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79)
- 2023(15416)
- 2022(13488)
- 2021(12687)
- 2020(10626)
- 2019(24663)
- 2018(24355)
- 2017(46928)
- 2016(25385)
- 2015(28626)
- 2014(28445)
- 2013(27847)
- 2012(25325)
- 2011(22592)
- 2010(22217)
- 2009(20045)
- 2008(18931)
- 2007(16009)
- 2006(13811)
- 2005(11596)
- 学科
- 济(97960)
- 经济(97820)
- 管理(71070)
- 业(65820)
- 企(54364)
- 企业(54364)
- 方法(46409)
- 数学(40840)
- 数学方法(40261)
- 中国(26812)
- 农(26520)
- 财(24801)
- 地方(22267)
- 学(21862)
- 业经(21330)
- 农业(17767)
- 制(17599)
- 理论(16373)
- 贸(16319)
- 贸易(16309)
- 环境(15763)
- 易(15746)
- 务(15424)
- 财务(15348)
- 和(15345)
- 财务管理(15317)
- 技术(15125)
- 企业财务(14446)
- 划(13404)
- 银(13259)
- 机构
- 大学(347965)
- 学院(345987)
- 管理(139482)
- 济(133357)
- 经济(130295)
- 理学(122082)
- 理学院(120690)
- 管理学(118421)
- 管理学院(117784)
- 研究(112383)
- 中国(82081)
- 京(73230)
- 科学(71543)
- 财(60580)
- 所(54312)
- 农(53607)
- 业大(52631)
- 中心(52453)
- 研究所(50050)
- 财经(49400)
- 江(48933)
- 范(47265)
- 师范(46822)
- 北京(45403)
- 经(45002)
- 院(42214)
- 农业(41924)
- 州(41866)
- 经济学(40180)
- 师范大学(38300)
- 基金
- 项目(250083)
- 科学(197049)
- 基金(181937)
- 研究(181658)
- 家(158601)
- 国家(157324)
- 科学基金(136101)
- 社会(114016)
- 社会科(107860)
- 社会科学(107831)
- 基金项目(98052)
- 省(97115)
- 自然(90138)
- 自然科(88011)
- 自然科学(87990)
- 自然科学基金(86353)
- 教育(83400)
- 划(82458)
- 编号(74369)
- 资助(73780)
- 成果(58613)
- 重点(55875)
- 部(54697)
- 发(52797)
- 创(51816)
- 课题(50374)
- 创新(48360)
- 科研(48137)
- 教育部(46987)
- 大学(46809)
- 期刊
- 济(139081)
- 经济(139081)
- 研究(97998)
- 中国(60942)
- 学报(54559)
- 科学(51026)
- 管理(48607)
- 农(47329)
- 财(45522)
- 大学(41790)
- 学学(39222)
- 教育(37607)
- 农业(32815)
- 技术(30528)
- 融(25209)
- 金融(25209)
- 业经(23371)
- 财经(22894)
- 经济研究(21433)
- 问题(19900)
- 经(19419)
- 图书(18487)
- 资源(17352)
- 科技(16777)
- 业(16709)
- 版(16198)
- 理论(16146)
- 技术经济(15579)
- 现代(15343)
- 实践(14938)
共检索到485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殿鸣 邵大伟
为深入、准确揭示城市扩张特征,采用国土部门1996年、2005年、2014年3个年份1∶5000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基于ArcGIS10. 2平台提取相应年份中心城区的城市用地,以50 m为步长,分析了50~1 000 m尺度范围内城市扩张规模、分形特征和扩张模式差异,得出最佳分析尺度为350 m。基于最佳尺度,分析了1996~2014年苏州城市扩张特征,结果表明:(1) 1996~2005年扩张速度明显高于2005~2014年,其规模与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密切相关;(2)扩张类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与规律性,早期以蔓延式扩张和飞地式扩张为主,后期出现明显的填充式扩张,在各个方向上存在梯度推移现象;(3)近20a来,城市分形维数D逐渐提高,基于城市用地生成的凸包图形愈加复杂,表明城区进一步扩张趋势突出。最后提出了城市扩张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工业化中后期城市的研究及扩张管理提供可能的借鉴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玉培 甄峰 孙鸿鹄
在梳理城市健康资源概念基础上,利用POI数据与遥感影像数据识别城市健康资源,并从街区尺度研究南京中心城区健康资源的空间分布、集聚及所处环境特征,揭示健康资源的空间特征,为未来健康资源的空间调整与优化提供科学有益的参考。研究表明:(1)城市健康资源种类丰富,城市新型健康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增多,特别是康体保健资源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在合理配置传统健康资源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居民对新型健康资源的需求;(2)健康资源由于本身社会经济属性或者自然属性的空间差异呈现出空间分布不均衡,集聚类型多样的特征,可能存在健康资源空间
关键词:
城市健康资源 空间分布 集聚 街区 南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晓芳 王仰麟 任鑫 李震
以北京东北边缘温榆河沿河道两侧的生态廊道规划区为研究对象,以流域1991年、1996年、2002年三期TM影像、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遥感影像等为数据源,分别从区域尺度、土地利用类型尺度及斑块尺度,剖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变化轨迹,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表现为近期林地面积增加显著,水域面积缩减了近一半;河道附近水域多转为林地,距离远的多转为建设用地;1996年~2002年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现象较明显;土地利用格局中经济空间连通度增强;中北部地区土地利用变更现象频繁;各土地利用类型集中度从该类中心到周围300m~400m内迅速减小,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集中程度指数下降趋势有各自的距离效应,林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丹丹 王茜雅 张建新 赵宁曦 颜丙金
