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76)
- 2023(17963)
- 2022(15271)
- 2021(14327)
- 2020(11945)
- 2019(27270)
- 2018(26698)
- 2017(51833)
- 2016(27577)
- 2015(30683)
- 2014(29943)
- 2013(29147)
- 2012(26482)
- 2011(23795)
- 2010(23765)
- 2009(21897)
- 2008(20345)
- 2007(17602)
- 2006(15169)
- 2005(13205)
- 学科
- 济(110127)
- 经济(110019)
- 管理(81697)
- 业(79380)
- 企(68540)
- 企业(68540)
- 方法(51017)
- 数学(43944)
- 数学方法(43344)
- 中国(32941)
- 财(29199)
- 融(28033)
- 金融(28030)
- 农(27780)
- 银(26533)
- 银行(26489)
- 业经(25847)
- 行(25466)
- 地方(25395)
- 学(22903)
- 制(22304)
- 技术(21378)
- 理论(20644)
- 务(19345)
- 财务(19271)
- 财务管理(19235)
- 农业(19019)
- 企业财务(18347)
- 贸(18343)
- 贸易(18327)
- 机构
- 大学(377053)
- 学院(376461)
- 管理(152542)
- 济(152118)
- 经济(148935)
- 理学(133241)
- 理学院(131807)
- 管理学(129447)
- 管理学院(128764)
- 研究(121042)
- 中国(94877)
- 京(78614)
- 科学(74041)
- 财(69489)
- 所(58090)
- 中心(56950)
- 财经(56633)
- 农(54637)
- 业大(53759)
- 研究所(53301)
- 江(53179)
- 经(51643)
- 范(49430)
- 北京(49008)
- 师范(48947)
- 经济学(46959)
- 院(44881)
- 州(43892)
- 财经大学(42571)
- 农业(42483)
- 基金
- 项目(265090)
- 科学(210657)
- 研究(195633)
- 基金(193470)
- 家(167484)
- 国家(166088)
- 科学基金(144822)
- 社会(124770)
- 社会科(118408)
- 社会科学(118379)
- 省(104110)
- 基金项目(102787)
- 自然(93572)
- 自然科(91458)
- 自然科学(91440)
- 教育(90529)
- 自然科学基金(89809)
- 划(86940)
- 编号(79361)
- 资助(78772)
- 成果(63005)
- 重点(59561)
- 创(58403)
- 部(58328)
- 发(56875)
- 课题(54450)
- 创新(53975)
- 国家社会(51626)
- 教育部(50701)
- 科研(50547)
- 期刊
- 济(157877)
- 经济(157877)
- 研究(108740)
- 中国(69364)
- 学报(56024)
- 管理(56016)
- 科学(52920)
- 财(52716)
- 农(48107)
- 大学(43633)
- 教育(43534)
- 融(41713)
- 金融(41713)
- 学学(41105)
- 技术(34113)
- 农业(32967)
- 财经(27467)
- 业经(26108)
- 经济研究(25946)
- 经(23567)
- 问题(20122)
- 科技(18896)
- 技术经济(18434)
- 图书(18187)
- 理论(18119)
- 业(16902)
- 商业(16834)
- 实践(16512)
- 践(16512)
- 现代(16442)
共检索到538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戚湧 杨帆
当前我国正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将金融结构分为融资市场结构和银行结构,研究区域金融结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区域创新活动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在地理空间上呈现集聚现象;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中小银行发展显著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小银行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大于直接融资市场,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俊
以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数据缺失,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相关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空间异质性假设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影响效果及其分维度、分区域异质性特征展开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和数字普惠金融均呈现出空间正相关性;进一步实证发现,增加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确实可以强化本区域创新能力,但对邻近区域创新能力会产生抑制或冲击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东中西部地区均显著成立,其中在西部地区该“虹吸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分维度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能有效促进本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此外,基于非线性假设建立的门槛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随着自身发展程度、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千慧雄
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存在着主体功能和攫取两个方向的双重作用。主体功能作用通过甄别机制、监督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等促进技术创新;攫取则是金融部门瓜分实体经济发展成果的过程,这对技术创新将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资源动员能力和配置能力主要体现了金融的主体功能能力,金融机构的微观盈利能力则体现了金融部门的攫取能力;金融资源动员能力的提高会增强金融系统对高风险创新活动的包容性,金融机构攫取能力的提高对低端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则会使金融系统倾向于支持低风险技术创新。另外,东部地区虽然有充足的金融资源,但金融部门市场势力也更强大,对实体经济的攫取能力也更强;中西部地区则由于金融资源稀缺,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主体功能能力仍处在边际报酬递增的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体系建设应着重金融基础设施投资,提高金融系统的主体功能能力;东部地区则应强调市场改革,适当削弱金融机构的市场势力,抑制其攫取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巧燕 王昱崴
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金融发展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且金融行业发展相比金融规模扩张、金融效率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金融发展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对区域增量型创新能力的影响,而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行业发展分别倾向于促进区域增量型和激进型创新能力提升。从机制分析来看,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降低产业结构扭曲程度是强化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前者主要通过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行业发展来实现,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整体金融发展与金融规模扩张通过降低第三产业结构扭曲程度、金融行业发展通过降低整体产业结构扭曲程度来实现。研究拓展了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作用的认识,为更好地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宝文 王西 韩磊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金融市场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首先,金融市场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这揭示金融市场化达临界值后,才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挤入"效应,否则造成"挤出"效应。其次,所有制结构异质性研究表明,国有经济比重高的地区囿于金融市场化的激励和非国有经济溢出效应导致U型关系的产生。最后,机制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渠道"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正向效应;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除"非国有经济发展渠道"以外,"政府干预渠道"也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正向效应。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需深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注重金融市场化改革与其他制度的耦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宏 赵光远
