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4)
2023(9334)
2022(7970)
2021(7635)
2020(6471)
2019(15033)
2018(14730)
2017(28848)
2016(15231)
2015(17243)
2014(16783)
2013(16140)
2012(14421)
2011(12612)
2010(12437)
2009(11079)
2008(10210)
2007(8393)
2006(6874)
2005(5474)
作者
(40684)
(34189)
(34001)
(32137)
(21746)
(16323)
(15430)
(13517)
(12922)
(11945)
(11667)
(11432)
(10683)
(10683)
(10585)
(10230)
(10143)
(9941)
(9810)
(9753)
(8294)
(8251)
(8023)
(7838)
(7632)
(7601)
(7393)
(7303)
(6836)
(6713)
学科
(61621)
经济(61565)
管理(44307)
(41202)
(34567)
企业(34567)
方法(33848)
数学(30830)
数学方法(30222)
(15803)
(15312)
中国(13701)
业经(12441)
地方(12386)
(10989)
(10866)
贸易(10859)
(10575)
农业(10359)
理论(10357)
技术(10114)
环境(9987)
(9851)
财务(9799)
财务管理(9779)
(9263)
企业财务(9260)
(8836)
(8512)
(7229)
机构
学院(205487)
大学(203064)
管理(84742)
(82174)
经济(80597)
理学(74934)
理学院(74183)
管理学(72506)
管理学院(72141)
研究(61192)
中国(44795)
(41010)
科学(38612)
(35181)
业大(31931)
(31474)
中心(29772)
财经(29525)
(28558)
(28133)
(27088)
研究所(26470)
经济学(25436)
(25128)
师范(24843)
农业(24682)
北京(24644)
经济学院(23206)
(23143)
经济管理(22549)
基金
项目(152895)
科学(122154)
基金(112954)
研究(109336)
(99012)
国家(98272)
科学基金(86192)
社会(69967)
社会科(66490)
社会科学(66473)
基金项目(59927)
(59916)
自然(58114)
自然科(56680)
自然科学(56664)
自然科学基金(55601)
教育(51674)
(50678)
资助(46532)
编号(43844)
重点(34520)
(33658)
(32807)
成果(32717)
(32409)
创新(30627)
科研(29877)
课题(29390)
国家社会(29378)
教育部(29273)
期刊
(78112)
经济(78112)
研究(50400)
中国(34069)
学报(30673)
管理(30192)
科学(29416)
(27416)
(26936)
大学(24276)
学学(23230)
技术(20870)
教育(19805)
农业(18720)
财经(13938)
业经(13580)
(13338)
金融(13338)
经济研究(12828)
(11942)
统计(11138)
问题(10586)
(10535)
资源(10308)
(10265)
技术经济(10205)
科技(9747)
(9578)
决策(9159)
商业(8814)
共检索到272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纪宏  刘雪华  
合理的功能分区是维持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功能分区的环套模式反映了生物保护的一种分级措施,而最小费用距离反映了物种的被保护程度和景观对物种的干扰程度等阻力特性,因此,功能分区阈值是联系这种阻力变化和分级保护措施的一个纽带。以老县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例,提出了利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进行功能分区的方法。阻力层的确定、阻力值的赋予、功能分区阈值的确定等问题构成了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进行功能分区的基本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进行功能分区进一步丰富了功能分区的研究方法;最小费用距离应用于功能分区的关键点在于功能分区阈值的确定;利用标准方差分类方法可以设计不同安全水平的功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平星  陈东  樊杰  
生态可占用性是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生态系统或者生态空间可以被开发利用的程度,是生态系统本身的属性。论文提出生态可占用性的概念和研究目的,并利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分析了广西西江经济带景观单元的可占用性,提出分区方案。研究表明,可占用性低值区、较低值区、中值区、较高值区和高值区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12.17%、18.75%、38.55%、28.69%和1.84%。大部分建设用地分布在较高值区内,其余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主要分布在高值区,而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则主要分布在中值区。文章认为,研究能够揭示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分布规律和区域生态空间布局;虽然受到源的分布、尺度和空间范围等因素的影响,但所得结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道进  逄勇  钱者东  陈惠平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基本上确定了保护区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构架,对保护区的有效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功能分区不合理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由此导致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降低,社区矛盾激化。因此,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自然保护区进行正确合理地功能分区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专家咨询、文献研究等方式,同时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源—汇系统理论对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功能分区。新的功能分区方案与原有功能区划相比,核心区与缓冲区面积扩大,所占比例分别由17.2%和23.9%上升到38.46%和29%;实验区面积比例由58.9%下降为32.54%,人类活...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希勇  张明海  马建章  
利用PEST分析模型,系统分析国家政策、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层面的新变化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面临的机遇是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法治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为保护区战略地位、区地协同、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治理优化、资金投入创造有利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治理结构、管理机制、资源权属不捋顺、规划执行不到位、管理较为粗放、专业水平不高等;面临的挑战包括未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对保护区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可能带来重大改变。基于上述分析,认为中国自然保护区进入创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保护区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保护区科学规划、保护管理、科研监测、社区共管和生态经济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韦惠兰  赵松松  
自然保护区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合理利用市场、提高自然保护区市场保护力度,是缓解我国自然保护区保护过程中日益增大的资金压力、生态需求压力的必然选择。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亟须市场参与、企业加入、产业链式发展来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市场保护模式。自然保护区市场保护模式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现实选择,在对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我国逐步在缓冲区和实验区进行资源合理利用和生产经营的探索,发展了基于生态产品概念的自然保护区产业,而其得以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是自然保护区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和稳定。生态产业链的系统结构是自然保护区生态产业链形成与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茵  蔡运龙  
