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6)
2023(13016)
2022(11124)
2021(10207)
2020(8868)
2019(20233)
2018(20017)
2017(38086)
2016(20789)
2015(23105)
2014(22980)
2013(22486)
2012(20443)
2011(18246)
2010(17823)
2009(16389)
2008(15867)
2007(13919)
2006(11489)
2005(9743)
作者
(61550)
(51706)
(51547)
(48824)
(32510)
(25167)
(23401)
(20475)
(19463)
(18008)
(17385)
(17230)
(16337)
(16315)
(16194)
(15899)
(15878)
(15439)
(14816)
(14783)
(13019)
(12537)
(12199)
(11845)
(11701)
(11463)
(11354)
(11292)
(10563)
(10471)
学科
(83128)
经济(83042)
管理(60143)
(58294)
(47935)
企业(47935)
方法(44352)
数学(40055)
数学方法(39562)
(22995)
(21890)
中国(19151)
(17571)
贸易(17568)
(17411)
业经(17407)
(17098)
(15310)
财务(15266)
财务管理(15232)
地方(14905)
农业(14679)
企业财务(14457)
(13701)
技术(13034)
环境(12280)
(11904)
(11685)
理论(11645)
银行(11550)
机构
大学(293980)
学院(293592)
(118445)
管理(116242)
经济(116207)
理学(102499)
理学院(101400)
管理学(99507)
管理学院(98984)
研究(94241)
中国(69189)
科学(62178)
(59696)
(57970)
(51940)
业大(51229)
(47926)
农业(46596)
中心(45303)
研究所(44483)
财经(42819)
(41726)
(39106)
经济学(36630)
北京(35940)
(35285)
师范(34717)
(33926)
经济学院(33527)
(32840)
基金
项目(211938)
科学(166208)
基金(156125)
研究(144089)
(139696)
国家(138619)
科学基金(118504)
社会(92298)
社会科(87698)
社会科学(87671)
基金项目(83728)
(83673)
自然(81109)
自然科(79317)
自然科学(79290)
自然科学基金(77891)
(71057)
教育(66900)
资助(63539)
编号(56004)
重点(48203)
(46471)
(44584)
(44327)
成果(42755)
科研(42606)
计划(42203)
创新(41755)
教育部(39344)
大学(39056)
期刊
(114343)
经济(114343)
研究(72216)
学报(54871)
(50243)
中国(47910)
科学(47330)
(41266)
大学(40153)
管理(39474)
学学(38646)
农业(34026)
技术(25149)
教育(22535)
(22012)
金融(22012)
财经(20517)
业经(19605)
经济研究(19268)
(18859)
(17508)
问题(15890)
(15778)
统计(14893)
科技(14524)
业大(14477)
技术经济(14451)
(13953)
商业(13779)
理论(13160)
共检索到397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江照  毛金梅  王建友  韩宏伟  刘凤兰  王琴  李勇  
以轮台小白杏为研究对象,通过果园积温及果实的品质变化,研究了有效积温对果皮颜色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及糖酸比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除果皮的颜色L值和B值外,其它都与有效积温有着很高的相关性;通过控制积温影响对小白杏果实品质各性状之间的偏相关分析,A值仅与总酸之间的相关性不具有显著性,与L值和B值的正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性,与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的正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根据逐步递减法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y=-266.621+13.519x1+46.6x2-4.851x3(y为有效积温,x1、x2、x3分别为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A值)。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安晓芹  廖康  孙慧瑛  刘娟  李永闲  廖小龙  王云  
以‘轮台白杏’Armeniaca vulgaris‘Luntaibaixing’与26个新疆杏品种进行正反交,探讨不同品种授粉对‘轮台白杏’坐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授粉均提高了‘轮台白杏’坐果率,以‘卡巴克胡安娜’‘Kabake-huanna’,‘伊犁阿克玉吕克’‘Yiliakeyulvke’,‘特尔湾玉吕克’‘Teerwanyulvke’等品种效果为佳,但反交中经‘轮台白杏’授粉,仅有‘库车白杏’‘Kuchebaixing’等8个品种的坐果率有所增加,其余品种坐果率则低于自然授粉;与自然授粉所得果实比较,‘轮台白杏’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明  王中柱  王保家  
使用每 10年为 1个年代段 ,对湖北省气温和有效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80年代以来 ,湖北省气候变化的特点是冬季变暖夏季变凉。水稻生育期间有效积温变化是山区以减少为主 ,平原地区以增加为主。 1980年以后水稻生育期内有效积温的年际波动比 1980年以前大 ,在气候偏冷年份将导致有效积温严重不足 ,水稻生育期延长 ;在气候偏暖年份 ,则出现生育期缩短 ,对水稻品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帅  张勃  马彬  候启  何航  
