传统村落旅游适应性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
特色小镇PPP模式物有所值(VFM)评价研究——以湖州特色小镇为例
细胞视角下的村落有机体空间肌理结构解析——以福建龙岩培田村和湖南怀化皇都侗寨为例
基于量化分析和公众感知的传统村落色彩景观优化研究——以闽南蟳埔村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认知——以杭州市芹川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