基于南京"智慧旅游"监测平台的大数据,本文分析了"年度季节变化""节假日期间的日变化""时刻变化"不同时间尺度下闲暇日来宁游客的旅游流时间分布特征;引入引力模型和齐夫位序—规模法则,建立不同时间段内来宁城市客流引力位序,全面细化地探究了旅游流的时间特征。研究表明:①南京市年度旅游客流分为旅游旺季、淡季和平季,呈现"峰林结构";②节假日每日旅游客流分布均为单峰型结构,且客流量峰值均出现在假期的中间时段;③节假日实时旅游流量总体上呈现出倒"U"型,每日客流峰值基本上出现在10:00-17:00;④以不同时间段的阻尼系数作为景区吸引力指标,发现闲暇日的长短影响景区吸引力;⑤南京旅游吸引力的客源市场省份等级结构符合齐夫位序—规模法则,是以江苏省为首位客源市场的首位型分布,且为单分形结构。本研究为南京旅游在节假日期间客流量的控制和疏散等方面提供了一定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金亮 周亮 吴文佳 孙东琪 徐建刚
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与"T"字型发展战略理论内涵,选取长江沿岸上、中、下游中心城市重庆、武汉和南京为实证研究对象,以1980、1990、2000、2010年4期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数据源,通过RS、GIS和景观生态结合分析,分别对其城市扩张强度、城市扩张类型和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弹性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景观指数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从而系统分析了近30a来3个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与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30a来,南京、武汉和重庆3市城市扩张强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总体呈现南京市>武汉市>重庆市,但2000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后重庆市城市扩张增速赶超武汉市,南京市反而增速最低;(2)对城市扩张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桂林 陈杰 檀满枝
基于1984~2003年期间的4期Landsat TM影像以及由苏州市土壤图得到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图,研究利用遥感及GIS空间分析手段阐释了城市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苏州市的非农用地扩张在不同质量土壤资源上的时空过程,并比较了城镇与农村地区各自非农用地扩张对高质量土壤占用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苏州市非农用地占用的土壤资源中,面积最大的是二等高质量土壤,达到92.10%,其次便是一等最高质量的土壤,而对三、四等土壤的占用比例仅占1.95%,几乎可以忽略。通过对城镇与农村地区非农用地各自对土壤资源的扩张占用在时间尺度上的分析发现,在城镇地区,土壤质量越高的地方越容易被非农用地扩张占用,而农村地区的非...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晓楠 运迎霞 任利剑
在对城市密度进行定量评分的基础上,借助ArcGIS、GeoDA、SPSS软件,分析2002-2012年河南省城市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2012年,河南省高、中、低密度城市由省域中部向外围圈层式分布,城市综合密度、人口密度、居民点密度、经济密度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十年间,城市综合密度逐年升高,省域中部及边缘城市密度等级基本稳定,夹层城市密度等级略变,综合密度热点城市波动变化,冷点城市增加,城市密度可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参考指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倪前宽
利用上海金融产业兴趣点(POI)数据和城市路网数据构建一套基于街区尺度的城市金融活动区空间识别及等级划分的方法,即通过基本空间单元划分、金融活动量评估和自然断裂点划分功能等级三个基本步骤完成金融服务街区的空间识别和等级划分。以上海市绕城高速公路以内为研究区域,共识别出274个城市金融集聚街区,平均面积为0.214km~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金融活动等级进行划分并探讨不同等级和功能类型下金融街区空间格局特征,从分析结果来看:①上海金融活动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呈现核心集聚由内而外逐级递减的趋势,其中内环内浦江两岸是金融活动的高值热点区;②金融街区等级数量由高到低呈金字塔型分布,高等级街区呈向心型分布,中等级金融街区广泛分布于外环以内的中心城区,低等级金融街区分布较为分散;③不同类型金融街区分布差异显著,有各自不同的分布特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伟艳 刘恬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占用耕地及其来源结构空间差异的多尺度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基尼系数、尺度方差等方法,从市级、县级、乡镇三个尺度测度分析武汉城市圈1990—2015年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差异、来源结构差异及其尺度作用特征。研究结果:(1)建设占用耕地在三个尺度上均存在空间差异,其中乡镇尺度空间差异最大,县级次之,市级尺度最小;尺度越低,对空间差异的贡献程度越高。