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55)
- 2023(7870)
- 2022(6816)
- 2021(6465)
- 2020(5559)
- 2019(12514)
- 2018(12315)
- 2017(23791)
- 2016(12638)
- 2015(13920)
- 2014(13370)
- 2013(12908)
- 2012(11482)
- 2011(9920)
- 2010(9421)
- 2009(8113)
- 2008(7595)
- 2007(5904)
- 2006(4658)
- 2005(3566)
- 学科
- 济(47848)
- 经济(47802)
- 管理(35601)
- 业(32833)
- 企(27317)
- 企业(27317)
- 方法(27024)
- 数学(24752)
- 数学方法(24319)
- 财(13360)
- 农(11559)
- 中国(11231)
- 业经(9562)
- 学(9504)
- 务(8991)
- 财务(8958)
- 财务管理(8939)
- 企业财务(8432)
- 地方(8307)
- 贸(7983)
- 贸易(7978)
- 易(7780)
- 农业(7773)
- 技术(7580)
- 环境(7269)
- 制(6921)
- 和(6906)
- 理论(6880)
- 划(6557)
- 融(5710)
- 机构
- 大学(161962)
- 学院(161724)
- 管理(66085)
- 济(64662)
- 经济(63467)
- 理学(58696)
- 理学院(58090)
- 管理学(56791)
- 管理学院(56475)
- 研究(49858)
- 中国(36765)
- 京(32796)
- 科学(31860)
- 财(28486)
- 农(26851)
- 业大(26653)
- 中心(24195)
- 财经(23702)
- 所(23036)
- 江(22103)
- 经(21835)
- 研究所(21405)
- 农业(21254)
- 经济学(20302)
- 院(19372)
- 范(19325)
- 北京(19318)
- 师范(19104)
- 经济学院(18568)
- 财经大学(18046)
- 基金
- 项目(124245)
- 科学(99181)
- 基金(93154)
- 研究(86902)
- 家(82382)
- 国家(81789)
- 科学基金(71575)
- 社会(56088)
- 社会科(53380)
- 社会科学(53369)
- 基金项目(49957)
- 自然(48702)
- 省(47904)
- 自然科(47648)
- 自然科学(47638)
- 自然科学基金(46738)
- 划(41359)
- 教育(40513)
- 资助(37460)
- 编号(33570)
- 重点(28166)
- 部(27580)
- 创(26717)
- 发(25986)
- 创新(25079)
- 科研(24959)
- 成果(24613)
- 国家社会(24132)
- 计划(23896)
- 教育部(23849)
共检索到216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信增 焦峰
【目的】研究有序聚类法在土壤水分剖面划分中的应用。【方法】在黄土高原丘陵区陕西省安塞县,以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果园用地和天然草地等4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测定4种用地类型0~500 cm土层(每20 cm为1层,共25层)的土壤水分含量,然后采用有序聚类法对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剖面进行分层。【结果】从专业角度无法确定最优分类数K时,可以利用碎石图来确定,对全部样本进行分类并作碎石图可知,当K=4时,有序分割达到最优;对土地利用类型而言,土壤水分剖面总体可划分为水分弱利用层、根系集中层、强烈耗水层、水分调节层等4层,中间2层又可简单地归结为土壤水分利用层。【结论】基于有序聚类法划分的土壤...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有序分类法 土壤水分 分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 毕华兴 李笑吟 郭孟霞 刘鑫 林靓靓 郭超颖
针对现阶段土壤水分动态研究中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分层方法所存在的数学理论依据不足的问题,应用有序聚类法中次序不变性的特点,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吉县刺槐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个样地0~200 cm土壤水分的定位观测,将土壤水分垂直剖面进行了分层.研究结果表明,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0~20 cm)、土壤水分利用层(20~100 cm)、土壤水分调节层(100 cm以下).通过与现有的同类研究对比,有序聚类法分类结果与其他分类结果较为吻合,表明有序聚类法在严密的数学理论基础上,结合了土壤水分层次的有序性,是土壤水分分层研究的创新.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水分动态 有序聚类法 刺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宇瑞 马道坤 何权 赵燕东
该文探讨了一种基于介电原理的、可实时测量土壤水分剖面分布的套筒式结构土壤水分传感器.由于麦克思维尔方程对边缘电磁场分布求解的局限性,研究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技术路线:①借助于超高频矢量网络分析仪与有机标定液体相结合的办法分析传感器的高频特征参数;②根据获取的高频特征参数优化电路结构设计;③实验室环境下应用不同容积含水率的土样进行相关检验;④进一步分析套筒壁厚的影响;⑤针对一个由三种不同含水率构成的土柱进行穿层试验.试验数据统计分析表明,该传感器归一化频偏指数与土壤容积含水率之间呈线性关系.
