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80)
2023(16555)
2022(13723)
2021(12738)
2020(10992)
2019(25362)
2018(25018)
2017(47802)
2016(25421)
2015(28766)
2014(28432)
2013(28375)
2012(26031)
2011(23137)
2010(23061)
2009(21532)
2008(21529)
2007(18878)
2006(16077)
2005(14516)
作者
(72018)
(60308)
(60172)
(57230)
(38350)
(28803)
(27433)
(23621)
(22797)
(21359)
(20534)
(20376)
(19151)
(18838)
(18644)
(18560)
(18144)
(17947)
(17475)
(17283)
(14810)
(14691)
(14688)
(13815)
(13583)
(13529)
(13404)
(13162)
(12050)
(11998)
学科
(111594)
经济(111473)
(94679)
管理(84420)
(82828)
企业(82828)
方法(53395)
数学(44423)
数学方法(43953)
(33851)
(33337)
业经(31218)
中国(29285)
农业(23424)
(23422)
财务(23374)
财务管理(23336)
(22358)
贸易(22346)
企业财务(22097)
(21906)
(21796)
技术(19929)
(19266)
(18846)
地方(18067)
理论(17586)
(17199)
(16991)
(16066)
机构
学院(366740)
大学(364620)
(159551)
经济(156604)
管理(148961)
理学(128553)
理学院(127294)
管理学(125411)
管理学院(124717)
研究(119308)
中国(94824)
(75793)
(72235)
科学(70894)
(60366)
(59129)
财经(58153)
中心(56209)
(53863)
研究所(53609)
(53020)
业大(52167)
经济学(49025)
农业(47530)
北京(47491)
经济学院(44387)
(44238)
师范(43798)
财经大学(43095)
(42998)
基金
项目(245586)
科学(196183)
基金(182447)
研究(179568)
(158367)
国家(157063)
科学基金(136765)
社会(117137)
社会科(111121)
社会科学(111093)
基金项目(96453)
(94162)
自然(88237)
自然科(86291)
自然科学(86267)
自然科学基金(84791)
教育(81209)
(79134)
资助(74169)
编号(71795)
成果(56924)
(55422)
重点(55000)
(53296)
(52894)
国家社会(49510)
创新(49284)
教育部(47810)
科研(47707)
课题(47675)
期刊
(172008)
经济(172008)
研究(103782)
中国(65938)
(58635)
管理(56593)
(54594)
学报(51898)
科学(51118)
大学(40114)
学学(37878)
农业(37477)
技术(33447)
(32048)
金融(32048)
教育(29478)
业经(29017)
财经(28867)
经济研究(28061)
(24928)
(23007)
问题(22748)
技术经济(20539)
(19667)
统计(18227)
世界(18094)
图书(17890)
商业(17114)
现代(17042)
(16989)
共检索到536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红玉  
文章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从产业链的角度对基于服务业最终需求的能源消费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不考虑服务业内部的行业差异就将服务业定义为环境友好产业的观点是武断的,并且服务业的发展也并不必然会导致节能减排的后果,主要结论如下:(1)在2010年中国生产用能源消费当中,用于满足服务业最终需求的能源总量为64698.2万吨标准煤,比重高达25.91%,远高于普通方法计算的服务生产中直接能源消费量;(2)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能源消费呈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公共服务部门和传统服务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强度都比较大,而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则比较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服务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谦  
本文首先用迪氏因素分解法对能源强度进行了因素分解,得出了引起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技术进步,而在产业技术进步因素中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技术进步又占据了最大一部分。然后,作者分别建立了综合能源、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消耗的面板数据模型,并用1985-2008年的数据对各模型的参数分别进行了估计。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得出了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建伟  李琳娜  高洁  
引入信息熵理论,计算1996年~2010年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结构的信息熵、均衡度及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和转换方向系数,研究了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结构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结构信息熵在1.3~1.46之间呈现出略微的w型波动规律;均衡度维持在0.7左右,偏大且稳定;天然气的转换方向系数持续高于其他能源。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结构并没有发生突变,而是在稳定中缓慢变化;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系统能源使用多元化;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结构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天然气消耗的增加引起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沈萍  
研究目的:测度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解释地区内与地区间的两者关联差异,利用关联差异寻找可以控制能源消耗碳排放实现土地低碳利用的路径。研究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演绎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关联度存在差异。东、中部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最高,建设用地的关联度明显大于农用地;西部耕地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最高,建设用地关联度大于农用地,但两者接近。东、中、西部之间,除耕地外,各地类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东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西部。研究结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控制能源消耗碳排放是可能的,因地制宜地控制建设用地蔓延,优化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利用,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腊生  关敏芳  李萍  
