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8)
- 2023(10878)
- 2022(9239)
- 2021(8785)
- 2020(7585)
- 2019(17572)
- 2018(17448)
- 2017(33891)
- 2016(18243)
- 2015(20248)
- 2014(20009)
- 2013(19320)
- 2012(17526)
- 2011(15373)
- 2010(15142)
- 2009(13478)
- 2008(12785)
- 2007(10730)
- 2006(8769)
- 2005(7142)
- 学科
- 济(71673)
- 经济(71606)
- 管理(49433)
- 业(48846)
- 企(40136)
- 企业(40136)
- 方法(38716)
- 数学(35205)
- 数学方法(34548)
- 农(19170)
- 财(17647)
- 中国(16329)
- 学(14917)
- 地方(14752)
- 业经(14742)
- 农业(12939)
- 贸(12307)
- 贸易(12299)
- 易(11969)
- 理论(11920)
- 务(11790)
- 财务(11734)
- 技术(11726)
- 财务管理(11711)
- 制(11261)
- 企业财务(11165)
- 环境(10358)
- 和(10135)
- 划(9385)
- 融(9292)
- 机构
- 学院(243646)
- 大学(241145)
- 管理(97918)
- 济(96581)
- 经济(94666)
- 理学(86440)
- 理学院(85532)
- 管理学(83524)
- 管理学院(83079)
- 研究(77322)
- 中国(56345)
- 科学(50515)
- 京(49254)
- 农(43102)
- 财(41778)
- 业大(40652)
- 所(38121)
- 中心(36998)
- 研究所(35450)
- 江(35197)
- 财经(34608)
- 农业(33590)
- 经(31797)
- 范(30518)
- 师范(30153)
- 北京(29664)
- 经济学(29633)
- 院(29257)
- 州(27732)
- 经济学院(26979)
- 基金
- 项目(181052)
- 科学(143564)
- 基金(132700)
- 研究(127310)
- 家(117475)
- 国家(116583)
- 科学基金(101003)
- 社会(80227)
- 社会科(76174)
- 社会科学(76153)
- 省(73650)
- 基金项目(70487)
- 自然(68880)
- 自然科(67371)
- 自然科学(67354)
- 自然科学基金(66118)
- 划(60826)
- 教育(60033)
- 资助(55306)
- 编号(50085)
- 重点(41182)
- 部(39526)
- 发(38485)
- 创(38335)
- 成果(37654)
- 科研(35903)
- 创新(35847)
- 计划(34694)
- 课题(34602)
- 教育部(33789)
共检索到332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丹 李玉堂 洪玲霞 国红 谢阳生 张卓立 雷相东 唐守正
【目的】研究基于物种分布模型预测天然林类型适宜分布区的方法,探讨影响天然林类型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其阈值,制作主要天然林类型的潜在分布适宜性等级图,为东北林区天然林修复中的树种选择和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采用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划分11个主要天然林类型(含7类混交林),确定其现实分布点,选取影响林分生长的19个气候因子、33个土壤因子和3个地形因子共55个环境变量。对各天然林类型经变量筛选后进行分布建模,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评价模型精度。采用刀切法对模型进行检验,计算各环境变量对天然林类型分布的影响程度,筛选影响天然林类型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将分布适宜性划分为5个等级,并制作不同天然林类型的分布适宜性等级图。【结果】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吉林省11个主要天然林类型适宜性分布的训练集和检验集的AUC在0.687 2~0.946 9之间,检验集的精度1个达到"极准确"、7个达到"很准确"、2个达到"较准确"、1个达到"一般"的水平,模型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各环境变量对天然林类型分布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最热月的最高温度、海拔、最热季度的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温度,最热月的最高温度为其中10个类型的主导环境因子,海拔为其中8个类型的主导环境因子,最热季度的平均温度为7个类型的主导变量因子,年平均温度为其中6个类型的主导环境因子,气温和海拔对预测的天然林类型分布有重要影响。基于建立的模型,形成吉林省11个主要天然林类型的潜在分布适宜性等级图。【结论】最大熵模型能够很好预测吉林省主要天然林类型的分布适宜区,筛选的影响每个天然林类型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阈值合理,形成的吉林天然林类型潜在分布适宜性等级图可为东北林区天然林修复中的树种选择和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蒋育昊
红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和生态树种,同时也是国家储备林树种,所以对于红松的研究很有必要。目前我们国家林业资源数据庞大,数据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对于传统林业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势在必行。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一类和二类林业调查数据,获得红松分布点信息,同时结合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于红松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潜在分布预测,绘制潜在分布范围结果示意图,同时对影响红松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另外在辽宁省内,选择红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蓓 高茂盛 董金芳
依据陕西省4个定点单季稻农气观测站长期观测数据、87个单季稻地理分布数据和14个与单季稻生长有关的环境指标(8个气候指标、4个土壤指标和3个地形指标)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建立陕西省单季稻种植适宜性分布模型,对单季稻在陕西省的种植分布和适宜性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单季稻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系数P≥0.69)面积为8 949.24kM2;适宜种植区(0.38≤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文茜 陈英英 陈正洪 李建平 敖银银
