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2)
- 2023(11853)
- 2022(10106)
- 2021(9525)
- 2020(8267)
- 2019(18966)
- 2018(18817)
- 2017(36359)
- 2016(19801)
- 2015(22058)
- 2014(21684)
- 2013(21134)
- 2012(19363)
- 2011(17116)
- 2010(16896)
- 2009(15117)
- 2008(14479)
- 2007(12338)
- 2006(10249)
- 2005(8625)
- 学科
- 济(77002)
- 经济(76922)
- 管理(53146)
- 业(52214)
- 企(42911)
- 企业(42911)
- 方法(40832)
- 数学(36870)
- 数学方法(36191)
- 农(20657)
- 财(19290)
- 中国(18162)
- 学(17896)
- 业经(15856)
- 地方(15626)
- 农业(13968)
- 理论(12910)
- 制(12658)
- 务(12622)
- 贸(12591)
- 贸易(12583)
- 财务(12567)
- 财务管理(12539)
- 技术(12443)
- 易(12232)
- 企业财务(11961)
- 和(11319)
- 环境(11026)
- 融(10352)
- 金融(10349)
- 机构
- 学院(269118)
- 大学(267814)
- 济(104146)
- 管理(103605)
- 经济(102031)
- 理学(91114)
- 研究(90829)
- 理学院(90097)
- 管理学(87841)
- 管理学院(87380)
- 中国(65351)
- 科学(61248)
- 京(55773)
- 农(55064)
- 业大(47773)
- 所(47022)
- 财(45597)
- 农业(43934)
- 研究所(43645)
- 中心(42523)
- 江(39956)
- 财经(37272)
- 经(34192)
- 范(33655)
- 北京(33514)
- 院(33222)
- 师范(33133)
- 经济学(31823)
- 州(31237)
- 技术(31166)
- 基金
- 项目(198479)
- 科学(155716)
- 基金(144765)
- 研究(135219)
- 家(130336)
- 国家(129363)
- 科学基金(110382)
- 社会(84177)
- 省(80935)
- 社会科(79800)
- 社会科学(79775)
- 自然(76863)
- 基金项目(76471)
- 自然科(75168)
- 自然科学(75141)
- 自然科学基金(73777)
- 划(67687)
- 教育(63932)
- 资助(60860)
- 编号(52484)
- 重点(45803)
- 部(43036)
- 发(42436)
- 创(41870)
- 计划(40297)
- 成果(40096)
- 科研(39501)
- 创新(39236)
- 课题(37089)
- 大学(36062)
- 期刊
- 济(103281)
- 经济(103281)
- 研究(68958)
- 学报(52322)
- 中国(50173)
- 农(48971)
- 科学(45168)
- 大学(39042)
- 管理(37824)
- 学学(37441)
- 财(35326)
- 农业(34100)
- 教育(27075)
- 技术(25699)
- 融(19957)
- 金融(19957)
- 业(19068)
- 财经(17832)
- 业经(17444)
- 经济研究(17201)
- 经(15337)
- 业大(15175)
- 版(14693)
- 统计(14438)
- 科技(13637)
- 问题(13450)
- 策(13156)
- 技术经济(13151)
- 资源(12889)
- 农业大学(12613)
共检索到375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蓓 高茂盛 董金芳
依据陕西省4个定点单季稻农气观测站长期观测数据、87个单季稻地理分布数据和14个与单季稻生长有关的环境指标(8个气候指标、4个土壤指标和3个地形指标)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建立陕西省单季稻种植适宜性分布模型,对单季稻在陕西省的种植分布和适宜性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单季稻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系数P≥0.69)面积为8 949.24kM2;适宜种植区(0.38≤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丹 李玉堂 洪玲霞 国红 谢阳生 张卓立 雷相东 唐守正
【目的】研究基于物种分布模型预测天然林类型适宜分布区的方法,探讨影响天然林类型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其阈值,制作主要天然林类型的潜在分布适宜性等级图,为东北林区天然林修复中的树种选择和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采用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划分11个主要天然林类型(含7类混交林),确定其现实分布点,选取影响林分生长的19个气候因子、33个土壤因子和3个地形因子共55个环境变量。对各天然林类型经变量筛选后进行分布建模,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评价模型精度。采用刀切法对模型进行检验,计算各环境变量对天然林类型分布的影响程度,筛选影响天然林类型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将分布适宜性划分为5个等级,并制作不同天然林类型的分布适宜性等级图。【结果】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吉林省11个主要天然林类型适宜性分布的训练集和检验集的AUC在0.687 2~0.946 9之间,检验集的精度1个达到"极准确"、7个达到"很准确"、2个达到"较准确"、1个达到"一般"的水平,模型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各环境变量对天然林类型分布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最热月的最高温度、海拔、最热季度的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温度,最热月的最高温度为其中10个类型的主导环境因子,海拔为其中8个类型的主导环境因子,最热季度的平均温度为7个类型的主导变量因子,年平均温度为其中6个类型的主导环境因子,气温和海拔对预测的天然林类型分布有重要影响。基于建立的模型,形成吉林省11个主要天然林类型的潜在分布适宜性等级图。【结论】最大熵模型能够很好预测吉林省主要天然林类型的分布适宜区,筛选的影响每个天然林类型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阈值合理,形成的吉林天然林类型潜在分布适宜性等级图可为东北林区天然林修复中的树种选择和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段居琦 周广胜
【目的】从国家层次和年尺度阐明影响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揭示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可为优化双季稻生产布局、改进种植制度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区域和年尺度选取影响中国水稻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利用双季稻的地理分布信息及其对应的气候资料,结合最大熵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阐明影响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并构建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结果】影响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年降水量、最暖月平均气温和稳定通过18℃持续日数,它们对双季稻种植分布的累积贡献率达潜在气候因子的99.1%;基于主导气候因子和最大熵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路明 常庆瑞 白雪娇
