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8)
2023(8862)
2022(7653)
2021(7236)
2020(6170)
2019(14522)
2018(14400)
2017(28294)
2016(15011)
2015(16898)
2014(16580)
2013(15891)
2012(14245)
2011(12432)
2010(12204)
2009(10836)
2008(10007)
2007(8108)
2006(6680)
2005(5265)
作者
(39774)
(33417)
(33117)
(31670)
(21326)
(15872)
(15050)
(13285)
(12648)
(11600)
(11425)
(11192)
(10468)
(10436)
(10393)
(10018)
(10004)
(9625)
(9555)
(9524)
(8102)
(8002)
(7999)
(7687)
(7504)
(7474)
(7232)
(7057)
(6646)
(6561)
学科
(63446)
经济(63392)
管理(41843)
(40422)
方法(35980)
(33712)
企业(33712)
数学(33024)
数学方法(32420)
(14887)
(14493)
中国(13782)
(12270)
业经(11874)
地方(11354)
理论(10250)
(10159)
贸易(10153)
农业(10037)
(9905)
(9592)
财务(9540)
财务管理(9519)
技术(9517)
企业财务(9016)
环境(8934)
(8619)
(8248)
(7907)
(7091)
机构
学院(200991)
大学(199324)
管理(83948)
(82767)
经济(81348)
理学(74491)
理学院(73802)
管理学(72144)
管理学院(71788)
研究(60585)
中国(44615)
(39261)
科学(37822)
(34738)
业大(30737)
(30634)
中心(29363)
财经(29239)
(28509)
(27606)
(26893)
研究所(26548)
经济学(25911)
农业(24303)
(24222)
师范(23903)
经济学院(23653)
北京(23376)
(22902)
经济管理(22587)
基金
项目(149713)
科学(119820)
基金(111223)
研究(106861)
(97494)
国家(96761)
科学基金(84895)
社会(68672)
社会科(65288)
社会科学(65273)
基金项目(58731)
(58640)
自然(57151)
自然科(55921)
自然科学(55911)
自然科学基金(54899)
教育(51065)
(49666)
资助(46431)
编号(42422)
重点(34114)
(33653)
(32146)
(31908)
成果(31395)
创新(30042)
科研(29593)
教育部(29150)
国家社会(28914)
课题(28491)
期刊
(77422)
经济(77422)
研究(49668)
中国(32527)
管理(30343)
学报(29430)
科学(28739)
(26844)
(25193)
大学(23211)
学学(22229)
技术(21219)
教育(19047)
农业(17595)
财经(13823)
经济研究(13344)
业经(13124)
(12933)
金融(12933)
统计(12140)
(11909)
(11055)
技术经济(10694)
问题(10340)
决策(10001)
(9935)
资源(9489)
科技(9112)
(8884)
商业(8869)
共检索到266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嘉容  杨晓明  田思泉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一种高度洄游的中上层鱼类,其分布受环境影响明显, 利用海洋环境的变化对其栖息地分布进行预测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2015-2017年盛渔期中国大陆地区渔船在南太平洋的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数据,结合同时期海洋环境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获得了2015-2016年盛渔期(5-8月)长鳍金枪鱼渔获率对各环境因子的反馈曲线以及各环境因子的贡献率,并据此计算出2017年盛渔期其潜在栖息地分布,然后叠加同年真实渔业数据对各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 由渔获率对各环境因子的反馈曲线发现,25°S以北区域最适宜长鳍金枪鱼栖息的海表温度为28.4~30.6 ℃、300 m水深温度为13.2~17.6 ℃、海表面盐度为35.6~36.7、海表风场南北分量为-1.6~5.8 m/s,25°S以南区域分别为17.8~23.4 ℃,12.2~16.9 ℃,35.2~36.0,-0.7~4.9 m/s,总体相似。2) 25°S以北区域环境因子的重要性排名依次为海表面温度(因子平均贡献率31.3%)、海表面盐度(30.1%)、300 m水深温度(29.2%)、海表风场南北分量(9.4%),在25°S以南区域依次为海表面温度(60.7%)、海表面盐度(22.4%)、海表风场南北分量(10.6%)、300 m水深温度(6.3%);在25°S以南区域的,最重要性因子为海表面温度(平均贡献率大于60%),且显著高于以北区域的31% ;在25°S以北区域,3个主要环境因子的重要性差异较小,平均贡献率都在30%左右。3) 模型的综合预测结果准确率在30%~85%之间,具体以中适生区的预测准确率较高,高、低适生区预测率相对较差,原因可能与模型和数据有一定关系。