关键词:
土壤水分 介电常数 测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佩敏 熊勤学
了解农田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对反演涝渍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ASAR GM数据特点提出了在没有地面观测数据地区农田大尺度土壤水分的反演方法,即运用MODIS NDVI数据(空间分辨率为250m)的农田作物时序特征提取土地利用现状,并以此来校正ASAR GM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km)中的混合像素;利用大面积降水后土壤表层湿度水平差异不大的特点,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获取水云模型中的经验系数,运用水云模型将植被和土壤对后向散射的贡献区分开;在获得一个地方长时间土壤后向散射系数空间分布集后,假设其土壤粗糙度不变的情况下,其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表层湿度成正比,运用其时序特征计算出其土壤表层相对体积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静
微波遥感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区域尺度表层土壤水分的观测,但是与生态、水文和农业等领域更密切相关的是深层土壤水分,如何实现由表层土壤水分估算深层土壤水分仍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利用中国区域2 121个土壤水分观测站点的多层土壤水分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基于10 cm土壤水分,应用指数滤波法分别估算20、30、40和50 cm深度的土壤水分。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指数滤波法的估算精度逐渐下降,NSE(纳什效率系数)中值对应4个深度分别为0.76、0.54、0.39和0.28,R~2(决定系数)中值分别为0.86、0.73、0.64和0.59,RMSE(均方根误差)中值分别为0.023、0.027、0.028和0.028 m~3/m~3;2)由2 121个土壤水分站点率定得到的站点最佳T值(表征土壤水分从表层运移至深层的时间)的中值估算深层土壤水分具有可行性,尤其估算浅层(如20 cm)土壤水分时,估算结果与用最佳T值相比,93%的站点NSE差值<0.05,82%的站点RMSE差值<0.001;3)表层和深层土壤水分的相关性越好,指数滤波法的估算精度越高。综上,指数滤波法在中国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中国区域T的中值,可以作为指数滤波法在中国区域应用的参考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帆 张富 马立鹏 邢自生 刘民兰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是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采取径流调控工程发展径流林业是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增加局地供水的有效途径;所以对甘肃省定西市荒山造林实施的隔坡水平阶径流调控工程,在最大与最小降雨年份对土壤水分、植被生长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干旱条件下,隔坡水平阶与对照区、隔坡与水平阶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率呈现出规律变化,对照区略高于隔坡水平阶,水平阶区域均高于隔坡区域,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在持续受旱的情况下,柠条林及对照区土壤水分处于低位运行,土壤含水率平均只有5%左右。今后还需再加大径流调控工程设计的聚流比,加强径流调控工程的养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东媛 张洪江 王伟 吕文星 王幸
本文对重庆四面山林地土壤持水、蓄水和水分渗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土壤具有较好的持水与蓄水功能,其土壤饱和持水量与非毛管持水量分别为274.43、66.05t/hm2;有效蓄水容量针阔混交天然次生林为107.82t/hm2,人工林为123.36t/hm2。阔叶林土壤渗透能力较强,其次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土壤水分初渗速率与稳渗速率,天然次生林为46.500与3.257mm/min,人工林为37.917与2.088mm/min。Horton渗透模型对研究区内林地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的拟合程度较好,r为0.959。天然次生林土壤持水性、蓄水性和渗透性优于人工林,应加强对人工林的管理...