【目的】对陕西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旨在为耕地的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连接的陕西省定边县为例,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将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数学方法,从土壤管理、土壤养分、土壤性质、立地条件4个方面共选取10项指标,对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分析了影响该地区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的主要指标。【结果】陕西省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可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玉米种植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53 1...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蒋育昊
红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和生态树种,同时也是国家储备林树种,所以对于红松的研究很有必要。目前我们国家林业资源数据庞大,数据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对于传统林业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势在必行。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一类和二类林业调查数据,获得红松分布点信息,同时结合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于红松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潜在分布预测,绘制潜在分布范围结果示意图,同时对影响红松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另外在辽宁省内,选择红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延琼 李韵 章家恩 秦钟 李逸勉
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省水稻种植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用特尔菲法和专家咨询法筛选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从气候和地形条件两方面确定9个评价指标,建立了广东省水稻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3的叠加分析功能,得到广东省水稻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图。结果表明,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为双季稻最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2.07%;粤中北内陆地区为双季稻次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32.42%;粤北山区的大部分为双季稻的基本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2.86%;粤西北边境山区为双季稻不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65%。获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平 段然 曾希柏 白玲玉 汤月丰 文炯
比照常规施肥量(早稻N、P2O5、K2O分别按150、60、90 kg/hm2施入,晚稻分别按180、75、90 kg/hm2施入),采取不同减量施肥配以冬季种植黑麦草、紫云英、油菜作物的耕作方式,研究双季稻种植模式下氮、磷的适宜施用量。结果表明:N和P2O5比常规施肥量分别减量20%、30%处理组水稻的产量变化率为-11.48%~1.94%;施硫包衣尿素,N和P2O5比常规施肥量均减量30%处理组水稻的产量变化率为-13.24%~3.87%;施复合肥,N和P2O5比常规施肥量均减量30%处理组水稻的增产率为0.52%~13.70%;不同减量施肥处理可使径流水氮流失量减少31.69%~47.7...
关键词:
双季稻 减量施肥 硫包衣尿素 复合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薄晓智 石晓宇 赵炯超 林倩 史梦霞 商蒙非 褚庆全
为探究中国裸燕麦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利用MaxEnt模型,基于1991—2017年全国707个标准气象站点数据,结合裸燕麦地理分布信息,分析影响裸燕麦分布的气候指标并对裸燕麦潜在适宜区进行划分。结果表明,从16个潜在气候因子中筛选出影响裸燕麦种植分布的4个主导气候因子,分别为:年降水量、年平均最低气温、日均温≥30℃日数和气温年较差;其最适宜阈值分别为302.7~462.8mm、-3.5~1.0℃、2.3~21.1d和29.2~37.4℃。MaxEnt模型模拟裸燕麦种植的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与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386.37×103、780.72×103、2 593.53×103和5 894.10×10~3 km~2,分别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4.00%、8.09%、26.86%和61.05%。中国裸燕麦种植的气候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多数分布在华北和西北,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河北与山西两省的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南部以及青海省中东部,另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和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也有零星最适宜区分布。中国东北地区西部的适宜区面积辽阔,发展裸燕麦规模种植的潜力较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开颜 张丹 侯芳洁 由会玲 郑玉光 王乾
[目的]基于气候和土地利用信息,对贵州黔西南地区特色优势中药材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区域进行科学划分,为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产业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艾纳香成功种植经验的基础上,确定5个关键气候因子作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等级指标,并且建立了关键气候因子与潜在种植分布区域海拔高度的回归模型。运用GIS技术,提取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的区域,通过与可利用的土地类型信息叠加,得到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的具体分布情况。[结果]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的种植适宜性类型主要分布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赖纯佳 千怀遂 段海来 宋秋洪 俞芬 张轶秀 张静芬
【目的】定量研究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种植制度适宜性的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制度适宜区的变动趋势,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可靠的种植制度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作物适宜度函数,同时结合空间插值的方法研究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度。【结果】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其中,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呈递减趋势。淮河流域麦-稻制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山地递减,西南山区适宜度低于平原地区。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气候适宜度有所升高,但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结论】淮河流域...