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任中华  陈新军  方学燕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东太平洋海域重要的金枪鱼种类之一,也是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文根据2009~2011年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在东太平洋海域(20°N~30°S、85°W~150°W)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表温(SST)和海面高度(SSH)的数据,运用一元非线性回归方法,以渔获产量、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为适应性指数,按季度分别建立了基于SST和SSH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获得基于SST和SSH环境因子的栖息地指数综合模型,并用2012年各月实际作业渔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东太平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亚男  官文江  李阳东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因其经济价值、分布广泛,成为世界各国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对长鳍金枪鱼进行渔场预报研究,可以提高捕捞效率和渔获产量,为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了2006—2014年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的生产数据,结合海洋表层的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浓度等3个环境因子,运用一元非线性指数模型按月份建立了各环境因子的印度洋长鳍金枪鱼单因子栖息地适应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 SI)后,采用算术平均法获得综合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并根据2016年印度洋渔业生产数据及相应海洋环境资料,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软件——ArcGIS对栖息地指数模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该模型对渔场预报准确率约为90.56%,各HSI等级下平均预报准确率为87.46%,对于HSI等级4和5(I_(HSI)>0.5)等较高HSI值渔区所代表的中心渔场,其平均准确率为71.82%,考虑到I_(HSI)>0.5的产量平均比重达69.35%这一事实,说明所建立的HSI模型对印度洋长鳍金枪鱼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谊  戴小杰  
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是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捕捞种类,也是中西部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温带金枪鱼物种。2019年中西部太平洋海域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总渔获量为85050t,其中96%的渔获量由延绳钓渔船捕捞,我国延绳钓船队捕捞量占了三分之一,为该海域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捕捞第一大国。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于2005年首次通过了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管理措施,旨在限制公约区20°S以南的捕捞努力量。本文通过分析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管理路线图和新修订的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养护管理措施,建议废除南方长鳍金枪鱼管理措施中关于我国在南纬20°作业船数为70艘的限制,拓展作业海域,积极与太平洋岛国开展长期租赁安排入渔机制。探讨了南太平洋岛国提出的基于专属经济区的渔业管理制度对中国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业的影响,为中国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业今后的调整方向及应对策略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思源  张衡  杨超  方舟  
利用2017—2021年盛渔期(5—11月)在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us)和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的渔业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 SSH)、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orophyll-a,Chl.a)、涡旋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 EKE)、不同水层温度(包括50、100、150和200 m),通过贡献率的大小分别筛选出各月对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排位前3的关键因子,根据二者对各月关键环境因子的响应曲线,获得各月关键因子与二者潜在栖息地的月间变化关系,最终模拟出二者在5—11月的潜在栖息地分布图。结果表示,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的潜在栖息地变动与实际作业位置具有一致性,随着月份的增加均呈现先向东北方向移动,再向西南方向折回的运动趋势,且二者各月潜在栖息地位置均大范围重叠。在6、8—10月影响二者适宜栖息地变动的关键因子均为SSH、SST、Chl.a,且适宜范围相差不大。5、7、11月影响二者适宜栖息地变动的关键因子有所不同,远东拟沙丁鱼5月的关键因子为SSH、EKE、SST,7月为SSH、SST、Chl.a, 11月为EKE、SST、Chl.a,而日本鲭5月为SSH、EKE、Chl.a, 7月为SST、Chl.a、SSS,11月为SSH、SST、Chl.a,各月环境因子的适宜范围不同。