为全面评价生态气候因子对湖北省烟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2008—2020年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数据集和其他环境因子,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湖北省西部烟区实际种植点位模拟湖北省烟区的潜在适宜性分布,并评估影响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显示:MaxEnt模型对烟草适宜性分布的模拟预测精度较高(AUC=0.854)。海拔(650~1 750 m)、土壤类型(黄壤)、团棵期平均最低气温(8.9~15.0℃)、旺长期平均气温(16.0~22.9℃)、成熟期平均气温(18.8~25.6℃)是影响湖北烟草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烟草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恩施、十堰和襄阳南部及宜昌东南部,占湖北省总面积的18.2%,80%区域的海拔为700~1 350 m、团棵期平均最低气温11.2~14.5℃、旺长期平均气温19.2~22.8℃、成熟期平均气温22.0~25.4℃。在所有环境因子中,海拔高度起决定性作用,温度则是影响烟草生长发育的重要气象因子。研究表明,研究结果与湖北烟区实际空间分布基本相符,可为烟草科学种植、布局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覃阳平 李华 雷相东 罗春林 陈棋
【目的】预测思茅松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探讨影响思茅松潜在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为思茅松适地适树、科学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多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云南省固定样地数据确定思茅松现实分布点,选取影响林分生长的19个生物气候变量、3个地形变量和11个土壤变量,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思茅松在云南的潜在分布区,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评价模型精度,使用刀切法(Jackknife method)分析环境变量对思茅松潜在分布区影响的重要程度,最后通过思茅松存在概率逻辑值(P)采用相等间隔法对思茅松潜在分布区进行分类。【结果】思茅松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极好,10折交叉验证AUC的均值为0.921。根据模型各因子的最终贡献率,影响思茅松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温度和降水,其次是土壤、地形因子;刀切法检验结果显示,影响思茅松潜在分布区排名前五的主导环境变量为最干季平均温度(Bio9)、等温性(Bio3)、最湿月降水量(Bio13)、最湿季平均温度(Bio8)和降水量的季节性(Bio15)。思茅松的核心适宜区主要分布普洱市,其次是临沧市和西双版纳州,玉溪市和红河州有少量分布。【结论】最大熵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云南省思茅松的潜在分布区,筛选出影响思茅松潜在分布区的主导环境变量及其阈值合理,形成的思茅松潜在分布适宜性等级图可为思茅松适地适树、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关键词:
环境变量 最大熵模型 思茅松 潜在分布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安烨 钟廷勇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对于区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当前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以递增速度增加,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比重增大,但是内部发展不平衡。1998年到2009年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呈现一定收敛趋势,文化创意产业几个典型行业出现了一定的集聚,产业优势比较突出,但是由于行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导致了内部产业优势存在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京辉 陆元昌 刘刚 修勤绪 刘宪钊
以海南省原始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负指数函数、限定线函数、倒J形对数函数、幂指数函数和Weibull函数5种直径分布模型进行模拟和检验,结果表明:负指数函数和幂指数函数对于热带森林的直径分布模拟,尤其是对大径阶部分的林木株数分布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关键词:
原始天然林 天然次生林 分布模型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杨印生 马琨 舒坤良
玉米生产效率既反映玉米种植的综合生产能力,又反映了不同玉米品牌耕种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及利用情况,是衡量和改进玉米生产模式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以吉林省为例,选取种子生产物质成本、劳动投入方面相关内容作为投入指标,选取种子生产公顷产量、产值作为产出指标,运用DEA-SBM模型,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对2014-2016年吉林省市场份额前21位的玉米品种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良玉99、天农九、迪卡516、先玉335、金庆707及平安169投入产出效率相对有效。以2016年为例,对非有效玉米品种进行冗余分析,提出了这些品种的效率改进方案,拟为政府和农业生产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秦明星 焦丽娜 杨忠义 王佳星 纪薇
[目的]连翘是一味常用中药,在山西省分布广泛。预测连翘适宜种植区,有助于优化已有种植区的布局以及科学推广引种适宜种植区域,可为山西省贫困区县连翘合理种植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19个环境相关数据和98个连翘种植区采样点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GIS空间分析法,构建自然、人文相结合的种植适宜性模型,预测连翘潜在分布及适宜性,筛选主导环境因子并探究其与存在概率之间关系。[结果]连翘在山西省种植的最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21 049.74km~2、35 655.15 km~2、44 707.90km~2和65 287.20km~2,分别占山西省总面积的12.63%、21.39%、26.82%和39.16%。其中,最适宜区集中分布在山西省的东南部地区,以临汾市、长治市分布最多;较适宜区分布在山西省南部地区,以运城市、晋城市分布最多;适宜区遍布山西省各个地市,但分布零散,受地形、坡度影响较大,不易形成规模生产,连翘的产量和质量均不高。从农户种植便利度、规模化种植灌溉便利度、农业物资运输便利度叠合分析得出,建议连翘的推广区为晋东南长治市、晋城市半丘陵区和太原市、晋中市交界区。刀切法测试表明,年最低气温、气温季节性变动是影响连翘潜在分布的两个最主要环境因子。[结论]连翘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价值,山西省大多数地区均适宜种植;在推广种植时应考虑农户种植便利度、规模化种植灌溉便利度、农业物资运输便利度等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齐露鹭 李秀霞 李辉
