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7)
- 2023(10958)
- 2022(9338)
- 2021(8536)
- 2020(7323)
- 2019(17008)
- 2018(16585)
- 2017(31665)
- 2016(17186)
- 2015(19294)
- 2014(19345)
- 2013(18794)
- 2012(17223)
- 2011(15223)
- 2010(14868)
- 2009(13685)
- 2008(13332)
- 2007(11836)
- 2006(9608)
- 2005(8303)
- 学科
- 济(71797)
- 经济(71730)
- 管理(50555)
- 业(47836)
- 企(39312)
- 企业(39312)
- 方法(38736)
- 数学(34991)
- 数学方法(34554)
- 财(19719)
- 农(18452)
- 中国(16942)
- 业经(14862)
- 学(13477)
- 务(13377)
- 贸(13369)
- 贸易(13363)
- 财务(13333)
- 财务管理(13303)
- 地方(13205)
- 易(13012)
- 企业财务(12640)
- 农业(12378)
- 制(11444)
- 和(10530)
- 环境(10413)
- 技术(10353)
- 理论(10283)
- 银(9796)
- 银行(9772)
- 机构
- 大学(242138)
- 学院(241393)
- 济(99153)
- 管理(98198)
- 经济(97221)
- 理学(85985)
- 理学院(85078)
- 管理学(83515)
- 管理学院(83057)
- 研究(74677)
- 中国(56313)
- 京(49222)
- 科学(46705)
- 财(44458)
- 农(39798)
- 业大(37345)
- 中心(37195)
- 财经(36491)
- 所(36237)
- 江(34830)
- 研究所(33241)
- 经(33174)
- 农业(31651)
- 经济学(30769)
- 范(30273)
- 师范(29949)
- 北京(29861)
- 经济学院(28147)
- 州(27369)
- 财经大学(27281)
- 基金
- 项目(170631)
- 科学(135272)
- 基金(125634)
- 研究(122291)
- 家(109487)
- 国家(108652)
- 科学基金(94587)
- 社会(78160)
- 社会科(74366)
- 社会科学(74343)
- 基金项目(67079)
- 省(66877)
- 自然(62531)
- 自然科(61147)
- 自然科学(61130)
- 自然科学基金(60019)
- 教育(57066)
- 划(56370)
- 资助(51131)
- 编号(49644)
- 成果(38763)
- 重点(38393)
- 部(38004)
- 发(35992)
- 创(35697)
- 科研(33827)
- 创新(33418)
- 课题(32849)
- 国家社会(32824)
- 教育部(32753)
共检索到332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聂斌 胡雪 王曦
空气质量数据具有在时间上连续、空间上相关的特点,这提高了异常点识别的难度。本文提出在时间维度上运用移动平均法,在空间维度上运用反距离加权法对观测值进行预测并求残差的解决思路,从而将时空数据的异常点识别问题转化为二维残差值的异常点检测问题。通过仿真验证表明新方法具有良好的检出力。最后将新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实际观测数据,取得了满意的识别效果。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时空数据 异常点识别 最近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聂斌 胡雪 王曦
空气质量数据具有在时间上连续、空间上相关的特点,这提高了异常点识别的难度。本文提出在时间维度上运用移动平均法,在空间维度上运用反距离加权法对观测值进行预测并求残差的解决思路,从而将时空数据的异常点识别问题转化为二维残差值的异常点检测问题。通过仿真验证表明新方法具有良好的检出力。最后将新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实际观测数据,取得了满意的识别效果。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时空数据 异常点识别 最近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恒君 漆威
大数据现象及处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大数据宏观层面理论为依据,试图从微观层面讨论一类大数据的具体处理,归纳提出一种基于开源架构的海量半结构化数据采集、存储及分析自动化解决方案,并分析解决方案的开放性、融合性和经济性的特点,指出解决方案的可拓展方面。同时,结合海量空气质量实时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的具体开发细节,给出解决方案运行的经验做法,讨论分析过程的大数据压缩机制。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挖掘 空气质量 函数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发元 郑军 汪宗顺
基于湖北省16城市2005~2017年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对空气SO_2、NO_2、PM_(10)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城市化水平中,人均GDP对空气中SO_2含量有显著负向影响,对NO_2有显著正向影响,民用汽车的数量、公路里程对城市空气中SO_2、NO_2、PM_(10)含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业化水平对空气中SO_2、NO_2显著负向影响,对PM_(10)含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均绿地面积对空气中SO_2的含量有显著负向影响,对NO_2、PM_(10)的影响不显著。为此,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必须强化城市民用汽车尾气排放检测,加强城市配套园林建设;必须建立城市绿色发展联动机制,做好区域巡查监管。
关键词:
城市特征 工业化水平 空气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健 靳泽凡 苑清敏
通过构建空气质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选取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的天数为因变量,实证分析了2006—2017年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空气质量变化的拐点,并选取代表性变量研究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倒"N"型,但未达到拐点。产业结构对空气质量有负向影响,人口密度、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绿化程度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积极作用,但城市绿化程度加大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不显著。在上述结论基础上,提出了缓解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肃昌 马素琳
建立了城市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了我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2003-2012年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结果显示,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总体上呈倒U型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城市产业结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正向的;城市公共交通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总体上是显著的;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总体上会降低空气质量;无论在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城市绿化因素的作用均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明 吴雪萍
利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并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构建新模型,对北京市2001-2012年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是经济社会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产业结构、工业污染源排放和气象要素与北京的空气质量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其中,第二产业占比、平均气温、工业SO2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和平均风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此,应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创新环境规制手段、科学规划城市以及构建多元协同治理和区域合作治理模式以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