本文通过在经典消费跨期替代模型中引入财富代际传承因素,构建了适合我国居民"家庭精神"的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选择模型,以我国1978—2008年的相关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别对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家庭财富传承偏好进行了估计,并对我国居民的消费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农村居民外,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模型能够得到实践的证实,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差别。最后,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仲常  谢小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能源消耗量不断攀升的同时,GDP能源消耗强度却呈下降态势。本文对这一下降趋势的原因作了解释。首先采用因素分析法分解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结果显示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起着主要作用,结构份额中的第一产业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二产重型化提高了能源消耗强度,二者抵消,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不明显;进一步对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中的效率份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水平提高是导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中国的能耗强度仍然处于偏高的水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肇涵  
本文运用转移份额分析方法,将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从能源消耗强度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能耗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是中国能耗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更加关注其对能源与环境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昭成  宋宇  李悦洋  
以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历年投入产出表及相应年份能源消费量作为数据基础,并运用改进后的假设抽取法测算2002—2018年中国建筑业能源消耗关联,以分析建筑业能源消耗规律及能源在各行业间的转移情况。分析结果显示:(1)2018年建筑业纵向集成消耗量为120 445万吨标准煤,是《中国统计年鉴》公布能源消费量的13.87倍。(2)2018年建筑业净后项关联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净前项关联排名最末位,能源净输入量最多,为最大的能源净输入行业,建筑业对其他行业依赖程度最高,其中最依赖制造业。(3)2002—2018年建筑业能源纵向集成消耗、内部效应、净转移值不断增加,建筑业对自身行业内部能源依赖性以及其他行业能源依赖性逐渐增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昭成  宋宇  李悦洋  
以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历年投入产出表及相应年份能源消费量作为数据基础,并运用改进后的假设抽取法测算2002—2018年中国建筑业能源消耗关联,以分析建筑业能源消耗规律及能源在各行业间的转移情况。分析结果显示:(1)2018年建筑业纵向集成消耗量为120 445万吨标准煤,是《中国统计年鉴》公布能源消费量的13.87倍。(2)2018年建筑业净后项关联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净前项关联排名最末位,能源净输入量最多,为最大的能源净输入行业,建筑业对其他行业依赖程度最高,其中最依赖制造业。(3)2002—2018年建筑业能源纵向集成消耗、内部效应、净转移值不断增加,建筑业对自身行业内部能源依赖性以及其他行业能源依赖性逐渐增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刚  唐铁球  
构建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的结构分解模型(SDA),采用改进的两极分解方法,运用1992-2012年我国能源消耗及最终需求的数据,从需求整体及行业层面对消费、投资、出口等驱动我国能源消耗诸效应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需求规模扩张及产业关联效应是期间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能源工业及重工业消耗能源9.62、12.47亿吨,合计占期间总能耗的78.7%,系能源消耗的关键部门。从各类具体需求(消费、投资、出口)自身驱动效应及部门特征来看,消费驱动能源消耗主要集中于农业及服务业,以规模效应为主。投资、出口驱动能源消耗主要集中于工业,以规模效应及中间结构效应为主。因此,实现经济由依靠投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滕玉华  
本文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32个行业面板数据,将工业各行业研发总支出划分为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移三个部分,在估算自主研发存量和技术引进存量的基础上,研究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并考察了能源相对价格、FDI的进入程度以及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等因素。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自主研发对全工业行业和高能源强度行业的能源强度有显著负效应,对低能源强度行业的影响不显著;国内技术转移对全工业行业和低能源强度行业的能源强度有显著负的影响,对高能源强度行业的影响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在所有样本中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还发现,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珍花  戴丽亚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中国产业的能源消耗效率,构造一个能源消耗的投入产出模型,从实证角度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耗效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与2002年相比,三次产业的直接能源效率不断提高;同时除天然气外,其他三类能源的完全效率也明显提高。最后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提出有关提高我国三次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珍花  戴丽亚  
我们运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中国产业的能源消耗效率,构造一个能源消耗的投入产出模型,从实证角度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耗效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2002相比,三次产业的直接能源效率不断提高;同时除天然气外,其他三类能源的完全效率也明显提高。最后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提出有关提高我国三次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光耀  
文章基于加权前向能耗关联系数和后向能耗关联系数,研究了2017年中国能源消耗关键行业的识别。结果发现:食品和烟草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其他服务业等行业是2017年中国能源消耗的关键行业。由于对关键行业来说,不但生产一单位该行业最终产品的能源消耗量较大,而且该行业形成一单位增加值引起关联行业的能源消耗量也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庆龙  
基于IPAT理论,利用GRAPH(1,1)模型比较分析了1991~2011年间中国的能源强度、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分解因素等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人口的增加是最主要推动因素,反弹效应的存在使得能源强度的下降未能减少能耗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低,国际贸易增加了能源消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