R&D资源投入结构包括财力投入结构、人力投入结构、政策投入结构等内容,是反映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依托对R&D财力投入结构、人力投入结构两个核心指标的考察、从R&D资源投入的部门结构、研发阶段结构、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等4个方面入手,基于R&D资源投入结构的视角,对老工业基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R&D 资源投入 结构特征 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凤朝 沈能
区域创新能力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专利数据是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中国区域专利增长率在1985-2003年间的趋同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以发明专利表征的原始创新能力在地区间表现出明显的趋异特征;最后指出,中西部地区应通过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工程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 趋同 横截面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马微 惠宁
本文以创新模式差异为切入点,探讨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实证研究发现:对于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引进模仿创新而言,银行是适宜的融资渠道;对于风险较高、收益不确定的自主创新而言,金融市场是更优的选择,但金融市场对自主创新的促进效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对门槛效应的分析表明,只有当金融生态环境跨越一定的门槛时,金融市场对自主创新的积极作用才能够被有效释放,同时这种门槛效应亦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本文研究结论表明,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有赖于金融结构的适时调整和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完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祚军 赵慧
区域金融差异呈梯度存在已是事实,区域金融结构的形成及其发展差异既有内生层面的原因,也有政府宏观政策层面的影响,那么其演绎路径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基于上述问题的考量驱使我们对区域金融结构形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区域金融结构演绎的微观机理进行研究。笔者从金融产品创新保护的视角,首先借助专利模型从微观层面考察区域间金融机构竞争形成对区域金融发展格局的影响,考察其在区域金融结构变迁和区域金融水平梯度演进中的内在影响机理。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将金融产品创新层面引入保护制度,在扶持区域金融结构特色化方面推进先行先试,在加强环境建设的同时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应该建立相应制度鼓励金融机...
关键词:
区域金融结构 专利模型 金融创新保护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健 卫平
在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下,利用2000-2012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从金融规模发展和金融效率发展两个维度衡量了金融发展水平,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均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发资本投入的创新产出效应高于研发人员投入的创新产出效应,且创新生产过程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完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概率,最终产生更大的创新能力提升效应。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区域创新能力 知识生产函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倪瑛 王旭
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基准回归、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的中介效应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优化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来提升该地区创新能力,通过稳健性检验和利用工具变量法、PSM-DID、安慰剂检验缓解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显著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还发现,数字金融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会因地理区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上述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数字金融、营商环境与区域创新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数字金融和营商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以更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健 卫平
在金融抑制背景下,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0~2012年中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间接估算方法对区域民间金融发展规模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民间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地区层面去考察,民间金融发展规模均呈现出不断扩大态势,民间借贷总额从2000年的25715.78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29296.57亿元。民间金融发展显著地推动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与正规金融发展呈现出互补的关系。现阶段应当规范民间金融市场的运行,通过制度创新鼓励正规金融部门与民间金...
关键词:
民间金融 正规金融 创新能力 动态面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丹 彭耿
文章借助2011—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存在瓶颈。比较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程度不同。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为加强区域现代化建设、实现创新驱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创新 非线性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林瑶鹏 林柳琳 刘帷韬
基于2005—2019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与金融发展水平均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强于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均为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中介变量,且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替换估计方法与相应变量衡量指标后结果仍然稳健。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玲玲 毛磊 袁丹
基于涵盖经济发展基础、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重点金融行业发展能力和金融创新环境4个维度共14个指标的区域金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属性决策方法对2008—2017年湖北省金融创新能力进行纵向分析,同时对2017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横向比较,为湖北省提升金融创新能力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湖北省金融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整体水平处于全国中上游,但与广东等差距巨大;在中部仅次于河南,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金融创新 创新能力 多属性决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