关键词:
熵权法 灰色关联分析 空气质量 影响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巧龙 蔡雪雄
以数字化推动生产方式变革赋能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本文基于创新理论和创新驱动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阐述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和空气质量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能否改善空气质量。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将显著减少空气污染;在中部和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对改善空气质量的边际效应大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驱动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配置效应,有利于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据此,本文建议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因地制宜激发数字经济的环境福利效应以及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以期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晓娟 赵宗
大气颗粒物一直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近两年北京市的严重灰霾污染更是带来了重大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文章以实现北京市政府提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下适度的人口规模为研究对象,运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对近10年来北京市人口数量、机动车保有量以及PM10排放量等进行分析,得出人口数量、机动车保有量与PM10排放量的主要关系,预测基于PM10改善目标的2020年北京适度人口的规模以及机动车数量,同时提出进行人口规模控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PM10 北京 人口规模 机动车数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凌云 黄永明
运用主观幸福方法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居民对改善二氧化硫污染和烟尘污染的支付意愿分别为2148.55元和2473.88元。为减少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居民愿意支付353.41元。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大气污染 环境价值 支付意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满凤 谢晗进
基于空气质量指数(AQI),检验了经济集聚与污染集聚之间存在的是强的正线性关系,并且验证了经济集聚、工业化加速、信息化加快都会使污染集聚加速;而科技创新投入和FDI增加则会化解污染集聚的形成。增加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融合变量的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的估计结果表明,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融合可显著地降低污染的集聚,协调融合度越高,越能化解污染集聚的形成。在对策举措方面,北方地区省市污染集聚现象严重,可通过信息化加速发展提升工业化发展质量,促使重工业转型与升级,以缓解污染集聚形成;中、西部地区需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严格控制污染集聚形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明 吴雪萍
利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并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构建新模型,对北京市2001-2012年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是经济社会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产业结构、工业污染源排放和气象要素与北京的空气质量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其中,第二产业占比、平均气温、工业SO2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和平均风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此,应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创新环境规制手段、科学规划城市以及构建多元协同治理和区域合作治理模式以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
关键词:
熵权法 灰色关联分析 空气质量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纯 张世秋
近年来中国出现的雾霾天气现象,严重影响公众健康而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综述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相关文献,分析和识别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中国背景下大都市圈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的研究框架。通过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献综述发现,空气污染物来源和作用机制迥异;空气质量受到城市密度、土地开发模式和交通布局等城市形态因素的综合、复杂影响;低密度、机动车导向的蔓延城市形态被认为不利于空气质量。中国目前针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空气质量影响研究主要从气象学和环境科学视角切入,集中在污染源的识别、源强及扩散等方面,也有地理学者关注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影响机制,但尚缺乏对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基于上述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晓美 沈永昌
文章研究我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动态特征,以31个环保重点城市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逐月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为研究对象,基于空气质量指数的函数性特征,运用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各城市空气质量以及空气质量速度变化曲线,通过曲线深度和K-means函数型聚类算法对空气质量及变化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呈现"三阶段"的季节性周期;空气质量区域差异明显,所有城市空气质量差异为一个AQI分类等级,污染集中在京津冀、华北西北区域;全国重点城市平均空气质量状况呈现好转趋势;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呈现一种"类马太效应",空气质量好的时期改善程度明显,空气质量差的时期改善幅度要小;部分城市改善效果突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本艳 向古月
文章将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分阶段实施过程视为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来检验2012年实施的空气质量新标准是否产生了减排效应。研究发现,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实施与生效,使第一批监测实施城市在2013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下降,具体地,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减少了2.027万吨,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平均减少了1.395万吨,安慰剂检验结果显示,该结论分别在1.69%和1.92%的水平上显著;然而,减排效应延续性不足,2014年二氧化硫减排额下降明显,并变得不再显著,工业烟(粉)尘的排放量甚至出现了反转,这可能源于2014年国内经济出现了滑坡,中央和地方必须要在促减排和稳增长之间进行利弊权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