为了解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种植区域的影响,基于5日滑动平均、累积距平、MK检验、多元回归插值方法,选用格点数据对中国农业热量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10℃有效积温整体呈上升趋势,且≥5℃整体升幅更为显著,两者升幅均表现为南方地区最大,北方次之,青藏高原最小,秦巴山区积温呈现下降现象。(2)在空间分布上,≥5℃、≥10℃有效积温整体表现出自南向北随纬度更替变化的地带性分布和自东向西随海拔变化的阶梯状分布,东、中部地区受纬度影响明显,西部地区受海拔影响强于纬度。适宜喜凉作物种植的区域远大于喜温作物的适宜种植面积。(3)≥5℃、≥10℃有效积温均在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5℃、≥10℃各积温带界线呈现向北、向高海拔移动的趋势,积温整体升高。南方地区≥5℃、≥10℃积温增幅整体大于北方,青藏高原及高山山区增幅最小,秦岭地区积温增幅为负。(4)≥5℃、≥10℃有效积温初始日(结束日)整体呈提前(推迟)现象,且多数格点提前(推迟)日数在0~10 d以内,持续时间在突变后整体延长。青藏高原≥5℃、≥10℃积温初始日(结束日)提前(推迟)天数最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静  任佰朝  赵斌  刘鹏  杨今胜  张吉旺  
【目的】在当前气候变化和夏玉米品种更替的背景下,如何调整品种和播种期以适应当地有效积温的变化对夏玉米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产量形成对播期的响应,以期为当地适宜播期和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9年,共选用3个中早熟夏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京农科728(JNK728)、登海618(DH618),3个中晚熟品种郑单958(ZD958)、登海605(DH605)、先玉335(XY335)作为试验材料,并设置6月5日(E)、6月15日(N)、6月25日(L)3个播期,探讨播期对不同熟期夏玉米授粉结实和产量形成等的影响。【结果】播期推迟至6月25日,各品种千粒重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显著降低,产量下降。与6月25日播种中晚熟品种相比,6月5日播种,产量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分别增加28.81%和16.24%;与6月25日播种中早熟品种相比,6月15日播种,产量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分别增加18.92%和14.66%。随播期推迟,不同品种全生育期有效积温降低1.21%—10.62%,中晚熟品种的降幅大于中早熟品种;中早熟品种总结实率降低6.25%—19.94%,中晚熟品种总结实率降低8.11%—27.32%,中晚熟品种的降幅大于中早熟品种;不同品种空秆率增高1.42%—14.72%,与品种熟期无关;中早熟品种收获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变幅在15.91%—20.23%,中晚熟品种收获指数降幅在2.36%—27.69%。不同品种产量与有效积温呈正相关,且吐丝期—成熟期有效积温与产量的关系更密切;有效积温、收获指数、总结实率、全生育期天数4个因素中,中早熟品种的产量与收获指数、总结实率的关系更密切,而中晚熟品种的产量与有效积温、收获指数的相关性更强;中早熟品种的有效积温与全生育期天数的相关性强于其与总结实率、收获指数和产量的相关性,而中晚熟品种的有效积温与产量的相关性强于其与收获指数、总结实率和全生育期天数的相关性。【结论】中早熟品种产量受有效积温限制较小,1 700℃·d左右的全生育期有效积温更有利于保证其较高的结实率和收获指数,进而获得高产;中晚熟品种产量受有效积温限制较大,1 800℃·d以上的有效积温更有利于其产量的增加。在当地气候条件下,6月5日左右播种中晚熟品种、6月15日左右播种中早熟品种,有利于获得较高产量且提高有效积温生产效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在10~30℃之间的5种恒温下观测了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taiwanus的发育历期,测得其1~4龄若蚜及全若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 76℃,9 24℃,7 28℃,6 45℃和8 10℃,有效积温分别为19 66d·℃,19 88d·℃,28 52d·℃,36 49d·℃和115 82d·℃,可供当地预测该蚜虫发生代数和发生期参考。表2参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环照  陈金安  徐运清  盛继群  
研究了双带夜蛾NarangaaenescensMoore在实验室条件和稻田自然变温条件下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 18~ 34℃范围内设置 6个温度处理对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在 18~ 32℃之间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均呈直线关系。用直线回归法测得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0 .5 0 ,9.2 3,12 .0 2 ,12 .2 6℃ ,有效积温分别为 6 0 .0 7,348.5 4 ,91.92 ,2 9.2 9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0 .0 7℃ ,有效积温为 5 5 8.36日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荣秀兰  周兴苗  雷朝亮  谢联耀  