[目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是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文章旨在为实现城市转型和精明增长双赢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四平市为例,首先,利用土地集约度公式,对2015年四平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其次,探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作用机理,构建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利用回归分析和C-D函数确定变量的关系式,将土地集约度作为约束条件,利用2001—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对2015年四平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仿真,并对2030年四平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结果](1)土地集约度在40~60,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全市耕地面积、人口、GDP较2015年分别变化22.02%、-5.50%、0.16%、161.92%;(2)土地集约度在60~80,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全市耕地面积、人口、GDP较2015年分别变化12.98%、-4.26%、1.12%、188.62%;(3)土地集约度在80~100,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全市耕地面积、人口、GDP较2015年分别变化5.43%、-2.49%、1.53%、254.08%。[结论]2015年四平中心城区集约利用区面积仅占15.91%,中度集约利用区面积占22.50%,低度集约利用区面积占61.59%,说明目前四平城市用地效率低下;今后四平市应提高土地利用率,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应将土地集约度作为约束条件,预测四平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该研究既保护了耕地资源,又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为实现四平市城市转型和精明增长双赢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郑秀恋 沙颖
应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别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机会以及政府等六个方面对吉林省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指出应该从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做大做强物流企业以及完善物流人才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升吉林省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
关键词:
钻石模型 物流 产业集群竞争力 吉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晨曦 余晓洋 刘文明 朱思睿 刘帅
[目的]吉林省是以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大省,吉林省玉米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价补分离"政策(既市场化收购+补贴)。在玉米价格逐步市场化的形势下,为探究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方法]文章利用1985—2015年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玉米平均出售价格、玉米的物质成本投入、玉米与大豆的每667m~2收益比值、玉米与水稻的每667m~2收益比值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运用Nerlove模型,测算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对价格、物质成本、与大豆和水稻的每667m~2收益比值的供给反应。[结果]吉林省玉米的短期供给弹性为0. 49,长期供给弹性为0. 63,短期供给弹性和长期供给弹性均小于1,缺乏弹性,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迟钝。[结论]提出完善农业耕作制度,推进玉米目标价格制度改革,优化玉米收购市场结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宝涛 王鑫淼 刘帅 郄瑞卿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中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兼顾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存在模糊性和随机性,为了弥补此缺陷,将人工智能的正态云模型引入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中。借助正态云模型、熵值赋权法、实证研究法,基于Matlab 7. 1软件平台,构建吉林省耕地生态安全诊断PSR-EES框架体系,对2000—2016年吉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诊断。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吉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安全"的演化过程,整体呈趋好态势;(2)单一指标演化发展中,状态层和响应层多数指标优化趋势明显,压力层指标恶化较快。正态云模型实现了评价指标向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的不确定性映射,兼顾了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存在的随机性和模糊性,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适用于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翔 夏天
利用吉林省1978—2016年的样本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吉林省人均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强度、人均国民收入、工业化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计量研究。ARDL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均碳排放量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反向调整机制。能源消费强度和人均国民收入对碳排放解释力度最大,其次是工业化水平。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从加强顶层设计,协调统筹推进,明确类型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育人模式改革等方面发力,为吉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职教力量。亮点2021年12月,教育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吉林省 中职学校 高职院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