作为评估户外游憩价值的经典方法,旅行费用法穴TCM雪主要存在3种基本模型,即分区旅行费用法穴ZTCM雪、个人旅行费用法穴ITCM雪和随机效用法穴RUM雪。尽管这3种模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相当成熟,却均无非常完善的方法来解决广为存在的多目的地环程旅行问题,致使该问题成为TCM研究应用中的难点和热点。论文根据九寨沟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应用基于分区的多目的地TCM模型穴MZTC雪来评估九寨沟的游憩价值,得到2002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总游憩价值为15.61×108元,人均1246.10元;其中消费者剩余为4.71×108元,人均375.92元,与国外最新游憩价值综述研究的结果非常接近。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萌  牛树奎  李连强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松山自然保护区内5种灌木[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lolius)、小叶丁香(Sytinga microphylla)、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 L.)]的地上生物量进行研究.以植株地径和植株高度为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曲线估计,建立并筛选出最优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5种灌木的最优地上生物量模型均为幂函数方程(P<0.001),其中R2值为0.679~0.802.R2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小叶丁香、大果榆、小叶鼠李、白蜡、三裂绣线菊.经检验模型拟合结果较好,可以用于灌木地上生物量的估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书培  穆丽光  王晓玲  张静  刘波  孟和达来  鲍伟东  
【目的】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华斑羚是一个孤立的小种群,急需开展救护措施。通过分析该物种在保护区内的适宜生境,为保护区制定物种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基于GIS技术,结合该保护区内中华斑羚分布位点和生境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斑羚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模型的评价结果达到优秀水平(AUC=0. 967),其中月平均昼夜温差、最干月降水量、海拔、距护林站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斑羚的分布有重要影响;生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中南部,适宜生境面积为4 891. 23hm2,占研究区域的4. 59%;不考虑干扰因子情况下,适宜区面积可增加12 685. 14 hm2。【结论】斑羚的生境选择可能与斑羚对觅食利益和捕食风险的权衡有关;斑羚对干扰因子具有回避效应,且干扰因子对斑羚适宜生境影响显著,建议控制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区,以降低人为干扰。模型预测结果初步明确了斑羚在保护区内的分布状况,对保护区制定斑羚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严圣华  李兆华  周振兴  
功能评价是保护区改善管理以实现保护区最佳功能的有效手段。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问卷调查方法,建立3层20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对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功能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和贴近度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自然保护和社会发展功能评价为“好”,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功能评价为“一般”,因而整体功能状况评价为“好”。贴近度分析表明,改善保护区功能要从资源与景观的保护、宣传教育设施、宣传教育手段、科研基础条件、科研合作与影响、对外交流、人口素质和保护区经济效益等方面着手。提出了从加强资源与景观的保护、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和改善科学研究、提高保护区周边人口的素质和提高保护区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改善管理的一系列具体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廖芳均  陈志明  刘宗君  谢勇  
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小班数据以及1988、1999和2009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e Cogntion、Arc GIS和IDRISI软件,对保护区各功能区20年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各功能区景观以森林为主,其中实验区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约为77%,缓冲区常绿阔叶林约为56%,核心区则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约为78%;2)各功能区景观类型斑块面积呈波动趋势,斑块数量、边缘密度和斑块密度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随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3)各功能区森林景观类型之间转化频繁,非森林景观类型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变化明显增加;4)各功能区景观类型最大斑块指数呈波动趋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权典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应当结合当前主体功能区划的政策导向,进行重新定位与构建。依据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等理论,为缓解现实矛盾,需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的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涉及政府与市场两种基本途径或机制范畴,合理安排相应的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制度构建的关键在于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立法调整,无论是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还是市场经济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都需要立法确定其方针原则、实施模式及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传玖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各类自然保护区926处,占国土面积的7.64%(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7%)。按理说,既然是自然保护区,就该得到很好的保护。但实际情况并不能让人满意,很多自然保护区已不是一方净土。报载,当初九寨沟在开发时,曾准备“沟内游,沟外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春花  周小平  王小明  
测量75株标准竹,建立各龄级华西箭竹地上生物量、地上各构件生物量关于基径和高度的一元和二元回归方程。运用二元幂函数回归方程,结合野外样线样方法的调查结果,得出卧龙邓生野牛沟区域有竹地华西箭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干物质基础)为:2005年春10.32t·hm-2,2005年冬10.56t·hm-2,2006年春12.68t·hm-2,3次调查间无显著差异。2005年冬,回归法和称重法算得的生物量除当年生外,无显著差异。2006年春与2005年冬之间相比,各龄级华西箭竹单位面积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各地上构件生物量除多年生杆外均无显著差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姜向阳  任佩瑜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旅游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尖锐矛盾,必须而且可能实施旅游高峰期时空分流导航管理。本文讨论了最小Hamilton回路和最优旅行商问题的关系,分析如何将旅行商问题(TSP)转化为Hamilton回路问题,本文通过在TSP中引入虚拟点,使单旅行商问题转化为多旅行商问题(MTSP),从而更合乎实际情况,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数学模型和精确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优化的游览导航路径管理,在信息综合集成技术支持下,实现时空分流导航管理,能达到消除安全隐患,扩大旅游规模,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本文虽然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嵩龄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和我国一些主要的自然保护著作都认为,一个以生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应当包括核心区(绝对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下面简称为保护区的“三区”)。这一思想现已基本成为中国自然保护界的共识。然而,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