关键词:
林地土壤 持水量 蓄水容量 渗透特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邓恒芳 王克勤
通过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石榴Punica granatum叶片光合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都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降低,二者的变化基本一致。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都是典型的“双峰”型曲线,且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也表明土壤含水量为19.14%~13.23%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与气孔因素有关。图4表1参19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韵珠 王凤仙
阐述了土壤水分/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涵义及其表达式。分析了大田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土壤水氮状况和产量、利用效率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土壤水分和氮素的周年消耗特征。并应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对小麦-玉米的水氮管理措施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氮素 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强 孙向阳 张广才
论述了国内外在土壤水分入渗方程模拟、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和SPAC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沙地水分研究所采用的主要观点由形态学观点转到了能态学观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测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数值模拟得以广泛的发展。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 SPAC 数值模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杜辉 陶雪娟 朱玉英
土壤水分特性受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容重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为更好地了解施用生物有机肥培养的土壤水分特性,通过对室内培养的土壤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容重下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常数以及水分有效性的影响,并利用VG模型进行参数求解。结果表明:VG模型能较好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在相同容重不同处理条件下,施加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有效微生物群)有机肥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其次是施加土壤改良剂,最小的是不加任何试剂;在施加EM原液处理中,随着EM原液稀释浓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在相同处理不同容重条件下,随着容重的增大,土壤持水性和土壤水分有效性不断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庆荣 李玉山
采用田间模拟土柱试验方法,利用作物产量一水分关系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了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有效性动态规律,在田间持水量的95%到55%的土壤湿度范围内,随着土壤湿度的不断降低,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按抛物线规律递减,而且有效性递减的速率越来越快。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的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了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易吸性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有效性动态规律与土壤水分易吸性动态规律是相同的。本文还简析了土壤水分有效性与土壤水分易吸性相一致或相似的条件。
关键词:
土壤水分有效性 土壤水易吸性 数学模型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雨诗 刘目兴 易军
土壤水分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的重要因子,降水作为土壤水分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定量认识两者的关系对深入了解土壤水分入渗及产流汇流等生态水文效应和区域水平衡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了2018年—2019 年三峡山地大老岭林区典型小流域土壤含水量和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降水过程无显著自相关性,而土壤含水量呈现高度自相关性,且随时间尺度缩小不断增强;2)降水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同消同涨,两者之间存在协相关关系,月尺度上土壤含水量与降水相关性较弱,日尺度上二者相关性呈明显的“单锋型”,小时尺度上降水序列和土壤水分序列相关性在降雨事件发生后2~4 h最显著;降雨72 h后,各深度土层相关系数差异明显减小。3)在不同时间尺度下,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含水量与降水的协相关性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与降水的相关性降低,且水分变化对降雨滞后性增加。4)不同坡位土壤水分与降水的协相关性差异显著。坡下土壤含水量对降水的响应强烈,而坡上两者相关系数偏低。5)土壤水分序列与降水序列协相关性在不同时间尺度有所差异,小时尺度和天尺度两者协相关性较为显著且均随着时间推移呈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而月尺度两者相关性则表现为随滞后时间距增加而单调递减趋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东周 范志平 王红 孙学凯 高俊刚 曾德慧 张新厚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大气环流和全球水文循环,进而导致全球的降水格局发生变化,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变土壤的水分状况,关于土壤水分状况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理的研究对于预测未来土壤碳储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系统分析了土壤水分是怎样影响土壤呼吸的各组成部分的,并简单介绍了土壤水分对Q10值的影响,最后针对当前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加以展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文华 吴万兴 张忠良 鲁周民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日光温室内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 ,生长在黄绵土和沙盖黄土上的 1年生仁用杏苗的水分特征和生长特征。结果表明 ,在 2个土类上 ,叶水势、叶相对含水率和单株耗水量均随土壤水分的降低而降低 ,其中各处理间的单株耗水量差异显著 ;叶片饱和亏、保水力和水分利用率随土壤干旱胁迫的加剧而有所提高 ,各处理间的水分利用率差异显著 ;地径、枝长、根干重、茎干重、茎重比、根重比和生物量等生长特征指标也随土壤水分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 ,除生物量指标外 ,其余指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土壤含水量达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 2 %以上时 ,才有较大的生物量 ;黄绵土较沙盖黄土上的仁用杏耐旱性强 ,生长量大。
关键词:
仁用杏 水分特征 耗水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