在室内外分别对苎麻赤蛱蝶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在恒温条件下利用直线回归法对苎麻赤蛱蝶各虫态的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8±0.25)℃,有效积温为(38.7±13.00)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4±0.40)℃,有效积温为(186.7±6.50)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0±0.04)℃,有效积温为(78.2±0.29)日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玉  孙嵬  董辉  丛斌  白鸿岩  类成平  胡志凤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21,25,28,31,34℃5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对其各虫态(龄)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用线性方程拟合了黄胫小车蝗发育速率与温度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本试验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黄胫小车蝗各虫态(龄)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蝗卵、1~5龄蝗蝻、整个蝗蝻期、雌成虫期、雄成虫期、雌虫全世代及雄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5.57,17.22,17.04,17.19℃,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振德  田小青  赵博光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柳蓝叶甲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柳蓝叶甲的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9、10.33、11.26、11.38℃,有效积温分别为43.04、132.86、38.74、74.95 d.℃;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11℃,有效积温为317.87 d.℃;柳蓝叶甲在南京市年发生代数的预测值为8.36~8.91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书钦  诸叶平  刘海龙  李世娟  刘升平  张红英  高伟  
【目的】基于有效积温,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小麦生长模型与形态模型的有机结合,真实表达环境因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最终实现小麦生长过程的三维可视化,为小麦作物生长动态预测、栽培管理调控、作物株型设计等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天津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衡观35、济麦22和衡4399为材料,于2015—2016年冬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采集各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叶长和最大叶宽等形态数据,通过分析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形态数据和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用Logistic方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艾洪木  林勇  谢宝林  林乃铨  
橄榄星室木虱是橄榄的重要害虫之一 .本研究测定了橄榄星室木虱的发育起点温度 :卵 (7.1 61 6± 1 .0 873 )℃、一龄若虫 (6.0 1 0 1± 1 .42 5 7)℃、二龄若虫 (6.760 3± 1 .6978)℃ ,三龄若虫 (5 .40 3 1± 1 .0 5 78)℃、四龄若虫 -拟蛹 (6.5 62 5± 1 .3 3 5 4)℃、成虫产卵前期 (6.8440± 1 .0 3 60 )℃、全世代 (6.1 62 9± 1 .4883 )℃ ;有效积温 :卵 (1 89.9493± 1 4.7983 )℃、一龄若虫(1 1 9.3 81 6± 6.2 784)℃、二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成刚  张卫光  乔鲁芹  孙绪艮  王志勇  
研究东方真叶螨的生物学特性、有效积温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2·5~27·5℃范围内,雌成螨寿命8~10d,雄成螨寿命4~6d。雌成螨有明显的“护卵”习性。分别用最小二乘方法、直线回归法、最小变异系数法和直接最优法计算了该螨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并预测了年发生代数。4种方法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该螨1年有2次发生高峰:第1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次在9月中旬至下旬,以第1次高峰螨口数量最大,危害最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兆麟  贾凤友  
松毛虫是具明显滞育阶段的昆虫,决定滞育的关键因子是光周,只有在充分考虑松毛虫光周滞育这一生物学特性的前提下,有效积温法则在预测松毛虫发生世代和发生期上才能得到正确的应用。建议对象松毛虫这样的害虫应制订出规范化的有效积温测定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Through experiment, the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for development of \%Chouioia cunea\% Yang (Hymenoptera:Eulophidae), a powerful pupa endoparasitoid of the intruded insect pest-fall webworm, \%Hyphantria cunea\% Drury (Lepidoptera:Arctiidae), are 365.12 degre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