关键词:
气候适宜度 小麦-水稻种植制度 淮河流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镕基 肖黎 吴思斌
[目的]为改善现有研究对水稻种植负外部性承载效率关注不足的问题,在理论模型、评估方法、检验方式三个层面实现新的边际贡献。[方法]尝试引入背包模型设计一个解决环境承载效率优势问题的算法框架,结合数学推演的逻辑框架求解出三种算法的效率优势排序结果,并基于“双重维度”的检验原理,分别利用已有研究文献中局部地区的实证数据与AHP模型中的评分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单调算法是实现水稻种植负外部性评估与承载的最优处理方法,不规则贪婪算法在处理效率与满意程度方面虽较单调算法存在一定改进空间,但仍较贪婪算法更易实现最优承载。[结论]一是农业部门应提高对水稻种植负外部性评估的认识程度;二是统计部门应扩展水稻主产区水稻种植的相关数据;三是政策部门应加强对水稻种植负外部性污染源的预防性宣传;四是水稻产业不能走低产出的“老路”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应走负外部性低的生态农业“新路”。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仕廉 周思野
近年来,我国各地养老地产的开发呈上升趋势。为协助养老地产的科学决策,构建熵权-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的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二线城市的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和结论对养老地产的开发实践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胤汉 刘彦随
在对陕西省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拓宽和深化了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了土地资源适宜性的精度和效率。
关键词:
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易烜 杨振宇 朱晋梅 谢旭 黄靓 刘文剑 王琢玙 吴磊
【目的】榧树Torreya grandi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经济树种,预测榧树在湖南省的适宜分布区,探究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有助于其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开发利用适宜地的选择。【方法】以湖南省193个野外调查榧树分布点为基础数据源,选取了22个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变量,运用MaxEnt最大熵模型和ArcGIS 10.7软件,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预测其在湖南省的适宜分布区。【结果】1)ROC曲线下训练数据集10次交叉验证拟合的平均AUC值为0.914,测试数据集10次交叉验证拟合的平均AUC值为0.867,标准差为0.074,模型预测精度可靠。2)限制榧树当前潜在适生区分布的4个关键因素依次是海拔、坡度、最干季平均温度以及最热季降水量,其百分比贡献率依次为29.40、16.90、8.60、7.30;置换重要性依次为53.30、14.60、5.70、6.50。3)榧树在湖南省的适生区总面积为9.114×10~4 km~2,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面积分别为0.872×10~4、2.659×10~4、5.583×10~4 km~2;榧树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湘中、西、东南地区,高、中适生区集中分布在邵阳北部、南部、西南部,益阳西南部,永州中南部,娄底西北部以及怀化中南部。【结论】地形、气候等因子综合影响着湖南省榧树的地理分布格局,邵阳、益阳、永州、娄底、怀化等地区中,海拔较低、地势相对平缓、气候凉爽的溪谷地区可能适合榧树的引种栽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文茜 陈英英 陈正洪 李建平 敖银银
为全面评价生态气候因子对湖北省烟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2008—2020年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数据集和其他环境因子,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湖北省西部烟区实际种植点位模拟湖北省烟区的潜在适宜性分布,并评估影响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显示:MaxEnt模型对烟草适宜性分布的模拟预测精度较高(AUC=0.854)。海拔(650~1 750 m)、土壤类型(黄壤)、团棵期平均最低气温(8.9~15.0℃)、旺长期平均气温(16.0~22.9℃)、成熟期平均气温(18.8~25.6℃)是影响湖北烟草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烟草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恩施、十堰和襄阳南部及宜昌东南部,占湖北省总面积的18.2%,80%区域的海拔为700~1 350 m、团棵期平均最低气温11.2~14.5℃、旺长期平均气温19.2~22.8℃、成熟期平均气温22.0~25.4℃。在所有环境因子中,海拔高度起决定性作用,温度则是影响烟草生长发育的重要气象因子。研究表明,研究结果与湖北烟区实际空间分布基本相符,可为烟草科学种植、布局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