此外,随着月份增加日本鲭最适栖息地面积向北逐渐缩小,7和11月面积最小,而远东拟沙丁鱼最适栖息地面积有增大趋势,11月最适栖息地延伸到37°N以北的地区。研究表明,SSH、SST、Chl.a的变化对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潜在栖息地分布变化均有重要影响,而EKE、SSS是造成二者之间潜在栖息地分布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储宇航  戴小杰  田思泉  高春霞  李伟文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经济价值高,是我国延绳钓渔业重要的目标鱼种。根据2013年9月~2014年1月和2014年4~8月我国金枪鱼观察员在南太平洋东部海域收集的长鳍金枪鱼样本和海洋环境数据,对其生物学组成和栖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叉长(Fl,cm)与体质量(WW,kg)的关系为:WW=3×10-5×Fl2.909 9(雌雄性,R2=0.915 3);体长(Tl,cm)与叉长(Fl,cm)关系为:Tl=1.033 6Fl+2.555(R2=0.961 4);叉长(Fl,cm)与两背鳍间距(lD1D2,cm)的关系为:lD1D2=0.248 5Fl+1.238 1(R...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龚彩霞  陈新军  高峰  
为模拟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潜在栖息地分布,分析柔鱼渔场时空变化和环境变化规律。利用2011—2015年中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获得的柔鱼渔业生产数据,结合该海域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叶绿素a (Chlorophyll-a, Chl a)浓度、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 MLD)及海平面异常(sea level anomaly, SLA),采用最大熵模型对柔鱼潜在栖息地进行模拟,并利用ArcGIS软件对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7月柔鱼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39°N~43°N, 150°E~163°E。8月柔鱼最适宜区向东移动,较适宜区向北扩张至46°N。9月柔鱼最适宜区和较适宜区面积向西缩小,主要集中在40°N~46°N, 150°E~160°E。10月最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向南移动,主要分布在40°N~45°N,150°E~165°E。各月影响柔鱼潜在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有所差异,7—8月为SST,9月为MLD和SST,10月为NPP和SST。研究表明西北太平洋柔鱼分布受海洋环境因子的影响,时空变化明显,最大熵模型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潜在栖息地分布的模拟精度非常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生  蒋汉凌  戴小杰  
长鳍金枪鱼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发展对象,根据2008至2010年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和海表温度(SST)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ALB)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海表温度特征。结果表明:以尾数统计时,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纬度位置为15°~40°N和10°~45°S,该区域渔获尾数占总渔获80%以上。高CPUE渔区主要位于25°~40°N和10°~40°S,其南北分布与季节有一定关系,北半球冬季时多分布于北太平洋,夏季时多分布于南太平洋。2008-2010三年间渔业资源丰度分布状况基本一致,2009年在北太平洋以及2010年在南太平洋的高CPU...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戴芳群  李显森  王凤臣  徐玉成  李桥  
根据辽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海泰”船于2001~2002年在中东太平洋进行的金枪鱼延绳钓探捕的生产数据,分析了长鳍金枪鱼延绳钓作业的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及上钓率的月变化和年间变化,并对上钓率与作业渔场表层水温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海泰”船平均每月下钓68568钩,2001年月均产量为2960尾;2002年月均产量为1290尾。以重量计,2001年月均产量为31373kg;2002年月均产量为15889kg。两年间相比,2002年月均产量明显低于2001年。不同月份间实际日产量波动较月产量波动小,两年间的平均日产量差异显著。不同月份间上钓率亦差异显著,而年间平均上钓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作业海区日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江建军  许柳雄  朱国平  朱伟俊  