(2)将建设占用耕地分为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农村居民点建设占用耕地、工业交通建设占用耕地的研究表明,三种来源结构的空间差异与整体差异基本相似,尺度水平越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伟艳 刘恬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占用耕地及其来源结构空间差异的多尺度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基尼系数、尺度方差等方法,从市级、县级、乡镇三个尺度测度分析武汉城市圈1990—2015年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差异、来源结构差异及其尺度作用特征。研究结果:(1)建设占用耕地在三个尺度上均存在空间差异,其中乡镇尺度空间差异最大,县级次之,市级尺度最小;尺度越低,对空间差异的贡献程度越高。(2)将建设占用耕地分为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农村居民点建设占用耕地、工业交通建设占用耕地的研究表明,三种来源结构的空间差异与整体差异基本相似,尺度水平越低,空间差异越大。(3)与农村居民点建设占用耕地相比,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和工业交通建设占用耕地空间差异较为显著,对整体差异的贡献在三个尺度上均占主导。研究结论:多尺度研究能较好地分析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区须加强乡镇尺度尤其是城镇和工业交通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管制,探索实施空间差别化管理,从而促进科学合理可持续地保护利用耕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康 戴文远 黄万里 欧惠 胡秋凤
基于2011年和2016年两期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了由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用设施和景观度4个方面16个评价因子组成的土地储备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居住、商服和工业等主要经营性用地在4个方面的权重,测算福建宁德主城区土地整体收储潜力。在此基础上,采用等扇分区法分析2011—2016年宁德主城区各个方向建设用地扩张情况,并根据8个方向的扩张强度对土地收储潜力进行修正。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地收储的主要方向位于东北方向,与近年来城市向东南方向发展的规划并不一致;②采用不同方向的城市扩张强度系数表征产业发展的态势,以此对土地收储潜力进行修正后,研究区未来收储布局的重点区域为蕉南与蕉北街道的老城区和漳湾片区,其次为城市东部的三都澳新区,与主城区实际发展情况基本一致;③通过科学制定土地收储计划,可以有效协调好中等城市的产城融合,引导城市科学有序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青松 王博
研究目的:基于多尺度视角揭示全国21个城市群内新旧建成区功能发育水平与空间分布格局,识别外部形态紧凑扩张而内部功能发育不良错配空间并探究其驱动机理,为城市群高质量协调发展背景下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景观扩张指数,空间错配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Maxent模型。研究结果:(1)新增填充型建成区功能发育水平整体表现为“ 南高北低”分布特征,呈显著集聚性与“南热北冷”空间分异格局。(2)“高—高”聚集区分布于南部成渝、长三角、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及珠三角城市群内,“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北部京津冀与山东半岛等城市群中。(3)中国城市群填充式扩张尚未实现外部形态与内部功能的空间协同发展,多数新区功能发育相对尚不成熟,各尺度下均以蔓延式空间错配为主。(4)地形、公共服务设施、经济水平与土地价值是造成空间错配驱动因素,而各因子对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异。研究结论:亟需秉持建设用地存量优化和提质增效新理念,促进新城区与老城区间各类要素合理配置与有序流动,建立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以此构建兼顾布局优化和品质提升的高质量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吕婉晖 张尚 冯钧霆
综述相关研究成果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苏州老城区改造中的问题、关注重点及改造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过于商业化、失去城市韵味"是苏州老城区改造中最严重的问题;而"生活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的改善"是最应关注的重点;"小规模更新、对老旧建筑进行修建"应是最主要的改造方式。
关键词:
老城区 改造 更新 基础设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贾雁岭
选取19842014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数据,在描述城市扩张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城市规模演变的特征和效率。研究表明:在城市扩张特征方面,2000年以来,城市整体规模和增速不断加快,超特大城市的增长尤为明显,由此导致了城市间的均衡度不断下降;在城市扩张效率方面,城市建成区扩张的速度远高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城市扩张的效率较低,西部城市尤为明显。
关键词:
城市扩张 规模演变 特征 效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贾雁岭
选取1984~2014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数据,在描述城市扩张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城市规模演变的特征和效率。研究表明:在城市扩张特征方面,2000年以来,城市整体规模和增速不断加快,超特大城市的增长尤为明显,由此导致了城市间的均衡度不断下降;在城市扩张效率方面,城市建成区扩张的速度远高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城市扩张的效率较低,西部城市尤为明显。
关键词:
城市扩张 规模演变 特征 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