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金枪鱼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其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日益受到各方关注,鱼类年龄鉴定是渔业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2013~2014年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探捕所采集的227个脊椎骨样本,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分成4组进行年龄的鉴定,选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幂指数模型对叉长和脊椎骨半径进行拟合,最后选出结果最好的鉴定组和拟合模型,通过年龄鉴定估算长鳍金枪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52~104 cm,优势叉长组为81~90 cm,占总数的83.1%;年龄组成以5、6龄较多,占样本总数的8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金玲  戴黎斌  王学昉  周成  唐浩  
本研究基于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收集的2015-2017年东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金枪鱼自由鱼群捕捞数据和相匹配的卫星遥感数据,使用二阶提升回归树模型(Boosted regression trees, BRTs)建立了该鱼群的栖息地,以探究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环境因子,空间因子对大眼金枪鱼自由鱼群的丰度有更大的影响。环境因子方面,纬度、经度、混合层深度、月份和海表面温度是影响大眼金枪鱼捕捞成功概率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影响丰度的主要因子为经度和海表面叶绿素浓度。空间上,大眼金枪鱼主要处于10°S以南,95°W以西的海域。在2016年7-9月和2017年2-4月中,BRTs模型预测的空间分布显示一些高度密集的自由鱼群分别栖息在远离海岸,经度为150°W,纬度为0°的赤道海域和经度为120°W,纬度为10°S附近的海域。时间序列上,大眼金枪鱼丰度月平均值的年际间变化差异很小,月间差异较大,在7月达到最高值,但在8月份立刻下降到最低值。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的资源养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建军  许柳雄  朱国平  郭志勋  朱伟俊  
根据2013—2014年在大连远洋渔业金枪鱼钓有限公司的超低温金枪钓渔船"天祥"16号船上采集的258个鳍条样品为基础(从845尾长鳍金枪鱼样本中随机选取了258个鳍条样本),研究了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年龄和生长情况。研究首次采用了3个不同的切割位置(鳍条全长的10%、20%、50%标记段)对鳍条截面进行处理,利用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和幂函数分别拟合长鳍金枪鱼叉长和鳍条截面半径之间的关系,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IC)来获得最优化的函数,并计算其逆算叉长,最后得到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生长方程、生长拐点以及生长率和生长指标。研究表明,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4~6龄,不分雌雄的生长方程为Lt=112.231×[1-e~(-0.277 132×(t+1.435))],拐点年龄为2.53,生长率和生长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减的趋势,且年龄越大变化越小。本研究可为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资源状况评估及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物学信息。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翟天晨  戴小杰  朱江峰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个体大小与钓获深度有一定的关联。本研究利用2013年东太平洋渔业观察员的数据,将渔获物分为76~85 cm、86~95 cm、96~105 cm、106~115 cm和116~125 cm 5个叉长组,运用悬链线公式得到钓获深度,统计各叉长组渔获个体钩位差异和各钩位渔获个体大小差异,分析个体大小与钓获深度的关系,得到结果如下:渔获物钓获深度范围为61.3~236.1 m。各叉长组主要渔获钩位随叉长增大而增大。各钩位主要渔获个体随序号增大而增大。76~85 cm叉长组的渔获物主要分布在61.3~121.8 m水层,平均钓获深度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峰  郭爱  朱文斌  张洪亮  周永东  徐汉祥  徐开达  
本研究根据2010年8~10月,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延绳钓作业渔场所采集的黄鳍金枪鱼数据,对其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叉长为47.5~166.5cm,平均叉长为112.7cm,优势叉长为80.0~90.0cm和100.0~140.0cm(75.0%);体重为2.0~72.0kg,平均体重为26.5kg,优势体重为5~10kg和15~40kg(68.6%),雌、雄个体大小差异明显(ANOVA,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方宇  邹晓荣  张敏  谢峰  吴昔磊  
根据2000~2007年度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商业捕捞数据,结合海洋环境数据(SST,SSA,SSHG以及等温层深度),运用4种关联建模方法计算其栖息地指数,并使用Surffer 8.0软件绘制出HSI的空间分布图。通过2008年度的捕捞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种模型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时,主要产量分布在0.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